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86例(211膝),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随访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并选取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9~78个月,平均(60.8±12.2)个月,186例患者关节活动度(ROM)及随访的影像学结果均良好,假体无松动,假体分区部位未见透亮区及医学骨水泥断裂带。患者术前疼痛评分(78.31±9.62)分及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12.65±4.35)分,术前HSS评分(22.30±6.78)分及术后6个月HSS评分(89.83±4.80)分,术前ROM评分(78.62±14.5)分及术后6个月ROM评分(116.5±15.79)分,3者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几乎接近正常,畸形得到了纠正,除10例患者(12膝)有轻微疼痛外,余患者疼痛消失。结论: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放松解术治疗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晚期膝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7例(7膝)初次TKA术后晚期膝关节僵硬的女性患者。年龄57~71岁,平均63岁。左膝2例,右膝5例。患者均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TKA;TKA与开放松解术间隔8~30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前4例膝关节伸直受限10~20°;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54.3±12.1)°。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临床、功能评分及总分分别为(76.3±7.6)、(67.9±11.1)、(144.1±16.1)分。采用开放松解术治疗,术中彻底清除增生瘢痕组织,恢复关节活动度,维持屈曲、伸直间隙平衡及良好的髌骨轨迹;术后严格功能康复。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0.1个月。X线片复查示假体均未见异常。患者膝关节活动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仅1例膝关节活动度90°,1例膝关节存在10°伸直受限。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92.9±4.9)°,KSS临床、功能评分以及总分分别为(81.9±5.1)、(74.3±9.8)、(156.1±13.7)分;以上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次TKA术后晚期膝关节僵硬患者,开放松解术联合术后功能康复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牛津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骨科自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采用牛津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的30例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男7例,女23例;年龄62~80岁,平均(70.20±4.39)岁;左膝11例,右膝19例。术前通过X线和MRI对患者进行诊断和分期,记录并评价术前、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的功能、疼痛和下肢力线改善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为(26.43±7.18)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6.63±1.07)分,术后末次随访(1.17±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术前(63.03±5.76)分,术后末次随访(93.33±2.81)分;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术前(44.07±3.05)分,术后末次随访(21.37±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显著提高,全部为优。膝关节术前最大活动度(120.73±3.89)°,术后末次随访(121.43±2.74)°,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单纯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行髌股关节置换术患者35例42膝,女34例,男1例;年龄45~70(55.0±8.2)岁;病程6~36(13.7±2.5)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牛津膝关节评分,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手术满意度评估,另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髌骨轴位片,评估有无假体松动,记录患者术后出现的血肿、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果:35例患者42膝随访时间18~65(35.0±7.2)个月,手术时间(56.2±8.7)min。牛津膝关节评分由术前(28.14±0.36)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37.19±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项目评分由术前(10.12±0.26)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15.83±0.30)分,功能项目评分由术前(18.02±0.13)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21.36±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患者双膝术后早期出现伤口线结反应,经清创后好转;另1例术后5周出现伤口周围红肿,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1个月出现股四头肌缝合处撕裂,经重新缝合后好转;未发现假体松动者。结论:第2代假体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单纯严重髌股关节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但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严重病例可选用膝关节CT扫描定制髌股关节假体,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甲型血友病膝关节病变的疗效、手术特点、假体选择及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4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甲型血友病膝关节病变患者19例(25膝);年龄18~54岁,平均33.4岁.Ⅷ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为手术当天补充至100%,术后3 d内80%以上,术后3 d至一周60%以上.术后进行以持续被动活动器(CPM)为主的功能锻炼,锻炼时机为Ⅷ因子输注后6 h内.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疼痛、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 18例(24膝)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54月,平均31个月.术前患者HSS评分为平均(51±14)分(31~64),术后HSS评分为平均(86±9.5)分(62~110).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55°±26.3°(10°~100°),改善为术后平均82°±18.6°(60°~100°).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19°±13°(0°~45°),改善为术后平均2.7°±3.2°(0°~10°).所有患者术后1~5 d时间内检测的平均Ⅶ因子浓度为74.07%.术后1例发生关节出血,1例发生腓总神经麻痹,1例患者术后17个月因假体感染行翻修术.结论 在合理补充凝血因子条件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血友病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症状和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守治疗无效的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关节镜微创治疗效果和关节镜微创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1995年8月至2002年8月对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时年龄>40岁、手术已超过4年的64例中、重度KOA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时患者平均年龄为(52.6±8.2)岁;男2例,女43例;左膝35例,右膝29例.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阳性和阴性体征、术中软骨损伤和伴随手术情况,以及膝关节临床评分系统(KSS)评分.综合分析患者年龄、接受治疗情况、术前X线片改变、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对KOA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进行分析.结果 6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5.3±1.3)年随访,关节镜手术中有52例进行了半月板损伤的部分切除或全切除术,20例进行了关节鼠取出术,2例进行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在软骨损伤中,股骨滑车区发生率最高,其次是髌骨,再次足股骨内髁负重区.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的阳性体征从术前的363个减少为214个(x2=60.121,P=0.000).6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评分、功能评分和KSS总分分别为(41.12±4.17)、(69.69±5.17)、(110.80±7.7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KSS评分评估临床效果:优34例,良20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84.4%.10例疗效为可和差的患者术后1年内有8例接受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结论 严格掌握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合理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中、重度KOA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但要防止关节镜手术治疗KOA的扩大化,以避免患者接受关节镜手术无效后在短时间内再进行关节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19膝)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40个月,平均(19.40±5.70)个月,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129.79°±6.43°,HSS评分(89.47±3.60)分。所有患者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无关节感染及死亡。聚乙烯半月板衬垫脱位1例,手术更换半月板衬垫。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退行性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存在特殊并发症,应严格控制手术适应症,熟练掌握手术要点,选择合适的假体,重视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伴重度屈曲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长期随访结果,探讨其关键的手术技术和康复措施。方法 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18例RA伴重度屈曲畸形患者32膝行TKA,平均年龄38.8岁。RA病程14.2年,畸形时间6.5年;术前畸形67.5°,活动度20.3°,合并内翻畸形3例,外翻11例;术前股四头肌肌力3级7例,4级11例;HSS评分21.1分。术前锻炼股四头肌肌力,术中软组织松解及增加截骨,术后伸直支具及伸膝锻炼。术后1、2、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评价关节活动度、生存率、HSS评分等。结果 16例患者获得随访,5~10年随访10例18膝,10年以上6例11膝。最后一次随访,膝关节屈曲畸形3.7°,活动度103.2°,HSS评分为81.4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膝翻修,假体生存率93.1%。无感染及侧副韧带损伤。结论通过加强术前术后股四头肌功能训练,术中软组织松解及增加股骨远端截骨,膝关节RA伴重度屈曲畸形患者TKA术后中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单髁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单间室重度骨性关节炎(KOA)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随访本研究中因患膝单间室重度KOA接受单髁置换术的患者23例(23膝),同时期同术者施行的全膝关节置换术50例(56膝)。UKA组23位患者22名获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临床随访,1例死亡。平均时间为28.6个月(4个月~7年),TKA组50位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为32.9个月(2个月~7年)。对手术前后HSS评分,疼痛缓解,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量,关节屈曲大于90°时间及屈曲大于120°膝关节数进行比较。结果UKA组与TKA组均获得满意疗效,两组患者均无假体松动,无关节翻修等严重并发症,HSS评分UKA组术前(64±5.75)分,术后末次随访(86±7.85)分(t=11.53,P0.001);TKA组术前(61±6.53)分,术后末次随访(84±7.92)分(t=18.64,P0.001)。与TKA组比较,UKA组术中出血(t=12.47,P0.001)及术后3d天血红蛋白下降少(t=13.61,P0.001),疼痛缓解相似(2=0.007,P0.05),术后膝关节屈曲到90°时间短(t=3.97,P0.05),术后能屈曲到120°的比率高。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于膝单间室重度KOA患者的手术治疗,UKA的近中期疗效可与TKA相媲美,而且UKA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耐受性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anterior medial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AMOA)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住院,在ERAS模式下进行单髁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41例,其中男11例,女30例;年龄51~82岁,平均(68.20±7.23)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评分及术后6周、3个月、6个月的膝关节遗忘评分(forgotten joint score, FJS-12)。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5.07±4.38)个月,所有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无感染,无衬垫脱位。术后VAS评分(1.63±0.49)分,与术前(5.81±0.87)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95.29±2.38)分,与术前(62.07±3.80)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周FJS-12评分为(15.83±5.11)分,术后3个月为(8.07±3.05)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为(6.39±2.88)分,与术后3个月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无实际临床意义。结论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采用单髁置换术可以有效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并在术后较早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关节遗忘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55岁及以下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行Oxford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的47例(56膝)55岁及以下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及末次随访记录患者的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OM)及机械轴股骨胫骨角(mFTA),并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假体生存率。结果手术年龄为(52.77±2.28)岁。随访时间为(42.16±9.60)个月。ROM由术前的(114.02±5.75)°提高至术后的(120.35±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6.14±0.86)分降低至术后的(1.18±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TA角由术前的(7.14±2.66)°改善至术后的(4.10±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无膝关节内翻过度矫正。OKS评分由术前的(20.04±3.88)分提高至术后的(42.07±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优良率为91.1%。5例患者术后残留持续疼痛。随访期间,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假体生存率为100%。结论Oxford单髁置换术可显著改善年轻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膝关节功能,早期疗效满意。残留疼痛是Oxford单髁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僵硬膝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策略及疗效。方法:对16例因类风湿关节炎导致僵硬膝并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获得12~26个月随访,平均(18.13±4.49)个月。住院期间未出现感染、皮缘坏死、静脉血栓、肺脑栓塞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均可弃拐行走,生活自理;术前膝关节活动度31.67°±11.41°,HSS评分(20.73±7.10)分;术后随访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102.20°±5.92°,HSS评分(77.20±4.41)分;随访12个月,在关节活动度、HSS评分方面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僵硬膝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能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改善HSS评分,提高生活质量,近期随访效果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获得随访的1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43~75岁,平均57岁。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3例,Ⅴ型2例。其中骨折保守治疗3例,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骨折至全膝置换手术的间隔时间1~14年,平均7年。应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和功能评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前和术后随访进行评估。术前TKA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78.5±32.5)°,KSS评分(63.8±12.1)分,功能评分(62.8±9.8)分。结果根据术中情况,6例患者选择后稳定型假体;3例患者因平台骨缺损选择螺钉水泥处理;3例患者因骨缺损选择胫骨侧延长杆加垫块处理;1例患者因内侧韧带部分损伤选择限制性膝关节假体(legacy constrained condylar knee,LCCK)。本组13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经治疗后痊愈;3例患者术后出现肌肉间隙静脉血栓,给予抗凝保守治疗;1例患者术后发生了僵直膝,给予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后随访时间12~113个月,平均68个月。末次随访时KSS评分(81.7±11.1)分,功能评分(83.5±15.4)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105.4±18.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KA治疗以往胫骨平台骨折后发生的创伤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功能,缓解疼痛,恢复肢体的下肢力线,确保假体达到软组织平衡,但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容易出现伤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自发性骨坏死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18例。男5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6岁(60~82岁),体重指数(BMI)平均24.9 kg/m2(22~28 kg/m~2)。所有患者术前MRI明确诊断,术前评估坏死部位、大小、分期和髁比例。采用Oxford Knee Score(OKS评分)对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X线评估术后假体力线。[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完整的随访,术后平均随访60个月(30~84个月),所有患者无死亡、脂肪栓塞、心脑血管意外、肺栓塞或假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等并发症。1例bearing脱位,1例浅表感染。术后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OKS膝评分平均(18.52±3.66)分,相比术前平均(39.95±5.32)分有明显的改善(P0.01),所有股骨假体力线在±10°内翻/外翻和±10°屈曲/伸直之内。[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可取得与骨关节炎相同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关节镜联合术后持续冲洗在痛风性膝关节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采用关节镜清理和术后持续生理盐水冲洗的56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30~64岁,平均(42.0±12.5)岁;其中49例患者术前尿酸明显升高,7例患者尿酸正常。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Lysholm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 KSS)膝关节评分。结果 5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0±5.12)个月。其中2例患者于术后1年内复发,2例术后出现体温高、关节肿痛加剧等不适。膝关节疼痛VAS由术前(7.8±1.8)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0±1.1)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由术前(46.0±12.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4.5±8.6)分,膝关节KSS评分由术前(55.6±12.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4.2±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关节镜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微骨折结合康复锻炼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机制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76例膝关节软骨缺损行关节镜下微骨折联合康复治疗.结果 随访15~36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40.2±11.7)分提高到术后1年(80.6±12.2)分,术后2年降至(70.3±10.5)分,治疗前后第1年及第2年,Ly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局部关节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应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局部万古霉素治疗的24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56~79岁,平均(64.1±7.2)岁。外院感染22例,本院感染2例。病程12~28 d,平均(20.3±2.4)d。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复发以及并发症情况,采用简易Likert量表法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1个月,平均(27.8±5.8)个月。手术成功率87.5%(21/2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4/24)。本组病例术前KSS评分(52.3±9.8)分、HSS评分(54.7±10.3)分,末次随访分别为(83.4±18.0)分、(90.6±14.5)分,末次随访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前VAS评分为(6.3±1.8)分,末次随访降至(1.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简易Liket量表,患者术后满意度为83.3%(20/24)。结论保留假体清创联合局部万古霉素治疗人工全膝关节术后早期感染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显著降低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并有着较高的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20例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6个月人工关节遗忘指数,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SS评分和WOMAC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2个月。切口愈合不良1例,下肢肌间静脉血栓2例,膝关节内侧痛1例,假体松动行翻修术1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而VAS评分和WOMAC评分则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人工关节遗忘指数为64.2±6.3。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78-2281
[目的]探讨缝线桥锚钉技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4月本科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上止点损伤患者57例(57膝),其中男41例,女16例,年龄19~52岁(平均37.18岁),均为III度损伤,术中采用小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对损伤的内侧副韧带进行修复,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通过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应力位X线片,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共5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20.24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外翻稳定性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67.62±2.31)分提高到术后的(91.70±1.94)分(P<0.001),IKDC评分由术前的(42.48±7.45)分提高到术后的(87.27±2.16)分(P<0.001)。[结论]采用缝线桥锚钉技术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上止点损伤,固定牢靠,功能恢复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初次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早中期疗效,分析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1月~2007年12月,本组接受初次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140例176膝,获得随访的患者129例160膝,平均随访时间为(35±8)个月(16~98个月)。术前和随访时对患膝进行KSS和HSS评分,关节活动度检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膝关节感染4例(2.5%),其中2例为术后5~6年出现感染,与患者不恰当的局部注射治疗有关。膝关节关节僵硬(活动度小于75°)11例((6.8%),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0.8%),假体无菌性松动1例(0.6%)。随访时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HSS及K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优良多达90%以上。膝关节活动度从术前的(87.7±27.7)°提高至术后的(108.8±21.9)°(t=2.272,P0.01)。结论初次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于消除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效果明显,术后早中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