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尹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676-567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迅速改善症状,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PCI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死亡,做好ACS患者PCI围术期护理工作,与医生协调配合十分重要。我科2003/2006年,应用PCI治疗的ACS患者200例,现将术前术后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兰建芸 《全科护理》2014,(26):2432-2433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急诊 PCI 治疗的70例AMI病人给予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70例 AMI病人行急诊介入治疗时18例出现并发症的病人均得到积极处理,病人均治愈出院,仅1例因心源性休克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给予急诊PCI治疗AMI病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但近年来随着PCI指证的逐渐放宽,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围术期病死率也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围术期的不适症状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21例ACS行CABG患者的围术期不适症状及并发症进行调查,其中行择期CABG者98例、急诊CABG者23例。结果急诊CABG患者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应激性胃溃疡出血及心肌梗死的比例高于择期手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急诊CABG患者发生与心绞痛及术后饮食、排泄和康复活动相关的不适症状的比例均高于择期手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急诊CABG患者围术期抑郁发生率及康复运动指导需求均高于择期手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针对ACS患者围术期存在的并发症和不适症状,通过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和心理支持减轻或缓解急诊CABG患者的不适,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的护理重点,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至2010年2月行PCI治疗的824例冠状动脉CT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护理措施,重点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护理对策。结果 824例患者共处理冠状动脉CTO病变875处,成功开通731处,成功率为83.5%(731/875);并发症发生情况:冠状动脉穿孔8例,心脏压塞5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力衰竭发生或加重7例,术中严重心律失常53例,术后2d因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对冠状动脉CTO患者PCI围术期容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进行重点护理和预防,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并发症严重程度的有效措施,是提高PCI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脏介入诊治部收治的19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8例急诊PCI患者中,成功开通病变血管并植入支架者177例,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选择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者11例,造影术后血管无严重病变采用保守治疗者9例,主动脉夹层者1例;术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并实施电复律者15例,术中伴心源性休克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pump,IABP)者17例,安装临时起搏器者18例。结论全面周到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手术成功、病死率降低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AMI行PCI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结果: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经治疗5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护理是PCI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回顾分析 118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中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60例与药物治疗 5 8例住院期死亡和起病 1年内死亡、再次AMI和死亡或 /再次AMI的发生率。结果行延迟PCI术的患者与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 ,其住院期病死率 (5 .0 %vs 13 .8% ,P <0 .0 1)、起病 1年内病死率 (3 .3 %vs 8.6% ,P <0 .0 1)、再次AMI(3 .3 %vs 6.9% ,P<0 .0 1) )及死亡或 /和再次AMI(5 .0 %vs 10 .3 % ,P <0 .0 1)的发生率均降低。延迟PCI术能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52例ACS患者行PCI,并给予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经精心围术期护理,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在较短时间内均好转出院.结论:认真落实围术期各阶段的护理措施,是提高PCI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患者人数明显增加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对伴有ST段提高的AMI,尽早、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related artery,IRA)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应用机械的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冠脉),是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再灌注疗法之一。自我科开展急诊PCI以来,我们对手术患者进行了围术期护理干预,使患者能顺利地接受手术治疗并得到康复,现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97例发病3周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梗塞相关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使用药物洗脱支架(包括雷帕霉素及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并于术后(26.5±10.6)个月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必要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及血管重建术)。结果125枚药物洗脱支架(雷帕霉素药物支架90枚,紫杉醇药物支架35枚)植入97个梗塞相关动脉,支架长度(24.4±6.1)mm,支架直径(3.0±0.4)mm;支架植入成功率100%。5例(5.2%)死亡,其中3例死于慢性心力衰竭,1例死于脑梗死,1例于术后1月死于可能的血栓形成;1例(1.0%)术后1周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而行靶血管再次血管重建术;1例因非靶血管病变致心绞痛于术后3月转外院行CABG术;无一例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及非致死性再梗。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安全、有效,并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并发心室颤动的救治配合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急诊实施PCI中发生心室颤动的15例AMI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除1例患者死亡外,1例患者因反复心室颤动经5次电击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9例经1次电击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其余病例均经心前区叩击和胸外心脏按压后恢复窦性心律。结论在AMI患者实施急诊PCI术的过程中,护士做好急救药品及除颤设备的准备,开放高效静脉通路,加强心理护理、心电监护和救治配合是成功抢救心室颤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程中常规治疗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与围PCI术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2005—2006年间15例在急诊或择期PCI术前具有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或PCI术时发现慢血流现象或血栓的ACS患者,在术前、术中或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按推荐剂量经外周静脉或冠脉内直接注入药物,观察15~20min后相关血管的血栓征象、血栓负荷、TIMI分级情况、术后MACE及出血并发症等。结果:15例ACS患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44~75岁,起病时间在数小时至数天。全部患者术中即刻造影均未见有明显的新发血栓形成,原有新鲜血栓消失,肇事血管前向血流由TIMI0~2级恢复至TIMI3级。术后14例患者术后一般情况稳定,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住院期间未发生MACE与出血并发症,但有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心源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ACS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存有靶血管高危因素存在(如慢血流、血栓等征象)的患者,经冠脉或外周静脉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水平,减少围手术期血栓并发症所致的MACE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间的ACS患者118例,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于梗死相关血管的靶病变处置入Firebird支架。记录1个月和6个月随访终点时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成形等)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118例患者急诊PCI治疗均获得成功。118支梗死相关血管的125处罪犯病变共置入140枚Firebird支架,12例患者出现无复流现象,1例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6例出现心室颤动,18例出现一过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术后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仅1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因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个月随访终点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为0.8%。6个月随访终点时有28例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造影随访率23.9%),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Firebird支架在ACS急诊PCI中应用与普通支架一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DIVER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对心肌组织灌注、心脏功能及9个月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86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造影证实病变血管完全闭塞。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DIVER血栓抽吸导管的43例患者为抽吸组,未使用抽吸导管而行PCI的43例患者为非抽吸组,比较两组2h内ST段回落率、罪犯血管TIMI血流、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术前及术后血B型钠尿肽原(Pro-BNP)水平、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脏功能以及术后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结果两组2h内ST段回落率[(95.35%(41/43)与79.07%(34/43),χ^2=11.862,P=0.0006];抽吸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抽吸组[93.02%(40/43)与81.40%(35/43),χ^2=6.06,P=0.0335];抽吸组TIMI 2级血流(慢血流)、TIM10—1级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抽吸组[分别为6.98%(3/43)与13.95%(6/43),χ^2=3.12,P=0.0495,及0与6.98%(3/43),χ^2=5.29,P=0.0352];抽吸组术后1d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高于非抽吸组[(0.420±0.054)%与(0.408±0.052)%,t=1.0496,P=0.766;(56.5±4.5)mm与(57.6±4.4)mm,t=1.0419,P:0.7832);抽吸组术后1个月及9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非抽吸组[(0.452±0.050)%与(0.432±0.049)%,t=3.3957,P=0.0482;(0.469±0.053)%与(0.413±0.052)%,t=4.9457,P=0.0336];术后1个月及9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非抽吸组[(49.6±5.1)mm与(53.4±4.6)mm,t=3.4548,P=0.0473,(46.5±4.4)mm与(50.2±4.8)1/1/13,t=3.7260,P=0.0421]。随访9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0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抽吸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非抽吸组(2.33%与6.98%,χ^2=4.4351,P=0.0463)。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应用DIVER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安全有效,可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陈珂  高传玉  王巍  牛振民 《临床荟萃》2009,24(21):1844-1848
目的比较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facilitat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FPCI) 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 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arction,STE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158倒首次STEMI患者,其中80例患者为基层卫生院给予静脉全量尿激酶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治疗即FPCI组,78例患者为由基层卫生院直接转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PPCI组。观察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 再通情况及主要出血并发症,并分别于PCI术后第30天和第180天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功能改善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IRA再闭塞、心力衰竭、脑卒中及心源性猝死等的发生情况。结果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FPCI组PCI术前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率明显高于PPCI组(P=0.001),术后TIMI3级血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住院期问主要出血并发症FPCI组高于PPC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1);两组患者术后30天、术后18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51.3±4.2)%VS(50.7±5.2)%,(52.8±6.7)%VS(54.8±6.3)%。两组患者IRA再闭塞、心力衰竭、脑卒中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CI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基层卫生院首诊的STEMI患者,如果发病时间未超过2小时且转运时间可能超过3小时,可以先行溶栓后转运至三甲医院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替罗非班与维拉帕米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经冠状动脉给药后48h,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及心电图变化;术后2周,观察并记录心源性猝死、再发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0级、1级发生率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TIMI血流2级、3级发生率显著高于维拉帕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替罗非班组心电图改善明显,与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周替罗非班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P0.01)。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刘佳  沈杨  罗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56-195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治疗的首次急性下壁心梗患者33例,其中17例12h内接受PCI治疗(观察组),16例择期接受PCI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心梗后d1、d3、d7、d15、d30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房室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in)以及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房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的比值(Em/Am),对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右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分别于d1、d3最差,d30观察期结束时最佳。观察组Sm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Em/Am比值的最大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Sm值在d7显著增高,对照组则在d15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Em/Am值在d15显著增高,对照组则在d30方显著增高(P〈0.05)。【结论】急诊PCI较择期PCI治疗有利于改善急性下壁心梗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2009年4月我院41例AMI患者的急诊PCI资料。结果:41例AMI患者,急诊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39例(即时成功率95.1%),开通IRA者中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4.9%),总成功率90.2%。结论: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急诊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