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基因重组干扰素α-1b(IFNα-1b,赛若金)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采用IFNα-1b500万单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12个月。对照组62例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甘利欣)15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疗程1个月后改口服甘利欣胶囊等护肝降酶药物治疗,疗程12个月。结果治疗组在血清病毒学指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等方面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IFNα-1b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持久的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体人α-2b干扰素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88例。A组采用大剂量重组体人α-2b干扰素和左旋咪唑涂布剂、乙型肝炎疫苗联合治疗;B组采用重组体人α-2b干扰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结果:A组的食欲不振、腹胀改善均明显优于B组(P均〈0.01);A组治疗结束时、治疗后6个月ALT正常率、HBeAg阴转率及HBVDNA阴转率均明显优于B组(P均〈0.05)。结论:重组体人α-2b干扰素和左旋咪唑涂布剂、乙型肝炎疫苗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疗效持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α抗肝纤维化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象霖  李薇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0):794-794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变发展的必经阶段 ,而且此阶段是可逆的病理过程。因此 ,寻找有效的抗纤维化药物是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 1995~ 1999年我们观察重组干扰素α- 2 b对肝纤维化的作用 ,旨在探讨干扰素 α- 2 b抗纤维化的远期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完成 IFN-α疗程的 2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18~ 5 5岁。诊断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2 治疗方法  2 5例慢性乙型肝炎采取干扰素 α- 2 b3Mu肌肉注射 ,隔日 1次 ,疗程为 6个月。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及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干扰素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干扰素α-1b治疗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MU/次,肌注,疗程24周。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血清HBV DNA和PBMV HBV DNA含量、血清HBV标志物、肝功能指标,观察其水平变化和应答率情况。结果:单用IFN-α-1b治疗50例HBeAg( )的慢性乙肝患者,经过半年疗程之后,其生化应答率达到42%,血清免疫学应签率达到48%(部分应答3%,完全应答10%),病毒学应答率达到40%(部分应答28%,完全应答12%);生化学、血清免疫学和病毒学的持续应答率也分别达到50%、44%和34%。结论:IFN-α-1b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对PBMC内的HBV DNA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尚需通过联合用药以提高其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普通α-2b干扰素(IFN)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36例给予普通α-2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每次5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 28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1.0 μg/k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均为52周.结果 治疗结束时,普通干扰素组与PEG IFN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52.8%、60.7%;部分应答率分别为27.8%、21.4%;无应答率分别为19.4%、1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普通干扰素α-2b组,PEG-IFN α-2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分别是81.7%、85.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干扰素α-2b组与PEG-IFN α-2b组在52周治疗结束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9.3%、57.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不同剂型的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答率相似,普通干扰素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效果.方法 80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 - DNA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拉米夫定组,联合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口服100 mg/d和干扰素α-2 b 5 MU/qod肌肉注射,拉米夫定组为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HBV - DNA转阴率类似,但是HBeAg阴转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联合组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结论 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联合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以干扰素-α作为基础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苦参素胶囊,对照组加用甘草酸二铵胶囊。疗程24周。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病毒指标及HBV-DNA阴转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有改善,治疗组血清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能更好地改善肝内炎症,保护肝细胞,提高干扰素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8.
周根法 《临床医学》2010,30(12):24-25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 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同时予以α1b-干扰素5 MU/d,肌肉注射,2周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为1年;对照组20例,单用拉米夫定100 mg/d,疗程为1年。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HBV YMDD变异率分别为10.0%和30.0%(P0.0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0.0%和35.0%(P0.05)。治疗组YMDD变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能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但可降低YMDD变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重组干扰素2-1b(以下简称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单用干扰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苦参碱联合治疗。结果:随访1年,两组肝功能复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BV-DNA、HBeAg转阴及HBeAb转阳显著优于对照组;随访1年,治疗组HBV-DNA和HBeAg持续阴性病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苦参碱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胰腺肽和乙肝疫苗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作用机理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7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大剂量干扰素α-2b和胸腺肽及乙肝疫苗联合治疗;B组单用相同剂量干扰素α-2b治疗,疗程均为24周,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A与B两组ALT复常率均较高,但HBeAg、HBV DNA阴特率及随访(6个月)ALT复常率HBeAg,HBV DNA阴转率A组均优于B组。结论 干扰素α-2b和胸腺肽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CHB,可缩短干扰素的使用时间,而且疗效持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5例HBeAg阳性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ETV(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出品)0.5mg/(次·d),疗程6个月。对照组(45例)采用基因重组干扰素b(IFNb,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500万单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8周时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12、2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HBeAg阳性患者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优于干扰素。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观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肝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刚  李显勇 《华西医学》2005,20(3):520-520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0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为治疗组(53例)和α-干扰素为对照组(5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HBeAg和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肝功复常率、HBeAg及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协同作用,它能提高细胞免疫应答能力,促进HBeAg及HBVDNA的阴转。  相似文献   

13.
α-2b干扰素与香菇多糖合用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与香菇多糖合用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4例。治疗组:α-2b干扰素500万U肌注,1次/d,连用3周后停药1周为1疗程,连用3疗程,疗程中应用干扰素当天同时静脉滴注香菇多糖1mg;对照组:单独应用α-2b干扰素,用法同治疗组,疗程共12周。结果治疗后复查HbeAg/抗Hbe转换率,治疗组58.5%(48/82)、对照组26.2%(22/84),x^2=8.90,P〈0.01;HBV—DNA阴转率治疗组65.9%(54/82)、对照组33.3%(28/84),x^2=8.78,P〈0.01;随访12个月,血清HBV-DNA阳性反跳率治疗组11.1%(6/54)、对照组42.9%(12/28),x^2=5.42,P〈0.05。结论干扰素与香菇多糖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胸腺五肽组40例,干扰素组30例.胸腺五肽组给予胸腺五肽注射液1 mg,肌肉注射,隔日1次.干扰素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3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及HBeAg/抗-Hbe转换率、HBV-DNA阴转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氧基转移酶水平均逐渐下降,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HBV-DNA阴转率逐渐升高,但2组治疗1,3,6个月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五肽组总有效率77.5%,干扰素组8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五肽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干扼素组出现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胸腺五肽不良反应较干扰素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不断进步,国内在针对乙型肝炎的基础、临床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临床应用价值仍然不甚令人满意。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清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为了探索一条治疗时间短,又能达到治疗目标的方法,近3年来,我们用拉米夫定、干扰素(INF)、胸腺肽α1(Tα1)序贯治疗了64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现将资料完整的、完成了全疗程的、并且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科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联合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病例来源诊断标准 对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患者符合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DNA阳性,在门诊及住院部进行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局部外擦,2次/d,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治疗组用火针联合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火针1次之后,给予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外擦,2次/d,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扁平疣疗效显著,临床操作简单,愈合较快,可广泛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与干扰素a-2b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方法:105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拉米夫定组35例,口服拉米夫定1年,干扰素a-2b组28例,使用12个月,联合组42例,疗程1年。结果: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在12个月时90.5%,拉米夫定组为80%,干扰素组为50.0%,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在12个月时61.9%。拉米夫定组为17.1%,干扰素组为42.9%。结论:联合治疗对HBV-DNA和HBeAg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单用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B、C两种不同基因类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80例门诊或住院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基因B型28例,基因C型12例;对照组40例,其中基因B型26例,基因C型13例,非B非C型1例.治疗组用α-2b干扰素500万U/次皮下注射,疗程52周;联合甘露聚糖肽10 mg/次静脉滴注或2.5 mg/次肌肉注射,12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8、16、26、52周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HBV DNA定量、血常规等,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52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2.5% vs 30.0%、27.5% vs 10.0%、47.5% vs 25.0%,P<0.05).基因B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基因C型患者(83.3% vs 52.0%、51.9% vs 16.0%,P<0.01).治疗组基因B型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因B型(67.9% vs 38.5%、35.7% vs 11.5%、57.1% vs 26.9%,P<0.05).停药52周后复查,治疗组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较停药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7.5% vs27.5%、30.0% vs 7.5%、50.0% vs 22.5%,P<0.01).治疗组用药4周后白细胞开始回升,至8周时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至16周时仍未完全恢复,52周疗程结束时为(3.93±0.78)×109/L,仍然低于正常值,但停药后52周随访则完全恢复正常.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的绝对数和恢复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甘露聚糖肽联合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CHB可显著提高惠者的疗效,尤其在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方面,基因B型患者疗效明显优于C基因型.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基因B型患者HBeAg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基因B型患者,在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方面亦以治疗组为优.联合治疗可促进HBeAg的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清除、对抗α干扰素导致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干扰素-ɑ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阳性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使用干扰素和胸腺肽治疗12周,随后单用干扰素治疗12周;对照组52例单用同样剂量干扰素-ɑ治疗24周。结果治疗组ALT、HBV DNA、HA复常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14%和59.62%;78.57%和59.62%;58.93和34.62;60.71%和46.15%)。结论干扰素-ɑ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LT、HBV DNA、HA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优于单用干扰素-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