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清奇 《中国药师》2014,(8):1360-1362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8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扩血管、调脂和改善心肌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汤200 ml,bid,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WF及ET-1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脱落3例,脱落-6.98%,对照组脱落2例,脱落率4.76%,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vWF和ET-1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疗法加用中药血府逐瘀汤较单纯西医常规疗法可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浆内皮素(ET)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 选择96例冠心病患者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SG)、空腹胰岛素(FSI)、内皮素(ET)、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ISI=1/(FSG×FSI)].将9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组(IR组)和非胰岛素抵抗组(NIR组),均行经皮冠状脉球囊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分别于 PCI术前、术后30 min、4 h、12 h、24 h、48 h、72 h、7 d取外周静脉血,编码血浆标本,在-80℃条件下保存,分批检测ET及vWF.并连续观察PCI前后血浆ET及vWF变化,并对其与ISI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IR组、NIR组患者vWF水平与术前比较,术后30 min增高分别为:(161±42)%、(124±42)%,至4 h达峰值分别为:(279±38)%、(207±37)%,并持续增高7 d.IR组术前后各时间点vWF水平较N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IR组、NIR组患者血浆ET水平与术前比较,术后30 min迅速增高并达峰值分别为:(35±7) ng/ml、(26±10) ng/ml,以后逐渐下降,72 h下降到术前水平.IR组术前后各时间点ET水平较N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PCI术后参数间相关性PCI术后ISI与vWF水平增高程度呈明显负相关(r=-0.508,P<0.01);PCI术后ISI与ET水平增高程度呈明显负相关(r=-0.587,P<0.01).结论 PCI术后IR与内皮功能障碍相互作用,共同加重内皮功能的损伤.PCI术后vWF水平、ET水平、ISI的监测可能为预测PCI早期及晚期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与其他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80例PCOS患者包括胰岛素抵抗(IR)组43例和非IR组37例,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WF水平;生化法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空腹血糖(FSG);放射免疫法检测内分泌激素(FSH、LH、E2、T、PRL)和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T、LH、TG、HDL-C、vWF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三组间LH、LH/FSH、T值依次增高;TG、ApOB、vWF依次升高,而HDL-C、ApoA1依次降低。结论IR的PCOS患者vWF水平增高,这种变化可能是IR的PCOS患者易发生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与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强化组(n=44)和常规组(n=44)。两组均予以硝酸酯类、阿司匹林肠溶片、β-受体阻断药和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 mg,po,qd,强化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40 mg,po,qd。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清v WF与TM水平变化,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心脏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则明显上升(P<0.05),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血清v WF与TM水平较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强化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强化组治疗期间心脏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降低心脏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作用与其降低血脂及血清v WF与TM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其对危重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择64例严重脓毒症呼吸衰竭并高血糖患者分为常规组(n=32)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32)。每日行APACHEll评分,并记录反映脏器功能的生化指标和预后主要指标。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实施的安全性良好。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后,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下降,APACHEIl评分降低,两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d总体死亡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降低ICU中严重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既降低死亡率,又减少感染出现。  相似文献   

6.
章红  王欢  方朝晖 《安徽医药》2008,12(4):347-349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用马来酸罗格列酮者为对照组,合用丹蛭降糖胶囊者为治疗组。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WF、ET的变化。结果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WF、ET水平显著下调,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蛭降糖胶囊通过对vWF和ET的影响,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hypertension ,PH)是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efect ,CHD)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其发生、发展直接影响手术结果及预后。临床上评估PH的手段 (如右心导管 ,肺活检等 )因各有局限而影响其应用的广泛性[1] 。多年来 ,寻求一种简便、无创或微创指标以准确反映PH程度是CHD外科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 :肺血管内皮细胞 (en dothelialcell,EC)改变可能是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关键[2~ 4] 。在各种原因导致肺血管EC损伤时 ,EC通过产生及释放EC依赖性因子 ,参与血管平滑肌的调节 ,导致PH的发生和发展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血液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持续性AF患者39例,根据超声检查分为血栓阳性(22例)和血栓阴性(17例)两组,另选窦性心律组和止常对照组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浆vWF水平.结果 vWF水平血栓阳性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内径和vWF水平是AF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WF水平是AF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田惠玉  谷藏言  赵钗 《河北医药》2009,31(23):3204-3205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及血清IL-6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症脓毒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强化组)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常规组),每组25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的浓度.同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强化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ApachⅡ评分及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血清IL-6浓度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可能与其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颅内压、维持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和营养脑细胞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次,1次/d,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vWF、TM水平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vWF和T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χ2=4.15,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7.89%)和5例(13.16%),症状均较轻,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浆vWF和TM水平,从而保护及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IL-6及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脓毒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选择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6的浓度,流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mCD14、HLA-DR表达,同时记录ApachⅡ评分和死亡率。结果强化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ApachⅡ评分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单核细胞mCD14、HLA-DR表达率较常规组明显升高。结论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更好地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李辉煜 《北方药学》2015,(11):22-23
目的:探讨应用强化胰岛素模式治疗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内科脓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原则,符合条件的病例分成强化胰岛素治疗A组和强化胰岛素治疗B组,A组32例,B组33例。 A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B组血糖控制在6.1~8.3mmol/L。对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ICU住院医疗费用、总住院天数、病死率、MODS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五天血清CRP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重症医学科时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和APACH II评分上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在ICU住院时间、ICU住院费用和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MODS发病率、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治疗前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患者CRP水平比B组患者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脓毒症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且将血糖严格控制在4.4~6.1mmol/L水平比将血糖控制在较高水平6.1~8.3mmol/L,MODS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同时要注意严密监测血糖,以避免低血糖给患者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分别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和传统的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感染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及随访6个月的总体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32.4%)明显低于对照组(46.7%)(x2=1.946,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23.7±2.4)d]明显短于对照组[(36.3±2.9)d](t =9.247,P<0.05);观察组院内病死率、随访6个月的总体病死率分别为27.6%、56.8%,对照组分别为26.8%、55.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86、0.484,均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评分4~5分(37.2%)明显高于对照组(19.8%)(x2=6.407,P<0.05).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ICU患者伴有应激性血糖升高者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和动态血糖监测方案的实践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ICU患者伴有应激性血糖升高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院内感染及低血糖发生率的不同.结果 观察组院内感染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监护患者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动态监测血糖有效避免了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冠主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9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住院患者,分成两组,葛根素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口服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其中葛根素组加用葛根素600mg静脉滴注,第天1次,连用14天。疗程前后分别测定血浆ET-1及NO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vWF裂解酶(vWF-CP)活性检测及其在CK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31例狼疮肾炎(LN组)、45例糖尿病.肾病(DN组)、2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组)、38例慢性肾炎(CGN组)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NC组),采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法及ELlSA法检测血浆vWF-CP活性及vWF水平,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不同肾功能状态下两项指标的改变.结果 4组CKD患者血浆vWF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1),vWF-CP活性显著低于NC组(P<0.01);其中,LN、NS组下降最明显;CKD患者vWF含量与vWF-CP活性显著负相关.CKDⅡ、Ⅲ期vWF-CP活性显著低于Ⅰ、Ⅳ、V期(P<0.05).行肾活检患者中,LN患者Ⅳ型vWF显著高于Ⅱ型、Ⅲ型,而vWF-CP活性显著低于Ⅱ型、Ⅲ型.膜性肾炎(MN)vWF-CP活性显著低于微小病变肾病(MCD)、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和IgA肾病(IgAGN)(P<0.05).经综合治疗8周后,vWF水平显著下降,vWF-CP活性水平在治疗后SLEDAJ评分<9分者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CKD患者血浆vWF升高,vWF-CP活性低下程度与肾病的病种有关,反映了病理类型的轻莺.  相似文献   

17.
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婧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0-20,23
目的:评价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进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而空腹C肽水平增高(P〈0.05),餐后2hC肽水SF(2hCP)明显升高(P〈0.01)。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尽快解除高糖毒性,胰岛B细胞功能显著恢复,减轻糖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IIT)对不同预后重症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9月入住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院ICU,且存在应激性高血糖、接受IIT治疗、预计住ICU时间>48h的重症患者。记录患者入住ICU后48h血糖数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情况。按预后分组,分析应用IIT后不同预后患者第1及第2个24h血糖波动的变化。结果共纳入184例患者,APACHEⅡ评分为(15.19±6.73)分,病死率为9.24%(17/184)。生存组第1和第2个24h血糖波动指标(GM、GV)均低于死亡组,且生存组第2个24hGM、GV值低于第1个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但死亡组GM、GV值在第1个和第2个24h间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IT可以影响重症患者血糖波动。应用IIT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生存患者的血糖波动明显改善,而死亡患者的血糖波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赖脯胰岛素优泌乐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6例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5岁)行胰岛素强化治疗,随机分为优泌乐(胰岛素泵)组、优泌乐+优泌林N组、优泌林R+优泌林N组进行强化治疗,比较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胰岛素用量、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使用优泌乐治疗的患者与优泌林R+优泌林N组患者相比,其三餐后2 h血糖控制更好(P<0.05),血糖达标时间更短(P<0.05),胰岛素日用量更少(P<0.05),而优泌乐组与优泌乐+优泌林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优泌乐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Endothelin-1 (ET-1), a novel and potent vasoconstrictor in blood vessel, is known to have some functions in the rat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entral functions of ET-1, ET-1 was administered to the periaqueductal gray area (PAG) of anesthetized rats to induce barrel rolling and increase th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BP). ET-1 had a modulatory effect on central cardiovascular and behavioral control. The selective N-methyl-D-aspartate (NMDA) receptor antagonist MK-801 (3 micromol/kg, i.p.) blocked the ET-1 induced responses, and both the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inhibitor L-NAME (N-nitro-L-arginine methylester 1 mmol/rat) and the nitric oxide (NO) scavenger hemoglobin (15 nmol/rat) had similar effects in reducing the ET-1 (10 pmol/rat)-induced behavioral changes and ABP elevation. However, NO donor sodium nitroprusside (SNP 10 microg, 1 microg/rat) decreased the ET-1 induced ABP elevation, and recovered the ET-1-induced barrel rolling effect that was reduced by MK-80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T-1 might have neuromodulatory functions such as ABP elevation and barrel rolling induction in the PAG of the rats via the NMDA receptor and N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