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劈三角肌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肌间隙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开放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伴盂肱脱位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6例采用劈三角肌入路,17例采用三角肌-胸大肌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劈三角肌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优于肌间隙组(P<0.05),但前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后者(P<0.05),两组恢复主动伤肩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劈三角肌组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优于肌间隙组(P<0.05),但术后12月,肌间隙组显著优于劈三角肌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在前屈上举和外展上举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肌间隙组显著优于劈三角肌组(P&l...  相似文献   

2.
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合并大结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京鸿  郑斌  汪涛  洪明辉 《中国骨伤》2001,14(4):232-233
从 1994年 5月~ 1997年 10月 ,应用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合并大结节骨折 8例 ,取得满意疗效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中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8~ 45岁 ,平均 34 6岁。左侧 3例 ,右侧 5例。大结节上移 1~ 2cm者 6例 ,上移2cm以上者 2例。除 1例于伤后 10天手术外 ,余均在伤后 3~ 5天内手术。2 治疗方法采用肩关节前入路 ,显露骨折端 ,首先找到大结节 ,将1mm以上软钢丝穿过其肩袖附着点 ,可穿 2~ 3道钢丝 ,拉紧钢丝两头 ,逐渐将大结节拉下与肱骨头对合 ,在大小结节上各钻二个小孔 ,细钢丝从小孔穿入结…  相似文献   

3.
<正> 从1991年~1997年间,作者通过对肱骨髁上骨折手术采用后正中切口和内、外侧联合切口两种人路进行比较,认为后者优于前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58岁,平均9岁。左侧17例,右侧37例,伴桡神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肱骨髁间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共72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根据采用的手术入路分为内外侧联合入路组(A组,n=36)、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B组,n=36)。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X线暴露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少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肘关节功能评价及格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方式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时间少,X线暴露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好,优于内外侧联合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肩峰下前外侧"T"型切口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9年6月间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共65例.肩峰下前外侧"T"型切口入路组31例,年龄60~84岁(平均71岁),按Neer分类2部分骨折11例,3部分骨折巧例,4部分骨折5例;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组34例,年龄60~81岁(平均70岁),按Neer分类2部分骨折9例,3部分骨折18例,4部分骨折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肩峰下前外侧"T"型切口入路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少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组(P<0.01),而两组患者术后患侧肩关节功能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论]肩峰下前外侧"T"型切口入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功能恢复好、对局部及全身损伤小的特点,特别适合于老年患者的治疗,但必须熟悉局部解剖并且掌握合适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肩峰前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经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MIPPP技术治疗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Nee分型:累及肱骨外科颈的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6例.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3.75±4.7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24周,平均(10.78±4.47)周;未发生腋神经损伤及肱骨头坏死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范围:外展25°~90°,平均(81.53±12.35)°;前屈上举30°~180°,平均(146.11±35.52)°;外旋- 10° ~ 45°,平均(35.97±11.45)°;内旋达T10水-(T7 ~L4).Neer评分为60~95,平均(89.75±8.96);优26例,良6例,可1例,差3例;优良率为88.89%.肩关节外展功能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肩峰前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MIPPO技术治疗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口小,术后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结合微型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新型微型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31例,根据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分为经三角肌入路组(A组)和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组(B组).A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23~78岁,平均(46....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6例肱骨髁间骨折,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32例,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24例。结果对于AO/ASIF分型C1C2型肱骨髁间骨折,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比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手术时间长,但骨折暴露充分。对于C3型骨折,两种入路手术时间相近,前者肘关节功能评分比后者显著较高。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暴露充分,术后肘关节功能优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舌形瓣切断肱三头肌与经肱三头肌两侧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舌形瓣切断肱三头肌手术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复位+石膏托外固定24例,经肱三头肌两侧手术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复位+石膏托外固定21例。观察对比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45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肱三头肌两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石膏外固定的时间以及术后3d内疼痛均少于舌形瓣切开组(P〈0.05)。参照Flynn标准:肱三头肌两侧组有16例肘关节屈伸不受限,而舌形瓣切开组中仅11例达到此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手术时间短、失血量较少、患者疼痛减轻、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比较经肩关节前外侧小切口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切口复位、LPHP固定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11-01—2013-08采用切开复位,LPHP固定治疗62例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52例获得随访,其中Neer 2部分骨折19例,3部分骨折22例,4部分11例。按照采用的手术入路分成小切口组(A组)和常规切口组(B组),A组经肩关节前外侧小切口,劈开三角肌,复位骨折,肌下置入LPHP钢板并固定近端,钢板远段另作小切口固定;B组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切口入路,复位骨折,并采用LPHP固定。结果 52例获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A组100 min,B组109 min。解剖复位:A组20例,B组21例;功能复位:A组3例,B组8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A组14.2周,B组15.7周。平均Constant评分,A组80.3分,B组76.6分。2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肩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可达到与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同样的复位效果,而且具有直观、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侧入路与外侧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治疗肱骨骨折患者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20~55岁,平均33.6岁。采用前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36例,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22例,对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桡神经损伤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5个月(15~24个月)。在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桡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侧入路明显优于外侧入路,术中不需游离暴露桡神经,减少桡神经损伤,钢板放置于骨面贴合好,有利于肱骨骨折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钮心刚  李国  严力生 《中国骨伤》2012,25(10):856-86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有效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选取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107例,其中男48例,女59例;年龄23~79岁,平均51.27岁。采用直接掌侧入路结合LCP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5例,Henry入路结合LCP固定52例,对两组的手术特点、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正中神经并发症、旋前方肌修复率进行比较。术后1年随访时比较两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及影像学评分。结果:直接掌侧入路组、Henry入路组骨折显露时间分别为(21.18±1.69)min、(12.56±1.35)min,手术时间分别为(89.90±4.86)min、(61.58±4.37)min,术后正中神经刺激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4.55%、5.77%,旋前方肌修复率分别为52.73%、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直接掌侧入路组Gartland-Werley评分为3.25±2.29,优良率为90.91%;Henry入路组Gartland-Werley评分为2.92±2.13,优良率为9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腕关节活动范围、握力及影像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nry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直接掌侧入路相当,相比较具有解剖简单,操作容易,旋前方肌修复良好,术后正中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建议在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优先加以选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外侧及后外侧切口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干中段骨折手术出血量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别。方法自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股骨外侧及后外侧切口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186例,男126例,女60例;年龄16~56岁,平均36.5岁。骨折类型主要包括股骨中段横行骨折及Winquist分型中的Ⅰ、Ⅱ型骨折。股骨外侧切口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86例,股骨后外侧切口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手术100例。结果股骨外侧切口组(A组)的86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505±125)m L,术后引流量为(54±12)m L,合计为(559±137)m L;后外侧切口组(B组)的100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50±60)m L,术后引流量为(35±11)m L,合计为(285±71)m L。A组骨折不愈合4例,延迟愈合6例;B组骨折不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术后24周膝关节功能恢复A组优65例,良9例,中8例,差4例;B组优96例,良2例,中1例,差1例。B组比A组的术中出血量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合计出血量相比,B组比A组的术中出血量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膝关节功能恢复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后外侧切口手术治疗股骨骨折比股骨外侧切口手术出血量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龄儿童移位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经闭合复位逆向弹性髓内针内固定以及克氏针内固定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回顾性分析十堰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从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2.5年间符合纳入标准的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移位型肱骨外科颈骨折45例患者,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两组:逆向弹性髓内针内固定23例(弹性髓内针组);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22例(克氏针组)。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个数及优良率。 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均达到良好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0±2.1)周。术后6周两组功能评分弹性髓内针组优于克氏针组(t=5.295,P<0.05);术后3个月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88.9%患者肩关节功能均达到了优良效果,两组优良率无明显差异(X2=0,P>0.05)。弹性髓内针组有1例出现桡神经挫伤,2例出现弹性髓内针穿出;4例出现复位再丢失。但克氏针内固定组出现了克氏针松动、脱落4例;骨折复位丢失3例;无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 结论采用逆向弹性髓内针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型肱骨外科颈骨折,都是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术者应选择熟悉的手术方法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郑洪福  范圣文  丁毅 《中国骨伤》2000,13(8):486-486
自 198 8年以来共手术治疗了 2 6例不宜行保守治疗的儿童肱骨外科颈骨折 ,获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中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 8~ 1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 4时~ 11天。手术治疗原因 :复位失败 13例 ,合并重要脏器损伤早期未能行闭合复位 6例 ,合并下肢骨折行骨牵引床边复位不合作 4例 ,开放性骨折 2例 ,合并同侧锁骨骨折不好固定 1例。术前X线片见骨折移位均超过 2cm。2 治疗方法所有 2 6例中 ,除 2例开放性骨折直接手术治疗外 ,2 4例均手术前行手法复位 ,其中复位失败的 13例 ,均是在臂丛麻醉下复位 ,由于患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和肱三头肌切开两种不同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7例分别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和肱三头肌切开两种不同入路治疗的老年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①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②术后3个月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范围;③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采用MEPS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2±2.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无尺神经损伤。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3.5)天和(18±3.0)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1.5)周和(7±1.3)周,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范围:A组:屈曲90°~137°,平均125°,伸直0°~27°,平均19°;B组:屈曲90°~129°,平均123°,伸直0°~21°,平均15°。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根据MEPS肘关节评分:A组:优9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84.62%;B组:优2例,良12例,可7例,优良率为6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出现尺骨鹰嘴截骨处内固定松动2例,B组无内固定松动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均安全有效,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较肱三头肌切开入路可获得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增加了内固定松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种手术入路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比较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肘外侧入路、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治疗 33例 ,肘外侧入路治疗 2 0例 ,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 5 5例。结果 随访 10 5例 ,时间为 1~ 8年。优良率 :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为 6 3 3% ,肘外侧入路为70 % ,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为 92 7%。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与其它两种入路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可作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30例,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14例,随访3个月。2年,平均9个月,根据Aitke。和Rorabeck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者优良率92.8%;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者优良率80%(P〈0.05)。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疗效明显优于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  相似文献   

20.
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自2010-08—2013-01采用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2例,术中显露保护腋神经后复位骨折并用锁定钢板固定。观察手术情况、术后骨折复位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至少12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发生腋神经损伤,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估,优良率90.6%。结论肩前外侧入路利用三角肌前中亚部肌间隙,能够显露和保护腋神经,直视下复位骨折钢板内固定,具有固定牢靠、创伤小、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