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1],在南方地区以便秘型IBS最为常见.随着生活压力越来越大,IBS的发病率约为5%~25%[2-3].临床上多采用改变胃动力的药物治疗,虽可缓解症状,但长期口服易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使便秘进行性加重[4].中药在治疗便秘型IBS方面有较大优势,且不良反应少.笔者整理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IBS的文献,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苏师予  程艳梅  王磊 《河北中医》2022,(6):1035-1040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是一种以腹痛为主要症状,伴排便习惯改变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目前尚未达成药物治疗IBS-C的西医共识,临床主要以填充剂、渗透性泻药、促动力剂、促肠液分泌药、解痉药、抗抑郁药等药物对症治疗,近期疗效及预后转归效果欠佳。近年来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IBS-C疗效确切。兹就中医药治疗IBS-C进行综述,以期提供多样化的临床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IBS)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困难症状可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组织病理改变证据,经检查不能用器质性病变解释。目前西医治疗C-IBS主要是对症治疗,仅局限于解除症状,易产生耐药性且症状易反复。近年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能取得良好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以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为特征。由于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西医尚无理想治疗方法,近年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进展较快,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根据IBS的临床表现,应属于祖国医学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多数先贤认为其发病与脾肝肾功能失调、气血亏虚密切相关。如《景岳全书·秘结》中说:“下焦阴虚,则精血枯燥,津液不行而肠腑干槁,此阴虚而阳结。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近年来,国内学者对IB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认识…  相似文献   

5.
孙丹娅 《河北中医》2002,24(4):313-31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腹痛,伴随排便次数与性状的异常,但无形态和生化学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6.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调查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比单纯西药治疗具有疗效优势,本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从辨证分型、专方治疗、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疗法等方面总结归纳中医药近年对IBS-D的治疗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用药规律.方法:使用检索词,查找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中医药治疗IBS-C的有效处方,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治疗IBS-C的方剂94首,涉及中药115味,总频次...  相似文献   

8.
苏攀 《河南中医》2014,(7):1325-1327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国内公开发表治疗组中医药(中药复方、单味药、中成药或中药提取物)或联合西沙必利与西药(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对比治疗该病的随机对照文献,以总有效率为评价指标,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5.1进行Meta分析。结果:19篇文献纳入本研究,meta分析显示,中医药(或联合西药)干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沙必利和莫沙必利。结论:中医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显著疗效,但缺少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及统一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认为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但作用机制复杂,很可能与调节中枢神经以及肠道运动、分泌功能有关,有必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伴下腹部不适或疼痛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分为便秘型、腹泻型及便秘与腹泻交替型。现代医学对(IBS)的病因、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在治疗上仍较为棘手。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具有较大的优势,疗效比较满意,现就近两年来的研究和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严晶 《吉林中医药》2010,30(9):765-766
中医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病因病机入手,深化辨证分型,内外治法相结合,体现了中医药整体调节,多靶向、多环节的治疗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便秘型和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目前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大致可分为反映症状疗效的评价指标、反映理化指标的评价指标、反映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反映心理状态的评价指标、反映中医诊疗特色的评价指标。疗效评价存在各项研究的疗效评价指标各异、制定程序亦不清晰等问题,也因此缺乏信度及效度,循证医学证据较低。单一指标与综合评价指标的应用、长期疗效与短期疗效评价指标的结合、病症结合的评价体系向病-症-证结合评价体系的转变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及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疗效评价策略为结合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生理基础,将中医特色结合目前已有量表,建立"病-证-症"三位一体的疗效评价体系,同时适度开展客观指标的相应推广。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是常见病,目前对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已达成一定共识。运用辨证论治、针灸治疗、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天枢、上巨虚、太冲和足三里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跟西药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舒泰清)对照组,疗程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7.80%。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天枢、上巨虚、太冲和足三里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胃肠道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缺乏形态学和实验学的依据。根据罗马Ⅲ标准,IBS可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及未定型(IBS—U)。  相似文献   

16.
郭耀晨  董筠 《四川中医》2013,(2):131-13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尤以腹泻型(IBS-D)多见,中医药治疗IBS通过一些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表明具有特色和优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结合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治疗方法、实验研究等方面对IBS-D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肠道动力学与内脏感觉异常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中医属”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IBS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今将研究成果加以归纳,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8.
总结迟莉丽教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迟教授认为,肝郁气滞、脾胃升降失调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之本,疏肝理气是其治疗大法,自拟宽中解郁汤辨证加减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田耀洲教授认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病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微生物群的改变、内脏高敏感性和脑-肠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及肝脾关系密切,主要为长期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耗血伤津,肠道失润,肝气乘脾,脾运受损,导致肠道传导无力而成便秘。临床主要以"腹痛"和"便秘"为特征,治疗以运脾柔肝为主,临床随证加减,辨证施治。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和平和的心态、定时排便、加强锻炼及提肛训练、练习腹部按揉法及多食富含纤维及油脂的食物,综合施治。  相似文献   

20.
<正>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rritablebowel syndrome,IBS-C)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胀、排便频率减少、大便干结硬块等[1]。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概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腹痛"、"便秘"、"肠郁"等范畴[2]。病因有外感、饮食、情志、劳伤亏损等。肺失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