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掌侧T型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24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行掌侧入路T型钢板内固定,并进行随访。结果:24例患者均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7~12周,平均为8周,疗效按Di enst功能评定标准评估,优16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掌侧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按AO系统分类属C型骨折,此类骨折极不稳定.若早期处理不当,常可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和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最终影响功能.自2000年3月~2003年12月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5)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5-10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2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前和术后1周进行改良LidstromRadiographic评分,术前和术后12周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本组12例均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10.4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3个月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周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后12周腕关节掌屈、背伸、旋前及旋后功能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需要充分松解骨折断端及准确放置钢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2例。结果本组获随访5~12个月,全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周,切口表浅感染2例,均换药治愈,未出现有切口深部感染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StewartⅠ型评分:优28例,良3例,一般1例(解剖复位)。根据StewartⅡ评分:优25例,良4例,中2例,差1例。结论采用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enry入路蝶形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双柱Die-punch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采用Henry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6例桡骨远端双柱Die-punch骨折患者,男14例,女12例;年龄20~75(44.2±3.4)岁。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13.4±0.8)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8.5~15.8(11.4±0.5)周。所有患者手术切口都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失效等病例。术后12个月GarthndWerley评分(3.65±0.36)分,优16例,良8例,可2例。结论:通过掌侧Henry入路,使用蝶形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双柱Die-punch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手法复位失败或粉碎性骨折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8例,采用掌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骨折于3个月内愈合,根据患者主诉、腕关节外形、功能及X线征象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优19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掌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固定确切,能早期活动,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2—2016-02间收治的43例桡骨远端不稳性骨折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4~8周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随访6~18个月,未发生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依据Fernandez评分标准,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0.70%(39/43)。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位良好、内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7)
目的探讨采用2.7 mm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3-01—2014-04采用2.7 mm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48例。结果本组42例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9个月。腕关节平均掌屈46.8°,背伸58.4°,桡偏20.6°,尺偏30.3°,旋前78.1°,旋后62.0°。7例腕关节至少一个方向主动活动范围不能达到功能要求。根据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优良率为88.1%。放射学检查:平均掌倾角7.7°,尺偏角23.6°,桡骨高度增加2.7 mm。根据Batra放射学评分法:优良率为90.5%。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3个月,无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正中神经刺激症状发生。结论采用2.7 mm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能获得满意复位、牢靠固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27例。结果随访时间6~12个月,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5.18%。结论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16.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对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根据AO/OTA分型标准,B2型15例,B3型3例,C1型4例,C2型6例,C3型8例,术中均采用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6... 相似文献
17.
掌背侧不同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家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8):948-951
目的比较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1例,男27例,女34例;年龄22~70岁,平均55.5岁。交通伤18例,跌伤43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术前均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30例行CT检查。按AO分型,B1型25例,B2型18例,B3型7例,C1型7例,C2型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腕掌侧(A组,n=34)及背侧(B组,n=27)入路切开行钢板内固定术。术前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A组分别为(-145.0±53.0)^o和(8.6±3.1)^o,B组分别为(-40.0±30.0)^o和(7.3±5.6)^o。术前A、B组桡骨短缩分别为(12.0±5.3)mm和(10.3±4.2)mm;关节面台阶A组为(4.3±2.2)min,B组为(4.1±3.3)min。结果6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A组愈合时间为(8.2±1.6)周,B组为(8.1±1.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功能采用Cartland-Werley评分,术后8周A组优7例,良10例,差17例,优良率为50.0%;B组优7例,良11例,差9例,优良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周,A组优21例,良9例,差4例,优良率为88.2%;B组优18例,良5例,差4例,优良率为8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学评估采用Sarmiento评分,术后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A组分别为(9.5±3.1)^o和(18.0±8.2)^o,B组分别为(11.0±4.7)。和(16.0±7.6)^o术后两组均未见桡骨短缩;关节面台阶两组均〈1mm;所有指标A、B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可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提供有效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腕关节旋前功能受影响,且远期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8.
桡骨远端骨折,特别是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由于关节面不平整、桡骨短缩、掌侧或背侧移位、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改变、腕关节应力改变,导致腕关节功能严重损害。由于桡骨远端骨折易累及关节面的特点,临床治疗较困难,如治疗不当常导致关节疼痛、畸形、创伤性关节炎而引起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认识的提高,应用手术治疗骨折的主张得到各国学者的认同。我院采用斜“T”型钢板、掌侧入路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骨缺损时支撑植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98-2300
[目的]探讨掌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掌背侧入路进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7~69岁,平均(34.42±8.31)岁;左腕13例,右腕19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24周随访,平均(32.72±4.35)周,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21±2.73)周。术后24周时腕关节掌倾角8°~14°,平均(12.17±1.33)°;尺偏角16°~27°,平均(22.74±3.37)°。术后24周时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量表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16例,良1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6.86%。术后24周时腕关节VAS评分为:无痛29例,轻度疼痛3例,无中度及重度疼痛。术后24周时临床疗效为:治愈16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6%。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结论]掌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4—2018-04间开封东原康复医院收治的4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均实施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28个月,平均16.5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5.16±3.20)周。未出现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术后12个月复查结果显示,掌倾角为(7.40°±1.70°),尺偏角为(18.80°±2.60°)。桡骨茎突高度为(11.20±2.76)mm。依据Sarmiento评价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本组优良率为91.67%。结论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固定牢固、解剖复位理想、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风险小、腕关节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