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飞速发展为许多高端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很好地解决了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伪影和心血管成像等难题,在心脏的冠脉成像、血管造影成像、弥散和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大大地满足了临床与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实验小鼠模型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小鼠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更是与日俱增。心脏磁共振(CMR)成像技术为无创性检查心脏的解剖和功能、心肌灌注以及心肌活性提供了方便。对于实验小鼠CMR技术而言,因小鼠自身特点的特殊性,在磁共振扫描设备、成像线圈、实验动物的准备和监测、心脏成像序列以及磁共振成像的分析和后处理等这些方面,都必须进行相关的调整和研究。本文将从上述几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实验小鼠CMR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蓝明 《医学综述》2010,16(14):2222-2224
存活心肌的评估对冠心病的预后及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存活心肌的检出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其检测存活心肌的手段包括:静息心脏磁共振测量室壁厚度改变,多巴酚丁胺负荷磁共振成像评估心肌收缩功能储备,对比增强心脏磁共振以及磁共振波谱来评估存活心肌,延迟增强技术对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及非透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优势明显。3.0T心脏核磁共振的应用成倍地增加信号噪声比和对比剂噪声比,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心肌磁共振是一项安全、无创、无放射性的检查,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亦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T2*技术评估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心脏、肝脏铁过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其中22例分批赴香港进行心脏T2*、肝脏T2*检测,检测结果与血清铁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入组病例均曾接受过不规范输血及去铁治疗,血清铁蛋白值为2 262~10 244μg/L。磁共振成像T2*检测显示,所有病例均发生肝脏、心脏铁过载;未发现LVEF下降病例。结论:磁共振成像(T2*)检测重型地贫患者输血所致心脏、肝脏铁超负荷有效性高,且患者受到的创伤小。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除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外,对心脏大血管疾病亦有良好的诊断效果,随MR技术不断进步,MRI的临床应用领域还在扩大。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坤成教授编著《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97年8月出版。在此之前,国内有关心血管MRI诊断方面的文章仅有零散报告,有关MRI的专著亦缺乏心脏大血管疾病的内容。本书在国内首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心血管MRI诊断学内容,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阅读有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文献资料。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脑肿瘤、脑脓肿的分期[2]、肝脏肿瘤、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程度以及椎体病变的诊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用中仍有一定局限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将在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磁共振成像(MRI)以准确性和无创性应用于心脏形态和功能的评估,与已经广泛使用的超声心动图相比,具有更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及组织对比度,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已经成为心功能评价的金标准。非缺血性心肌病包括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HCM)、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等]、混合性[扩张性心肌病(DCM)、限制性心肌病等]、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影像技术不仅具备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的忧势,而且在全身血管成像技术、造影技术、心脏及骨骼、四肢等部位的成像均有突破性进展,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先天性心脏缺损的婴儿接收心脏手术后,神经发育受损是存活者最主要的发病率。过去对这些新生儿研究的报道包括:术前小头畸形、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以及其他结果。本研究的假说为:术前脑血流量的大幅度下降,这可能与术前神经系统的状况相关。术前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通过一种新的非侵袭性磁共振技术(脉冲动脉自旋标记物灌注磁共振成像)来获得先天性心脏缺损婴儿的脑血流量检查。术前按照标准通气量进行脑血流量的测量,并在二氧化碳上升后重复测量。共研究了25个足月儿。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4.4±4.6d。先天性心脏缺损的类型也各不相同。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弥散张量成像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运用于临床的一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它是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弥散张量的数据可以在每一个体素中形成一个弥散张量,通过弥散张量的特征值和特征相量反映该体素水分子的弥散特性.目前主要用于脑、心脏、脊髓细微结构的研究,尤其是脑白质纤维的观察追踪、脑发育、脑认知功能以及脑疾病脑部手术术前计划及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11.
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是近年来广泛运用于研究与临床工作的无创影像检查手段,在心血管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特殊价值。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革新与优化,弥补了以往CMR成像中的局限,在判断心肌细胞活性、心肌局部及整体功能以及心肌纹理特征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本专题通过对磁共振心肌功能评价、磁共振心肌组织特征以及磁共振心肌纹理特征分析等问题进行评述,引导更精准的临床患者疾病评估,并推动心脏临床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临床实践证明,磁共振成像在断层影像方法中逐渐起到主导作用。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硬件和软件不断发展和更新,使得磁共振成像技术不断拓宽应用范围,不仅是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技术,而且也是腹部、盆腔、心脏、乳腺和血管系统的非侵入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经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批准,第五届(2 0 0 4 )全国磁共振成像学术会议暨磁共振新技术与应用学习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定于2 0 0 4年10月15~18日在江苏南京召开。大会除进行学术交流外,还将邀请国内外医学影像学著名专家作专题学术讲座,同时为了促进学科的交叉和发展,会议还将邀请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著名专家进行专题研讨。欢迎广大从事该专业的医技人员踊跃投稿、积极参与。现将会议征文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尚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公开发表的有关磁共振成像诊断、功能磁共振研究、磁共振技术、维修及图像后处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11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体格检查等手段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心脏病变组63例和大血管病变组患者53例,使用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结果:心脏病变组63例患者采用磁共振与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管病变组53例患者采用磁共振检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多普勒超声,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大血管病变的诊断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成像(MRI)在心脏疾病中的诊断应用已有多年历史,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心电图门控MRI(ECG-G-MRI)、旋转门控MRI(Gated Rotation MRI)、心脏电影MRI(Cine MRI)及血流编码电影MRI(VelocityEncoded Cine MRI)等先进的成像方法,使MRI对心脏疾病的诊断作用不断提高,本文  相似文献   

16.
经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批准 ,第五届 (2 0 0 4 )全国磁共振成像学术会议暨磁共振新技术与应用学习班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定于 2 0 0 4年 10月 15~ 18日在江苏南京召开。大会除进行学术交流外 ,还将邀请国内外医学影像学著名专家作专题学术讲座 ,同时为了促进学科的交叉和发展 ,会议还将邀请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著名专家进行专题研讨。欢迎广大从事该专业的医技人员踊跃投稿、积极参与。现将会议征文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一、征文内容 :尚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公开发表的有关磁共振成像诊断、功能磁共振研究、磁共振技术、维修及图像…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近十余年的实践,证明它的优点非常突出,是一项尚待进一步完善和开发,很有潜力和崭新的影像学诊断检查手段.归纳起来,MIR技术近年来的发展,主要是快速扫描技术、磁共振频谱学检查、磁共振扩散(弥漫)加权成像技术(MRDWI)、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磁共振成像造影剂、脑功能性MRI检查(FMRI)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评估了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DE-MRI)预测患者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临床反应性的能力。背景:在经选择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心脏再同步治疗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高达30%的患者对该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MR)作为一种具有无创性、无放射性、低对比剂用量等优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代表着影像医学发展的前沿.MR可以进行"一站式检查",可以获得心脏形态、运动以及心肌灌注、活性、甚至冠状动脉成像等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20.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在诊断及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MR不仅可评估全心功能,观察心脏结构,一些新研发的成像技术以及后处理软件还可用于评估心脏局部区域的功能、局部心脏结构异常及室壁异常运动情况等。心脏延迟增强扫描和T1映射检查可观察坏死心肌及心肌纤维化,并且T1映射可以量化心肌纤维化。这些方法使CMR在评估心力衰竭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