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朝鲜族儿童的睡眠状况,探讨提高少数民族儿童睡眠质量的措施.方法 应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儿童睡眠中心临床问卷的中国修订版,对1 183名3~12岁朝鲜族儿童少年的睡眠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并比较不同年龄、不同城市儿童睡眠时间.结果 朝鲜族儿童全天睡眠时间为(10.06±1.29)h;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各年龄组睡眠时间差异非常显著(Pa<0.01);城市儿童睡眠时间少于农村儿童;抚养人睡眠习惯、母亲学历、儿童睡眠环境、独自睡眠、呼吸系统疾病等是睡眠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朝鲜族儿童全天睡眠时间偏少,可能与朝鲜族的遗传和生活习俗有关;提高母亲的睡眠质量,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睡眠环境,可有效保障其充足的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儿童及青少年血糖分布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血糖的分布特征.方法 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了北京市4个城区和3个郊区县的19 593名6~18岁中小学生,进行空腹指末梢血糖(Fasting capillary blood glucose,FCBG)的测定.结果 北京地区血糖调查数据合格的6~18岁儿童青少年19 112名,男9514名(49.8%),女9598名(50.2%);城区9792名(51.2%),郊县9320名(48.8%).男孩平均血糖水平较女孩高0.2 mmol/L(P<0.01),城区儿童血糖水平较郊区高0.1 mmol/L(P<0.01).城区男孩、女孩的血糖水平从6岁开始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城区男孩的血糖水平在13岁增长趋于平缓,17岁之前血糖水平变化不大,18岁开始下降.而城区女孩的血糖在12~13岁达到高峰,15岁起有下降的趋势.郊区男孩和女孩的血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6岁逐渐上升,至18岁有下降,血糖随年龄呈现双峰态,在6~11岁期间,血糖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11~12岁血糖水平达到第一个峰值,13岁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从14岁开始,血糖水平又有上升,女孩升幅小,男孩上升明显,分别于15岁和16岁达到另一个峰值.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空腹指末梢血糖水平与性别、年龄和肥胖有关,有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山地区某小学6~12岁学龄儿童的夜间睡眠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5-11-12,随机整群抽取广东省中山市城区某小学6~12岁全部学生,共2012名学龄儿童,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发出调查问卷2012份,结果回收合格问卷1936份,回收率96.22%。6~12岁学龄儿童的夜间睡眠时间平时为(9.10±0.57)h,周末为(9.47±0.81)h,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16.437,P=0.000);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组(相差1岁分组,共6个年龄组)儿童平时的夜间睡眠时间逐渐减少,依次为9.28h、9.27h、9.04h、9.04h、8.96h、8.85h。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认为孩子睡眠时间足够、儿童的年龄、家庭人口数、有固定的睡眠时间、抚养人的睡眠时间、常常晚上看电视入睡、父亲文化教育程度等7个变量是影响儿童平时夜间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r=0.261,F=60.683,P=0.000)。结论6~12岁学龄儿童的年龄、家庭社会环境是其夜间睡眠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提高家长对儿童睡眠健康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成都市2~12岁儿童睡眠时间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4年9月至10月在成都市5城区中抽取2个区,共选取2个小学和2个幼儿园中的1600名2~12岁儿童,由专人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526份.成都市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平均睡眠时间分别是12.12、10.42和9.47h.各年龄组儿童全天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儿童保健学各年龄组睡眠时间需求标准.与儿童睡眠时间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与父母同床睡、睡眠障碍、身高、体质量、父母文化程度、辅食添加时间等.结论 目前成都市儿童睡眠时间普遍偏少,主要影响因素与社会家庭环境有关,尤其是父母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儿童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1581例健康儿童分为3~6岁、~10岁、~12岁3组,按年龄、性别及室性早搏发生与否分组进行心律失常发生率、HRV的5项时域值的比较.结果 (1) ECG和24h心电监测(Holter)示健康儿童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和最快心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PR、QTc间期相反,除PR间期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健康儿童Holter和ECG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10,P<0.05).(3)不同年龄组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Ⅰ.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增长有升高或下降趋势;与3~6岁组比较,~ 10岁和~12岁组室性早搏发生危险度明显增加(OR =1.31和2.04).(4) HRV的5项时域指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HRV的5项时域指标值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6)按室性期前收缩分组,HRV的5项时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健康儿童的心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QTc间期随年龄增加而延长.(2)健康儿童Holter检测心律失常中室上性早搏的发生率最高.(3)健康儿童中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多,青春前期更明显.Ⅰ°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上述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性别无关.(4)健康儿童HRV存在年龄差异,提示儿童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5)青春期前,男女间HRV的差异最为显著,提示可能此年龄段男女间心脏自主神经发育的不一致性.(6)健康儿童室性早搏的发生大部分为良性早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情况,分析不同特征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睡眠问题。方法在普遍动员、自愿参与的原则下,以上海市松江区幼儿园作为问卷调查现场,以《儿童家族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作为调查工具,以年龄和性别分层分析。睡眠问题包括睡眠不足,就寝延迟,睡眠中发生每周>2次的以下情况:害怕就寝、打鼾、白天嗜睡、磨牙、夜惊、梦魇、入睡困难和梦游。先对幼儿园保健老师集中统一培训,保健老师再对幼儿园班主任进行培训。问卷填写人为幼儿父或母或抚养人且近1年与幼儿一起生活。当场发放问卷、填写和回收。结果2018年5~6月22所幼儿园参与问卷调查,向儿童家长发放问卷8 624份,有效问卷8 586份,男孩4 595名(53.5%),女孩3 991名; 3~岁占17.8%、4~岁占34.1%、5~岁占32.0%、6~岁占16.1%。平均晚上就寝时间为21∶43,平均晨醒时间为7∶01,随年龄增长,白天、夜间和全天睡眠时间总量在减少,晚上就寝时间点延迟,平均晨醒时间点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学龄前儿童白天、夜间、全天睡眠总量和就寝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不足的发生率为12.2%,就寝延迟的发生率为75.7%。随年龄增长,睡眠不足和就寝延迟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害怕就寝72.4%,打鼾62.5%,白天嗜睡51.2%,磨牙50.4%,夜惊49.2%,梦魇41.2%,入睡困难33.4%,梦游4.4%。打鼾和磨牙的发生率男童高于女童(P<0.05),夜惊、梦魇、入睡困难和梦游的发生率女童高于男童(P<0.05)。结论上海市松江区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就寝延迟,睡眠问题发生率高,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情况,分析不同特征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睡眠问题。方法在普遍动员、自愿参与的原则下,以上海市松江区幼儿园作为问卷调查现场,以《儿童家族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作为调查工具,以年龄和性别分层分析。睡眠问题包括睡眠不足,就寝延迟,睡眠中发生每周>2次的以下情况:害怕就寝、打鼾、白天嗜睡、磨牙、夜惊、梦魇、入睡困难和梦游。先对幼儿园保健老师集中统一培训,保健老师再对幼儿园班主任进行培训。问卷填写人为幼儿父或母或抚养人且近1年与幼儿一起生活。当场发放问卷、填写和回收。结果2018年5~6月22所幼儿园参与问卷调查,向儿童家长发放问卷8 624份,有效问卷8 586份,男孩4 595名(53.5%),女孩3 991名; 3~岁占17.8%、4~岁占34.1%、5~岁占32.0%、6~岁占16.1%。平均晚上就寝时间为21∶43,平均晨醒时间为7∶01,随年龄增长,白天、夜间和全天睡眠时间总量在减少,晚上就寝时间点延迟,平均晨醒时间点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学龄前儿童白天、夜间、全天睡眠总量和就寝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不足的发生率为12.2%,就寝延迟的发生率为75.7%。随年龄增长,睡眠不足和就寝延迟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害怕就寝72.4%,打鼾62.5%,白天嗜睡51.2%,磨牙50.4%,夜惊49.2%,梦魇41.2%,入睡困难33.4%,梦游4.4%。打鼾和磨牙的发生率男童高于女童(P<0.05),夜惊、梦魇、入睡困难和梦游的发生率女童高于男童(P<0.05)。结论上海市松江区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就寝延迟,睡眠问题发生率高,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ƶ���س���2~6���ͯ˯��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儿童睡眠状况,探讨提高儿童睡眠质量的措施。方法延边大学医院儿科于2005-10,应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儿童睡眠中心临床问卷的中国修订版,对贫困县(吉林省汪清县城区)750名2~6岁儿童的睡眠时间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儿童全天睡眠时间均值为(10·88±1·00)h,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各年龄组睡眠时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抚养人睡眠习惯、母亲学历、儿童性格倔强、患鼻炎和有出生窒息史等是睡眠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贫困县2~6岁儿童全天睡眠时间明显低于上海地区和国外儿童,但与北京地区、延吉市儿童相似;做好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及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高母亲的睡眠质量,尽力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睡眠环境,才能有效地保障他们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影响婴幼儿夜醒的环境因素,探讨婴幼儿夜醒与认知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2月-2013年2月义乌市城区和乡镇各1个点作为项目点,共抽取2~30个月婴幼儿116名。以问卷形式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了解儿童出生及家庭社会经济的相关情况;采用简易婴儿睡眠问卷(BISQ)收集儿童夜醒次数及时间等相关睡眠情况;同时采用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婴幼儿认知发育评估。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12.99±8.55)月(2~30个月),男孩占50.86%(59/116)。1岁婴儿,偶尔夜醒仅占5.26%,夜醒1次占29.82%,夜醒多次占64.91%;≥1岁幼儿则分别为32.20%、45.76%和22.03%。1岁婴儿和≥1岁幼儿夜醒次数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岁婴儿平均夜醒时间为(0.49±0.31)h,≥1岁幼儿为(0.31±0.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5,P0.001)。≥1岁幼儿随着夜醒次数增加,智力发育指数(MDI)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P=0.024);夜醒时间与MDI呈显著负相关(r=-0.26,P=0.035)。1岁婴儿的夜醒次数和夜醒时间与MDI无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证实夜醒次数及时间是≥1岁幼儿MD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持续夜醒婴幼儿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云南省少数民族儿童贫血的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云南省15个少数民族及汉族13 336名7岁以下儿童贫血情况.结果 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7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13.6%;不同民族间有差异(x2=716.33,P<0.01),最高的是景颇族(26.6%),最低的是白族(3.5%).不同地区有差异,靠边境地域的州市贫血患病率高,德宏州居首(23.8%),内地州市贫血患病率低,最低的县市是福贡县(2.7%).男童贫血患病率高于女童,男童为13.8%,女童为12.1%;在不同年龄组内各民族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1岁:x2=70.52,P<0.01;1 ~<2岁:x2=185.86,P<0.01;2~ <5岁:x2 =296.12,P <0.01;5~<6岁:x2=107.11,P<0.01;6~<7岁:x2=185.02,P<0.01),最高的是德昂族,1~<2岁时达59.0%,变化趋势为:高峰在6个月~<1岁组,以后渐下降,6岁后又上升.结论 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7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13.6%;不同地州不同民族的贫血患病率不同,相差较大;不同年龄段内不同民族的贫血患病率不同,相差较大,患病率为高峰在6个月~1岁组,以后渐下降,6岁后又上升.贫血患病率与民族和地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