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e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MHD)患者的血红蛋白(Hb)水平的作用及方法。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数据完整的患者共299例,以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指南(NKF-K/DOQI及KDIGO指南)中关于肾性贫血的处理指南为原则,应用CQI的PDCA四步法,对患者的Hb进行质量管理,观察比较每年所有MHD患者平均Hb水平、Hb达标率及达标次数比率情况变化。结果 2006年96人平均Hb水平为(105.0±18.6)g/L,Hb达标率为37.5%;204次Hb检查中达标次数比率为41.7%。通过CQI,2011年109人平均Hb水平达(111.1±10.3)g/L(P=0.000);2011年1147次Hb检查中达标次数比率达59.9%(P=0.000);2013年152人Hb达标率达61.8%(P=0.000)。结论采用CQI方法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的管理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患者(MHD)钙磷代谢紊乱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2013年6~7月127名MHD患者的化验结果、用药情况、以及钙磷代谢相关知识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这127名患者中,血磷的达标率33.1%,高磷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DOPPS4的数据;血钙达标率43.3%,低钙血症患病率(20.5%)高于DOPPS4的数据;iPTH达标率和DOPPS4相当,但是低iPTH患病率(47.2%)高,高iPTH患病率(18.1%)低。只有6例患者(4.7%)3项指标都达标。本组 MHD 患者钙磷代谢相关知识得分普遍较低,总得分为37.19±17.00分。73例患者(57.5%)有进食不健康高磷饮食的习惯,只有21例患者(16.5%)的患者认为自己能够完全听从医务人员的建议来合理选择食物,23例(19.1%)患者不知道如何正确服用磷结合剂,79例(62.2%)表示自己会忘了在餐中服用磷结合剂。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透析前尿素水平、透析龄、年龄和BMI是高磷血症的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发生率较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应该从透析、药物、饮食3方面来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8例MH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差异分为达标组(Hb≥110 g/L,n=76)与未达标组(Hb110 g/L,n=92),分析患者贫血发生与其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治疗情况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68例MHD患者中,Hb控制达标率为45. 24%;达标组透析龄、EPO剂量、hs-CRP水平、血总钙水平、透析前钙磷乘积、i PTH水平、i PTH≥300 ng/L占比低于未达标组,而SF达标率、TSAT达标率、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未达标组(P0. 05);透析龄 5年、i PTH≥300ng/L、血钙低水平是影响MHD患者Hb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35 g/L则为保护因素(P0. 05)。结论 MHD患者多存在贫血问题,长透析龄、高水平i PTH、血钙低水平是影响MHD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35 g/L则为保护因素,可由此采取相应措施防治MHD贫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改善高甲状旁腺素(iPTH)血症对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透中心iPTH>600ng/ml,透析6月以上,正规应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23例,活性维生素D3治疗6月,治疗前后检测血Hb、Hct、Ca、Pi、Fer、iPTH的变化。结果23例治疗后,iPTH水平由(978.78±281.86)μg/ml下降至(313.53±66.89)μg/ml,rhEPO用量由(8153.84±875.73)U/W减少至(7066.66±2062.22)U/W:Hb由(89.61±13.84)g/L上升至(99.3±20.82)g/L,Hct由0.265±0.39上升至0.2941±0.063。结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rhEPO抵抗的原因之一,针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治疗可以改善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儿钙磷代谢和甲状旁腺功能的变化.方法 观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1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儿,记录透析前及透析3月后钙、磷、碱性磷酸酶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国际组织指南标准进行比较,分析透析患儿钙磷代谢的达标率.结果 19例MHD患儿透析前高磷血症16例(84.21%);低钙血症17例(89.47%);碱性磷酸酶增高11例(57.69%);血iPTH高于600pg/ml的13例(66.42%).透析3月后血磷(1.83±0.76)mmol/L、血钙(2.27±0.26)mmol/L、碱性磷酸酶(401.63±315.61)U/L及iPTH (675.97±581.66)ng/L,达标率分别为10例(52.63%)、15例(78.95%)、5例(26.32%)及10例(52.63%).透析3月后与透析前比较,碱性磷酸酶无统计学意义(t=-1.497,P>0.05),血磷、血iPTH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为t=3.477,P<0.01; t=2.397,P<0.05),血钙水平明显升高(t=-7.392,P<0.01).结论 MHD患儿普遍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应当予以重视.通过本组研究发现,应用M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方案可以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儿童碱性磷酸酶是否可以作为钙磷代谢紊乱的观察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等系统并发症的重要原因。而活性维生素D的合理应用在维持钙磷稳态、调节甲状旁腺激素(PTH)和促进维持骨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常规、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检测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患者透析前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常规、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各项指标;采用血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钙和磷;采用化学发光仪检测甲状旁腺激素。结果 100例男性患者中,血红蛋白(Hb)<135g/L者84例,占84.00%。76例女性患者中,Hb<120g/L者68例,占89.47%。患者血清校正钙浓度平均为(2.26±0.29)mmol/L,达标142例,占80.68%。血清磷平均浓度为(1.69±0.48)mmol/L,达标30例,占17.05%。钙、磷代谢乘积平均为(3.88±1.36)mmol/L,达标37例,占21.02%。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轻度贫血,粒系和血小板基本正常。患者血清钙磷检测结果表现为低钙高磷。贫血和血清钙呈负相关性,与血清磷及钙、磷乘积无相关性。血清钙、磷乘积和甲状旁腺激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甲状旁腺激素异常者的钙磷乘积异常率明显高于甲状旁腺激素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及血压控制不佳的相关因素,探讨高血压治疗的合理对策。方法分析MHD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特点及血压未控制的可能原因,观察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6个月后血压控制情况。结果MHD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85.2%。高血压以单纯收缩压升高为主(52.2%),仅2.1%患者为单纯舒张压升高,另有22.8%表现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β=1.932,P=0.012)、体重增加率(β=9.85,P=0.030)、透析不充分(β=-3.448、P=0.008)及血清iPTH水平(β=0.005、P=0.002)是影响透析前收缩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6个月后,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2.90±0.92)kg比(3.43±1.15)kg]及体重增加率[(4.17±1.59)%比(4.75±1.90)%均降低(P〈0.05)]。血压达标率提高(57.4%比22.8%,P〈0.01),降压药物剂量(3.55±1.31)比(3.00±1.26)DDD减少。结论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透析不充分、高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是透析前收缩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减少容量负荷是治疗MHD患者高血压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湘潭市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病因构成、年龄分布、并发症控制、血液传播性疾病阳性率和医疗负担现状。方法收集2014年11~12月湘潭市所有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例1166例,采用问卷调查、查阅病历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采集病例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原发病诊断、并发症及合并症、血液透析治疗信息、药物治疗信息、透析前血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磷、血钙、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液传播性疾病、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模式等信息)并进行分布特征描述。结果 11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3:1,平均年龄(54.4±13.2)岁,透析龄范围3个月~20年,透析龄中位数2.0年;前5位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87例(41.8%),糖尿病肾病279例(23.9%),高血压肾损害260例(22.3%),梗阻性肾病51例(4.4%),多囊肾33例(2.8%),近2年的新发病例中糖尿病肾病比例29.7%;患者每周平均透析治疗时间6~10h者占54.2%,≥10h者占38.2%;并发症治疗达标情况:高血压达标率35.8%;血红蛋白达标率41.4%;血磷达标率30.1%,血钙达标率58.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达标率46.8%。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事件(42.4%)、感染(21.6%)、脑血管事件(12.9%)。患者月均医疗费用为(4746.1±1094.1)元;患者医疗保险模式以农合医疗(48.2%)以及职工医保(40.6%)为主,全自费仅仅占1.3%;血液传播性疾病阳性率:乙型肝炎6.69%,丙型肝炎3.52%,梅毒1.03%;所有被调查患者中血液透析后丙型肝炎转阳2例,乙型肝炎及梅毒均为0例。结论湘潭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原发疾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首次透析年龄集中在36~59岁年龄段,每周透析治疗时间6~10h/w为主,高血压、肾性贫血、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等并发症达标率较低,治疗依从性及规范性仍需有待加强;血液透析后血液传播性疾病转阳率低,感染控制措施到位。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横断面调查,评价钙磷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在成都铁路分局医院血液透析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调查患者年龄、原发病、透析龄及生物化学资料,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9例患者血清钙水平(2.04±0.36)mmol/L,达标率43%;血清磷水平(1.93±0.65)mmol/L,达标率39%;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381±423)pg/ml,达标率38%;钙磷乘积达标者占58%,两者均达标者占13%;老年和糖尿病患者有较低的PTH、白蛋白水平,更短的透析时间;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n(PTH)与年龄、血清尿素氮(BUN)、尿素下降率(URR)、血浆白蛋白(ALB)、Ca2+、P3-等有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严重的钙磷代谢异常,老年和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低转运骨病。In(PTH)与年龄、BUN、URR.、ALB、Ca2+、P3-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董巧荣  段一娜  翟秀芬  李明花 《临床荟萃》2012,27(18):1571-1574
目的 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10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营养学评估,采用膳食分析,测定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MAMC)等人体测量学指标和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血肌酐、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对可能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3.8%(176/210),其中重度营养不良占26.7%(56/210).所有患者普遍存在着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普遍低.蛋白质摄入量平均仅为(0.76±0.32)g·kg-1·d-1,热量摄入量平均仅为(94.39±32.13)kJ·kg-1·d-1.农村合作医疗患者营养状况较城镇职工医保患者更差,且营养素摄入量更少,蛋白质摄入量为(0.79±0.08)g·kg-1·d-1 vs (0.89±0.09)g·kg 1·d-1;热量摄入量(91.55±15.65)kJ·kg-1·d-1vs (101.46±13.89)kJ·kg-1·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状况发生率高主要与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量不足、经济文化落后等因素有关.结论 在承德地区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重视MHD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加强营养支持与管理,充分透析以及社会支持是改善营养不良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避免营养不良,2001年K/DOQI指南建议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每天蛋白摄入量(DPI)不得少于1.2g/kg体质量,然而近来有不少研究对此提出了异议.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蛋白摄入量对MHD患者营养和临床状况的影响,探讨中国MHD患者最合适的蛋白摄入量,为血透营养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筛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饮食稳定的MHD患者189例,指导患者记录3日饮食日记,利用开同营养评估软件分析营养素摄入量.开展营养相关的体表测量,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同时收集患者透析前血标本,检测相关营养指标及生化、代谢指标. 结果 在189例筛查的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膳食评估和nPNA检测,选取DPI≥0.8 g/(kg·d)的142例,分为3组:①0.8g/(kg·d)≤DPI<1.0 g/(kg·d) (n=43),②1.0g/(kg·d)≤DPI< 1.2 g/(kg·d)(n=61),③DPI≥1.2 g/(kg·d) (n=38).3组患者每日能量摄入均低于指南推荐值,但3种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比例无明显差异.SGA评分及人体测量结果显示3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血液生化检测显示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等营养相关指标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尿素氮、肌酐、血磷及酸中毒情况随着蛋白摄入增加而显著上升,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MHD患者每日蛋白摄入量在0.8~1.2 g/kg体质量能够维持较好的营养状态,并有助于减轻高磷血症及酸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肝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血压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0-01-01~2010-01-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54例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慢性肝病组、肝硬化组及非肝病组.观察三组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的的变化情况.结果 透析过程中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慢性肝病组13.58%、肝硬化组13.06%、非肝病组16.13%.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慢性肝病组16.36%、肝硬化组33.16%、非肝病组16.13%.三组之间相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肝病及非肝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都可出现血压升高,肝硬化较慢性肝病及非肝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更易发生低血压,临床应加强对肝硬化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与单次血透尿素清除指数(Kt/V)的关系,为增加透析充分性提供帮助。方法选取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57例,透前抽血检验,计算该次血透的Kt/V,然后按照血红蛋白水平分成Hb达标组(Hb≥110g.L-1)与Hb不达标组(Hb<110g.L-1)2组,统计分析Hb与Kt/V的关系。结果 Hb达标组的Kt/V为(1.18±0.09),Hb不达标组的Kt/V为(1.31±0.11),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水平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素Kt/V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80例重型肝炎患者按AFP值大小分为3组:A组95例(AFP<20μg·L(-1)),B组(AFP 20-600μg·L(-1))100例和C组(AFP> 600μg·L(-1))85例.使用放射免疫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B组有效率较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 vs 20.0%,P>0.05),A,B 2组患者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34.0% vs 77.6%,均P<0.01),A,B 2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AFP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2.80±27.00),(231.60±23.04)μg·L(-1)vs (360.71±25.80)μg·L(-1),均P<0.01)],A,B,C 3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与预后均呈正相关(r=0.33,0.40,0.87,P<0.05或P<0.01).结论 血清中AFP的高低可以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与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贫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LFHD组和HFHD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首次透析前和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的血红蛋白、尿素氮、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LFHD组与HFHD组首次透析前血红蛋白、尿素氮、IL-6、CRP及β2-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FHD组首次透析前与透析3个月后尿素氮及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β2-MG[(5.390 ±0.550)、(4.570±0.435)mg/L,t=5.848,P<0.01]及CRP[(1.160±0.205)、(2.516±0.211) mg/L,=22.147,P<0.01]、血红蛋白[(95.680±13.272)、(106.920±5.845) g/L,t=3.186,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FHD组首次透析前与透析3个月后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24.470±18.043)、(12.170±7.863) ng/L,扛2.891,P <0.01]、β2-MG[(5.740±0.893)、(3.850 ±0.541) mg/L,=5.530,P<0.01]、CRP[(1.092±0.220)、(1.479±0.211) mg/L,=5.329,P<0.01]、血红蛋白[(95.680±14.185)、(114.160±7.386) g/L,t =4.506,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FHD组与HFHD组治疗3个月后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27.750±15.935)、(12.170±7.863) ng/L,t =4.382,P <0.01]、β2MG[(4.570±0.435)、(3.850±0.541) mg/L,t =5.209,P<0.01]、CRP[(2.516±0.211)、(1.479±0.211) mg/L,t=15.580,P<0.01]、血红蛋白[(106.920±5.845)、(114.160±7.386)g/L,=3.843,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FHD较LFHD更能够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和微炎症细胞因子,纠正MHD患者肾性贫血,从而显著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脂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high flax hemodialysis HFHD)和低通量透析组(low flax hemodialsis LFHD),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HFHD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胆固醇、β2-微球蛋白(β2-MG)、均较LFHD组下降,血红蛋白较LFHD组上升明显。HSCRP6.51±0.86比7.39±0.70、iPTH 123.85±32.6比195.72±84.5、TG 1.18±0.26比1.87±0.36、TC5.7±0.92比6.12±0.85、APOP-A 1.37±0.25比1.97±0.51、β2-MG 9.71±2.21比10.79±2.00、HGB 118.6±6.36比100.28±8.71。HFHD组急性感染(2.5%比20%)和心脑血管事件(2.5%比12.5%)的发生率亦低于LF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高通量透析能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血脂状况,减少急性感染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黄俊  张虹  傅君舟  雷鸣 《新医学》2012,43(4):223-22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合并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珠贫)对其使用促红素纠正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合并α-珠贫的MHD患者(α-珠贫组),观察其贫血纠正过程及对促红素的反应,并与无合并α-珠贫的12例MHD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α-珠贫组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的初始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2例α-珠贫患者在透析治疗的前3个月每周促红素用量虽由137 IU/kg上升至190 IU/kg,血红蛋白仅上升了22 g/L,在此期间α-珠贫组有7例(58%)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而对照组仅1例(8%)发生心力衰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后3个月中,α-珠贫组患者每周促红素用量升至(234±34)IU/kg,血红蛋白升至(114±3)g/L,贫血得以纠正。α-珠贫组在贫血纠正时及维持期每周促红素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α-珠贫组12例患者透析期间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合并α-珠贫可能加重MHD患者的贫血程度,且使其对常规剂量促红素治疗反应不足,需大剂量促红素才可纠正其贫血,但这并不能改变其小细胞低色素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情况,从而为临床上制订更好的DN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39家血液透析中心因糖尿病。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58例患者的贫血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58例患者中贫血患病率为90.1%,男女患者贫血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639);各年龄段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各年龄组患者发生贫血率呈上升趋势(P=0.003);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率为85.1%,使用EPO平均剂量为139.50±59.12(17.76~430.11)u/(Kg·W);轻、中、重度贫血组EPO应用率无显著性差异(P=0.149);各个不同贫血程度组EPO使用剂量之间有差别(P=0.006),重度贫血组剂量最高,轻度贫血组剂量最低。结论糖尿病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贫血,其贫血的治疗率较高,但达标率低。  相似文献   

2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代谢状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代谢的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201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76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血清铁代谢指标、血常规、铁剂和红细胞生成素应用情况,分析患者铁代谢状态及其与铁剂应用情况的关系。结果 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38例(50.0%)存在铁缺乏,其中功能性铁缺乏23例、绝对铁缺乏13例,发生率分别为30.3%和17.1%。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清铁蛋白200μg/L者17例、200~800μg/L者53例、800μg/L者6例,其发生率分别为22.4%、69.7%和7.9%。血清铁蛋白800μg/L的6例透析患者合并有功能性铁缺乏的患病率为100%。铁缺乏与无铁缺乏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9.9±13.0)g/L和(116.3±9.5)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1,P=0.016);且存在铁缺乏的透析患者每周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明显高于无铁缺乏的透析患者,分别为(118.9±44.5)U/(kg·周)和(97.7±28.7)U/(kg·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0,P=0.015)。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静脉铁剂者[蔗糖铁(112.0±33.2)mg/月]25例,使用口服铁剂者(琥珀酸亚铁0.2tid)51例。使用静脉铁剂者的铁缺乏患病率明显低于口服铁剂者,使用静脉铁剂者血清铁蛋白较口服铁剂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功能性铁缺乏。存在铁缺乏的透析患者须用较大剂量的红细胞生成素方可维持其血红蛋白水平。使用静脉铁剂可减少铁缺乏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