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峰 《西部中医药》2007,20(9):35-3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从子宫内膜异位症产生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中医药的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受孕率,但尚缺乏对其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现状及研究动态,以期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与总结,分别从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结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副作用小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升高,主要症状为盆腔粘连、疼痛、月经失调及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从其产生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令人困惑的妇科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对该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整体的、宏观的,具有可靠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治疗结合病机做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5.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1],简称内异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及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等症。本病的发病率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目前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呈现出多种方法、多种给药途径、综合治疗的局面,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西医治疗本病功不可没,中西医结合疗法亦成果不断,现就其中西医治疗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晓峰  王青 《陕西中医》2014,(3):338-34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等,从而发掘治疗本病的新思路。方法:通过本病的病理特征结合现代医学全面认识到"瘀、湿、浊、毒"的概念及致病特点。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结其病位在络,本质属于络病。  相似文献   

7.
邬素珍  许焕英 《新中医》2017,49(9):147-15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最常见的妇科疑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病理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治疗取得很大的进步。笔者就近10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医病因病机及临床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文献综述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析活血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主要表现为盆腔疼痛、痛经、不孕、月经异常等,严重影响女性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复杂,病变广泛,越来越多的学者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1],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以药物、手术为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证治特色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以血瘀为主,临床根据兼夹因素,辨证治疗可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瘀互结、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等证型,但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大法,同时配合针灸、外敷、保留灌肠等辅助疗法的使用,可使治疗更加个体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面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病症。本病呈现动态发展过程,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相当的优势,而且远期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病名、脏腑病位、病因病机等进行翔实梳理,以期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病、难治病。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基础,而"瘀阻络脉"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机。"瘀阻络脉"理论由"久病伤络"、"盖久痛必入于络"和"阴络伤,血内溢"组成,可以说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缠绵难愈、术后容易复发的特点。所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法应以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12.
肖新春  刘霞 《陕西中医》2013,(10):1378-1378,138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方法: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的传统理论,根据中医学及西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结论:血水同病乃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近年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26-152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病机转化规律。方法: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内经》病传理论,分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深入探讨其病机发展规律。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肾虚而导致血瘀的本虚而标实之证,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转化为肝肾同病证、脾肾同病证。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理论出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认为瘀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并阐述瘀血的形成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和寒凝、热郁、湿热、痰湿等主要致病因素密切相关,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正确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宋梦杨  连方 《陕西中医》2022,(4):511-514
导师连方教授通过近40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分析总结提出了"血瘀蕴毒"伤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因病机.瘀血、恶血壅阻于冲任胞宫胞脉,血瘀久久不退,可蕴化为毒,从而转化为瘀毒,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瘀、毒相交共同对机体造成损害.连教授采用自拟祛瘀解毒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以活血祛瘀、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为基本治疗法则,运用中...  相似文献   

17.
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金淑 《陕西中医》2008,29(7):781-78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对2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肾虚血瘀等3型,分别采用膈下逐瘀汤、三棱煎、归肾丸等方辨证治疗。结果:痊愈104例,总有效率92.5%。结论:血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除有血瘀表现外,部分患者有肾虚、痰瘀病症。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分别兼以滋阴补肾、燥湿化痰等法,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常见病因。方法:仔细分析2003年1月~2008年3月就诊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子宫肌腺病28例,外在型16例,混合型12例。痛经、月经异常、慢性盆腔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以周期性痛经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加重。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上应结合病史,症状,体征,超声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Ms)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越来越多妇女的健康和生活,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EMs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在现代医学因其治疗复发率高、副作用大而饱受质疑的同时,中医却凭借着可靠的疗效和较小的副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为了进一步服务临床,本文将近年来中医在EMs方面的研究及治疗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包括抑制疼痛的对症治疗、抑制雌激素合成使异位内膜萎缩、性激素抑制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无论采取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其5年内的复发率都在40%以上,属妇科领域的疑难病,而其真正的疑难点在于病因病机与治疗靶点的不甚明确。为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状态,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将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中医"伏邪"理论的相关性作一探讨,发现该病的发病特点与机体内环境特征均与"伏邪"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