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脏压塞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手术并发生心脏压塞的患者40例,分析发现心脏压塞的手术过程及护理要点.结果:对患者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治疗情况均好转.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术前需要准备充分,术中医务人员配合密切,舒张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患者出现心脏压塞时及时对患者处理,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技术在心脏术后患者再次或多次施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对15例心脏外科术后再次出现二尖瓣病变患者施行右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手术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做好器械保养.结果 15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未发生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加强微创小切口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心脏外伤手术的临床手术室护理配合经验。方法:2011年2月~2015年2月,医院共采用手术治疗心脏创伤患者14例,采用心脏修补术治疗,4例连台手术,巡回护士做好术前准备、麻醉护理配合、体位摆放、术中配合、术后处理,器械护士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结果:所有患者开胸后,均痊愈治愈,抢救成功率达到100.0%。结论:心脏外伤手术的临床手术室要求巡回、器械护士都具有丰富的心脏外科手术经验,了解心脏外伤手术治疗目的与基本操作,提高配合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心脏介入术并发心脏压塞抢救与护理临床体会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24例在我院行心脏介入术并发心脏压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介入性治疗后出现心脏压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2例患者在介入术中出现了心脏压塞症状,术后出现12例;对24例患者采用心包穿刺引流,其中22例救治成功,心脏压塞得以解除,2例死亡。结论尽早诊断和果断治疗是心脏压塞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环节;缓解心脏压塞的最佳方法就是心包穿刺引流。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诊疗水平,对出现心脏压塞的患者尽早诊断,为临床急救赢得时间,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冠脉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早期识别和急诊处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在冠脉介入治疗术中或术后发生的3例心脏压塞病例,均在床旁超声心动图的指导下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急诊心包穿刺引流处理.结果 3例在冠脉介入治疗术中或术后出现心脏压塞的患者,均在床旁超声心动图的帮助下及时明确诊断并急诊处理,抢救成功2例,死亡1例.结论 床旁超声心动图对冠脉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和指导心包穿刺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经右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术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工作。结果患者的微创二尖瓣置换术术前准备完善、术中配合度优良,手术成功,无患者死亡,术后快速房颤1例,伤口延迟愈合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5%,经相关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在右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中,完善相关手术管理制度,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等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右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治疗护理的质量,得到了医务人员的好评,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损伤并休克患者术中抢救的护理配合技巧,提高手术室护理配合质量。方法对32例腹部损伤并休克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密切配合手术步骤,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给药。结果 32例手术过程顺利,31例治愈或好转出院,1例术后死于MODS。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掌握腹部手术的配合技巧,对休克患者实施正确的观察和治疗,是抢救腹部损伤并休克患者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狭窄行介入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食管狭窄患者在X线监视下采用介入性球囊导管扩张技术和带膜内支架植入治疗,术前做好物品准备、病人准备,术中给予密切配合,术后加强并发症观察与护理、饮食指导。结果:32例患者单纯行球囊扩张18例,共扩张32次;14例患者行球囊扩张后立即放置食管支架成形,共放置带膜内支架19枚,均一次置入成功,位置准确,无腹痛、消化道大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成形术治疗食管狭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和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评价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复律的疗效和安全性。作者应用分级次二尖瓣球囊扩张法对21例病人行扩张治疗,术前、术后均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术后2周先予奎尼丁药物复律,不能转复者,立即给予电复律;结果表明,对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房颤的患者,在球囊扩张术后转复心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妊娠及分娩的安全性及其产科处理措施。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2001年1月~2005年1月期间1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及3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的妊娠及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脏手术后孕妇分娩前心功能维持在Ⅰ~Ⅱ级状态均安全妊娠及分娩,分娩后2例心功能减弱,余稳定。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距妊娠时间18~72月,平均31月,10例全部剖宫产。3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2例阴道分娩,1例剖宫产,剖宫产的1例为孕5月时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心功能Ⅰ~Ⅱ级可以妊娠及分娩,以剖宫产为宜。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者可经阴道分娩,孕期合理应用抗凝剂,不增加分娩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抢救措施及护理经验。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并发大出血的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抢救及护理经验。结果认为术前访视、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病情观察、医护的配合、静脉通道的管理等护理措施是防治剖宫产大出血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本组经过全面抢救及系统护理,2例孕妇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无死亡病例;20例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后遗症。结论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及抢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军队医院非军人护士应急医疗救援培训的护理组织与管理.方法 配备合理的人力资源,明确应急医疗救援工作职责,制定科学的轮训制度,通过训练及严格的组织管理,做好应急医疗救援的准备工作.结果 非军人护士的考核成绩由75.26分升至85.23分;提高应急医疗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准备阶段的时间由25分钟缩短至15分钟,提高工作效率.结论 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是圆满完成应急医疗救援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金晓燕 《健康研究》2012,32(1):25-27
对3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康复训练等.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积极完善的围手术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0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工作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及脐部准备、肠道准备;术后病情及并发症观察、鼓励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结果该组患者无一例切口感染及明显并发症发生。患者平均5d治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大救援背景下影响医院护理救援队伍建设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医院灾害护理准备程度,建设实战能力强、平战时转换流畅的医院护理救援队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调查40位灾害护理学权威专家,依据专家意见进行因素筛选.结果 参与调查的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均较高,专家意见协调性系数为0.87,问卷Cronbach's系数为0.92,内容效度(CVI)为0.81,调查得出影响大灾害环境下医院灾害护理救援队伍建设的相关因素,按照权重从大到小分别为医院组织因素、护士个人因素、国家法制政策性因素等3个层面,共计26项指标.结论 大救援背景下组建高效联动、平战时转换流畅的医院护理救援队伍应从医院组织因素、护士个人因素以及国家法制/规范因素着手,加强多种协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李艳 《现代保健》2010,(29):128-129
目的 探讨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有效途径.方法 对32例患者行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治愈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深入了解病情特点,针对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整体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重视维持术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加强抗凝治疗的监护是保证满意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合并颅内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重点加强手术前大出血的预防和急救,手术后穿刺点和并发症的护理。结果:表明科学的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该病的恢复。结论: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地抢救病人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述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反应的急救和护理。方法:针对1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及时适当的抢救与护理,病人转危为安。结论: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及早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吴小平  董兰菊 《现代保健》2014,(18):111-113
目的:研究分析给予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间断性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7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措施,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抢救、心理、营养及生活等方面的不间断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收缩压和心率的变化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护理前的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经过不间断护理后的收缩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满意率83.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间断性护理方式对患者的病情影响较显著,使左心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加强术前病房护士的术前准备、手术室护士的术前访视、病房和手术护士的交接安全管理;重视手术开始前、中、后对患者一般情况的安全核查、物品清点核查以及术后与病房的交接核查;加强术后的病情观察、用药、饮食和活动的安全管理,注意加强危重和特殊患者的安全管理,重视恢复期患者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