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大伟  张蕾蕾  裴佳  陈献韬 《骨科》2021,12(1):45-50
目的分析比较髋关节外科脱位(surgical hip dislocation,SHD)与慕尼黑骨外科(Orthopa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入路打压植骨治疗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采用死骨清除打压植骨术治疗的65例(65髋)ONFH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9例,年龄为(38.20±8.30)岁。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HD组(28例)和OCM组(3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及疼痛度。结果OCM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S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OCM组Harris评分、VAS评分分别为(87.57±1.29)分、(2.14±0.35)分,SHD组为(87.07±1.69)分、(2.00±0.54)分,两组Harr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体会。方法自2012-01—2014-01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股骨头骨折10例。去除髋臼内细碎骨片,将较大的骨块复位,用2枚4.5 mm中空钛制螺钉固定骨块,钉尾埋于软骨下,如骨块偏小,可用2枚3 mm中空钛制螺钉固定,防止骨块旋转。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6~23个月,平均13.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均无明显疼痛,股骨大粗隆截骨块愈合时间平均3.3个月,股骨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8个月。2例出现Ⅰ~Ⅱ级异位骨化,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均未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股骨头血供,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4.
髋长节长期脱位合并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我院从1994年3月-2003年6月共收治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联合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联合手术治疗的12例(15髋)股骨头坏死,记录患者术中髋脱位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iHOT-12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股骨大粗隆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3(9~30)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3.75±7.62)分,显著高于术前的(30.75±10.76)分;iHOT评分为(35.75±23.76)分,显著低于术前的(72.03±16.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既可充分显露髋臼、股骨头、头颈交界区等髋关节结构,又可保护股骨头血运,在手术处理股骨头坏死病灶方面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自体髂骨瓣打压植骨治疗中青年ARCO 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7-08诊治的52例(53髋)中青年ARCO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行股骨大粗隆截骨,彻底清除股骨头内坏死骨肌硬化带,将松质骨打压植骨,将游离髂骨块修整后...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股骨头血运障碍而导致骨细胞及骨髓成分的死亡,最终导致股骨头塌陷,进而影响髋关节功能的难治性疾病。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并治疗,防止骨塌陷,延迟或避免髋关节置换手术。该病早期有很多外科手术治疗方法,至今仍无公认的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现主流以髓芯减压术为基础,联合骨移植术、钽棒植入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方案治疗股骨头坏死。另外也有数种截骨术通过改变负重部位以减轻压力,延缓股骨头坏死。其中钽棒由于优缺点众多,其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作用仍有争议,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各种不同类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5月~2004年1月,共收治29例该类病例,根据Pipkin分4型:Ⅰ型11例,Ⅱ型10例,Ⅲ型4例,Ⅳ型4例。结果:本组共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9年,随访内容包括: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根据美国矫形外科学院评定标准,结果:优10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8.3%。结论:早期切开复位,可吸收钉固定股骨头骨折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髋外科脱位灯泡技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技术与初步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1月对25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此技术手术治疗。所有病例经髋关节外科脱位显露头颈处,头颈交界处开窗,清除坏死骨,自体骨植入病灶清除后的股骨头空腔,打压充填像灯泡样支撑股骨头。[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Harris评分由术前(53.21±7.36)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7.50±9.87)分(P0.05);VAS评分由术前(3.94±0.52)分显著下降至末次随访时(1.02±0.14)分(P0.05)。至末次随访时,仅1例改行全髋置换术。按ARCO标准,影像学评价术后髋关节,优12例,良8例,差5例,优良率高达80.00%。[结论]髋外科脱位灯泡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不破坏股骨头血运,可直视下彻底清除死骨,近期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评估直接前入路与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指征的初次单侧Ficat分期Ⅲ、Ⅳ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排除双侧手术、术前有髋部疾病及既往外伤史的患者,随机分为直接前入路组(DAA)和后侧入路组(PA),每组80例患者.分别按照不同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月,对10例16个伴有股骨头坏死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双侧6例,单侧4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由术前的平均36.6分恢复到术后89分。术后肢体延长3~5 cm,平均3.5cm,疼痛缓解,关节伸屈功能、负重、行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获完全恢复。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假髋臼骨性关节炎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之有效,可恢复关节的正常负重,消除疼痛,改善了关节活动度,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髋关节是一非常稳定的关节,引起脱位需要强大的暴力作用,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为脱位后的一严重并发症。本科在1999年6月~2006年6月间,收治髋关节脱位患者56例,在复位同时给予髓芯减压及关节腔穿刺等预防性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头凹处开窗死骨清除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经股骨头头凹处开窗死骨清除打压植骨术治疗32例(36髋)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男21例(23髋),女11例(13髋),年龄20~53岁,平均(35.61±5.24)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3例(17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1例(13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8例(8髋);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Ⅱb期16髋,Ⅱc期12髋,Ⅲa期8髋。采取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显露股骨头,经股骨头凹处开窗进行死骨清除自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术中根据股骨头钻孔渗出情况分血性渗出组和淡黄色脂样渗出组。术后避免早期负重,术后3、6、12个月复查,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42个月,平均(35.63±5.2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伤口感染、大转子截骨端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股骨头植骨均重建,重建时间为1~1.5年。不同ARCO分期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性渗出组与脂样渗出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RI坏死面积存在明显差异,术后12个月血性渗出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脂样渗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经头凹处开窗死骨清除自体骨打压植骨治疗大面积股骨头坏死或病灶位于后内侧者病灶清除更彻底,切除周围增生血管翳,同时可进行头颈成形,并且股骨头钻孔不同渗出情况与术后疗效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6.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0fthe femoral head,0NFH)由于病因、发病机制不明,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目前为止尚无一种方法能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普遍认为外科治疗是ONFH主要的治疗方法,积极的外科治疗效果要优于保守治疗.外科治疗能够治愈ONFH或延缓ONFH疾病进展,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外科治疗包括ONFH早、中期(Ficat Ⅰ~Ⅲ期)保留股骨头的各种手术治疗方法,和ONFH晚期(FicatⅢ~Ⅳ期)各种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ONFH外科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程鹏  杨卿  朱波  陈安民  游洪波 《骨科》2020,11(4):281-286
目的 比较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行THA的72例OFNH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PA组和DAA组,每组36例。统计病人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病因及国际骨循环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 ARCO)分期等资料,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出院时髋关节活动度等围手术期资料以及术前、术后(5 d,1、6个月)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病人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DAA组的手术时间和出院时髋关节活动度明显长于PA组[(109.44±11.00) min vs. (79.81±10.16) min,166.94°±15.32° vs. 123.61°±17.47°],但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小于PA组[(9.25±1.50)cm vs. (13.14±2.08) cm,(213.61±47.22) ml vs. (287.03±55.24) ml,(77.33±29.35) ml vs. (115.89±36.33) ml,(1.11±0.32) d vs. (1.50±0.61) d,(6.42±1.23) d vs. (8.25±1.4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AA组术后5 d及1个月的VAS评分及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明显优于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6个月时两组的VAS评分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PA相比,采用DAA行THA,病人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更快、疼痛感更轻,能显著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从而获得较高的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股骨头坏死的塌陷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坏死面积比例和坏死指数在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根据27例(38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的MRI图像表现,分别计算坏死面积比例和坏死指数,并进行随访。未塌陷随访24个月以上。结果在38髋早期坏死股骨头中,有28髋塌陷(73.7%),10髋未发生塌陷(26.3%)。坏死面积比例的相对危险度为1.043,P=0.000。坏死指数的相对危险度为1.020,P=0.000。结论坏死面积比例和坏死指数均可以用于股骨头坏死的塌陷预测,坏死面积比例较坏死指数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
叶晖  林其仁 《中国骨伤》2005,18(6):374-375
自1995-2003年收治合并髋关节脱位的股骨头骨折22例,现就治疗的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在学习曲线阶段的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评估微创直接前入路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中的运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48例股骨头坏死FicatⅢ或Ⅳ期患者,患者主要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其中DAA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2±4.3)岁;后外侧入路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6±4.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时测量髋臼杯外展角及股骨柄假体颈干角。术后1、6个月和5年时分别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髋关节功能及患髋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平均60.4个月(48~73个月)。手术时间DAA组为(78.30±5.08)min,后外侧入路组为(75.61±10.60)min,术中出血量DAA组为(351.30±21.46)ml,后外侧入路组为(362.20±26.1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卧床时间DAA组为(2.05±1.10)d,后外侧组为(3.30±1.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时髋臼杯外展角和股骨柄假体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个月及5年,两组HHS与髋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AA组有1例术中损伤旋股外侧动脉升支,1例大转子骨折,1例表浅伤口感染。后外侧组发生1例髋关节后脱位。两组末次随访时均无假体松动。结论:采用微创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FicatⅢ期或Ⅳ期均可以获得较好疗效,但在学习曲线阶段,针对复杂病例微创DAA较传统的后外侧入路其优势可能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