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正中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关节镜下双隧道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1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19例采用后正中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A组),12例采用关节镜下双隧道缝线固定(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肢侧别、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半月板损伤情况、MeyersMcKeever分型以及术前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双侧胫骨后移距离差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双侧胫骨后移距离差值及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t=7.347,P=0.000)。B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A组术后发生螺钉断裂1例。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复查示两组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两组膝关节活动度达正常范围患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末次随访时,两组双侧胫骨后移距离差值、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隧道缝线固定与后正中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早期临床疗效相似,但前者具有能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避免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无需二次手术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下缝线加强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关节镜下缝线加强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的方法 ,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对13例单纯P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缝线固定维持胫骨中立位,增加PCL的紧张度.采用IKDC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通过KT-1000检查比较膝关节的后向松弛度. 结果 术后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20°~140°,平均128°.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最后随访时IKDC评分:A 6例,B 7例;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从术前的(67.4±3.3)分提高到随访结束时的(92.5±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7,P<0.01).屈膝90°位KT-1000检查,双侧胫骨结节后坠差异从术前的(8.1±1.7)mm减少到最后随访时的(2.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30,P<0.01).陈旧性损伤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7.5±3.1)分,最后随访时为(95.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6,P<0.01).12例患者恢复了原来的运动水平,1例较损伤前稍有降低. 结论 在关节镜下采用缝线加强固定治疗急性PCL中远部损伤,能取得良好效果;治疗陈旧性PCL部分损伤,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极后高位入路置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33例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关节外科治的新鲜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均≤3周,未累及周围胫骨平台,骨折根据MeyersMckeever分型为Ⅱ型和Ⅲ型,排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需要进行韧带重建者。采用关节镜下极后高位入路置钉治疗手术技术,内固定材料为4.5或4.0 mm空心钉(AO Synthes),结合手术前后膝关节X-ray、CT和MRI,术后随访分别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主观膝关节功能评价,应用KT-2000及关节活动度测量,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评估膝关节稳定性。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术程顺利,手术时间平均(55±4.83)min。均获得随访平均(13±1.6)个月。术后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无腘窝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无屈伸膝活动受限,仅1例患者后抽屉试验弱阳性。Lysholm评分由(47.5±4.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96.4±6.3)分(t=5.11),IKDC评分由(62.3±5.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95.6±6.3)分(t=3.92),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86.8±13.5)°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39.1±8.9)°(t=3.56),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T-2000测量术前与术后胫骨后向松弛度差异:术前屈膝90°时为(6.4±1.2)mm,末次随访屈膝90°时为(2.1±1.0)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5),KT-2000结果显示术后较术前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下极后高位入路置钉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可靠的内固定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术后随访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通过后内三入路使用袢钢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ment, 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6~46岁,平均(32.0±0.2)岁;在关节镜下通过后内三入路打开后纵隔并显露、清理、复位骨折块,通过克氏针孔引入袢钢板固定骨折块。术后随访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nternational knee docmentation committee, IKDC)和Lysholm评分进行主观膝关节功能评价,应用后抽屉试验(posterior drawer test, PDT)及KT-2000客观评估膝关节稳定性。结果 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长12个月,第1、3、6、12个月作为随访节点,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均能自由屈曲达到120°以上,骨折在3个月内均骨性愈合。按照IKDC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患肢功能,优14例,良4例,优良率达到100%;Lysholm评分85~100分,平均为(95.2±0.56)分;PDT试验阴性14例,Ⅰ度4例;术后12个月KT-2000患膝为(3.43±0.91)mm,健膝为(2.58±0.72)mm,患膝与健膝胫骨后向松弛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通过后内三入路使用袢钢板单隧道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创伤小、操作方便、风险小、固定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附丽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84例急性PCL胫骨附丽撕脱骨折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时期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关节镜组35例,男27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29.6±5.6)岁;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缝合固定.切开手术组49例,男40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32.2±7.6)岁;采用腘窝内侧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加垫片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 结果 8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1.5个月(13 ~ 3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于术后3个月一期愈合.关节镜组和切开手术组末次随访时后抽屉试验阴性率分别为82.9% (29/35)、91.8% (45/49),Lysholm评分平均分别为(95.1±5.6)和(96.1±4.7)分,IKDC分级A级率分别为88.6% (31/35)和91.8% (45/49),膝关节活动度正常率分别为94.3% (33/35)、93.9% (46/49),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关节镜组和切开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92.4±15.9)、(53.8±14.3)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PCL胫骨附丽撕脱骨折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但小切口手术的手术时间更短,且骨折固定可靠,能保证患者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复位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21例采用关节镜下克氏针缝线张力带固定(关节镜组),20例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切口空心螺钉固定(切开复位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解剖复位比例、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均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关节镜组手术时间(84.29±5.98) min明显长于切开复位组(59.75±7.86) min,切口长度(4.19±0.40) cm明显小于切开复位组(6.80±0.52) cm,术后下地时间(2.14±0.65) d明显早于切开复位组(3.80±1.64) d,住院时间(10.81±2.62) d明显小于切开复位组(13.70±4.60)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21例中16例获得解剖复位,切开复位组20例均获得解剖复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克氏针缝线张力带固定和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关节镜手术切口更短,术后下地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但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且复位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后内侧双入路采用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14例新鲜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3~50岁,平均36.6岁。手术采用前内、前外侧及后内侧高、低位4入路进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应用KT-2000客观评估膝关节稳定性。结果 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3个月时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的Lysholm评分从术前(36.5±4.9)分提高到术后(87.0±5.2)分(P0.05),IKDC评分由术前(53.2±6.4)分提高到(82.5±5.8)分(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T-2000测量患膝与健侧胫骨后向松弛度差异:患侧屈膝90°时为(2.51±0.73)mm,健侧为(2.82±0.6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后内侧双入路采用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手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使用不可吸收的缝线在交叉韧带前方交叉后引出关节外固定和关节镜下空芯螺钉内固定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治疗的临床临床疗效。方法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病人30膝,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膝,行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术,对照组15膝,行膝关节镜下空芯螺钉固定术,对比两组前抽屉试验(ADT)、拉赫曼试验、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手术时间、术后1周内镇痛药物使用总量、住院费用。结果两种手术方式病人在术后膝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方面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5)。在最后的随访中Lysholm和IKDC主观评分均有改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75.40±10.32)分钟、术后镇痛药物用量(19.33±10.33)mg、住院花费(7555.56±1643.02)元;对照组分别为(88.67±12.84)分钟、(29.00±10.39)mg、(20127.91±1277.23)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和空芯钉固定在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一致,但前者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用量、住院花费上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空心钉和8字缝线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3—2013-10诊治的22例儿童胫骨棘撕脱骨折的临床资料。12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空心钉组),10例采用8字缝线固定(缝线组)。采用膝关节活动范围、韧带松弛情况、Lysholm、IKDC评分评估2组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空心钉组手术时间为(59.62±5.78)min,缝线组为(77.81±11.08)min,空心钉组手术时间少于缝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8,P=0.006)。2组均获随访,空心钉组获得随访1.3~3.7(2.80±0.72)年,缝线组获得随访0.9~3.5(2.14±0.91)年。2组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2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前抽屉试验均呈阴性,Lachman试验仅空心钉组1例阳性,但终点为阴性。空心钉组和缝线组Lysholm评分分别为(94.23±2.71)分和(93.20±1.55)分;IKDC评分分别为(93.73±1.96)分和(92.90±2.41)分。2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空心钉和8字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止点撕脱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8字缝线应用范围广、手术风险小、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减张技术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9月,将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51例ACL断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采用关节镜下结合内减张技术解剖单束重建ACL,B组25例采用关节镜下解剖单束重建AC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体质量指数、关节软骨损伤患者Outerbridge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KT-1000测量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3、6、12个月定期随访,进行KT-1000测量膝关节前向稳定性,采用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发生关节内感染,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均行二次关节镜检查,见韧带连续性良好、组织覆盖良好,重建韧带无再次断裂发生,膝关节活动度无受限;复查MRI提示韧带与骨隧道均愈合良好。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KT-1000测量值、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两组间比较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优于B组(P0.05)。两组间比较KT-1000测量值除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术后6、12个月A组均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对ACL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重建手术时,采用内减张技术能够有效缓解重建韧带的牵张力,利于重建韧带的愈合及术后膝关节早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缝线加强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21例PCL损伤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21 ~56岁,平均35.6岁.关节镜下采用单束异体韧带重建,术中加用3根“5”号爱惜邦缝线加强固定.采用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以及应力位X线片测量比较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的后向松弛度. 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12 ~ 35个月(平均20.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为120°~ 140°,平均126°.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IKDC分级:A级7例,B级12例,D级2例;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从术前平均(65.8±3.7)分提高至(92.8±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130,P<0.001).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70.3±2.7)分提高至(95.8±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10,P<0.001);膝关节后向松弛度从术前平均(12.5±4.3) mm减少至(4.6±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0,P<0.001).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缝线加强技术治疗PCL损伤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技术与小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1-01诊治的4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其中17例在关节镜辅助下行8字形缝线固定治疗(镜下复位组),31例行小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治疗(切开复位组)。结果 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63(7~20)个月。镜下复位组发生膝关节僵硬1例(5.9%),切开复位组发生膝关节僵硬2例(6.5%)。48例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关节内血肿等。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复位组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下床负重时间均长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9例后抽屉试验阴性,7例后抽屉试验Ⅰ级,2例后抽屉试验Ⅱ级。末次随访时镜下复位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28.12±3.66)°,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1.53±2.60)分;切开复位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28.16±7.84)°,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2.10±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使用2枚Endobutton钢板与切开复位使用空心螺钉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急性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18~55岁,平均(29.51±15.02)岁。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6例采用关节镜下使用2枚Endobutton钢板结合高强线固定(关节镜组),30例采用改良的膝关节后内侧切口使用2枚空心螺钉固定(切开复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疼痛评分,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后抽屉试验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4.55±2.63)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失败、再次骨折发生。关节镜组较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术后3 d膝关节疼痛评分小于切开复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ysholm评分、后抽屉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使用2枚Endobutton袢钢板与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使用空心螺钉治疗PCL止点撕脱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关节镜组有微创、早期疼痛程度轻的优点,但手术时间较长、费用稍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ETHIBOND线与Inlay切开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依据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为关节镜组18例,切开组22例。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记录手术时间、膝关节活动度和后抽屉试验稳定性,并使用Lysholm及IKDC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8.26±4.64)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X线片和CT)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复位满意并一期愈合。关节镜组术后3d VAS评分高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1个月VAS评分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后抽屉试验阴性率、膝关节平均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ETHIBOND线固定与Inlay切开锚钉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切开组在手术时间和早期术后疼痛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分期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0—2016-11采用关节镜辅助分期手术治疗的9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一期手术在关节镜下行胫骨平台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半月板撕裂成形、软骨修复、侧副韧带修复,3~5个月后二期手术进行前交叉韧带和(或)后交叉韧带重建。结果 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7(22~5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仅1例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呈弱阳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0.6±2.6)分,较术前(51.3±4.0)分明显提高。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为(91.2±3.0)分,较术前(50.1±3.7)分明显提高。结论关节镜辅助分期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具有关节面解剖复位满意、胫骨平台骨折固定可靠、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缝线固定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方法收集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2例急性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8~49岁,平均(25.25±8.77)岁。受伤原因:摔伤20例,砸伤4例,车祸伤8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术前均有膝关节疼痛伴膝关节活动受限症状。按Meyers-McKeever-Zaricznyj分型,其中Ⅱ型患者11例,Ⅲ型18例,Ⅳ型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改良缝线固定技术。通过观察比较患侧术前和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记录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评价该手术疗法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2.78±2.27)个月。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为(23.63±7.47)分,末次随访时为(92.81±3.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IKDC评分为(33.90±4.86)分,末次随访时为(92.63±2.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改良缝线固定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早期康复、费用低廉、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8"字缝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儿采用关节镜下"8"字缝线("8"字缝线组,26例)与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组,22例)治疗。末次随访时记录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两组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转为阴性。末次随访时,两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P 0. 05);两组间3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关节镜下"8"字缝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相当,而"8"字缝线内固定无骨骺损伤风险,术后无需取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线型固定青少年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选择自2014-09—2015-09初次关节镜下线型固定18例青少年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观察其术后疗效。术后应用症状与体征量化评分标准、Lysholm评分评估其术后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8例获得随访平均6(3~9)个月。症状与体征量化评分标准评分结果:优14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9%。术后立即复查X线片示骨折断端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再次复查均达到骨性愈合,未见创伤性关节炎表现。17例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1例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为(93.8±3.7)分,与术前(45.2±6.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92,P0.001);末次随访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平均为(90.2±4.2)分,与术前(49.8±5.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43,P0.001)。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于青少年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的治疗,关节镜下线型内固定不仅能够有效复位骨折断端,而且固定效果确切,有利于早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能够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运用3点缝合技术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12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8~50岁,平均36.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运动损伤2例。左侧5例,右侧7例。陈旧性骨折1例,新鲜骨折11例。根据改良Meyers-McKeever分型标准:Ⅲ型7例,Ⅳ型5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37.9±4.7)分,Lysholm评分为(46.0±3.7)分。关节镜下以Ethibon缝线采用3点缝合技术固定撕脱骨折。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61.3 min。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住院时间4~9 d,平均5 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9.3个月。术后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为(89.7±2.5)分,Lysholm评分为(90.2±1.9)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t=–30.94,P=0.00;t=–33.03,P=0.00)。末次随访时,X线片复查示骨折解剖复位9例、接近解剖复位3例,12例骨折均达骨性愈合。结论采用关节镜下3点缝合技术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后内侧小切口锚钉缝线和缝线桥治疗后交叉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19例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例行后内侧小切口锚钉缝线固定、8例行锚钉缝线桥固定治疗。结果:锚钉固定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从51.2±2.3提高到90.4±3.1IKDC分级正常9例,接近正常2例;锚钉缝线桥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从49.7±4.2提高到95.4±2.7IKDC分级正常8例。结论:锚钉缝线桥固定治疗后交叉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优于锚钉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