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鼻腔黏膜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根据有无鼻息肉可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和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鼻息肉组织常见有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 浸润增多,根据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可将CRSwNP分为两个亚型: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nonesinophil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将慢性鼻窦炎分为: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ECRS)和非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non eosinophilic,NECRS)。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形成、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备受学者们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嗜酸性粒细胞在鼻窦炎鼻息肉炎症趋化、息肉形成、分型和预后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术后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嗅觉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CRSwNP行鼻内镜鼻窦手术(ESS)治疗的120例患者。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Lund-Kennedy评分了解患者病情;术后取筛窦黏膜组织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通过Sniffin'Sticks测试和化学感觉事件相关电位(CSERP)来评估嗅觉功能。Spearman相关分析用以了解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Sniffin'Sticks测试和CSERP参数之间的关系及VAS评分和CSERP的相关性。 结果 调整协变量(年龄、性别、饮酒、吸烟、过敏性鼻炎、哮喘、术后时间和Lund-Kennedy评分)后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未调整协变量的结果一致。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阈值评分相关(r=-0.460,P=0.012);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苯乙醇(N1:r=0.471,P=0.010; P2:r=-0.487,P=0.007)及乙醇(N1:r=-0.516,P=0.008; P2:r=-0.590,P=0.002)刺激产生的CSERP峰值潜伏期N1和P2相关;但与CSERP振幅均无明显相关(P>0.05)。苯乙醇刺激产生的阈值评分和CSERP峰值潜伏期N1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560,P<0.001)。乙醇刺激产生的CSERP潜伏期与症状VAS评分存在明显负相关(r=-0.400,P=0.005)。 结论 CRSwNP患者鼻术后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术后嗅觉功能障碍明显相关,且三叉神经的敏感性可能与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鼻黏膜炎症可同时影响嗅神经及三叉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慢性鼻窦炎(CRS)按其病理特征分为嗜酸性粒细胞(EOS)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nEOS)型,其中nEOS型中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EU)浸润。EOS主导Th2型炎症,NEU浸润更多见于Th1和Th17型炎症。长期以来,认为NEU和EOS在CRS发病机制中可能处于相互排斥的对立关系。但近年研究发现,在临床症状最重的难治性CRS鼻黏膜或鼻息肉组织中,NEU和EOS浸润均明显增多,并且相互影响。通过文献复习,对CRS中NEU和EOS混合性炎症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临床治疗对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型鼻窦炎(ECRS)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呼吸道黏膜炎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炎症细胞,与Th2型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促进和维持ECRS患者嗜酸性炎症的机制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白介素-5(IL-5)调控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嗜酸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的免疫调节作用、细胞自噬调节和纤维蛋白异常沉积。ECRS表现出病因复杂、难治愈和易复发等特点,嗜酸性粒细胞在ECRS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国内外最新报道进行综述,以期为ECRS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行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192例CRSwNP患者,根据血清sIgE检测结果分为sIgE阳性组和sIgE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术前VAS评分、Lund-Mackay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IgE阳性与否和嗜酸性粒细胞是否浸润在例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学特征方面,sIgE阳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和其他3组比较在术前VAS评分(P<0.05),Lund-Mackay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SwNP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过敏反应关系并不确定。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合并sIgE阳性主客观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验证慢性鼻-鼻窦炎(CRS)根据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程度进行分型的可行性。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ECRS)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NECRS)两组病例临床症状、外周血Eos百分比(Eos%)、影像学变化及预后等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符合CRS诊断标准的330例研究对象,以组织Eos%≥15%将病例分为ECRS组(n=153)和NECRS组(n=177),比较和分析两组病例的相关特点,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ECRS组外周血Eos%显著高于NECRS组,组织Eos%与外周血Eos%呈正相关;②ECRS组鼻窦CT病变程度总分、前后组筛窦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③ ECRS组全组鼻窦累及率、后组筛窦及上颌窦累及率明显高于NECR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FESS术后1年评价远期疗效,ECRS组患者术后鼻塞、流涕、头面部胀痛及嗅觉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症状评分(P <0.01),NECRS组患者术后除头面部胀痛无缓解(P >0.05)外,其余指标评分均低于术前各症状评分(P <0.05)。结论 CRS可按组织Eos浸润程度进行分型,ECRS的鼻窦病变范围及程度较重,更易罹患全组鼻窦炎,其中筛窦病变程度最重,后组筛窦及上颌窦最易受累。外周血Eos%与组织Eos%呈正相关,且在ECRS病例中显著升高,可作为术前CRS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手术后复发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患者与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患者的其复发时间长短、打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嗅觉减退等临床症状与CT表现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9.02~2020.02的患者在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54名具有明确鼻息肉手术史的手术患者,依据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分为嗜酸性粒细...  相似文献   

9.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鼻及鼻窦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CRS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CRS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用于临床实践的诺模图。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并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97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将其分为ECRSwNP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对ECRSwNP有预测价值的术前特征资料,并构建用于临床实践的诺模图。采用SPSS 26.0和R语言软件4.1.2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是否合并哮喘史、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Baso)计数、日本难治性嗜酸性慢性鼻窦炎流行病学调查(JESREC)评分、上颌窦评分、前后组筛窦评分、CT总分、E/M(筛窦与上颌窦的Lund-Mackay评分比值)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的诺模图显示,基于哮喘史、外周血EOS、外周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在分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确诊为CRSwN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鼻息肉组织病理检测结果,分为嗜酸粒细胞浸润组(ECRSwNP)与非嗜酸粒细胞浸润组(non-ECRSwNP).将两组患者血嗜酸粒细胞比例、血清总IgE水平、嗅觉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以及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同时,将各指标与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较强的临床指标,采用ROC曲线方法计算曲线下面积及ECRSwNP的诊断截断值.以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ECRSwNP患者组63例,non-ECRSwNP患者组56例.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7.31%:3.90%)、血清总IgE水平(60.9 IU/L∶28.9 IU/L)、嗅觉评分分别为(5.8∶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620.01、1020.53、1092.52,P值均<0.05).两组上颌窦Lund-Mackay 评分分别为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01,P<0.05);两组额窦、前筛、后筛、蝶窦及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的Lund-Mack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7.5、23.5、22.5、31.5、28.5,P值均>0.05).两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6,P=0.19).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与血清总IgE均与病理结果中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55、0.24,P值分别为0.001、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5.65%为ECRSwNP的诊断截断值.结论 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两组CRSwNP患者在临床特点上有显著差异;可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比例是否大于5.65%进行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嗜酸粒细胞黏蛋白性鼻一鼻窦炎(EMR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EMRS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12例EMRS,~,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9~54岁;单N7例、双侧5例;均具有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的表现。8N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6N血清总IgE升高,8N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鼻窦CT多表现为受累鼻窦腔内中间呈斑片状或云雾状高密度影。鼻窦分泌物病理切片可见大量嗜酸细胞,真菌染色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口服及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1年后有3例复发。结论EMR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需依靠术后的病理检查,鼻内镜手术及激素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组织及外周血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的相关性,并研究Eos与鼻窦影像学表现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确诊为CRSwN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鼻息肉组织进行Eos计数,比较其与外周血Eos的相关性.根据术后1年随访结果,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之间的组织及外周血Eos计数、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复发组外周血Eos计数、外周血Eos百分数以及鼻息肉组织Eos计数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32、0.033、0.017),两组的鼻窦CT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89).鼻息肉组织Eos计数与外周血Eos绝对值具有显著相关性(r=0.637,P=0.000);鼻息肉组织Eos计数与外周血Eos百分比也具有显著相关性(r=0.542,P=0.000);外周血Eos计数、Eos百分数、鼻息肉组织Eos计数与术前鼻窦CT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72、0.065、0.695).结论 外周血及鼻息肉组织Eos计数具有显著相关性,并且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Eos计数与鼻息肉术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4.
慢性鼻-鼻窦炎(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多因素疾病。根据患者症状、鼻内镜检查以及鼻窦CT扫描,CRS的诊断比较明确,但其病理机制却较复杂,治疗方式的选择也不完全一样。临床上应该更多地考虑内在的病理机制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BRF2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至2017年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手术标本37例及单纯鼻中隔偏曲手术标本18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RF2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脂多糖(LPS)刺激体外培养人鼻黏膜上皮细胞后,采用免疫荧光检测BRF2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RF2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在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 BRF2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表达量上调并在胞浆中的分布增多;在体外,LPS刺激可诱导鼻黏膜上皮细胞中BRF2表达上调并在胞浆中的分布增多,并发现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表达上升。 结论 BRF2可能介导了内质网应激,从而参与了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真菌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6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炎组)生理盐水冲洗前、后的鼻息肉及鼻窦黏膜的真菌,同时检测21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的鼻腔分泌物中的真菌,应用Y。检验比较其差异性。结果:鼻息肉组真菌阳性率:息肉为89.2%,黏膜为89.4%,分别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生理盐水冲洗后,鼻息肉组真菌阳性率:息肉为7.14%,黏膜为2.63%,分别与冲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真菌在鼻息肉和鼻窦炎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PCR技术在真菌检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生存质量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慢性鼻一鼻窦炎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is,CRSwNP)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状况。方法通过国内现有的中文版医学结果研究短量36条(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36,SF-36)和汉化英文版鼻腔鼻窦结果测量20条(the 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对随机选择的120例CRSwNP患者和20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QOL的调查与评估,并对汉化后的SNOT-20量表进行临床和心理学测试。结果汉化SNOT-20量表的可行性、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等性能指标均通过考核。通过SF-36评估显示:除社会功能和情感角色外,CRSwNP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角色、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活力和总体健康等6个维度的计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通过汉化SNOT-20评估显示:患者生理问题、功能限制和情感结果等3个维度的20个条目计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影响健康最重要的5个问题依次为必须擤鼻涕、流黏稠鼻涕、缺乏高质量睡眠、头晕和鼻涕向后流。结论SF-36和汉化SNOT-20量表能有效调查评估CRSwNP患者的QOL;该病对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角色、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活力、总体健康和情感结果等方面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临床治疗应着重解决异常分泌物、睡眠障碍和头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polyps,CRSWP)患者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的水平及其与患者鼻部过敏症状的关系.方法 用UniCAP100系统进行吸入物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和检测血清ECP水平.取87例吸人性AR患者、49例CRSWP患者和20例健康人静脉血,采用荧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ECP水平.对87例吸入性AR患者进行症状评分.结果 ①吸入性AR组和CRSWP过筛阳性组Phadiatop[中位数(M)和四分位间距[25%,75%]表示,以下同]分别为5185.0[983.0,14469.0]Fu和317.5[125.0,526.8]Fu,健康对照组和CRSWP过筛阴性组分别为43.5[29.0,105.0]Fu和30.0[28.0,43.0]Fu;②吸入性AR组血清ECP为24.8[14.6,49.1]μg/L,CRSWP过筛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7.7[3.3,25.6]μg/L和12.5[6.7,16.7]μg/L,健康对照组为8.8[5.4,20.2]μg/L.吸入性AR组ECP明显高于CRSWP过筛阳性组、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行秩和检验示(z值分别为-2.821,-4.449和-4.028,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SWP过筛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ECP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升高;③吸入性AR组患者鼻部症状评分(x-±s)为(9.139±1.892),与Phadiatop值呈明显正相关(r=0.854,P<0.05);与血清ECP水平有一定相关性(r=0.434,P<0.05).血清ECP和Phadiatop值有一定相关性(r=0.392,P<0.05).结论 吸入性AR患者症状发作期血清ECP明显升高,且和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血清ECP是一种较好且方便的吸入性AR辅助筛查工具,同时还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而CRSWP患者血清ECP无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