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将具有善行多变,动摇不定等特性的致病邪气,取类比象命名叫"风邪",风的产生中医学分"外风"和"内风"两类。由于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袭阳位,而头为诸阳之会,位居高巅,因此易致风邪侵袭而引发头痛。肝为风木之脏,当情志刺激引起肝木失和,肝阳升而无制,肝阳化风,风阳上扰则可致偏头痛。风与头风(偏头痛)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头风(偏头痛)的治疗必用"风药"。"风药"具有以下功用:①祛风;②升阳(升发脾阳、升发肝胆、固肾助气化);③升清(升发清气、升精至脑);④疏肝解郁;⑤助行气血;⑥发散郁火;⑦除湿;⑧引经;⑨开通玄府;⑩熄风。风药与其他药物合理配伍可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先父梅维伦,幼承先祖之学,临床笃于实践。执医四十余年来,向以擅治妇科疾病而闻名。其于妇科调肝,立方遗药,自成家法。兹就余随家父侍诊时耳濡目染所得,录述于后。一、调肝与风药相须肝之性,喜舒展流畅;肝之气,宜升发条达。先父认为,风药可辛开达郁、疏散升扬,利气理血。既能通表又实能贯里,故外可启孙络之郁闭,内可调和肝  相似文献   

3.
覃接龙 《国医论坛》2022,37(3):65-66
李东垣运用风药配伍益气药升清降浊、升发脾阳、发越阴火,使清气得升,浊阴自降;重用风药升散祛风、通利关节,使邪从汗解;或少量祛风药升发肝气,使木郁得舒;或伍以益阴养血,或佐以苦寒泻火之品等,组方谨慎,标本兼治,配伍全面。  相似文献   

4.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起病隐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中医在此有突出优势。将祛风的治疗思路作为切入点,结合对IBS-D病因病机及风药源流的整理分析,认为祛风药轻扬升散,祛风胜湿,条达肝气,升举清阳,临床治疗IBS-D时,防风等风药多为补脾胃引经药,临证常用葛根、荆芥、防风、桔梗、白芷、藁本、升麻、羌活等风药,在抑木扶土基础上酌加一二,如画龙点睛,效若桴鼓。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伍适当祛风药,会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风药者,取象春季生发之气也,兼轻巧活泼、芳香辛散、轻扬升浮、通达宣散之性,此药可调肝宣肺运脾、斡旋气机升降,辅有承转机体脏腑气机以交通各脏之功,配伍风药医脾胃之疾,每获良效。张声生教授巧用风药于脾胃之疾,配伍敛阴、补气、活血、降气之药以取风药之长兼制风药之弊,其虽属佐使之品,然组方配伍之术于诊疗临床脾胃之疾常为点睛之笔,甚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试论张锡纯治疗肝病的独特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张锡纯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通过阅读其著作,观其治肝经验思路开阔,别具一格,发前人之未发,其若干创见对临床颇多启迪。本文试就其治肝的独特经验论述如下,供同道参考。1疏方遣药重升肝 肝属木,具升发之性,所谓升肝,就是升发肝气,使其条达,顺肝木之性。张氏对肝的这一生理特性非常重视,指出“肝气不升则先天之气不能由肝上达”,以示肝气升发对人身之重要性。因此,张氏在治肝之时非常重视肝气升发这一特征,主要反应在其疏方遣药上。如:治肝气郁兼胃气不降时,除用代赭石、半夏降胃安冲外,尚用生麦芽、…  相似文献   

7.
风药以风冠名,是因为具备风的作用。风能胜湿,风药有燥性;风性轻扬,故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风药气轻味薄,又具有发散之性。综合而论,风药具有燥、升、发、散四种主要作用,我把其中升、发、散三种,称为风药的三种不同方式的畅气作用。在内伤杂病中,利用这些畅气作用去调整气血阴阳的流畅和相互间的关系,以保证内环境之稳定,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很多治疗外感的处方,都可以用以治疗内伤疾病,如桂枝汤可治妊娠恶阻、自汗、  相似文献   

8.
风药是具有辛散升浮之性的药物,其辛散透达之性,不仅驱散外在风邪,又可透散内邪,配伍用于虚实诸证,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涉及内外各科。文章主要对疏散外风之风药的作用机理从升发清阳、风能胜湿、调节肝气、活血止血、透达玄府、祛风散邪、引经报使、辛以润燥及现代药理研究九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肝脾气陷所致的前后二阴慢性病证很多,诸如遗精、阳萎、淋癃、便血、腹泻下痢、经病带下等,由于病位居下,下者宜升之,陷者宜举之,当以升肝举脾为治疗大法。此法重在升举清元,振奋脏腑功能,其效优于单纯健脾补肾。 升肝举脾可选升肝解郁汤(张锡纯方)、逍遥散、升阳益胃汤、人参败毒散诸方加减化裁。其中逍遥散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遂其自然升发之性,从而起到升肝之用。升清药按其不同性质可分为:①补气升清,如黄芪、党参、茯苓、白术之属。②调肝升清,如柴胡、白芍、白蒺藜、郁金、香附、菊花、麦芽、茵陈之类。③  相似文献   

10.
风燥升阳药,气轻味薄,具有升发之性,既可鼓舞脾胃阳气,使清阳不致下陷,清阳升则阴火得以潜降;又可消除困脾之湿,祛散外来之邪。因此,风燥升阳药,在李东垣《脾胃论》中占有重要位置。全书除升麻、柴胡、葛根外,以羌活、独活、防风等用的较多。兹将其辨证用药要点、配伍方法、药量使用等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1.
历代医家运用风药疏肝已成为临床治疗特色之一。认为风药味薄气轻,辛散而升发,灵动而善行,具有行气、活血、升阳、助补、解郁、制亢等功能,顺应肝之生理,制约肝之病理,能对肝脏发挥调理之用,不仅包括疏肝,还包括柔肝、养肝、平肝、散肝、泻肝、补肝等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昊  王旭 《中医杂志》2023,(10):1072-1075+1080
总结运用风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证体会。认为甲状腺结节病位主要涉及肝、脾、肺,以气滞、痰凝、血瘀为主要病理因素,气机郁滞为其关键病机。而风药能够升发、宣通、散行,可疏通气血之郁滞积结,与甲状腺结节病机相契合。提出临床辨治甲状腺结节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柴胡、薄荷、桔梗、陈皮等风药协助调畅气机、疏通郁滞,防风、葛根、白芷、秦艽等具有温燥除湿特性的风药协助透散化痰湿,川芎、莪术、延胡索、香附、穿山龙等风药化瘀通络,共助积结散。  相似文献   

13.
风药是治疗血证新的切入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献研究角度,探索风药治疗血证的机制主要有:①风药治气(行气、升气、降气、益气)以治血;②风药能活血、止血、凉血、补血;③风药治藏血之肝(宁风、熄风、升发郁火、解郁)以治血;④风药能祛除致病因素;⑤其它如辛味激用从治、风燥胜湿止血、风药为血证之使等。表明风药有确切的治疗血证作用,可作为血证治疗的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4.
从文献研究角度 ,探索风药治疗血证的机制主要有 :①风药治气(行气、升气、降气、益气)以治血 ;②风药能活血、止血、凉血、补血 ;③风药治藏血之肝(宁风、熄风、升发郁火、解郁)以治血 ;④风药能祛除致病因素 ;⑤其它如辛味激用从治、风燥胜湿止血、风药为血证之使等。表明风药有确切的治疗血证作用 ,可作为血证治疗的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5.
风类药物的理论基础源于古人对风之象、风之气、风之性的朴素认识。古人认为风神为句芒,凡著句生芒之物,与风有关为风药,如石楠、蒺藜、五加、钩藤、全蝎之类;物感风而生,感风而病,均禀风气而为风药,如僵蚕、蝉、桑之类;与风之性轻扬升散相类者,发散升举而为风药,如防风、柴胡、升麻、细辛之类。  相似文献   

16.
风药具有散化内外湿邪,消胀除满,祛风止泄,和脾升胃降之生理,调理气机,益气健脾,升阳举陷,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升发阳气,发散郁火等功效,应用风药掌握时机用量,辨证准确,多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特点乃此起彼伏、反复发作,病因有实火,也有虚火、郁火;心脾蕴热、脾虚阴火、肝郁气滞为常见证型;治疗当清热泻火、胜湿健脾、疏肝解郁。风药味薄质轻、辛散轻扬、升发宣散,具有发散郁火、升阳胜湿、疏肝理气的作用,并能引经报使,在辨治本病的基础上加用风药可明显提高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秋风  刘宗莲  路洁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9):3870-3872
路志正教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临证中喜用荆芥,驾轻就熟,常具画龙点睛之效,路老认为:荆芥乃风药中和缓温润者,有风药升散之性,而无其燥烈之弊,具清利头目,通窍利咽;开发郁结,透散伏邪;调理气机,升发淸阳;疏风祛湿,活络止痛之功,用之得当,既可增强方中主药的作用,又可制约药物的烈性,从而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四逆散治疗妇科疾病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第318条,原文为:“少阳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其条文所述多种症状系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所致,治疗当疏肝解郁。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药,与柴胡合用,以敛阴和阳,条达肝气,使柴胡升散而无耗阴伤血之弊;  相似文献   

20.
脾胃居中焦,是气机升降枢纽,但其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取决于肝升发和肺肃降的调节作用。《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血证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临床以升降理论指导肝胃疾病的临床实践,诸如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行气化瘀、升举阳气、化湿利水等法均离不开升降法则的应用。 1 条达气机,调节情志 肝气升发,协调人的情志活动,使人体气机调畅,精神愉快。《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自肝而出,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