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100例产妇采取小剂量催产素静滴、宫颈扩张、工破膜三种促分娩措施,与对照组100例进行了比较。发现A组较B组活跃期明显缩短;宫颈扩张率和胎头下出生率 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2.
初产妇头位分娩活跃期宫颈干预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产妇头位分娩活跃期宫颈干预对母婴的影响。方法:按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法评分.将100例宫颈评分为8~9分的头位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宫口开大4~5cm时徒手轻轻将宫颈周边在宫缩时向胎头上方扩推3~4次;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分别记录两组产程各期时限、官颈扩张及胎头下降速度、胎儿宫内窘迫、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产时出血、宫颈裂伤及产褥感染情况。结果:第三产程时限、产时出血、宫颈裂伤、产褥感染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活跃期时限、宫颈扩张及胎头下降速度、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活跃期适宜的宫颈干预能增强子宫收缩、缩短活跃期时限、降低剖宫产率和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头位无明显头盆不称、妊娠足月胎膜早破、过期妊娠、胎盘老化、产程进展过程中潜伏期延长或活跃期停滞者。需尽快结束分娩的产妇进行催产素静滴引产或催产,即所谓的计划分娩,在催产素应用过程中配合人工破膜、人工扩张宫颈(包括手指扩张与药物宫颈局部封闭)、安定静脉注射、结果缩短了产程,达到了催产与引产的目的,降低了母儿病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我院头位难产468例临床资料,提示胎头方位异常占头位难产总数的67%,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产道异常和严重胎头方位异常必须采用剖宫产结束分娩。大多数枕后位,枕横位,必须进行试产,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必要时,经宫缩素静滴、人工破膜、人工扩张宫颈、宫颈局部利多卡因封闭、徒手旋转胎头等处理。32%经阴道分娩。因此,认为试产在头位难产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扩张活跃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枕后位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枕后位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观察组在活跃期不同时相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应用、人工破膜、产妇采取相应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01),活跃期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速度明显增快(分别P<0.05、P<0.001),手术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P<0.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扩张活跃期综合干预安全、易行、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行剖宫产术头位初产产妇的产程图以尽早发现异常,适时终止妊娠。方法回顾分析比较100例行剖宫产术头位初产产妇的产程图与阴道自然分娩头位初产产妇的产程图。结果剖宫产组潜伏期宫颈扩张率平均为0.31cm/h,活跃期宫颈扩张率平均为0.19cm/h。自然分娩组潜伏期宫颈扩张率平均为1.37cm/h,活跃期宫颈扩张率平均为2.41cm/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潜伏期胎头下降率平均为0.02cm/h,活跃期胎头下降率平均为0.04cm/h。自然分娩组潜伏期胎头下降率平均0.03cm/h,活跃期胎头下降率平均0.73cm/h(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产程图以宫颈扩张率及活跃期胎头下降率作为重点观察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位产瘤形成并进行性增大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年2~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10例(观察组)自然破膜宫颈扩张3cm肛诊检查即有产瘤形成,并随宫颈扩张产瘤进行性增大的产妇,与同期分娩的110例(对照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缓慢、剖宫产、产钳助产、会阴裂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位第一产程产瘤形成并随产程进展进行性增大是胎方位异常、相对性头盆不称的早期表现,所致产程异常、继发性宫缩乏力、母儿并发症增加,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协助胎头俯屈,改善胎头方位,促进产程进展,利于阴道分娩,使难产转化为顺产。方法:对1998年元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0例产程进入活跃期的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经过改变母体位.人工扩张和封闭宫颈水肿,加强宫缩等处理。胎头仍然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者,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及腹部推动胎儿背部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胎头为枕前位。结果:本法可矫正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为枕前位。90例经过徒手旋转胎头分娩的新生儿无死亡.无胎盘早剥及产后出血.74例经阴道正常分娩。10例胎头吸引助产。6例行剖宫产,成功率达82%。结论:严格掌握头位分娩评分标准,严密观察产程中胎头机转的变化.适时行徒手旋转胎头为枕前位分娩,能减少产程延长对母儿的危害,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初产妇人工破膜后乳头刺激引产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1-12月在我院需终止妊娠的单胎头位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的初产妇439例,宫颈Bishop评分在7~10分,且知情同意,抽签分为等待组和乳头刺激组.等待组破膜后2 h无宫缩开始用催产素2.5 U+质量浓度为0.05 g/mL葡萄糖500 mL中静脉滴注;乳头刺激组破膜后给予产妇乳头刺激,两侧交替进行,如破膜后4 h无宫缩或进入活跃期后,出现继发宫缩乏力才应用催产素.观察两组产程,包括从破膜到正规宫缩(10 min内有3次宫缩)开始时间、第1产程时间、第2产程时间;应用催产素例数;分娩结局(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剖宫产指征.结果 两组孕妇从破膜到正规宫缩开始时间、第1产程时间、第2产程时间、新生儿体质量、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以引产失败和活跃期阻滞为原因的剖宫产例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等待组应用催产素例数多于乳头刺激组,羊水污染率等待组较乳头刺激组高,以胎儿窘迫为原因的剖宫产例数等待组高于乳头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宫颈基本成熟的孕妇人工破膜后,通过刺激乳头可软化宫颈,促进自然临产.  相似文献   

10.
早期人工破膜法加速产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对334例住院正常产妇采用早期人工破膜法加速产程,与自然破膜分娩产程进行对比研究,提出早期人工破膜是加速产程、减少产妇痛苦和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实验结果说明,早期人工破膜可明显缩短产程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因此提出,只要产妇无明显头盆不称、胎位不正,骨盆外测量正常,胎头衔接或入盆,宫口开大2~3cm,宫缩规律,排除隐性脐带先露,即可在无菌条件下行早期人工破膜。  相似文献   

11.
章卓君 《护理研究》2005,19(10):2038-2038
分娩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常有一些胎心良好、头盆相称可从阴道分娩的临产妇,对进行性加剧的宫缩疼痛不能忍受,产生过分恐惧与紧张的心理,影响了进食、休息和睡眠,当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6cm后,已精疲力竭,出现宫缩逐渐乏力、产程进展迟缓。笔者依据自然分娩胎头下降的生理过程,使用扩张宫颈和引拨胎头协助俯屈下降的方法,及时干预这类心因性滞产200例。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改良法保护会阴106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改变常规的会阴保护手法,使会阴未破率明显提高。1 方法1-1 在胎头仰伸娩出过程中,如果产力正常,改常规的帮助仰伸为帮助俯屈;如果产力欠佳,则帮助仰伸的同时适当的帮助俯屈,改变以枕骨在耻骨弓下为支点的传统做法,同时也达到控制胎头娩出速度,防止过快。1-2 如果处女膜环过紧,可以在处女膜环上作数点切开,但不可过深。1-3 胎头枕额径娩出前适时徒手扩张会阴组织,使之松弛。2 讨论2-1 产道是一前壁短,后壁较长的弯形管道,当胎头下降至阴道外口时,子宫收缩和腹肌收缩迫使胎头下降,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将…  相似文献   

13.
低张性宫缩乏力(以下简称宫缩乏力)所致活跃期停滞一直是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因此,近年来产科医生多主张在产程中积极处理,采用人工破膜或和催产素静滴,以减少因宫缩乏力所致活跃期停滞而引起的剖宫产。尽管如此,仍有部分产妇产程进展不理想,或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仍需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为了探索更有效的促活跃期产程进展的方法,我院采用静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工破膜在原发性宫缩乏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潜伏期因宫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无明显头盆不称、胎膜完整病例142例行人工破膜,破膜后确定可继续阴道试产者观察产程进展,必要时加用催产素引产。结果142例病例,人工破膜均成功,人工破膜后1h内出现规律宫缩133例(占93.66%)。结论人工破膜用于潜伏期宫缩乏力、产程长病例中,有显著作用,减少了催产素的使用,减少因原发性宫缩乏力造成的剖宫产。对产妇及新生儿未发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头位无明显头盆不称、妊娠足月胎膜早破、过期妊娠、胎盘老化、产程进展过程中潜伏期延长或活跃期停滞者,需尽快结束分娩的产妇进行催产素静滴引产或催产,即所谓的计划分娩,在催产素应用过程中配合人工破膜、人工扩张官颈(包括手指扩张与药物官颈局部封闭)、安定静脉注射,结果缩短了产程,达到了催产与引产的目的,降低了母儿病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玉芬 《临床荟萃》2000,15(21):973
人工破膜后 ,血清及羊水中前列腺素类似物显著增加 ,另外 ,破膜中宫颈阻力降低胎头下降紧贴子宫下段和宫颈 ,反射性地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 ,引起宫缩。缩宫素又叫催产素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催产 ,是目前公认产前给药途径。现将人工破膜加催产素静滴在第一产程中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  1994年 6月至 1999年 6月在我院住院阴道分娩的产妇 ,第一产程宫缩乏力行人工破膜 (无破膜禁忌证 )加催产素静滴 15 0例 ,为人工破膜组 ,同时随机抽取与上组相同的15 0例宫缩乏力静滴催产素为对照组 ,两组孕妇…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96年6月~年12月收住院的孕产妇共发生急产8例,经过我们的严密观察和护理,减少了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8例急产中初产妇6例,经产妇2例。单胎头位4例,臀位2例。2发生原因2.1子宫收缩过强产程进展是否顺利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产力,产道和胎儿。宫缩力是主要产力,产力的强弱决定宫颈口扩张和胎儿下降的程度。如果宫缩持续时间超过lmin,而间歇时间少于2min,第一产程的时间就会明显缩短,使官口迅速扩张而致息产。2.2产道易于使胎儿娩出产妇盆底肌肉松弛使骨盆软产道较好地适应胎头形状和经线的改变,头易于通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娩活跃期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110例,经加强产力,改变母体体位等处理,胎方位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的持续枕后位、枕横位,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儿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手法。结果: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成功98例,失败12例,其中持续性枕后住11例,直后位1例,总成功率为89.09%。结论:本法可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住为枕前位,改善胎头俯屈,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初产妇一般情况下由于宫颈较紧,第一产程中活跃期较长,需4小时左右。活跃期胎头下降明显,压迫宫颈,反射性地加强了子宫收缩,阵痛较剧烈,给产妇带来很大的痛苦。很多产妇由于耐受不了剧痛,坚决要求剖宫产分娩。为减少产妇痛苦,缩短活跃期,我们在活跃期予普鲁卡因宫颈注射麻醉同时徒手扩张宫颈,以缩短活跃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99年 5月至 12月我院对产程活跃期宫口扩张阻滞或宫颈水肿 2 4 0例 ,静注安定 10mg,联合应用宫颈涂抹利多卡因 ,并与同期单独使用安定的 2 4 0例对照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9年 5月至 12月在住院产妇中选择单胎头先露、无头盆不称 ,宫缩良好并宫颈坚硬或水肿 ,宫缩乏力形成宫颈水肿或活跃期阻滞 ,无胎儿窘迫 ,宫口开大 2~ 6cm 4 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2 4 0例。2 2~ 35岁 ,孕周 37~ 4 1周 ,均为健康无严重并发症的产妇。1 2 方法1 2 1 阴道检查 常规消毒外阴后 ,做阴道检查 ,以排除骨盆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