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补中益气汤最初来源于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的《脾胃论》。原方用于脾虚、气虚、气虚下陷等证,现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1]。1补中益气汤方剂组成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0g甘草6g陈皮10g当归12g升麻6g柴胡6g。2功效⑴补中益气、升阳举陷。⑵健脾润肠可用于脾胃虚弱,健脾调胃、益气复脉之效。⑶调节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⑷治疗持久腹泻、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由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创立,首载于《内外伤辨惑论》,由李氏根据《内经》中"损者益之"之旨而制定,全方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该方是李东垣研究脾胃学说的代表之作,体现了治劳倦内伤之法,也是补中益气法、甘温除热法、益气升阳法的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原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现代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补中益气汤由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创立,首载于《内外伤辨惑论》。原方用于脾虚、气虚、气虚下陷等证,现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除传统的益气健脾和甘温除大热作用外,补中益气汤还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汤(黄芪15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陈皮6克,白术10克,升麻3克,柴胡3克,甘草5克,生姜3克,大枣5个)乃元代李杲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名方。历代医家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如身热有汗,头痛恶寒,渴喜热饮,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脉虚软无力的脾胃气虚证;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久泻久痢等中气虚陷证,以及气虚发热等。沿用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本人除用以治疗上述诸证外,还治疗了十余例悲伤落泪的病人。服用本方多则10余剂,少者3~5剂即可使症状减轻成消失,举例如下:[例1]:范××,女性,40岁,职业:教师.患者关节疼痛已多年,天阴加剧.食欲不振,大便多溏,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治疗癃闭乌日娜(包头市第二医院)癃闭是以排尿不畅,甚至尿闭等特点。此病多见于老人、病后、术后,而妇女则往往在胎前产后较多,笔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型癃闭,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举病例如下:例1:患者,男,70岁。于1989年9月12日初诊。患者...  相似文献   

7.
肝性腹水属中医“臌胀”,“水臌”范畴,其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治法颇多,但疗效不一。笔者曾有幸随印会河教授临诊,其将“舒肝开肺汤”适当加减,用于治疗肝性腹水,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卓一 《中国乡村医生》2004,20(15):36-36
李某,女,工人,55岁。患者于3年前停经,由于过度劳累,1月前月经复来,时多时少,缠绵不尽。一周前月经量突然增多,求治于中医。现症血仍多,质稀色淡,站立即顺腿流出,伴头昏心悸,动则汗出,口干少饮,纳食欠佳,小腹下坠,疼痛不显,大便偏干。患者精神萎靡,面色苍白,闭目嗜卧,头面汗出,  相似文献   

9.
补中益气汤治疗口腔溃疡杜兆民核工业四○四厂职工医院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的范围,又称“口疳”,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损害性疾病。笔者自1990年以来,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中气虚型口疮28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药物组成:黄茂30克,党参、白艾各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观察失眠患者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谷维素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对照组中治疗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9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患者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依赖性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补中益气汤在临床上运用十分广泛。文章通过补中益气汤在慢性乙肝、肺部感染伴尿失禁、左股骨粗隆下骨折术后伴失声等不同疾病的灵活运用,体现中医异病同治、辨证施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补中益气汤见于李东垣《脾胃论》。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补脾,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当归补血调血,陈皮理气行滞,临床上凡由饮食劳倦伤脾所致脾虚气陷证皆可适用,治疗体会简介如下。一、白塞氏综合征朱某,男,56岁,农民。1980年8月5日初诊。患者于一年前始发现口腔内粘膜、舌尖及阴部溃疡,曾考虑为“口腔炎”、“狐惑”之类。采用导赤散、龙胆泻肝汤、甘草泻心汤等一系列清热解毒、滋阴降火之类方药。西药曾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外用消炎散,冰硼散。溃疡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在省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白塞氏综合征”。患者近来形体瘦  相似文献   

14.
<正>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代李东垣著名方剂之一,系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意。原载于《脾胃论》,由黄芪、人参、当归身、白术、升麻、柴胡、陈皮、炙甘草八味组成。共起"损者益之""寒者温之"的作用。黄芪补肺气以固表,人参、甘草补脾气和中焦而清虚热,白术健脾,当归补血润肠,陈皮理气,升麻、柴胡升腾诸阳之气。因此,本方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特点。笔者收集2003—2013年来有关补中益气汤临  相似文献   

15.
补中益气汤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以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辩征要点.治疗气虚发热,气虚下陷的主方,笔者在临床应用中,辩证施治,随证裁减,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茶茶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3):446-448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代李东垣《脾胃论》中著名的方剂之一,它具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功能。用于治疗劳倦内伤、气虚发热、脾虚下陷、中气不足等证奏效甚捷,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笔者随证加味对内科多系统表现以中气不足为主的疾病进行异病同治,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汤源于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是治疗饮食劳倦所伤的重要方剂之一。由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升麻、炙甘草、当归组成,具有补中健脾,益气升阳之功效。笔者应用此方加味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多种病证,均获良效,现介绍如下:1 滑胎杨某,女,28岁,1990年4月20日初诊。1986年结婚,婚后流产2次,现再次怀孕。又有流产先兆,经用黄体酮等药不效,症见:漏胎下血,血色淡红,神疲体倦,短气懒言,小腹坠胀,腰空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滑。证属脾虚气陷,统摄无权兼肾气亏损,治以健脾益气,佐以…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制的著名方剂,由黄芪、人参、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组成,具调补脾胃、益气升阳之功效,既可治劳倦内伤,又能治阳虚外感,而以脾虚下陷,中气不足为主症。随证加减用之于临床,每能应手取效,兹举数例,就正于同仁。 1 验案举例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是一首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方剂,其配伍特点是升提药与补气药同用,方中黄芪补气益肺固表;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和中;陈皮理气;柴胡、升麻助参、芪以升举阳气;当归补血,专为气虚发热、气虚内脏下陷而设。笔者在临证中试用于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白术、陈皮、柴胡、升麻组成,此方源于脾胃学说的首创家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一书。《内外伤辨惑论》云:"内伤不足之病,苟误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惟当以甘温之气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其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方中以黄芪补中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脾益胃为辅药,配以当归质润辛甘温入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以参芪补气为主配以血药功更峻。当归质润又配白术之燥,使补阳而不致有所偏。脾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