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类过敏反应应急检验方法。方法:将40只ICR小鼠随机均分为阳性对照组、空白组及清开灵高、中、低剂量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清开灵注射液,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RBL-2H3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及组胺释放率的影响。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可明显增加RBL-2H3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及组胺释放率,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ICR小鼠体内类过敏反应检查法联合RBL-2H3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及组胺释放率检查法可作为清开灵注射液类过敏反应应急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中药注射剂体外类过敏反应评价方法,快速评价不同批次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类过敏反应表现。方法 体外培养嗜碱性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选择Compound 48/80为阳性药,采用实时细胞分析(real-time cell analysis,RTCA)系统检测药物干预后引起的细胞指数(CI)值变化,并利用甲苯胺蓝、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骨架变化,以及检测组胺和β-已糖苷酶释放量验证RBL-2H3细胞的脱颗粒情况。选择20个批次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100 μg/mL)作用于RBL-2H3细胞,进行基于RTCA技术的类过敏反应评价。结果 阳性药Compound 48/80(20 μg/mL)能够使RBL-2H3细胞的CI值在加药后30 min内呈先快速上升后下降趋势;形态学研究发现,Compound 48/80使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均发生明显改变,发生明显的脱颗粒现象;组胺和β-己糖苷酶释放实验进一步证实Compound 48/80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了明显的脱颗粒现象;提示RTCA系统可以用于快速敏感的评价RBL-2H3细胞脱颗粒。不同批次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RBL-2H3细胞CI值无明显影响,提示所选批次为合格批次,无类过敏反应现象的发生。结论 建立了一套基于RTCA系统的类过敏反应体外快速评价技术,可用于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等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体外快速评价。  相似文献   

3.
药用注射辅料聚山梨酯80诱发类过敏反应的细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聚山梨酯80诱导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 H3细胞脱颗粒现象,探讨其诱发类过敏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聚山梨酯80与RBL-2 H3细胞共同孵育60 min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发生脱颗粒反应的形态学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与Annexin V结合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上清液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百分率,并通过阿利新蓝染色试验进行定性观察。结果:不同浓度聚山梨酯80可诱导细胞发生典型的脱颗粒反应形态学变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脱颗粒率及组胺释放率显著升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聚山梨酯80单次、首次给药即可诱导RBL-2 H3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诱发类过敏反应,这可能是其临床首次用药即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非免疫性刺激物C48/80诱导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脱颗粒反应正交试验,优化非免疫性过敏反应细胞模型建立条件.方法:在不同的孵育时间下,C48/80与不同浓度的RBL-2H3细胞共孵育,通过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率确定建立非免疫型过敏反应细胞模型的最优实验条件,并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间的差异.结果:不同浓度、不同孵育时间下的RBL-2H3细胞均可受C48/80诱导发生典型的脱颗粒反应,但不同条件下的脱颗粒程度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都有显著差异.结论:当RBL-2H3细胞浓度为2×105 mL、孵育时间60 min时,细胞的感受性较好,其脱颗粒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RBL-2H3细胞是否适用于建立类过敏反应模型。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考察RBL-2H3细胞上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Mas-related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Mrgpr)B2的表达情况;用显微镜观察和MTS法考察Compound 48/80对RBL-2H3细胞活力的影响;测定不同浓度Compound 48/80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的β-己糖胺酶含量,对比RBL-2H3细胞、人肥大细胞系LAD2和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at peritoneal mast cells,RPMCs)对Compound 48/80响应性的差异。结果RBL-2H3细胞可表达MrgprB2受体。Compound 48/80能剂量依赖性地诱导RBL-2H3细胞释放β-己糖胺酶,但在高剂量(≥20 mg·L^-1)时对RBL-2H3的细胞活力产生明显影响,此时释放的β-己糖胺酶应当是由于其细胞毒作用引起细胞破裂所致。同在无毒剂量(10 mg·L^-1)的Compound 48/80刺激下,LAD2和RPMCs的响应性良好,β-己糖胺酶释放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的15.02倍和16.05倍,而RBL-2H3细胞仅为空白对照的2.35倍。结论RBL-2H3细胞对Compound 48/80的响应性差,表明其并不适用于建立类过敏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6.
范能全  杨柳  詹宇杰  张璞 《中国药师》2013,16(4):524-525
目的:研究毛冬青注射液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L-929细胞毒性实验和RBL-2H3细胞脱颗粒实验,考察毛冬青注射液的临床毒性大小以及是否存在类过敏的不良反应.结果:毛冬青注射液在高浓度时(333 μl·ml-1)抑制细胞增殖,低浓度时(111 μl· ml-1)促进细胞增殖,并有浓度依赖性,同时会引起部分RBL-2H3细胞脱颗粒.结论:细胞毒性实验可用于评价药物的毒性大小;细胞脱颗粒实验可用于评价药物的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清开灵注射液诱发类过敏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BALB/c小鼠和BN大鼠,观察给予清开灵注射液后小鼠皮肤血管渗透性以及大鼠平均动脉血压等类过敏指标的变化;利用RBL-2H3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观察清开灵注射液作用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活性以及Rac1、PAK1、LIMK1和人肌动蛋白素(Cofilin)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5 mL·kg-1清开灵注射液即可引起小鼠以血管通透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较为轻微的类过敏反应,而7.5 mL·kg-1和15 mL·kg-1清开灵注射液均可引起较为严重的类过敏反应,其反应呈剂量依赖性;另外,5,7.5和15 mL·kg-1清开灵注射液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剂量依赖性地引起大鼠平均动脉血压降低。清开灵注射液体外可诱导RBL-2H3细胞发生类过敏反应,PI3K激酶活性增加,Rac1、PAK1、LIMK1和Cofilin蛋白含量增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小鼠和大鼠体内类过敏反应检查法和RBL-2H3细胞中PI3K激酶及Rac1、PAK1、LIMK1、Cofilin蛋白含量检查法可作为类过敏反应检查方法。初步认定清开灵注射液诱导类过敏反应的发生可能是基于PI3K-Rac1细胞运动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8.
聚山梨酯80刺激肥大细胞RBL-2H3脱颗粒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类别及厂家的聚山梨酯80直接刺激肥大细胞RBL-2H3脱颗粒的作用,为建立完善的注射用辅料引发类过敏反应的筛选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剂量的聚山梨酯80处理RBL-2H3细胞,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并通过MTT法进一步研究有脱颗粒作用的受试物对RBL-2H3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8种聚山梨酯80样品具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的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其中上海试剂采购供应站提供的受试物作用极强,威尔制药口服级受试物作用较强,威尔制药A、威尔制药B、威尔制药注射级、威尔制药4个受试物作用相近,2个进口品种的作用略弱。在产生直接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的浓度下,上海试剂采购供应站的聚山梨酯80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聚山梨酯80能够直接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其作用强度不同反映了产品的质量差异;上海试剂采购供应站提供的聚山梨酯80直接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的作用可能由其细胞毒性引起。  相似文献   

9.
牛膝多糖对抗原诱导的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牛膝多糖(achyranthes bidentata polysaccha-rides,ABPS)对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测定法检测ABPS在体内对肥大细胞(MC)影响;体外实验将ABPS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然后分别将其加入抗原致敏的RBL-2H3细胞中(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国际公认的MC研究模型细胞),观察ABPS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结果ABPS能明显抑制大鼠PCA、RBL-2H3细胞脱颗粒,并能抑制RBL-2H3细胞释放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4;抑制RBL-2H3细胞中Akt和p38的磷酸化。结论ABPS的抗过敏作用与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及炎性物质释放有关;ABPS抑制肥大细胞的活化与抑制Akt和p38的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聚山梨酯-80对RBL-2H3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来源的RBL-2H3肥大细胞,取不同厂家来源的聚山梨酯-80与RBL-2H3细胞共培养60 min,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RBL-2H3细胞释放的组胺量,计算组胺释放率.结果:不同厂家来源的聚山梨酯-80与RBL-2H3细胞作用60 min后,细胞的组胺释放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组胺的释放随聚山梨酯-80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聚山梨酯-80可导致RBL-2H3肥大细胞脱颗粒,并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为研究聚山梨酯80致过敏反应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剂所含吐温-80与过敏反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吐温-80溶液、吐温-80含量不同的中药注射剂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中药注射剂所含吐温-80与过敏反应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RBL-2H3细胞,加入不同浓度(40、20、10、2、1、0.2、0.1、0.05mg/mL)的吐温-80溶液,之后加中性红染液,计数不同浓度吐温-80溶液各组及对照组的脱颗粒细胞,并计算其百分率,同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β-氨基己糖苷酶及组胺的释放量;测定穿琥宁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中吐温-80的含量,2种中药注射剂对RBL-2H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加入2种注射液各组细胞释放组胺的量。结果:中性红染色实验显示吐温-80可导致RBL-2H3细胞脱颗粒,表现为肥大细胞体积变大,内有空泡产生;浓度为40、20、10、2、1、0.2、0.1mg/mL的吐温-80溶液各组和RPMI1640对照组导致细胞的脱颗粒百分率分别为(57.38±0.47)、(32.54±2.33)、(21.74±0.72)、(16.96±0.26)、(11.40±1.70)、(9.71±0.26)、(7.22±0.15)和(1.51±1.39)%,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浓度为40、20、2、1、0.2mg/mL的吐温-80溶液各组和RPMI1640对照组致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率分别为(52.44±1.53)、(18.91±0.77)、(7.50±1.82)、(6.65±0.20)、(6.15±0.27)和(0.35±0.06)%,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浓度吐温-80溶液引起RBL-2H3细胞释放组胺的量也不同;当吐温-80溶液浓度为20~0.1mg/mL时,RBL-2H3细胞脱颗粒百分率、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率及其释放组胺的量均与吐温-80溶液的浓度呈线性关系(r=0.9862,r=0.9849,r=0.9740)。穿琥宁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中吐温-80的含量分别为(0.086±0.004)和(0.070±0.008)mg/mL,2种注射液对RBL-2H3细胞的IC50分别为(57.4±1.2)、(1.0±0.2)μL/mL,穿琥宁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组组胺释放量分别为(2.39±0.01)和(1.87±0.00)ng/mL。结论:吐温-80可引起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RBL-2H3细胞组胺的释放量与中药注射剂中吐温-80的含量有关;中药注射剂中所含的吐温-80可能与过敏反应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 E单克隆抗体建立I型过敏反应体内外模型。方法采用等电点沉淀法制备刀额新对虾原肌球蛋白,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虾原肌球蛋白Ig E单克隆抗体。建立虾原肌球蛋白攻击Ig E单抗致敏的RBL-2H3细胞模型,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利用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 E单抗建立被动全身过敏反应小鼠模型,监测抗原攻击后30 min内肛温的变化。结果 Ig E单抗致敏的RBL-2H3细胞在虾原肌球蛋白攻击后发生脱颗粒,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明显增加。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 E单抗诱导了小鼠被动全身过敏反应,抗原攻击后小鼠肛温平均下降约1.44℃。结论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 E单克隆抗体成功建立了I型过敏反应体内外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S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 以C48/80为工具药建立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 检测不同浓度C48/80与RBL-2H3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β-己糖苷酶、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释放率以及细胞活力, 在细胞活力大于80%情况下, 选择释放程度较高的指标和条件为优选考察指标和条件。将SMI和其溶剂(Tween-80)原液等比稀释成不同浓度后与RBL-2H3细胞共同培养, 通过中性红染色法观察细胞脱颗粒的形态学变化, 分别用显色法和间接荧光法检测细胞上清的β-己糖苷酶和组胺释放率, 采用细胞计数法(CCK-8)检测细胞的活力。结果 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的最佳作用时间为30 min, 最佳指标为β-己糖苷酶和组胺释放率。与空白组相比, SMI质量浓度低于13.3 g生药/L(3倍临床浓度)时, 细胞中性红染色未见脱颗粒现象, 组胺和β-己糖苷酶释放率亦无差异;而在Tween-80质量浓度为1.00 g/L时, SMI 40 g生药/L(9倍临床浓度)组和溶剂1.00 g/L组细胞中性红染色均可见脱颗粒现象, 细胞上清组胺和β-己糖苷酶释放率亦明显增加。此外, CCK-8结果显示, 与空白组相比, 各浓度的SMI对细胞活力均无影响。结论 SMI低于3倍临床浓度无明显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而在9倍临床浓度能刺激细胞脱颗粒, 这种脱颗粒作用可能与所含溶剂(Tween-80)有关, 与其对RBL-2H3的细胞毒性作用无关。提示SMI在低于3倍临床浓度相对安全, 在9倍临床浓度时有致类过敏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牛樟芝水提物的抗过敏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模型、小鼠迟发型超敏模型、小鼠全身皮肤瘙痒模型、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观察牛樟芝水提物在体抗过敏作用。采用体外培养的RBL-2H3肥大细胞,观察牛樟芝水提物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过敏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 体内试验中,牛樟芝水提物显著降低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明显降低小鼠耳肿胀度、胸腺指数及脾指数,提高右旋糖酐所致皮肤瘙痒阈值,减少小鼠瘙痒次数,抑制组胺所致血管通透性上升;体外试验中,其剂量相关性的抑制RBL-2H3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牛樟芝水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其机制与促进RBL-2H3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浓度聚山梨酯80溶液对RBL-2H3、P815、Ku812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究聚山梨酯80的量与过敏反应的关系,进而筛选出一套灵敏、稳定的体外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方法 体外培养RBL-2H3、P815和Ku812细胞,测定3株细胞的生长曲线,在细胞生长对数期,以不同浓度(0.04、0.20、1.00、5.00、10.00、20.00、40.00、80.00 mg/mL)聚山梨酯80分别刺激3株细胞,采用中性红染色法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聚山梨酯80溶液对3株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并计算脱颗粒百分率,同时以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类胰蛋白酶的释放量;并进一步检测聚山梨酯80对人的肥大细胞IgE释放的影响。结果 3株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中,各细胞的脱颗粒指标均随聚山梨酯80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相同浓度聚山梨酯80对人源、大鼠、小鼠肥大细胞的类胰蛋白酶释放量无较大统计学差异;与RBL-2H3细胞系比较,P815细胞和组胺释放率显著降低(P<0.05、0.01),Ku812细胞组胺释放率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显著升高(P<0.05、0.01),Ku812细胞脱颗粒最灵敏。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Ku812细胞模型稳定性、可重复性较差,而RBL-2H3细胞稳定性、可重复性均优于Ku812和P815细胞。0.04~80.00 mg/mL的聚山梨酯80溶液作用于Ku812细胞产生的IgE均低于检测限。结论 聚山梨酯80诱导的过敏反应可能是不经过IgE介导的类过敏反应,随着聚山梨酯80浓度的增大,3个细胞模型脱颗粒现象显著,相比于Ku812和P815细胞,RBL-2H3细胞更适合作为体外肥大细胞脱颗粒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绿原酸对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 RBL-2H3 脱颗粒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不同质量浓度(3.125、6.250、12.500、25.000、50.000、100.000、200.000 μg·mL-1)的绿原酸作用于 RBL-2H3 细胞,通过实时细胞分析(RTCA)系统检测绿原酸干预后引起的细胞指数(CI)值变化,以评价 RBL-2H3 细胞脱颗粒情况;利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化学荧光法测定组胺释放率;底物显色法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类胰蛋白酶释放量;网络药理学预测绿原酸诱导RBL-2H3 细胞脱颗粒的潜在机制,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预测通路的主要靶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绿原酸质量浓度 ≥ 6.25 μg·mL-1时,可使RBL-2H3细胞的CI值在给药20min后呈现先快速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绿原酸质量浓度 ≥ 12.5 μg·mL-1时,RBL-2H3 细胞逐渐变圆甚至呈现多边形;与对照组比较,β-氨基己糖苷酶、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释放量显著增加(P<0.05、0.01、0.001)。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绿原酸致细胞脱颗粒作用可能与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信号通路相关;qRT-PCR 结果证实,与对照组比较,绿原酸可显著增加 ERK1p38MAPK mRNA表达(P<0.05、0.01),但对JNK mRNA表达影响不显著。结论 绿原酸可通过激活ERK1、p38 MAPK通路诱导 RBL-2H3 细胞发生脱颗粒,具有潜在的诱发类过敏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吐温-80引起动物类过敏反应的原因初步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动物静脉注射给予吐温-80引起的反应类型及剂量依赖关系;探索研究引起动物产生类过敏反应的原因。方法用小鼠、Beagle犬、豚鼠和恒河猴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吐温-80,观察动物的临床反应症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细胞的细胞脱颗粒试验、体外溶血试验、体内细胞变化等进行吐温-80引起动物类过敏反应原因的研究。结果小鼠静脉注射剂量吐温-80最高达1%:10ml/kg未见明显过敏反应症状;恒河猴静脉按1ml/kg体积给予5%的吐温-80也未见明显异常临床反应症状;2%吐温-80给豚鼠1ml/只静脉注射后出现生身体歪斜,嗜睡等明显症状,5%吐温-80豚鼠均出现耳朵发紫、步态不稳、身体歪斜,侧卧、嗜睡等非常明显的症状;Beagle犬静脉缓注吐温-80,剂量降低至0.02%吐温-80,以4ml/kg体积给予时,动物仍然会出现很明显的过敏反应症状。常规体外溶血在1%浓度出现溶血阳性,但同样浓度对全血细胞数量和分类有明显影响;体外培养RBL-2H3细胞流式细胞检测未见明显细胞脱颗粒反应;连续监测Beagle给予吐温-80的体内细胞变化发现,在给药后约10min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升高,2h左右恢复正常。结论静脉注射给予吐温-80引起过敏反应症状的最敏感动物是Beagle犬,注射后体内碱性粒细胞迅速升高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毒性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紫花地丁止痒复方(Viola yedoensis makino antiitching compound,VYAC)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及机制。方法CCK-8检测VYAC对RBL-2H3细胞的毒性;C48/80诱导RBL-2H3细胞发生脱颗粒,台盼蓝染色、β-氨基己糖胺酶释放、组胺释放、细胞内Ca2+浓度,评价VYAC对C48/80诱导的RBL-2H3细胞脱颗粒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Syk、p-Syk、PI3K、Akt、p-Akt)的表达。结果100 mg·L^-1的C48/80能够明显刺激RBL-2H3细胞发生脱颗粒,脱颗粒率达74%(P<0.05);VYAC呈剂量依赖性抑制β-氨基己糖胺酶和组胺的释放(P<0.05),且剂量在800 mg·L^-1以下时不影响RBL-2H3细胞存活;VYAC能够明显减弱细胞内荧光强度,降低细胞内Ca2+浓度;VYAC(25、100 mg·L^-1)明显抑制PI3K蛋白表达、抑制Syk、Akt蛋白的磷酸化(P<0.05)。结论VYAC能够抑制过敏性皮炎中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Ca2+内流,其机制可能是抑制Syk/PI3K/Akt活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人FcεRIα(h FcεRIα)亚基的RBL-2H3细胞株。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h FcεRIα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CI-neo-h FcεRIα。脂质体介导法转染RBL-2H3细胞,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利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鉴定转染结果。结果通过对脂质体介导转染体系进行优化,转染效率可高达75.38%。经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及RT-PCR鉴定,h FcεRIα基因在RBL-2H3细胞内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h FcεRIα/RBL-2H3细胞模型,为深入研究Ig E与FcεRI作用机制及相关药物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法莫替丁注射液静滴致过敏反应4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莫替丁是继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后第三代H2受体拮抗药,临床应用广泛,副反应较少。我们在临床使用中发现4例法莫替丁注射液静滴致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