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建立雄性SD大鼠血浆中司美格鲁肽的定量方法,并应用于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大鼠体内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对大鼠血浆中司美格鲁肽含量进行测定。样品预处理:血浆样品100μL经甲醇-乙腈(3∶7)沉淀后取上清液使用Oasis MAXμElution 96孔板进行固相萃取(SPE);色谱条件:采用Waters CSHTM C18色谱柱(130?,2.1 mm×50 mm, 1.7μm),5%乙腈水溶液(含0.1%甲酸)为A相,95%乙腈水溶液(含0.1%甲酸)为B相进行洗脱,流速为0.6 mL·min-1,进样体积为10μL;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模式,司美格鲁肽和内标利拉鲁肽的多反应监测(MRM)离子通道为m/z 1 029.3→m/z 1 238.2和m/z 938.6→m/z 1 064.4。最后,在大鼠体内进行司美格鲁肽单次和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建立了一种快速且稳健的大鼠血浆中司美格鲁肽含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芦荟大黄素在大鼠血浆中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分析方法,研究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SD大鼠,按50和20 mg.kg-1剂量灌胃给药,不同时间点尾静脉取血,以SPE处理血浆样品,用HPLC内标法测定血药浓度,甲醇-0.1%磷酸水(70∶30)为流动相,柱温为30℃,检测波长254 nm,以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浆中芦荟大黄素在0.016~19.53μg.mL-1(r=0.998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提取回收率为88.7%~94.6%,最低检测限为0.008μg.mL-1,定量限为0.016μg.m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6%。结论:芦荟大黄素在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广泛。建立的测定大鼠体内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精密度以及专属性,适用于芦荟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奥扎格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奥扎格雷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用于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Diamonsil—C18柱(200mm×4.6mm,5μm),以甲醇-1%冰醋酸(8:92)为流动相,测定6只Wistar大鼠单剂量灌胃给予奥扎格雷后不同时刻血浆中奥扎格雷的质量浓度,并由此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给予奥扎格雷后,血浆中的达峰时间(tmax)为(42.5±6.1)min,峰浓度(Cmax)为(6.02±0.97)μg/mL,半衰期(t1/2)为(42.9±11.5)min,0~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为(473.8±88.5)μg·min/mL,0~∞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495.1±96.3)μg·min/mL。结论HPLC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奥扎格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RP-HPLC内标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盐酸氟桂利嗪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Shimadzu ODS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磷酸二氢钾(0.01mol/L,pH=3.5)(68:3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进样量:20μL;内标: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结果盐酸氟桂利嗪在0.01~0.1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7),信噪比(S/N)〉3时,最低检测浓度为3.48×10-3μg/mL;平均回收率为89.83%,RSD值为2.76%。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回收率和精密度高,可用于盐酸氟桂利嗪新剂型研究中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HPLC-UV法测定大鼠血浆中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e)浓度,并用此法研究静脉给药后的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色谱柱:大连依利特KromasilC18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甲醇∶0.3%三氟乙酸溶液(含1%磷酸二氢钠盐)=2∶98,等浓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60nm,流速:0.6mL/min,柱温:30℃。大鼠(n=6)经静脉给予140mg/kg SAMe并测定血浆药物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进行药动分析。结果:SAMe能完全分离,线性范围:10~2000μg/mL,回归方程为Y=30241 X+256204,r=0.9991,日内精密度分别为2.6%,3.6%,3.9%;日间精密度分别为6.3%,4.9%,7.9%;回收率分别为107%,101%,98.3%。静脉给予140mg/kg SAMe药动学参数,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为(569.52±174.87)mg·L-1·h,半衰期(t1/2)为(2.03±0.96)h,清除率(CL)为(0.21±0.13)L·h-1·kg-1,表观分布容积(Vd)为(0.53±0.31)L/kg。结论:本实验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可靠性强,可用于SAMe药动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伪麻黄碱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法,并对其进行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样用甲醇沉淀、离心后进行质谱分析,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 C18(100 mm×3.5 mm,3.0μm);流动相:甲醇-水(含10 mmol.L-1乙酸铵,0.05%甲酸)=28∶72(v/v);质谱条件:气动辅助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检测,选择性多反应检测(SRM):伪麻黄碱,166.1〉148.1;内标:帕罗西汀,330.1〉192.1。测定2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单剂量、多剂量)后血浆中伪麻黄碱浓度。结果线性范围1-600μg.L-1,最低定量限(LLOQ)为1.0μg.L-1,绝对回收率为85.8%-87.6%。单剂量口服伪麻黄碱(120、240 mg)后药动学参数:t1/2为(6.8±0.9)、(6.6±1.3)h,tmax为(6.1±1.6)、(7.4±3.8)h,Cmax为(210.44±41.59)、(465.26±87.65)μg.L-1,V为(398.12±91.05)、(353.52±102.34)L,CL为(42.57±9.02)、(39.69±8.87)L.h-1,AUC0-48为(3 256.12±711.26)、(6 954.52±1 955.27)μg.h.L-1,MRT0-48为(11.71±0.89)、(11.87±1.26)h;伪麻黄碱多剂量(120 mg,bid)药动学参数:Cmax为(398.08±102.56)μg.L^-1,V为(309.66±82.37)L,CL为(37.51±7.23)L.h^-1,AUC0-48为(5 463.24±2 256.39)μg.h.L^-1,Cav为(282.11±92.19)μg.L-1,DF为(0.61±0.15),AUCss为(3 372.85±1 328.78)μg.h.L^-1。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灵敏,伪麻黄碱主要药动学参数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沙利度胺的方法。方法以非纳西丁为内标,血浆样品用含2%乙酸的乙腈去蛋白处理后进行HPLC测定。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DB-C8(4.6×150mm,5μm);流动相为10mm乙酸铵溶液-乙腈(72:28,v/v);流速1ml·min-1;室温;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25nm。结果在0.5~20μg·ml-1范围内,沙利度胺浓度与峰面积比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血浆平均回收率是96.4%,血浆沙利度胺浓度在0.5、2、10μg·ml-1的日内RSD分别为2%~4.4%、1.4%~3.3%和1.5%~2%,日间RSD分别为7.2%、4.4%和1.6%,最低检测限为0.03μg·ml-1。大鼠静脉注射沙利度胺后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雌雄大鼠体内基本动力学行为相同,t1/2α为1.48~2.8min,t1/2β为159.8~165min,表观分布容积Vd为0.76~0.781L·kg^-1,体内消除慢,CLs为0.0032~0.00339L·kg^-1·min^-1。结论建立了沙利度胺在血浆中HPLC分离测定的方法,该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选择性强,适用于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棉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ODS—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1%磷酸溶液(85:1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5nm。结果:在0.33~3.3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检测限为0.04μg/ml;平均回收率为94.7%~97.3%;给药组大鼠血浆中棉酚的含量为0.68~2.14μg/ml。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棉酚生物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人血浆中西格列汀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并将该方法应 用于西格列汀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以西格列汀-d4为内标,血浆样品经CleanertPPT沉淀板沉淀后, 通过Diamonsil C18色谱柱(100 mm×4.6 mm,5 μm)进行分离,使用甲醇-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10%甲醇,0.1% 甲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通过电喷雾电离源(ESI),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正离 子检测。从选择性、残留、线性范围与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准确度、基质效应和回收率、稳定性方面进行方法学验证。 同时考察健康人口服西格列汀片100 mg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西格列汀、西格列汀-d4的MRM离子对 分别为 m/z 408.0→235.2、m/z 412.1→239.0。人血浆中西格列汀在 0.5~1 000 μg/L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定量下限为0.5 μg/L;定量下限和质控样品的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在0.83%~12.80%之间,准确度(RE)在± 10.0%以内。健康人口服西格列汀片100 mg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达峰浓度(Cmax)、、生物利用度 (AUC)、半衰期(T1/2)分别为(2.44±1.29)h、(375±138)μg/L、(2 915±585)h·μg/L、(11.10±2.41)h。结论 本LC-MS/ MS分析方法敏感度高且样品处理方法简单快速,满足生物分析的法规要求,可应用于人体内西格列汀的药代动力学 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17-烯丙胺基-17-脱甲基格尔德雷素(17AAG)和17-氨基-17-脱甲基格尔德雷素(17AG)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用于17AAG 及其主要代谢产物17AG 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α-萘酚为内标,用乙酸乙酯将17AAG 和17AG 从大鼠血浆中萃取分离吹干后,流动相复溶,HPLC 分析。色谱柱为日产迪玛 Inertsil-ODS 3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25 mmol·L~(-1)磷酸盐缓冲液(含三乙胺10 mmol·L~(-1))(55:45,pH=3.0),流速1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313 nm。结果:17AAG、17AG 及内标α-萘酚与内源性干扰分离良好,17AAG 和17AG 在10.0-16000.0μ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2和0.9987,平均萃取回收率均大于80%,内标回收率为85%。2种组分的最低定量限为10μg·L~(-1)。17AAG 日内 RSD 为2.9%~11.3%,日间 RSD 为6.5%~18.5%;17AG 日内RSD 为3.0%~3.8%,日间 RSD 为5.9%~16.4%。大鼠舌下静脉推注17AAG 15 mg·kg~(-1)后,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L=21.14 mL·min~(-1)·kg~(-1),AUC=206.5μg·min·mL~(-1),t_(1/2α)=24.82 min,t_(1/2β)=116.20 min,V\-c=1046.3 mL·kg~(-1)。结论:本法可满足17AAG 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吗替麦考酚酯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必要性.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麦考酚酸的谷浓度和峰浓度,对2012 年10 – 12 月期间83 例肾移植患者血浆麦考酚酸浓度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血浆麦考酚酸谷浓度在0.34 ~ 3.99 μg·mL-1范围内的共46例次,血浆麦考酚酸峰浓度在0.91~12.78 μg·mL-1范围内的有37例次.在固定给药剂量下,麦考酚酸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大.结论:对吗替麦考酚酯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壳聚糖(CS)对丙酸倍氯米松(BD)凝胶在大鼠体内的促透皮吸收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含1%CS的BD凝胶经皮给药后在大鼠血浆及皮肤中的药物浓度,并与含1%氮酮的BD凝胶及不含透皮促进剂的BD凝胶进行比较。结果:含1%CS的BD凝胶、1%氮酮的BD凝胶及不含透皮促进剂的BD凝胶,其大鼠血浆Cmax分别为(11.2±3.64)、(19.1±5.61)、(3.05±0.11)μg·mL-1,tmax分别为(4.46±0.10)、(4.96±2.39)、(5.15±0.74)h,AUC0~t分别为(142±7.42)、(263±8.68)、(61.7±3.44)μg·h·mL-1;其皮肤Cmax分别为(13.5±4.28)、(19.4±3.55)、(18.9±1.35)μg·mL-1,tmax分别为(3.12±0.30)、(2.68±0.21)、(2.87±0.12)h,AUC0~t分别为(216±4.18)、(285±6.23)、(298±5.29)μg·h·mL-1。结论:CS对BD凝胶具有透皮促吸收作用,但比同浓度氮酮作用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复方奥美沙坦酯片后的药动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复方奥美沙坦酯片后氢氯噻嗪与奥美沙坦的血药浓度,并利用DAS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给药后氢氯噻嗪与奥美沙坦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9.7±3.4)、(6.3±2.0)h,Cmax(69.7±19.8)、(635.1±237.7)μg.L-1,AUC0~48(737.8±110.6)、(4 438.4±1 058.1)μg.h.L-1,AUC0~∞(760.4±128.2)、(4 467.0±1 115.6)μg.h.L-1;多剂量给药后氢氯噻嗪与奥美沙坦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11.4±2.8)、(5.8±2.0)h,Cmax(82.3±26.4)、(694.3±251.2)μg.L-1,AUC0~48(753.2±147.4)、(4 701.3±1 196.6)μg.h.L-1,AUC0~∞(789.3±172.2)、(4 735.0±1 235.1)μg.h.L-1。结论:复方奥美沙坦酯片2组分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吸收速率和消除速度不随连续给药变化,连续给药后药物在体内蓄积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山柰酚后大鼠体内药动学特点。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10个时间组,每组6只。均静脉注射给药,给药容积0.1mL·kg-1,剂量5mg·kg-1。于给药后1、3、5、10、20、40、80、120、180、240min分别从相应时间组每只大鼠取血0.5mL(n=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血浆中山柰酚浓度;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100mm×4.6mm,6μm),预柱为DikmaEasyⅡGuardC18Kit(8mm×4mm),流动相为乙腈-水(1∶2,V/V),流速为0.5mL·min-1,检测波长为370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80μL;采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静脉注射山柰酚的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t1/2α=(0.95±0.35)min;t1/2β=(5.68±0.94)min;AUC0~t=(155.10±7.43)μg·min·mL-1;AUC0~∞=(199.84±14.07)μg·min·mL-1;CL=(45.90±1.90)mL·kg-1·min-1。结论:山柰酚原型在大鼠体内消除迅速,血药浓度下降快,30min后消除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后的药动学。方法:10名受试者单剂量(10mg)与多剂量(10mg·d-1,连续7d)口服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后,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血药浓度,利用DAS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给药后,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53.4±12.9)、(15.4±4.6)h,Cmax(6.7±1.8)、(18.5±4.4)μg·L-1,AUC0~120(298.8±97.1)、(118.3±48.9)μg·h·L-1,AUC0~∞(412.2±131.5)、(120.0±55.1)μg·h·L-1;多剂量给药后,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β(49.5±10.3)、(14.4±5.3)h,Cmax(8.7±2.5)、(20.3±5.8)μg·L-1,AUC0~120(451.2±127.1)、(136.3±54.9)μg·h·L-1,AUC0~∞(569.3±165.8)、(139.0±61.3)μg·h·L-1,Cav(2.7±0.6)、(8.3±1.3)μg·L-1,峰谷比(R)1.7±0.4、1.1±0.2。结论: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中2组分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消除速度不随连续给药变化,但连续给药后苯磺酸氨氯地平在体内有轻微蓄积。  相似文献   

16.
刘晓凤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33-134
目的:了解人血浆中奥美拉唑浓度。方法:使用内标法,对10名健康志愿者的奥美拉唑血药浓度进行HPLC法检测。结果:分析结果显示,HPLC法的方法回收率为98.32%-104.96%,线性范围10~2000μg/L;10名志愿者的tmax=(2.09±0.75)h,t1/2=(1.02±0.58)h,ρmax=(774.56±340.46)μg/L,MRT0→1=(3.02±0.83)h,AUC0→12=(1751.42±1230.68)μg·h/L,AUC0→∞=(1784.50±1298.44)μg·h/L。结论:HPLC法测定奥美拉唑浓度,其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17.
盛晓燕  韩庆烽  熊歆  段京莉 《中国药房》2010,(34):3213-3216
目的:对持续性不卧床式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内使用万古霉素进行监测,为万古霉素用药方案调整提供依据。方法:6名持续性不卧床式腹膜透析腹膜炎患者腹腔内使用万古霉素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和腹膜透析液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和腹膜透析液中药物浓度。结果:万古霉素加入腹膜透析液中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93.27%。给药后10h(第1次腹膜透析液放出来前)患者血药浓度约为21.71μg·mL-1,最低血药浓度(下次给药前)为11.39μg·mL-1;腹膜透析液中药物谷浓度为5.62μg·mL-1。结论:万古霉素加入腹膜透析液中给药,能够确保万古霉素有效吸收,且使腹腔局部保持有效的抑菌浓度,未造成万古霉素蓄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炎灵注射液在健康成年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2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肌肉注射肝炎灵注射液2 mL,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苦参碱血药浓度。用DAS Ver 2.0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苦参碱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符合二房室模型,平均t1/2z为(7.5±1.4)h,CLz/F为(17±4)L/h,Tmax为0.5(0.33,4)h,AUC0-t为(2087±525)μg.L-1.h,AUC0-∞为(2131±541)μg.L-1.h,Vz/F为(185±47)L,Cmax为(235±63)μg/L;女性t1/2z为(7.1±2.0)h,CLz/F为(15±4)L/h,Tmax为0.75(0.33,4)h,AUC0-t为(2396±524)μg.L-1.h,AUC0-∞为(2456±549)μg.L-1.h,Vz/F为(149±31)L,Cmax为(263±76)μg/L;男性t1/2z为(7.8±0.6)h,CLz/F为(20±3)L/h,Tmax为0.5(0.33,1)h,AUC0-t为(1816±322)μg.L-1.h,AUC0-∞为(1778±322)μg.L-1.h,Vz/F为(222±27)L,Cmax为(208±31)μg/L;AUC,Vz/F,CLz/F药动学参数在性别间有差异(P〈0.05)。结论:肝炎灵注射液AUC,Vz/F,CLz/F药动学参数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口服脂溶性苯磷硫胺片与水溶性盐酸硫胺素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分别单次给予 300 mg 苯磷硫胺片和 220 mg 盐酸硫胺片。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肘静脉血并收集 24 h 内的尿液。采用HPLC-Flu法测定血浆及红细胞中硫胺素及二磷酸硫胺素浓度。药动学参数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同时计算马尿酸各时间段的平均排泄速率。结果: 服用苯磷硫胺片和盐酸硫胺片后血浆中硫胺素的t1/2分别为(2.5±0.2)、(2.0±0.8) h;AUC0-24分别为(1763.1±432.7)、(182.0±93.8) μg·h·L-1;AUC0-∞分别为(1837.3±466.5)、(195.8±96.6) μg·h·L-1;Cmax分别为(568.3±122.0)、(70.5±46.2)μg/L;CL/F分别为(172.3±39.2)、(1831.7±705.0)L/h; Vd/F分别为(627.9±131.8)、(5419.1±3586.6)L。红细胞中二磷酸硫胺素的AUC0-24分别为(3212.4±740.7)、(881.8±316.2) μg·h·L-1。与盐酸硫胺相比,苯磷硫胺片中硫胺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147.3±490.3)%,二磷酸硫胺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392.1±114.8)%。服用苯磷硫胺后0-4 h 时间段尿液中马尿酸的排泄速率较盐酸硫胺组有明显加快。结论:苯磷硫胺吸收迅速,相对生物利用度大于盐酸硫胺,给药后在 4 h 内全部转化为硫胺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