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颅入路颅眶沟通肿瘤切除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的途径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颅入路颅眶沟通肿瘤手术切除治疗34例资料,并对手术适应范围进行探讨。结果 19例眶源性肿瘤,其中17例患者手术全切后痊愈,2例次全切以保留视力。15例颅源性肿瘤,其中7例良性肿瘤全切,术后未复发;5例视神经胶质瘤行球后至视交叉前切除,1例颅内复发行放疗;3例视神经胶质瘤姑息处理,术后放疗效果差。结论 颅眶沟通肿瘤经颅入路切除可增加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早期手术可增加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经额颞眶入路切除眶内球后肿瘤、颅眶沟通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眶内球后肿瘤5例及颅眶沟通性肿瘤12例,均经额颞眶入路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6例患者的术前突眼症明显减轻,眼球活动障碍改善9例;术前9例视力减退的患者,术后有所恢复6例,没有变化3例。恶性肿瘤手术后给予放疗和(或)化疗。1例转移瘤患者术后9个月死亡;11例经过术后1~2.5年随访,无肿瘤复发,无搏动性突眼。结论经额颞眶入路操作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主要介绍额眶外侧入路切除颅眶区肿瘤手术适应症及优缺点。方法 :在 2 2例颅眶区肿瘤中 ,9例采用了额眶外侧入路。男 5例 ,女 4例。年龄 14~ 44岁。肿瘤最大 5cm× 4cm× 4cm ,最小 2cm× 2cm× 2cm。介绍额眶外侧入路切除肿瘤的方法和经验。结果 :9例经额眶外侧切除颅眶肿瘤中 ,眶内球后肿瘤 4例 ,蝶骨嵴脑膜瘤、眶内沟通瘤 2例 ,涉及中颅窝及颅眶鼻窦沟通瘤 3例。 6例全切除 ,大部切除 3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 ,没有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额眶外侧入路是治疗颅眶区肿瘤比较好的入路 ,因入路低、广显露 ,适合切除眶内肿瘤又兼顾中、前颅窝肿瘤切除 ,尤其对颅眶沟通瘤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采用眶上-翼点-耳前人中,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的显微手术技术和效果.方法:采用经眉弓皮肤切口,做3.0 cm×2.5 cm包括眶缘及部分眶板在内的额下骨窗;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肿瘤28例.结果:28例肿瘤全切26例,2例垂体瘤行次全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24个月,全切肿瘤无复发.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能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并能有效地处理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相似文献   

7.
颅眶沟通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Jia G  Zhang J  Wu Z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1):852-853
目的 探讨颅眶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6例颅眶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神经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 经额颞眶顶入路手术11例,经翼点入路手术5例,均病理证实。肿瘤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3例。脑膜瘤10例,转移癌4例,神经鞘瘤和淋巴瘤各1例。脑脊液漏和颅神经损伤为主要并发症。本组随访最长2年,肿瘤全切除者均为脑膜瘤病例,未见复发;近全切除脑膜瘤病例经γ-刀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明确眶颅沟通肿瘤的性质和范围以确定手术方法。方法:从患病的年龄、眼别、病程、视力、疼痛、突眼、眼球运动等情况以及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病变涉及的范围。结果:良性肿瘤多有无痛性眼球突出,早期视力好,晚期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疼痛性突眼或疼痛性肿块,发展快,视力下降较早且显著,甚者短期内失明常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响视力的眶内肿瘤多见于神经源性肿瘤、眶内恶性肿瘤和眶尖良性肿瘤。结论:  相似文献   

9.
10.
颅鼻眶联合入路切除筛窦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颅鼻眶入路治疗筛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颅鼻眶入路手术切除侵犯前颅凹及眼眶的筛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39例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42岁;肿瘤类型包括嗅母细胞瘤10例、腺癌8例、鳞癌7例、乳头状瘤6例、肉瘤4例、未分化癌3例、基底细胞癌1例。38例肿瘤侵犯前颅凹,其中31例侵犯眼眶、5例侵犯翼腭窝、3例侵犯中颅凹及海绵窦。临床表现包括鼻堵、鼻溢、鼻衄、鼻部肿物,突眼、视力下降,面部麻木,意识障碍等。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其中包括9例完整摘除),近全切除7例。术后一过性脑脊液鼻漏5例,无颅内及切口感染。随访到27例(77.1%),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7年,平均3年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8例,肺部转移1例。术后1个月至6年死亡4例。结论经颅鼻眶入路充分显露侵犯前颅凹及眼眶部的筛窦肿瘤,且能完整切除肿瘤,手术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刘双环  李斌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8):2231-2234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第4位。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是宫颈癌患者早期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治疗观点的革新,以宫颈癌手术Querleu-Morrow分型引领的多项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推出并应用于临床,使手术向着精准化、个体化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就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术式精准选择与实施进行详细分析,以协助读者掌握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相关规范并进行临床应用,实施更为精准及个体化的手术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右胸小切口瓣膜置换手术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4例,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3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0例。13例同期行三尖瓣DeVega环缩术。手术切口长5~6cm,左端起自胸骨旁1cm,沿第3肋间。选择同期78例接受常规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主动脉阻断时间40~86min,平均(55±8)min,体外循环时间60~115min,平均(80±9)min;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38±4)min,(58±4)min,P﹤0.001]。术中平均失血(368.4±15.3)ml,显著少于对照组[(412.1±19.6)ml,P﹤0.001]。结论经右胸小切口行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美观、恢复时间短,但体外循环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鼻蝶鞍区中颅底病变的微创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薇薇  廖建春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2):2013-2015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蝶鞍区中颅底病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07年10月收治的23例蝶鞍区中颅底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低分化鳞癌2例,高分化鳞癌2例,脊索瘤2例,转移性肾腺泡细胞癌1例,转移性鼻咽癌1例,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血管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脑膜瘤1例,黄色肉芽肿1例,脂肪瘤1例,蝶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3例,巨大蝶窦囊肿2例,侵袭性垂体瘤向蝶窦、蝶鞍中颅底破坏者1例。结果23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19例,病变次全切除4例。23例均进行随访,随访0.5~10.0年,其中3例失访,3例复发,5例死亡,余患者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行鼻蝶鞍区中颅底病变手术安全、有效、微创,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采用翻揭或拆装扩大术野行颅底深部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切除颅底深部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分别采用(1)上颌窦前壁拆装;(2)颧弓拆装;(3)鼻锥翻揭;(4)上颌骨翻揭;(5)下颌骨翻揭;(6)唇下面中部翻揭。结果:62例患者术视野充分,肿瘤能完整大块切除,术后头面部畸形不明显,器官功能维护良好。3年生存率为86.1%,5年生存率为66.7%。结论:对颅底深部肿瘤依据不同位置有用翻揭或拆装手术途径,既能使手术野最大暴露,又可将损伤降到最低程度,符合现代颅底外科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方法总结2003年5月-2007年5月我科收治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8例,共56条患肢,均采用顺行剥脱联合点状抽剥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此术后全部曲张静脉消失。2例大腿皮下出现条索状硬结,2例腹股沟切口下血肿,均于2~4个月内吸收软化,其余患者顺利康复。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顺行剥脱联合点状抽剥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微创手术方法。为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椎间孔区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因椎间孔区病变行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对其术前情况、手术方法、手术时间、临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56例患者因椎间孔区病变实施了手术,其中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病例25例(传统组),病变全切23例(92%),大部切除2例(8%),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者31例(微创组),病变全切28例(90.32%),大部切除2例(6.45%),1例(3.23%)硬脊膜下残留,未再次手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传统组平均为(188 35)min,微创组为(140 26)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48个月,两组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无复发者.结论 椎问孔区微创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且费用低,但需定位准确,并熟悉其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乳腺真空辅助微创活检(VABB)在国内广泛用于乳腺良性病灶的切除,在诊断恶性肿瘤方面也安全、准确,非常方便.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级病损中,对于扁平上皮非典型病变、经典小叶肿瘤、乳头病变和经核心针活检或VABB诊断的放射状瘢痕建议采用VABB切除而非开放性手术.影像引导的VABB是微钙化安全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胃癌微创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抽取组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胃癌微创根治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进行淋巴结标记,对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检获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淋巴结尤其是微小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患者第一站淋巴结黑染率最高,第二、第三站的黑染率相似(P>0.05),比第一站低(P<0.05);研究组患者黑染的淋巴结细胞阳性率高于未黑染的淋巴结细胞(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术前肿瘤部位,肿瘤浸润程度以及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胃癌微创根治手术中,能够提高手术中微小淋巴结的检出率,提高对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的清扫效率,并且有利于对胃癌患者的病理分期状况进行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9.
王志强  孙莉 《中国医刊》2007,42(4):31-32
目的 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手术的麻醉方法和管理经验。方法 对本院1995年1月至2006年3月共15000例胸部肿瘤手术的麻醉方法和管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对15000例胸部肿瘤手术的麻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发现了不足,甚至是教训。双腔支气管导管的采用为胸部肿瘤手术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结论 15000例胸部肿瘤手术的实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麻醉为基础,不同部位的肿瘤手术选择最佳的麻醉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良性占位性病变42例,恶性占位性病变22例.B超和CT是主要诊断方法.50例行手术治疗,良性病变疗效好,恶性肿瘤预后差.结论影像检查是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对原发性脾肿瘤原则上一旦发现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