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头颈部CT血管成像( CTA)与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CTA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分析二者对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对斑块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CTA与颈部血管彩超诊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符合率为73.5%(1138/1548),对轻、中度狭窄诊断有较低程度的一致性(κ值分别为0.01、0.05),对重度狭窄、闭塞诊断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κ值分别为0.34、0.47)。 CTA对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中斑块检出率[11.3%(175/1548)比1.4%(29/1548)]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3.2%(50/1548)比0.3%(4/1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9,P<0.01;χ^2=19.14,P<0.01)。结论 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及斑块方面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威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经颅多谱勒(TCD)超声检查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MRI、MRA及TCD检查结果。结果:本组颈内动脉系统TIA40例(66%),椎基底动脉系统TIA20例(44%);MRI检查发现脑梗塞22例(36.6%);MRA检查发现脑血管狭窄10例(16.6%);TCD检查颈内动脉系统TIA异常率90%,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率95%。结论:TCD为诊断TIA提供了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客观指标,有利于结合临床作出病因诊断。MRI有利于发现超早期脑梗塞,而与TIA相鉴别,为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多普勒检查(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脑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脑动脉狭窄患者178例,通过颅多普勒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所有患者的大脑前、中、后动脉进行探测,观察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动脉血流向、动脉指数及收缩期血流速度,对比两组仪器检测的效果。结果通过多普勒检查(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捡查结果的一致性达到84.25%。结论多普勒检查(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脑动脉狭窄的检查中有很好的相符性,如果联合两种检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脑动脉狭窄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高信号血管征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及MRA检查,将高信号血管征与MRA、DWI序列高信号病灶进行对比。结果出现高信号血管征患者共85例,出现率为78.7%。前循环异常信号45例,其中颈内动脉高信号15例,大脑前动脉高信号3例,大脑中动脉高信号37例;经MRA证实50支血管狭窄,前循环高信号血管征的特异度90.9%,敏感度79.5%;后循环共54例,其中椎动脉高信号18例,基底动脉16例,大脑后动脉高信号26例;经MRA证实58支血管存在病变,后循环内高信号的特异度为96.7%,敏感度为78.4%。结论磁共振序列高信号血管征具有较高的临床特异度,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早期参考征象。  相似文献   

5.
马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387-3388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DSA检查.结果:DSA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18例,颈椎动脉狭窄35例.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35例,动脉狭窄16例.结论: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较低,对颅外段斑块的检出高,适用于对发生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常规应用了解斑块性质及动脉硬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再行DSA检查详细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67例脑梗死患者经低场强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检查.结果 低场强MRA对62例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与DSA相符,其诊断符合率为92.5%.结论 低场强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可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李芳  黄德益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88-1089
目的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2例,斑块检出率为72.9%,对照组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例,斑块检出率为24.0%。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斑块检出数为95处,对照组中斑块检出数为20处,脑梗死组软斑和溃疡斑的检出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扁平斑和硬斑的检出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斑块组织学特征、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立非创伤性检查血管狭窄程度判别标准,为临床提供颈动脉斑块治疗的可靠依据。方法:对44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MRI证实的,均行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并进行比较,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4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斑块32例,颈动脉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MRA和DSA对颈动脉斑块的检出,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别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MRA对粥样硬化斑块致颈动脉狭窄的检测上已基本接近DSA,完全可替代有创的DSA技术,预测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指导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实现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为临床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超声(DUS)、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562例,分别行DUS、CTA、MRA、DSA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A检测方法与金标准DSA的检测结果比较接近,DUS及MRA稍次之。结论颈动脉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颈动脉血管斑块及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于大血管的病变,CTA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DUS和DSA检查可以有效互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脉络膜前动脉(AchA)供血区新发脑梗死的可能机制以及预后.方法 连续性前瞻性分析96例局限于AchA供血区新发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后1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病情进展组(42例)和病情非进展组(5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狭窄程度的差别.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所有局限于Ach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中均以高血压为特征,在病情进展组其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构成比[35.7% (15/42)、59.5%(25/42)]明显高于病情非进展组[14.8% (8/54)、37.0% (20/54)].病情进展组共检出不稳定斑块71.4%(30例),明显高于病情非进展组38.9%(21例)(χ2=4.42,P=0.036).病情进展组有血管狭窄比例78.6%(33例)明显高于病情非进展组57.4%(31例)(χ2=4.76,P=0.029).其中病情进展组同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率64.3%(27例)明显高于病情非进展组38.9%(21例)(χ2=6.10,P=0.014).并且病情进展组同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闭塞的比率(47.6%,20例)明显高于病情非进展组(16.7%,9例)(χ2=4.81,P =0.028).随访3个月后病情进展组有12例(30.0%)好转,明显低于病情非进展组的28例(54.9%)(χ2=5.64,P=0.018).结论 糖尿病、高脂血症可能是进展性AchA脑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进展性AchA脑梗死可能存在明显的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闭塞病变,其预后差、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1.
颈部血管彩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颈部血管彩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前循环脑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评价,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患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影像检查证实)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完成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记录侧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不同回声斑块出现情况、斑块大小以及不同程度动脉狭窄出现情况。结果CT/MRI阳性侧CCA/EICA和阴性侧比较,CCA/EICA不同回声斑块大小及出现率无统计学差异;50%以下和50%~70%CCA/EICA狭窄出现率两侧无明显差别,70%~90%和90%以上狭窄出现率CT/MRI阳性侧均大于CT/MRI阴性侧。结论颈部血管彩超提示CCA/EICA70%以上狭窄,可以帮助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罪犯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21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分析判断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采取60例无脑卒中者和1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的内膜增厚、粥样斑块形成、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情况。结果两组无动脉增厚和斑块形成比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缺血性脑卒中组管腔狭窄轻度59例、中度32例、严重7例。两组颈动脉IMT值比较,左右CCA、ICA、ECA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IMT值〉1.0mm,动脉粥样斑块2处以上,或硬斑块1处以上,可以预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血管内径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MT)测量,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情况,并与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对照。结果病变组IMT增厚6例(10.0%);斑块形成者37例(61.7%),其中软斑9例、硬斑17例、混合斑11例;颈动脉狭窄13例(21.6%),其中轻度狭窄4例,明显狭窄6例,1例患者出现左颈动脉的闭塞。对照组IMT增厚6例(10.0%),斑块形成者2例(3.3%),管腔轻度狭窄1例,无管腔明显狭窄及闭塞病例;病变组与对照组CCA分别为(6.88±0.81)mm、(6.01±0.54)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与对照组EDV分别为(22.63±6.03)mm、(27.14±5.98)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与对照组PSV分别为(56.14±5.33)mm、(77.54±21.53)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呈线性关系,彩超作为一种无创检测,简单易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67例患者的颈动脉分叉处,观察颈内、颈外动脉走行,内中膜厚度,了解斑块回声及内中膜厚度,测量相关参数。结果本组567例患者中,颈动脉无病变者308例(54.3%),有粥样硬化者259例(45.7%),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仅表现为内中膜增厚或同时伴有粥样硬化患者125例(48.3%),形成颈动脉轻度狭窄者110例(42.5%),中度狭窄者17例(6.6%),重度狭窄者7例(2.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OCSP分型,并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了解颈动脉病变特点,分析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在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9.1%,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发生率为12.5%。部分及完全前循环梗死(PACI、TACI)组(A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7.6%、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59.1%,高于后循环梗死(POCI)组(B组)和腔隙性脑梗死(LACI)组(C组),P〈0.05。B组和C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与PACI和TACI的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的效果.方法 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同期体检者各45例,两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结果 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82.22%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4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轻、重度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血管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在脑动脉硬化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评价其在缺血性卒中诊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头颅MRA评价其颅内血管情况,根据MRA结果分为:头颅MRA正常组38例、三级分支减少组37例、狭窄组38例、闭塞组37例,比较每组患者的sPLA2水平。同时伴有头颅MRA异常与颈动脉硬化患者82例,其余仅有头颅MRA异常(颈动脉彩超正常)30例患者、仅有颈动脉硬化患者(MRA正常)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sPLA2水平。结果闭塞组血清sPIA2水平升高最明显,与狭窄组、三级分支减少组和MRA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5.73、11.35、8.27,均P〈0.05),狭窄组、三级分支减少组和MRA正常组血清sPLA2水平依次递减,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1、6.37、29.54,均P〈0.05)。同时伴有头颅MRA异常与颈动脉硬化患者82例血清s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5.46、21.97,均P〈0.05)。结论sPLA2与脑动脉硬化具有相关性,动脉硬化程度越高,其水平越高,sPLA2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血管内径、内一中膜厚度。选取113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内一中膜增厚率分别为82.5%和75.4%,与单纯高血压组的30.7%和4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左、右侧内一中膜厚度方面,前者分别为(0.96±0.13)mm.和(0.98±0.10)mm,与单纯高血压组的(0.68±0.07)mm和(0.70±0.08)mm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左、右侧颈总动脉内径方面,前者分别为(0.77±0.12)mm和(0.73±0.10)mm,与单纯高血压组的(0.68±0.06)mm和(0.69±0.07)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