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老年女性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老年女性内侧间室KOA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TKA组(44例)和UKA组(4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屈曲90°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测量膝关节活动度,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患肢功能,采用OK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膝关节屈曲90°所需时间UKA组均少(短)于TKA组(P<0.05)。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两组术后1、3、12个月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KS评分UKA组高于TKA组(P<0.01)。结论 UKA与TKA治疗KOA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但UKA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膝关节活动度恢复好,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接受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OWHTO)或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后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方法 自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于西安市红会医院膝关节病区选取17例行OWHTO治疗(HTO组)和19例行UKA治疗(UKA组)的内侧单间室KOA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纳入22例同年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使用Pedomedic 40足底压力检测系统进行测试。通过比较步行状态下HTO组术侧、UKA组术侧与对照组的峰值压强(max pressure, Max-P)、压力时间积分(force-time integral, FTI)和外翻内翻指数(valgus/varus index, VVI),评估内侧单间室KOA患者OWHTO和UKA术后术侧的足底压力变化。结果 UKA组与对照组相比,第1跖骨头区(first metatarsal head, MH1)Max-P偏小(P&l...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腓骨截骨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按截骨方式的不同分为腓骨截骨组(18例,采用腓骨截骨治疗)与胫骨截骨组(22例,采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H...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UKA组和TKA组。UKA组39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32例;年龄45~74岁,平均(63.4±7.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25.92±2.70)kg/m2。TKA组39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27例;年龄53~76岁,平均(65.8±6.3)岁;BMI为(26.61±4.07)kg/m2。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长、术后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和纽约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1):1998-2000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5年2月~2018年12月60例(60膝)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行单髁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活动度(ROM)对手术前后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109.00±15.32) ml,术后平均引流量(162.00±20.23) ml,术前及术后随访时,VAS、HSS、K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及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单髁置换术显著改善了患者膝关节功能,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随机将本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25例患者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对照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K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术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缓解略优于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改善;术后两组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活动度优于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治疗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P0.05),而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与术前基本相当。结论单髁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均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临床近期治疗效果显著,而单髁置换则能更好地改善膝关节活动及疼痛,临床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将68例(70膝)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UKA组及TKA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采用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36个月。UK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均低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周,UKA组的KSS评分及ROM均高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UKA组的FJS评分均高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KA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相比于TKA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单髁置换术的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资料,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60(26. 2±16. 1)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VAS评分由术前(7. 05±0. 89)分降至(1. 16±0. 88)分,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16. 04°±7. 85°)升至(120. 60°±4. 52°),HSS评分由术前(64. 35±5. 40)分升至(88. 71±3. 33)分,各项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辅助腓骨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15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纳入标准包括内侧膝关节痛,X线显示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排除标准包括膝外翻或外侧间室病变、膝周韧带断裂等。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5±13)岁。左膝7例,右膝11例。所有患者均内侧间室膝关节炎患者。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统计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手术前,术后2 d,术后3月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评分(HS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 结果平均住院日(8.5±1.6)d,单膝平均手术时间(51±16 )min。其中1例患者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治疗后好转。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由术前(6.42±1.54)分降为术后2 d(3.12±1.87)分,术后3月(2.04±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91,P <0.05)。HSS评分:术前(56.63±6.45)分,术后2 d(70.35±4.27)分,术后3月(79.16±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58,P <0.05);KSS临床评分术前(62.28±9.15)分,术后2 d(68.36±11.50)分,术后3月(80.86±10.39)分,与术前及术后2 d相比,术后3月KSS临床评分有明显改善(F =3.04,P <0.05);KSS功能评分术前(37.59±7.13)分,术后2 d(41.30±10.15)分,术后3月(70.54±4.91)分,与术前相比,术后2 d及术后3月KSS功能评分有改善(F =2.76,P <0.05)。术后2 d的X线显示内外侧间室高度比较术前明显增加(Z=2.091,P <0.05)。 结论关节镜辅助腓骨截骨术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有效缓解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Oxford第3代混合型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与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156例患者,男44例,女112例,年龄50~75(58.76±4.97)岁。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单侧TKA组和单侧Oxford第3代混合型UKA组。单侧TKA 81例(81膝),男23例,女58例,年龄51~75(58.60±5.01)岁;单侧Oxford第3代混合型UKA 75例(75膝),男21例,女54例,年龄50~72(58.92±4.95)岁。比较两组临床评估指标,包括手术一般情况、相关并发症、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A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影像评估指标包括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股骨假体内外翻角(femoral component valgus/varus angle,FCVA)、股骨假体后倾角(femoral component posterior slope angle,FCPSA)、胫骨假体内外翻角(tibial component valgus/varus angle,TCVA)、胫骨假体后倾角(tibial component posterior slope angle,TCPSA),是否发生膝关节外侧间室进展、衬垫脱位、假体下沉、松动。结果:UK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TKA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54(38.01±8.90)个月。末次随访两组AKSS临床评分、功能评分、HKA均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UKA组AKSS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均优于TKA组(P<0.05),TKA组HKA优于UKA组(P<0.05)。末次随访两组TCVA、F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TCPSA、FCPSA大于TKA组(P<0.05),UKA组未出现外侧室进展。结论:Oxford第3代混合型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较TKA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快速康复、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优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截骨方法联合关节镜治疗内侧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124例内侧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平面组(62例)和单平面组(62例),两组均行关节镜+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双平面组采取双平面截骨,单平面组采取单平面截骨。统计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下肢力线相关指标[膝关节内翻角(knee varus angle, KVA)、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 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 (1)术后6个月双平面组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单平面组(P<0.05);(2)术后6个月双平面组MPTA高于单平面组,FTA、KVA低于单平面组(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科诊断为膝内侧骨关节炎并行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56例(64膝).纳入标准: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胫骨侧内翻畸形.排除标准:炎症性、感染性关节炎;多间室的关节退变;膝关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活动与固定平台两种假体在行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中的疗效。方法 将111例行UKA治疗的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使用假体的不同分为活动平台组(采用Oxford活动平台假体治疗,63例)和固定平台组(采用ZUK固定平台假体治疗,4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疼痛VAS评分、KSS评分、髋膝踝角(HKA)。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年。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疼痛VAS评分、KSS评分、膝关节屈曲ROM:两组术后2年均优于术后1周(P <0.001),术后1周、2年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术后1周HKA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KA差值(术后1周-术前)活动平台组大于固定平台组(P <0.05)。结论 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和规范手术操作的前提下,活动与固定平台两种假体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活动平台在恢复下肢力线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关节镜辅助胫骨近端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OWHTO)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6年6月至2021年8月,39例患者(39膝)因内侧间室KOA接受关节镜探查并胫骨近端OWHTO治疗,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9~60岁,平均(53.2±4.1)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5.8±2.4)kg/m2。Kellgren-Lawrence分级,Ⅱ级17例,Ⅲ级17例,Ⅳ级5例。OWHTO采用双平面截骨,根据术前设定的目标力线进行内侧截骨面撑开,撑开高度≥12 mm, Tomofix钢板固定,取髂骨植骨。通过术前与末次随访的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并观察下肢力线矫正、股胫角(mechanical femorotibial angle, m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和侧位X线片上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  相似文献   

15.
陈鸣  季峰 《临床骨科杂志》2021,24(2):274-277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37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测量手术前后膝关节站立负重位X线片胫股解剖角、髋—膝—踝角,记录手术前后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KOOS评分、K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腓总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截骨处愈合良好,患者膝内翻畸形情况均得到矫正。3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0(18.6±7.0)个月。胫股解剖角、髋—膝—踝角、KOOS评分、KSS评分、VAS评分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能够纠正下肢异常力线,缓解或者消除膝关节疼痛症状,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近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的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膝内侧UKA的FEA研究文献,从假体排列和术后关节线对膝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假体改进、不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膝关节的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 ,OA)越来越普遍,不幸的是,很多患者在骨关节发展的早期,并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最后只能选择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尤其是对于那些中青年、活动量较多的患者,不恰当的治疗让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无力的症状无法缓解,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目前的研究表明,TKA对膝关节OA治疗并不是十分满意,仍有很多不足之处[1]。而膝关节OA的演变多始于一个孤立的关节软骨病灶或单间室病变,如何在病情演变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干预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膝关节OA多始发于内侧间室,本文仅对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外科治疗的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下微创截骨,Ilizarov技术牵伸矫形,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疼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采用Ilizarov技术牵伸治疗的34例患者,共计48个膝关节(14人双膝治疗)。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51到76岁,平均65.7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为5.1年,症状均以膝内侧间室疼痛为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均有2年以上中、西医结合治疗病史。测量膝关节活动范围(142.0±9.3)°,并根据KSS评分评判患膝功能。34例患者术前均拍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双下肢力线移位程度及股胫夹角(FTA)。采用胫骨结节下2~3cm处截骨,安装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术后第5天行牵伸成骨矫形,10~15d后,拍双下肢X线片,确定下肢力线及股胫夹角达到正常值后,锁定外固定支架。要求扶拐行走锻炼,待截骨端成骨完全钙化达到骨性愈合,约12~16w后,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 34例患者平均13.8w拆外固定支架;所有患者均获18~36个月随访,平均18.7个月,并行膝关节KSS评分。结论胫骨结节下微创截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牵伸矫正,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疼痛,具有矫正准确、疗效确切、微创伤、成骨矫形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55岁及以下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行Oxford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的47例(56膝)55岁及以下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及末次随访记录患者的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OM)及机械轴股骨胫骨角(mFTA),并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假体生存率。结果手术年龄为(52.77±2.28)岁。随访时间为(42.16±9.60)个月。ROM由术前的(114.02±5.75)°提高至术后的(120.35±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6.14±0.86)分降低至术后的(1.18±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TA角由术前的(7.14±2.66)°改善至术后的(4.10±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无膝关节内翻过度矫正。OKS评分由术前的(20.04±3.88)分提高至术后的(42.07±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优良率为91.1%。5例患者术后残留持续疼痛。随访期间,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假体生存率为100%。结论Oxford单髁置换术可显著改善年轻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膝关节功能,早期疗效满意。残留疼痛是Oxford单髁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短期效果差异。 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于赤峰宝山中医医院骨科接受腓骨近端截骨术(PFO)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患者,符合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且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Ⅲ、Ⅳ级,排除膝关节内畸形及其他影响关节功能的疾病,排除严重内科疾病及外翻畸形,临床资料完整者。其中接受PFO共55例,纳入观察组,同期接受TKA的55例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统计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膝关节炎评分(WOMAC评分)、生活质量问卷评分(SF-36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12、9.251、9.435、8.987、9.296,均为P<0.0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HSS、WOMAC、SF-36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7.692、7.802、8.453、7.622,均为P<0.01;对照组:t=7.639、7.787、8.441、7.619,均为P<0.01),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8、0.401、0.250、0.542,均为P>0.05)。 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均可获得较好的早期效果;前者手术简单、创伤小、费用低,临床中可以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