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电切术后官腔放置球囊尿管与传统的术后宫腔放宫内节育器的临床疗效与区别。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76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粘连电切术后宫腔放置球囊尿管+戊酸雌二醇。对照组:36例,术后宫腔放宫内节育器+戊酸雌二醇。观察术后六个月宫腔恢复及其他临床情况、月经改善、妊娠,术后再次粘连,体温、血象、腹痛不适等情况。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有20例妊娠(妊娠率为52.63%),对照组有9例妊娠(妊娠率2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发生阴道出血,对照组有4例发生阴道出血。结论: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电切术后宫腔放置球囊尿管+戊酸雌二醇可起到局部压迫止血作用;同时术后再次粘连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尤其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在月经及妊娠方面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19例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并行TCRA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宫腔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宫内节育器为A组,宫腔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宫内节育器+可吸收医用膜为B组,术后均使用人工周期。比较患者的术后月经改善、宫腔及妊娠情况。结果:中度宫腔粘连患者中,B组的治愈率高于A组(57.7%vs 31.0%,P=0.047),宫腔再粘连率低于A组(15.4%vs 44.8%,P=0.018);A、B组的妊娠率分别为4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中,B组的治愈率高于A组(43.8%vs 18.8%,P=0.031),宫腔再粘连率低于A组(15.6%vs 46.9%,P=0.007);A、B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1.1%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结论: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联合使用Foley球囊导尿管+宫内节育器+可吸收医用膜治疗效果优于Foley球囊导尿管+宫内节育器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防宫腔粘连隔离器(简称隔离器)用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隔离器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维持宫腔正常形态的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宫腔粘连评分≥5分)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隔离器组30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放置隔离器)和宫内节育器组30例(术后宫腔放置Tcu380宫内节育器),两组患者术后均行雌孕激素序贯治疗,4周后行二次宫腔镜探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宫腔粘连评分下降情况、月经改善情况、妊娠结局及放置后副反应,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结果:隔离器组患者的宫腔粘连评分术前(9.5±2.0)分,二次宫腔探查时(0.7±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节育器组术前(8.7±1.9)分,二次宫腔探查时(3.7±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隔离器组二次宫腔探查时宫腔粘连评分明显小于节育器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隔离器组和节育器组二次宫腔探查时宫腔粘连评分≥5分发生率分别为0(0/30)和43%(1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月经改善率分别为60%(18/30)和47%(14/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随访2年,隔离器组和节育器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7%vs 43%,P=0.795)。隔离组和节育器组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3)天vs (5±2)天,P=0.078]。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发热、泌尿生殖道感染、过敏反应、腹痛、子宫穿孔、隔离器或节育器下移或脱落、带器妊娠等副反应。结论:隔离器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无明显副反应,在维持术后宫腔正常形态及减少术后再粘连方面有独特优势,在术后月经恢复方面及妊娠结局的改善方面与节育器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后放置COOK球囊及宫内节育器(IUD)后的月经改善、预防粘连复发及生育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142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COOK球囊组(65例)和IUD组(77例)。COOK球囊组:宫腔粘连分解术后放置COOK球囊,术后1周取出COOK球囊,术后1月再次行宫腔镜下探查术;IUD组:宫腔粘连分解术后放置元宫型IUD,术后1月取出并行宫腔镜下探查术。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的粘连复发、月经改善及妊娠率。结果:COOK球囊组和IUD组的粘连复发率分别为12.3%(8/65)和27.3%(21/77),月经有效率分别为84.6%(55/65)和70.1%(54/7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48)。COOK球囊组和IUD组的术后妊娠率分别为61.5%(40/65)和53.2%(41/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95)。结论:中重度IUA患者在宫腔镜粘连分解术后,放置COOK球囊比元宫型IUD能更有效地预防粘连复发和改善月经,术后妊娠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重度宫腔粘连发生中的作用,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ORC)预防再粘连的作用及其对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宫腔内置入宫内节育器(IUD)+ORC,对照组置入IUD。两组人工周期3个月后复查宫腔镜,观察疗效。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正常组织和粘连组织中TGF-β1表达量分别为3.33±0.73和5.73±1.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正常内膜及粘连组织中的TGF-β1表达,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粘连组织中TGF-β1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粘连的病例中,观察组的分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可能参与重度宫腔粘连的形成,使用ORC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再粘连的分度,并能下调TGF-β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阴道用17-β雌二醇联合包裹防粘连膜的金属圆环及口服戊酸雌二醇联合包裹防粘连膜的金属圆环对宫腔粘连分离术(TRCA)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60例进行TRCA后随机分为A、B组,分别采取包裹防粘连膜的金属圆环+阴道用17-β雌二醇2 mg(A组)、包裹防粘连膜的金属圆环+口服戊酸雌二醇3 mg(B组) 2种方法预防宫腔粘连,观察两组的副反应及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副反应。术后血雌二醇浓度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月经情况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改善率高于B组。两组患者术后预后评分、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显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高于B组。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阴道用17-β雌二醇联合防粘连膜包裹环对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的疗效与口服戊酸雌二醇联合防粘连膜包裹环相当,但在改善宫腔形态及月经情况方面,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比较宫腔扩张术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IUD联合防粘连剂这三种方式预防粘连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因中度及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TCRA)患者,其中A组为宫腔扩张组(50例),B组为IUD组(42例),C组为IUD联合防粘连剂组(104例)。使用AFS评分评价宫腔粘连程度。所有患者均行第二次宫腔镜检查,比较三组患者AFS改善值、宫腔粘连复发率及随访1年内的妊娠率。结果 TCRA术后三组患者AFS改善值分别为(5.58±2.17)分、(5.29±2.62)分、(5.95±2.2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4,P>0.05)。三组患者术后宫腔粘连复发率分别为42.0%、42.9%、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1,P>0.05)。三组患者术后1年内妊娠率分别为48.1%、40.5%、31.7%,三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0,P>0.05)。结论 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扩张术可替代传统的IUD及IUD联合防...  相似文献   

8.
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估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07年5月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内镜诊治中心122例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宫腔内放置节育环(IUD)58例为IUD组,宫腔注入几丁糖并IUD64例为IUD+几丁糖组;根据病程长短将IUD组分为Ia组(病程≤1年)和Ib组(病程1年),IUD+几丁糖组分为IIa组(病程≤1年)和IIb组(病程1年)。观察术后宫腔恢复情况、月经改善及妊娠情况。结果IUD和IUD+几丁糖组术后宫腔再粘连率分别为41.4%和23.4%(P0.05),其中Ia组(19.0%)明显低于Ib组(54.1%)(P0.05);IUD组月经改善率及妊娠率分别为74.1%和29.3%,IUD+几丁糖组分别为92.2%和48.4%,IUD组明显低于IUD+几丁糖组(P0.05),其中Ia组(90.0%、47.6%)明显高于Ib组(64.9%、18.9%)(P0.05)。IIa组术后宫腔再粘连率及妊娠率分别为8.7%和78.3%,IIb组分别为31.7%和3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a组(100%)月经改善率与IIb组(8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宫腔粘连切除术后宫腔内放置节育环加几丁糖可有效预防再粘连,提高月经改善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用防粘连膜(Interceed)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分离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术后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E2V) 10 mg/d;B组亦先行TCRA,在放置IUD同时置入Interceed,术后治疗同A组.3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术,评估对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的完全治愈率高于A组(A、B组分别为0.0%、47.4%,P=0.002),宫腔再粘连率低于A组(A、B组分别为100.0%、52.6%,P=0.002),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A、B组分别为66.7%、100.0%,P=0.000).A、B两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3.33%(2/15)、10.53% (2/19),两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04).结论:加用Intrceed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重度宫腔粘连一次分离术后的疗效优于传统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宫腔冲洗引流在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30例,术后放置二腔球囊导管引流,B组30例,术后放置三腔球囊导管+0.9%氯化钠液冲洗引流,C组26例,术后放置三腔球囊导管+抗生素冲洗引流。比较3组患者宫腔引流量、子宫内膜厚度、月经评分、宫腔形态、满意度、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3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月经评分、宫腔形态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术后总引流液量、子宫内膜厚度、月经评分、宫腔形态改善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妊娠情况、满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A后放置三腔球囊导管行冲洗引流相比放置二腔球囊导管被动引流更能有效预防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发生,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有效改善月经情况,采用0.9%氯化钠液或抗生素冲洗宫腔对比术后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腔镜粘连松解术(TCRA)中应用三种不同宫腔屏障方式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及对再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123例拟行TCRA的中、重度IUA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B组与C组各41例。A组放置Foley球囊,B组留置宫内节育器(IUD),C组采用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HA/CMC)+IUD。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3个月评价[美国生育学会(AFS)]宫腔粘连评分,随访3个月统计IUA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三组的AF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C组显著低于A组和B组(P <0.05)。C组再粘连率为9.76%,显著低于A组的26.83%和B组的36.59%(P <0.05)。C组月经恢复率87.80%,显著高于A组73.17%和B组63.41%(P <0.05)。结论 在IUA患者的TCRA中留置IUD+HA/CMC对预防复发的效果优于置入Foley球囊或留置IU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置防粘连膜或注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所有病人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服用戊酸雌二醇3个月。根据术后处理方法分成3组。A组(34例):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B组(23例):术后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同时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3 d后再次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并取出球囊,宫内放置IUD。在术后第1、2个月月经干净后3~5 d内,再次取环并放置球囊导尿管,3 d后取出重新放置IUD;C组(23例):术后放置氧化再生防粘连膜(interceed)+IUD。术后3个月,均行二次宫腔镜探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87%(20/23),C组治疗总有效率96%(22/23),均明显高于A组(62%,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RA术后放置球囊导尿管或防粘连膜均可有效预防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宫腔粘连(IUA)分解术后宫腔内放入玻璃酸钠联合大剂量雌激素口服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方法:宫腔镜确诊为IUA患者272例,分为A组和B组,A组(n=103)行宫腔镜下IUA分离术及宫腔内节育器(IUD)放置术,术后口服大剂量雌激素及孕激素人工周期3个月;B组(n=169)在A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宫腔内留置玻璃酸钠;比较A组和B组的疗效。结果:中度粘连患者术后粘连再发率B组显著低于A组(P0.05);A、B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轻度粘连100%、100%;中度粘连83.3%、94.6%;重度粘连68.2%、83.9%(P均0.05);轻、中度IUA的治愈率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IUA分解术后宫腔内留置玻璃酸钠联合大剂量雌激素口服可提高预防再粘连的效果,特别对轻、中度IUA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IUA)分离术后COOK球囊联合雌孕激素对预防宫腔再次粘连的临床效果,并探讨COOK球囊留置的时间。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中重度IUA患者227例,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55例放置COOK球囊作为观察组A组,7天后取出;B组68例放置COOK球囊作为观察组B组,3月后取出;C组64例放置"宫型"宫内节育器(IUD)为观察组C组,3个月后取出;D组40例仅行宫腔镜下IUA分离术,作为空白对照组D组。4组术后第2天开始均应用戊酸雌二醇片(2 mg,每天3次,口服)联合地屈孕酮片(10 mg,每天1次,口服)序贯治疗,连续用药3个周期。分别比较4组治疗前后子宫腔状态、月经情况、妊娠率、患者满意度及有无并发症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B组IUA改善率、月经改善率、妊娠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A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植入物脱落率和嵌顿率明显低于C组(P0.05);B组与C组细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内放置COOK球囊3个月联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预防宫腔镜下IUA分离术后宫腔再粘连的方法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吴慧  黄丽慧  罗婕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2):157-159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预防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TCRA)再次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就诊并经宫腔镜诊断为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TCRA,研究组术后放置生物羊膜+宫腔支架球囊,对照组术后放置宫形宫内节育器(IUD)+宫腔支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三腔导管负压冲洗引流装置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并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近期有生育要求并愿意治疗和随访的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30例,术后放置宫腔三腔导管负压冲洗引流装置治疗;B组30例术后放置二腔球囊导管治疗。观察时间为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粘连率、内膜恢复情况、月经评分及妊娠率。结果:在二次宫腔镜探查时A组有效率为93.3%,B组为8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粘连率分别为6.7%及16.7%。术后6个月A组内膜厚度及术后经量评分中位数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总引流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腔感染率、脱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宫腔三腔导管负压冲洗引流装置相比普通二腔球囊,可降低患者再粘连率,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月经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复发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宫腔镜电切术后1月复查发现再发宫腔粘连的患者65例,其中40例轻度粘连、25例重度粘连。患者均在门诊行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术毕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继续口服戊酸雌二醇周期治疗。术后2~3月复查宫腔镜同时再次分离粘连,进行疗效评价。术后3月期间观察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术后3月,轻度和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4%。轻度粘连组术后第2月与第3月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粘连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组的组间不同时间段内膜厚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宫腔复发粘连可作为宫腔镜电切分离粘连术后的辅助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两种不同治疗方法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妇产科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给予传统治疗(对照组),即宫腔放置宫内节育器+口服戊酸雌二醇,32例术后给予以宫腔镜检查为主的综合治疗(研究组),即每月重复宫腔镜检查+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口服戊酸雌二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改善、分离粘连次数及受孕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分离粘连次数≥2次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月经改善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分离粘连次数≥2次的例数少于对照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以每月重复宫腔镜检查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特别是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缩短子宫内膜恢复的时间,从而改善月经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极汽化、电切镜、冷刀在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5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双极汽化治疗组,49例)、B组(电切镜治疗组,48例)和C组(冷刀治疗组,48例)。所有患者在实施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uterine adhesions,TCRA)后1~2个月再次行第二次宫腔镜检查。观察患者的月经及宫腔恢复情况,随访术后的妊娠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第2次手术时美国生育协会(American Fertility Association,AFS)评分下降分数、术后月经恢复有效率、宫腔镜治疗次数、术后妊娠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仅在宫腔形态恢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宫腔镜下双极汽化分离、电切镜分离和冷刀分离三种方法治疗宫腔粘连均有明显效果,但三种方式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综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描述宫腔粘连的综合管理模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模式的改变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妇科进行治疗并且完成随访的有生育要求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共75例,术前进行宫腔镜检查及AFS评分,并给予药物营养子宫内膜治疗2个月,再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术后2个月行宫腔镜二次探查,随访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模式的改变及妊娠结局。结果 75例患者平均年龄(32.05±5.06)岁,药物治疗后月经模式改善率为57.33%。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后90.67%患者粘连程度降级,月经改善率92%,妊娠率49.33%,有效妊娠率72.97%。结论术前药物营养子宫内膜可以改善患者的月经模式及AFS评分,部分患者发生粘连的降级。目前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仍是重度宫腔粘连诊治的主要手段,术后最好在一年内妊娠,未妊娠者建议考虑借助辅助生殖技术来提高术后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