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47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血钙、磷、镁(SCa、SP、SMg),24h尿钙、磷、镁(UCa、UP、UMg)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管钙、磷、镁重吸收率(TRCa、TRP、TRMg)等进行检查。结果发现,PTH、CT、SCa和SMg均显著降低,SP无显著降低。PTH与SMg和UMg分别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提示PTH的降低,在SCa、SMg降低和SP正常的维持上有重要作用。UCa和UP减少者各占66%和74.5%,无增加者,UMg增加者占36.2%。Ccr降低者占80.9%,Ccr与UCa、UP、UMg均正相关。TRCa和TRP正常及增加者各占80.8%和66%,TRMg降低者占83%,无增加者。说明肾功能下降参与钙磷镁的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2.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5-(OH)2D3改变及其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1,25-(0H)2D3改变及其改变的原因.方法测定了48例患者血1,25-(OH)2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和血钙磷镁(SCa、SP、SM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人组l,25-(OH)2D3、25-(OH)D3、PTH、SCa和SMg显著降低(P均<0.01).25-(OH)D3低于均值组的1,25-(OH)2D3值显著低于25-(OH)D3高于均值组者(P<0.05);PTH低于均值组的1,25-(OH)2D3值显著低于PTH高于均值组者(P<0.01).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时1,25-(OH)2D3显著降低;25-(OH)D3和PTH的降低是1,25-(OH)2D3降低的原因.应予该病患者适量补充药物性维生素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MHD)患者骨钙素(OC)与血管钙化(VC)的关系。方法 选择MHD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按原发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72例,非糖尿病肾病组102例,收集病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25-(OH)-VD]、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OC等临床指标和腹主动脉钙化评分。比较2组患者年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钙、磷、25-(OH)-VD、iPTH、OC等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比较2组患者发生VC的差异,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VC和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非糖尿病肾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年龄大、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钙、磷、25-(OH)-VD、同型半胱氨酸及OC值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VC,其中轻度占6.94%,中度和重度占93.06%,非糖尿病肾病组中无+轻度VC者占80.39%,中度和重度占19.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VC从轻度到重度其OC、25-(OH)-VD值逐渐降低,2组间比较轻度组OC、25-(...  相似文献   

4.
刘东瑜  马磊 《吉林医学》2013,(34):7231-723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开始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性骨病的防治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钙磷代谢达标治疗。2年后观察钙磷情况、Vit D代谢情况、甲状旁腺激素(PTH)、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及软组织钙化情况。结果:CKD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开始纠正钙磷代谢紊乱能有效预防或延缓肾性骨病。结论:早期干预钙磷代谢,阻止或延缓钙磷的沉积,可以有效控制甲状旁腺激素的提高,缓解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低钠、低钙血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04年3-6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从中筛选出年龄、性别、血压相匹配的30例低钠血症者和50例血钠正常者.测定低钠血症组和血钠正常组患者的血钠、钾、钙、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清25(OH)D3和1,25(OH)2D3水平.然后,低钠血症组患者给予补充小剂量泼尼松(5 mg/d)替代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钠、钙和血清25(OH)D3、1,25(OH)2D3水平变化.结果 与血钠正常组比较,低钠血症组糖尿病患者血钠、钙及血清1,25(OH)2D3水平显著降低,血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尿皮质醇仅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组患者补充泼尼松治疗后,血钠、钙及血清1,25(OH)2D3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低钠血症者可能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对不足,降低了1,25(OH)2D3的合成,导致低钙血症.适当补充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上调了肾脏近曲小管1α羟化酶活性,促进1,25(OH)2D3的形成,从而改善低钠和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6.
对37例需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导泻前后血离子水平作了检测。结果显示:导泻后血钾、钠、氯、镁(SK、SNa、SCl、SMg)均显著低于导泻前;血钙、磷 (SCa、SP)和CO_2CP导泻前后无显著差异;导泻后体重显著降低。说明导泻会使K、Na、Cl、Mg和体液大量丢失,术前应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唐山地震截瘫患者血清25- 羟维生素D[ 血清25- 羟维生素D] 及钙磷水平,为截瘫患者骨质 疏松症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110 例截瘫患者静脉血,用酶法、邻甲酚酞络合铜法及钼酸铵法分别测定 25(OH)D3、钙及磷水平,并进行3 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截瘫组血清25(OH)D3(20.61±9.21)nmol/L、 钙(2.27±0.11)mmol/L 及钙磷乘积(33.93±5.12)mg2/dl2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血清磷浓度(1.22±0.16)mmol/L 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层,除血清磷外,血清25(OH) D3、钙浓度及钙磷乘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中25(OH)D3、钙、磷及钙磷乘积无相关性。 结论 唐山地震截瘫患者血清25(OH)D3、钙水平降低,检测其浓度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滟  张劲松  缪刚  李淼  周雁  张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5):4392-4396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PHPT的重视。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8—2015年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普通外科病房、骨质疏松症门诊确诊的PHPT患者687例,根据血钙(SCa)水平分组,SCa>2.54 mmol/L者作为1组(348例),SCa为2.03~2.54 mmol/L者作为2组(339例);根据年龄分组,≤50岁为A组(93例),51~60岁为B组(191例),61~70岁为C组(173例),≥71岁为D组(230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发现病变组(345例)、腺瘤组(320例)、腺癌组(8例)、其他病变组(14例)。收集一般资料、合并症、甲状旁腺病变切除手术情况,检查甲状旁腺病变情况,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SCa、血磷(SP)、血肌酐(Scr)、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FPG)、尿钙(UCa)、尿磷(UP)。结果 1组与2组甲状腺病变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肾结石、骨折、甲状旁腺病变切除手术所占比例均高于2组(P<0.05)。B组骨折所占比例低于A组(P<0.05);C组骨质疏松症所占比例高于A组(P<0.05);C、D组甲状旁腺病变切除手术所占比例低于B组,腺瘤所占比例均低于A、B组(P<0.05);D组男性、骨折所占比例均高于B、C组(P<0.05)。腺瘤组年龄、骨质疏松症所占比例、SP、Scr水平均低于未发现病变组,骨折所占比例、SCa均高于未发现病变组(P<0.05);腺癌组年龄、SP均低于未发现病变组、腺瘤组,肾结石、甲状旁腺病变切除手术所占比例均高于未发现病变组,SCa高于未发现病变组、腺瘤组(P<0.05);其他病变组骨质疏松症所占比例低于未发现病变组,肾结石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现病变组、腺瘤组,甲状旁腺病变切除手术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现病变组,SCa均低于未发现病变组、腺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PTH、SCa、SP是PHPT患者甲状旁腺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HPT以甲状旁腺瘤最常见,但无病变的PHPT病例亦增多,临床医师需提高对PHPT的认识,常规检测PTH、SCa及颈部超声,尽早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钙磷代谢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详细采集性别、年龄、原发病、是否使用含钙的磷结合剂和(或)维生素D等情况,同时检测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c)等.结果 本组60例患者,iPTH高于目标范围者22例,占36.7%;达标者18例,占30%;低于目标范围者20例,占33.3%.矫正总钙低于目标范围者17例,占28%;达标者29例,占48%;高于目标范围者14例,占24%.血磷低于目标范围者6例,占10%;达标者37例,占61%;高于目标范围17例,占29%.钙磷乘积达标者52例,占86.6%;高于目标者8例,占13.4%.针对iPTH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eGFR、磷、血红蛋白、钙进入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PTH与白蛋白、磷呈正相关,与eGFR、钙磷乘积呈负相关.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钙磷代谢紊乱的问题,其可能与白蛋白、磷、eGFR、钙磷乘积等因素有关,尚需更多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镁浓度与腹主动脉钙化(AAC)之间的关系及干预钙化的措施.方法 选取CKD3-5D期患者共6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检出AAC分为钙化组和无钙化组,比较两组间指标差异,分析AAC的高危因素.结果 15例有AAC(22. 4%) ,52例无 AAC(77. 6%);钙化组年龄、血钙浓度、血磷浓度、钙磷乘积高于无钙化组(P<0.05),钙化组血镁水平低于无钙化组(2. 2 ± 0. 2 vs 2. 4 ±0. 4) mg/dl(P<0. 05);性别、体质量、血清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25羟维生素D、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两组间均未见明显差异;二分类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磷浓度、血镁浓度和钙磷乘积均为AAC独立的影响因素,血镁经过年龄、性别、磷、钙磷乘积和iPTH校正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 072,95% CI: 0.006 ~0. 836 mg/dl,P=0. 035).结论 高龄、高磷及高钙磷乘积患者易发生AAC,低镁是除年龄、血磷和钙磷乘积外 AAC独立危险因素,提高体内血镁浓度可能有利于延缓 AAC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活性维生素风水平以及探讨25(OH)D,缺乏的原因。方法:对174例住院C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测定血清25(OH)D,水平、空腹血糖f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C肽(CP),并常规检测Scr、BUN、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C反应蛋白(CRP)、24h尿蛋白等。根据25(OH)D,水平将CKD患者分三组,A组25(OH)D,〈25nmoL/1(n=47)、B组25(0H)D325~50nmol/L(n=115)、C组25(0H)D3〉50nmol/L(n=12),比较各组间差异。分析CKD患者25(0H)D,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非透析患者25(0H1D,水平不足占93.3%,其中25(0H1D,严重缺乏占24.2%。透析患者25(OH)D3不足的占95.8%,严重缺乏占39.1%。c组Alb和Ca^2+明显高于A、B组,C组尿蛋白和Scr与A、B组有明显减低(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Alb(r=0.435)、eGFR(r=0.256)正相关(P〈0.01),和Scr(r=-0.284)、尿蛋白(r=-0.383)、CP(r=-0.208)负相关(P〈0.01),与年龄、BMI、iPTH、ALP、CRP、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正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0I-I)D,与尿蛋白、Scr和CP呈负相关,与Alb呈正相关。结论:慢性肾脏病中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普遍存在,大量蛋白尿和高C肽是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高危因素。Alb、尿蛋白、高C肽是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钙磷及钙调节激素包括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及25-羟维生素D3[25-(OH)D3]的临床意义。方法  釆集83例肝硬化患者及66例正常人的血清,血清钙测定用偶氮砷Ⅲ比色法,血清磷测定用磷钼酸盐法;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及2-羟维生素D3的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结果  Child-pugh C级肝功能患者与对照组、A级及B级比较血清钙降低(P <0.05),血磷的变化在4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级肝功能患者与对照组、A级及B级比较CT(P <0.05)及25-(OH)D3(P < 0.01)降低,PTH升高(P <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血清钙及其调节激素的代谢紊乱,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监测肝硬化血清钙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有助于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P)、血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及其在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9例初发或复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甲亢组,91例正常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浆25(OH)D和PTH,生化法测定血钙、血磷、血AL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亢组血钙、血磷、血ALP、血浆25(OH)D水平升高,血浆PTH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中,维生素D缺乏30例(27.5%),不足37例(33.9%),充足42例(38.5%);对照组中,维生素D缺乏54例(59.3%),不足31例(34.1%),充足6例(6.6%)。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甲亢组血浆25(OH)D与血浆PTH呈负相关(r=-0.323,P=0.001)。结论甲亢骨转换加速;甲亢患者血25(OH)D水平升高,可能与高血钙、血PTH降低及高血磷导致1-α-羟化酶活性降低有关;维生素D缺乏在甲亢骨代谢中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4.
对144例Graves病患者按病程(≤1年,〉1年、≤5年,〉5年)分3组,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并以26名健康者作对照。不同病程组患者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P)及24h尿磷、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血镁、25(OH)D3、1,25(OH)2D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随病程延长各指标变化更明显。Graves病患者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随病程延长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钙磷乘积和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与创伤骨折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四肢长骨骨折96例患者的资料,分别获取患者术前24 h、次日清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生化指标,根据影像学资料分为骨性愈合和延迟愈合,根据术前损伤情况分为闭合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比较患者钙磷乘积和血清25(OH)D_3的水平。结果:骨性愈合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钙磷乘积、25(OH)D_3均明显高于延迟愈合者(P0.05);闭合性骨折术后1周、术后1个月钙磷乘积、25(OH)D_3均明显高于开放性骨折(P0.05)。结论:术后1~4周血清钙磷乘积、25(OH)D_3不足可能会导致骨折患者发生延迟愈合,钙磷乘积、25(OH)D_3的水平和变化幅度在预测骨折预后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且性价比高、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的新生儿25-羟维生素D及钙、磷、镁、碱性磷酸酶水平。方法:选取984例住院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胎龄将其划分为三组:<34周组、34~37周组和≥37周组;另按照出生体质量将其划分为三组: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组(<1500 g,VLBW组)、低出生体质量组(≥1500且<2500 g,LBW组)和正常出生体质量组(2500~3999 g,NBW组)。比较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的新生儿25-羟维生素D与钙、磷、镁、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胎龄<34周及胎龄34~37周新生儿的25-羟维生素D、血钙、血磷水平明显低于胎龄≥37周的新生儿,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胎龄≥37周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W组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明显高于NBW组,NBW组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明显高于VLB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W组血磷水平明显高于LBW组和VLB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量各组血清镁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钙、磷水平随胎龄增加而增高,而25-羟维生素D、钙在低体质量新生儿中水平最高,磷水平在正常体质量新生儿中最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在足月胎龄和正常体质量新生儿中最高,血清镁水平与胎龄及体质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受检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血钙水平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12月-2013年1月在新疆喀什地区纳入维吾尔族受检者共232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高血压组),正常对照者10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其血压、血清25-羟维生素D和血钙、磷相关指标,分析血清25(OH)D及血钙水平对血压的影响。结果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25(OH)D、血钙水平低于维吾尔族正常对照组,体质指数高于维吾尔族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收缩压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血钙低于维生素D不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25(OH)D每下降6ng/mL,收缩压升高的危险性增加0.68;体质指数每增加5kg/m2,血压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78;血钙每增加0.2mmol/L,舒张压≥90mmHg的危险性降低0.42。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受检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更低;维吾尔族血清25(OH)D水平、体质指数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血钙水平对舒张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人群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差异,阐明25(OH)D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84名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和血25(OH)D检测,比较25(OH)D正常组(≥15 μg?L-1)和25(OH)D不足组 (<15 μg?L-1)间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差异,并对25(OH)D水平与冠状动
脉钙化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5(OH)D正常组120名,平均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43.9±91.7,其中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0分者55例,占45.8%;25(OH)D不足组64例,平均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200.0±113.5,其中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0分者21例,占32.8%;25(OH)D正常组平均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低于25(OH)D不足组,钙化积分为0分者比例也高于25(OH)D不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存在负相关(r=-0.147,P<0.05)。结论:25(OH)D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呈负相关,25(OH)D不足会促进冠状动脉钙化。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镁、钙和维生素D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西安市第一医院呼吸科、老年科诊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10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镁、钙和维生素D水平,并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评分(mMRC指数)和BODE指数,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在血清镁、血清钙和血清25(OH)D_3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镁、钙、维生素D血症组患者BODE指数、mMRC指数和CAT评分均明显高于非低镁、钙、维生素D血症亚组患者(P<0.05)。血清镁、血清钙、维生素D与mMRC、BODE指数和CAT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镁离子、钙离子和维生素D水平与COPD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初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骨代谢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指标,探讨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临床资料完整的40例PNS患者为PNS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钙(Ca)、磷(P)、甲状旁腺素(PTH)、25-羟维生素D3〔25-(OH)D3〕、骨钙素(BGP)、Ⅰ型胶原吡啶交联C终端肽(CTx)以及尿钙/尿肌酐(UCa/Cr),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骨密度(BMD),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利用统计学相关分析进一步探讨IGF-1与骨代谢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PNS组血钙〔(2.05±0.17)mmol/L〕、BGP〔(15.27±4.49)mg/L〕均低于对照组,25-(OH)D3〔(42.81±9.66)mmol/L〕、BMD〔(0.92±0.05)g/cm2〕、UCa/Cr(0.43±0.06)和CTx〔(559.23±309.40)n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NS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195.02±20.67)μg/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统计学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血清IGF-1与BMD和BGP呈正相关(r=0.55、0.81,P<0.05),与血CTx呈负相关(r=-0.62,P<0.05)。结论 PNS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骨形成与吸收之间的平衡被破坏。血清IGF-1与血BGP、BMD及CTx相关,提示IGF-1参与PNS患者骨代谢异常的改变,IGF-1有望成为反映PNS患者骨质疏松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