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株鼠伤寒沙门菌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伤寒沙门菌(S typhimurium)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沙门菌食物中毒中占首位,而且经常引起严重的医院感染[1] 。在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从4份患者肛拭标本中检出的3株鼠伤寒沙门菌均存在菌体O抗原变异现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  相似文献   

2.
陈敏  彭继旭 《实用预防医学》2003,10(6):1034-1034
龙山县某乡村于2002年9月发生一起因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猪肉后,猪肉烹调加热不彻底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建议加强对家宴聚餐的食品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50株鼠伤寒沙门菌耐药谱及分子分型特征,为今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州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分离到的鼠伤寒沙门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鼠伤寒沙门菌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鼠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结果 50株鼠伤寒沙门菌对四环素类耐药率最高,其中多西环素完全耐药,四环素耐药率为96.9%;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吉米沙星、萘啶酸、苯丙醇类氯霉素、头孢一代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0.6%、59.4%、25.0%、18.8%、15.6%、53.1%、34.4%;头孢二、三、四代、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出现较低耐药率,其中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2.5%、12.5%、12.5%、12.5%,15.6%、6.3%;对头孢西丁、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未出现耐药菌株。并存在3重及以上耐药株,最常见耐药谱为氨苄西林-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共14株,构成比为28.0%。50株鼠伤寒沙门菌的PFGE图谱分为46个型别,不同PFGE型别的...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鼠伤寒沙门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防止和减少婴儿室及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方法 对17例新生儿鼠伤寒沙门菌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鼠伤寒沙门菌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新生儿中易引起暴发流行。结论 患病儿、人工喂养、难产、早产是易感因素。感染途径主要有经产道感染和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鼠伤寒沙门菌的生物学性状。方法从2例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的2株鼠伤寒沙门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48 h后,观察菌落形态生化特性。结果鼠伤寒沙门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有2种菌落形态,可根据菌落形态不同将鼠伤寒沙门菌分为光滑型菌落和粗糙型菌落两大类。结论鼠伤寒沙门菌存在干燥粗糙型菌落。  相似文献   

6.
2004年7月18日本辖区某酒店发生一起因承办生日宴会引起食物中毒,76人聚餐,58人发病,发病率为76.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鼠伤寒沙门菌所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鼠伤寒沙门菌噬菌体型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1975年以来临测,福建省鼠伤寒沙门菌占沙门菌总数的29.43%,其噬菌体型常见有7种,但以7774型为王体,占46.6%。对抗生素耐药性方面,90年代初期较80年代前期有极显著增加,氨基甙类丁胺卡那霉素外,耐药菌株增至57.0%-72.0%;老一代青霉素类与四环素类.硝基呋喃类增至70.0%左右;对新一代广谱青霉素亦已迅速出现高比例的耐药菌株;对第一代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均已出现耐药菌株,仅对第三代敏感;对喹诺酮类部分品种已出现20.0%的耐药菌株,但对氟呱酸、氟嗪酸、环丙氟哌酸仍全敏。80年代初期多耐菌株主要集中在2或3耐占97.0%,无6耐以上菌株;至90年代前期2或3耐菌株降至20.0%以内,而10耐以上菌株则猛升至66.0%,占主导地位。鼠伤寒菌耐药率的增加,耐药谱的加宽,多耐菌株的广泛出现已成为防治工作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江苏省13个设区市哨点医院检测分离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检测,对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感染的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江苏省从68 656份标本中检测分离出1 920株沙门菌,覆盖124个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25.10%)和肠炎沙门菌(23.49%)为主;2种血清型检出率均在5—6月份达到最高(0.90%~0.95%、0.95%~1.00%);2种血清型在无锡(1.20%、1.46%)、徐州(2.06%、1.39%)、镇江(1.19%、0.82%)3个设区市的检出率均较高;2种血清型男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7、0.73,P值均>0.05);鼠伤寒沙门菌在<1岁(1.13%)、1~3岁(2.07%)、≥85岁(1.47%)人群中检出率较高,肠炎沙门菌在4~6岁(1.47%)、7~13岁(1.22%)人群中检出率较高。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是食源性疾病沙门菌感染的主导血清型,均以夏秋季节多...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现状及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了近年来河南省鼠伤寒沙门菌医院感染现状和食物中毒暴发的特点。认为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隔离消毒措施不严、环境污染及医务人员操作过程中引起的交叉感染。通过建立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建立“爱婴医院”、推广母乳喂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治疗方法等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将起到积极作用。提出成人食物中毒后长期带菌对社会潜在的危险甚大,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离引起的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将是一突出问题而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引起儿童腹泻鼠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K-B法测定62株鼠伤寒沙门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法和DNA测序法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s)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采用接合试验测定耐药基因的转移性;PFGE法测定耐药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62株肠伤寒沙门菌中有40株对环丙沙星耐药(MIC≥0.5 μg/ml),其中28株为低水平耐药,12株为高水平耐药,且所有对环丙沙星耐药菌株同时对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40株环丙沙星耐药菌株分属于4种PFGE型,分别是A型7株、B型4株、E型1株、D型28株;两株对环丙沙星高水平耐药菌株同时存在gyrA和parC两个位点的突变,其余环丙沙星耐药菌株仅发现gyrA 1个位点的突变,未检测到qnr和qepA基因;62株鼠伤寒沙门菌中有23株为aac-(6′)-Ib-cr阳性,其中19株PFGE分型为D型.结论 腹泻患儿分离的肠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喹诺耐耐药决定区gyrA基因的点突变和携带aac-(6′) -Ib-cr基因是导致鼠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4个省市区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收集到的384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噬菌体分型结果,分析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在14个省市自治区的流行动态。7774株在各地广泛分布于并常中首位,主要引起感染性腹泻,也民食物中毒和医院内感染。高峰期在1987-1991年。1987年在福建发生的一起最在的7774型食物中毒,患者有1113人,7776型主要在新疆流行,高峰期在1993年。0774型是1989-1991年间在河南各地广泛引起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We report two cases of infection with clonally unrelated, high-level ciprofloxacin-resistant, b-lactamase-producing strains of Salmonella enterica Typhimurium. Resistance was caused by four topoisomerase mutations, in GyrA, GyrB, and ParC and increased drug efflux. Ciprofloxacin treatment failed in one case. In the second case,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occurred after initial treatment with these drugs and may explain the treatment failure with ceftriaxon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某院儿科鼠伤寒沙门菌医院感染的流行因素.方法挑选经大便培养证实感染鼠伤寒沙门菌的住院患儿,对其住院病房易被该菌污染的区域如床头柜、中床单、暖气片进行采样和细菌培养;之后用稀释的84消毒液进行抹拭消毒,24 h后再采样和细菌培养.结果消毒前鼠伤寒沙门菌污染阳性率为40%~62.60%,消毒后的阳性率为16.67%~33.33%,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儿科病房环境污染严重,应加强消毒隔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东省鼠伤寒沙门菌监测现况及菌株分子分型特点,并初步建立数据库,为食源性疾病暴发追踪污染源及传播途径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参考国际PulseNet公布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案及 7 个位点的鼠伤寒沙门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分析广东省2009-2011年10个市275株鼠伤寒沙门菌分型特点,利用BioNumerics软件建立分子分型数据库。结果 2009-2011年广东省沙门菌年均检出率为4.03%;鼠伤寒沙门菌年均检出率和构成比分别为1.38%和34.29%,均呈双峰形分布趋势,流行高峰为5和9月。275株鼠伤寒沙门菌经XbaⅠ酶切和PFGE分析,获得124种带型,其分型D值为 0.928 6,而MLVA分型获得143种型别,D值为0.966 5,分辨能力高于单酶切的 PFGE分型。对其中>3株的相同带型进一步采用PFGE-XbaⅠ- BlnⅠ双酶切分型,获得分型共174种,D值为0.989 1,与采用MLVA方法相同,即对同一菌株的分辨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结论 广东省鼠伤寒沙门菌具有遗传多样性。初步建立的菌株分子分型数据库显示采用MLVA 分型方法可完成菌株聚集性分析,以确认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暴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含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基因片断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pQEM1)的入侵宿主能力,所含质粒的稳定性和再表达能力。方法用含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第1号基因片段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pQEM1)灌胃接种BALB/c小鼠,用平板培养法、质粒酶切和免疫印迹反应,鉴定从小鼠组织中分离到的该重组菌,测定其表达能力,及在小鼠组织中的消长。结果从小鼠组织中分离到的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株含有重组的pQEM1质粒;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pQEM1)体外表达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第1号片断;X4064(pQEM1)在小鼠组织中的消长曲线与X4064的消长曲线基本一致。结论重组pQEM1质粒能稳定地存在于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株中,不妨碍其入侵宿主细胞,从小鼠组织中分离到的X4064(pQEM1)依然具有表达M1蛋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针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最佳淬灭方案,为应用代谢组学研究鼠伤寒沙门菌代谢调控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LC-MS/MS),分析不同浓度甲醇作为淬灭剂以及不同离心收获条件对鼠伤寒沙门菌胞内代谢物的泄漏影响;测定不同淬灭条件下DNA和蛋白质的渗出浓度,利用光密度回收率评估细胞完整性,确定鼠伤寒沙门菌的最佳淬灭方案。 结果 鼠伤寒沙门菌淬灭后以3000g/min离心15分钟收获菌体,胞内代谢物泄漏种类及浓度最少,DNA和蛋白质渗出浓度低,细胞完整性好;鼠伤寒沙门菌胞内代谢物的泄漏程度及DNA和蛋白质渗出水平随甲醇浓度升高而减缓,-40℃ 100%甲醇淬灭效果最好。结论 使用-40℃ 100%甲醇淬灭细胞并以3000g/min离心15分钟收集菌体,胞内代谢物得到最大保留。  相似文献   

18.
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为常见,尤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2009年6月19日中午阆中市民举办婚宴,就餐后陆续有38人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乏力、腹泻等症状.首例患者发病时间为19日18时30分,末例发病时间为20日17时,发病高峰时间为19日晚20时.38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6岁.调查发现患者均食用凉菜,未食用凉菜者不发病.38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寒战、腹泻症状.患者均到阆中市人民医院就诊治疗,经抗菌治疗,7 d内全部出院,无死亡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病原学诊断,确诊为一起由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所致的食物中毒,现将实验室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导致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可通过粪-口途径感染人类,引起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SlyA蛋白是鼠伤寒沙门菌的一种双分子螺旋、翼状转录调控子,由slyA基因编码,分属MarR家族。SlyA可通过识别下游基因启动子序列,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介导鼠伤寒沙门菌在巨噬细胞内存活。小鼠实验表明,敲除slyA基因的沙门菌,其口服毒力较野生型沙门菌降低了1000倍。本文总结了当前关于SlyA的激活及调控机制,以期为后续深入探讨鼠伤寒沙门菌致病机理,开发减毒疫苗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