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第九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于1992年7月5日至7日在哈尔滨市召开。出席会议83人,收到论文150篇、大会交流了48篇,论文质量较历届有很大提高。在显微外科技术,介入放射及立体定向方面都已开始迈向全国的先进行列,经皮血管内栓塞脑动脉畸形33例治疗经验、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治疗、应用立体定向治疗癫痫及震颤麻痹、应用显微外科治疗颅底肿瘤及特殊部位肿瘤都  相似文献   

2.
《福建医药杂志》2005,27(5):F0002-F0002
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是一个以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为主的医院重点科室,涵盖癫痫外科、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血管内神经外科、内镜神经外科、导航神经外科、放射神经外科以及大量的颅脑肿瘤、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和颅脑外伤救治等。科室设85张床位,年收容量达1600人次,大型手术量超过800例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立体定向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已得到了飞速发展。自从20年前Backlund首次报告了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次全排空脑内血肿之后 ,世界各地及国内学者相继报告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改进。出血后的数小时内 ,血肿的液体部分约占总血量的20 % ,而凝血块却占80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头部伽玛刀(Gamma-knife)治疗技术是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技术、医学影像学和放射治疗学的有机结合。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伽玛刀治疗技术的进步。作为神经外科的一个分支,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系利用影像学定位和定向仪引导,将微电极、穿刺针等显微器械置入脑内特定靶点;通过记录电生理、留取组织标本、产生  相似文献   

5.
脑立体定向仪主要应用于功能性神经外科领域,同时也应用于颅内异物的摘除、脑内血肿定向排空术及脑深部占位病变的活杆,因其定位精确(2mm内误差),手术创伤小,手术效果肯定,患者及家属乐以接受,所以该项技术在80年代在我国迅速开展,随着CT机的问世及在国内普及,要求脑立体定向以不但能与X线相匹配,而且要求能与CT机相结合,这样以往生产的小型定向仪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对那些拥有小型定向仪的医疗单位,要开展CT辅助脑立体定向手术,必然要购置昂贵的大中型定向议,造成重复开支,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神经外科领域中,像其它外科专业一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发展,是在五十年代初,由Lars莱克塞尔(Lars Leksell)教授发现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这种技术使神经外科医师通过集中照射大脑的深度和最难达到的病变,如脑肿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3月9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教授、神经外科单永治教授带领的神经外科立体定向与功能性脑疾病组团队,成功为一名难治性癫痫患者(双侧颞叶癫痫)施行了闭环反应性神经刺激系统Epilcure?注册临床试验植入手术.  相似文献   

8.
赵菊红 《江西医药》2005,40(11):696-696
由江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江西省第八次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于2005年12月9日至11日在南昌胜利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近2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54篇,大会交流论文20篇,专题讲座10个;内容涉及脑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和基础研究等;会议期间进行了专业委员会改选换届,成立了省医学会第五屈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南昌大学一附院徐庚生教授当选为新一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先进影像学和立体定向仪的发展打破了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停滞不前的僵局,使其在国际范围内再次掀起高潮。现代立体定向手术进入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以CT、MRI引导方法为代表的、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的崭新阶段。在此基础上,近几年,立体定向神经外科领域又出现了一支新生力量--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相似文献   

10.
朱成 《淮海医药》2005,23(1):83-85
神经外科导航系统主要利用计算机导航软件将神经影像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显微神经外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目前神经外科领域一项最新技术 -神经外科导航系统(Neuro- Navigation)。这项技术使神经外科手术定位更精确达到微创 ,且手术并发症少 ,是微创神经外科今后发展的方  相似文献   

11.
脑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使神经外科手术定位更精确,对脑组织侵袭性小,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我院应用Leksell-G型定向仪,在完成脑内病变活检,脑内血肿定向置管引流术的基础上,又开展CT导向立体定向显微手术摘除脑内多发性转移瘤7例,达到精确治疗目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立体定向脑内多靶点射频毁损术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齐某康复出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安民说,这是他们采用这一技术治疗的第53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  相似文献   

13.
耿晓增 《江苏医药》2002,28(7):560-560
20 0 2年江苏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于 2 0 0 2年 4月 6日至8日在常熟市召开 ,与会代表 2 5 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 2 10篇 ,其中在大会交流 4 2篇 ,书面交流 15 0篇 ,列题交流 18篇。会议邀请了全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 ,有王忠诚院士、周良辅、刘承基、赵继宗、鲍耀东、罗世棋、吴中学、卢亦成、江基尧、于春江、张俊廷、刘阿力、徐启武、陈衔诚、沈建康、栾国明、张亚卓和美国的Zabramsi等教授 ,其中有 16位为会议作了关于显微外科技术、脑血管疾病的诊治、颅内肿瘤的新手术方法、重症颅脑外伤的监护、介入放射血管内治疗、立体定向放射…  相似文献   

14.
信息     
江西省第八次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召开由江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江西省第八次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于2005年12月9日至11日在南昌胜利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近2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54篇,大会交流论文20篇,专题讲座10个;内容涉及脑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和基础研究等;会议期间进行了专业委员会改选换届,成立了省医学会第五届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南昌大学一附院徐庚生教授当选为新一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医学会秘书长冯海燕、副秘书长胡水印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老教授刘方捷、刘泉开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T-立体定向技术在脑肿瘤微创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CT-脑立体定向仪(安科公司生产)完成42例次脑肿瘤立体定向手术,分析其临床诊疗效果。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11~72岁,平均年龄46.4岁。结果本组立体定向活检术16例,术后病理诊断明确;定向开放手术20例,病灶一次切除;立体定向穿刺分流术6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手术均一次操作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CT-立体定向手术能精确定位,使用方便、易于推广和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即便在有导航手术的今天,仍不失为一项有效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立体定向活检诊断技术具有定位准确、损伤小的优点,特别是在CT、MRI的引导下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癫痫是指无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或占位性病变,经2年以上正规抗癫痫治疗,达到患者能耐受最大剂量,血药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仍不能控制发作,且影响日常生活的一种慢性原发性疾病[1].脑立体定向术是一种高精度、低损伤的微创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我院为91例癫痫患者实施脑立体定向手术,现将其手术室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谭峰 副主任医师 伽玛刀治疗中心主任 青岛医学院毕业,原江西省人民医院伽玛刀中心主任,从事神经外科及伽玛刀诊疗工作十余年,为国内最早从事伽玛刀工作的一批医生,有伽玛刀诊疗成功经验3000余例,神经外科颅脑手术1000余例,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200余例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长足进展,对于各种疾病尤其是各种肿瘤的检出率和病变定位精确度大为提高,以立体定向为手段,辐射源为治疗方法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有了飞速的发展,也正是由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准确,简便和无创等多方面的优点,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我院自1997年10月,引进先进的立体定向放射系统(X-刀)至1998年4月以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简称脑立体定向术,是指利用空间一点的立体定位原理,先求出脑内某一解剖结构或病变,即目标点在颅腔内的坐标,定出它的精确位置,再用立体定向仪,将立体定向术专用的特殊器械与装置导入颅内,使之达到目标点,对该结构或病变进行外科处理,以达到进行生理研究、诊断或治疗脑部疾病的目的。神经外科医师在施行脑手术时,通常必须先切开脑皮层,才能发现其下方的病变,故常为可能造成严重的副创伤而困扰。如果病变很小、位置深在,手术直接寻找将十分困难;若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开颅手术则难以避免造成损害;如果探查的靶点为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