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特发性炎症性疾病.在病理学上UC是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和结肠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肠病,累及部分或全部结肠,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该病为慢性病程,病情轻重不等,有终生复发倾向.全球 UC 患病率为2.42 ~298.5/100000,其中北美和北欧的发病率最高,且UC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UC 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包括肠上皮屏障破坏、肠道反应相关通路中的遗传缺陷、益生菌群失调在内的环境影响及免疫等因素[1 -2].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病变为主要特点,该病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过去认为东南亚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我国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报道逐渐增多,甚至大多数报道显示,近来溃疡性结肠炎已成为我国主要肠道疾病[1].现就笔者在华西学习期间近半年UC住院病人2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范围多累及远段结肠,病变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端回肠.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1].由于UC的病因病机相对复杂,一直是临床治疗上的难题.近年来,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治疗UC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中医药治疗UC已得到广泛认同,现结合有关文献,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大多学者认为肠黏膜免疫调节异常,持续肠道感染,肠黏膜屏障缺损,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参与了疾病发生过程[1~3].CD主要病理学表现为整个肠壁黏膜组织肉芽肿性炎症,多发生在回肠末端和升结肠段,也可发生在口腔、食管、胃和肛门区;而UC仅限于结肠,少部分患者可累及回肠末端,主要表现为结肠壁浅表黏膜组织炎症,可出现溃疡和急性脓性白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25年肠镜检查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岳亮  季峰  孙燕  宁建文 《浙江医学》2004,26(12):913-9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多先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而后向近端扩展,严重者甚至遍及全结肠.UC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分析了自1978年以来本院726例UC患者的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邱少平 《西部医学》2013,44(5):30-31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titis,UC)以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不断变化,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本病主要采用药物或者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采用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虽急性期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多,易复发,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手术治疗并发症较多,选择手术治疗比较慎重。我院于2009年2月—2012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是全世界炎症性肠病最常见的形式[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中药、保留灌肠、调节情志、饮食调理等治疗UC.溃疡性结肠炎属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压力是本病发病和复发的诱因,患者大多有特殊的心理因素的影响[2],仅予以药物治疗是不足够的,还须配合合适的护理.近期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是缺乏的,尤其是专科护理[3].本文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显著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主要累及机体结肠和直肠黏膜,属于肠黏膜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其具体发病机制不清,现研究认为UC属于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由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紊乱及炎症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1-2].UC患者临床表现以下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为主,美沙拉嗪是治疗UC的临...  相似文献   

9.
张伟伟  何松  康冰 《重庆医学》2015,(25):3517-3519
目的:回顾分析77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以指导并完善 UC 的诊治。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1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77例 UC 患者临床资料并电话随访一部分患者维持治疗情况。结果活动期 UC 患者中度活动者占69.9%,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46.6%,34/73)及广泛结肠(50.7%,37/73)为主。UC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便血等。肠镜下 UC 活动期主要表现为肠黏膜充血、肿胀、糜烂及浅溃疡形成,内镜下组织活检多表现为黏膜慢性炎症和(或)糜烂。UC 患者病情越重,相对应的血清清蛋白平均值越低。治疗上以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氨基水杨酸制剂是长期维持治疗药物,UC 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9.0%(55/73)。结论UC 治疗方案基本遵循共识意见,仍需加强 UC 随访。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免疫反应性炎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UC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UC的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生物制剂、抗菌药物及益生菌。  相似文献   

11.
李慧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02-2003
<正>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及溃疡,多先累及直肠及远端结肠,而后向近端扩展,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甚至发展为结直肠癌。UC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且近年来其发病有逐渐增加趋势,应引起重视。本文总结近10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病变累及的解剖范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通常可分为直肠炎、左半结肠炎(即乙状结肠或不累及降结肠)以及全结肠炎,少数患者还会累及回肠。UC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功能障碍、遗传易感性和微生物失衡有关。临床治疗中,常使用美沙拉嗪制剂、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控制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症状,促进结肠黏膜愈合。近年来,具有新靶点的生物制剂不断进入临床试验,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修复肠黏膜达到治疗目的[1]。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药物无应答或停药后复发[2]。近年来,有关UC治疗药物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针对其他单体成分和中药的研究发现,蒽醌类化合物可在UC的治疗中发挥良好的抗炎作用,现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弥散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其中免疫反应异常尤为受到重视.已经证实有许多细胞因子参与结肠黏膜的炎症免疫反应,与UC的发病及转归密切相关[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研究的快速发展,溃疡性结肠炎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发生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非特异性炎症,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且往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现代研究[1-2]认为,UC 主要与遗传、环境、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由于 UC 治疗药物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微生态制剂等存在副作用大,易复发,耐药性增加等不足[3-4],研制中药防治该病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年来中药治疗 UC 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疾病,多侵及结肠和直肠黏膜,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里急后重等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UC在我国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已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常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波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病程长、病情迁延反复,属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患者多为青壮年。近年来UC的发病在我国呈增高趋势,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以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对急性发作期病情的控制有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的临床问题,比如疗效不理想,副作用多,易复发。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笔者体会配合中药可以部分的解决这些问题。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肠炎,病变主要发生在肠道黏膜层,以弥漫性黏膜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为特点,多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并可向近端扩展.亚洲及我国UC的年发病率近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它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免疫因素等.细胞凋亡失调可导致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对UC的组织损伤和免疫功能紊乱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病变主要局限直肠结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或多发性小溃疡,多累及远端结肠或直肠。因此,近几年来,以结直肠内给药的治疗研究很多,大部分为中药治疗试验,但疗效结果不一。仍未能发现一种药物,单独灌肠就可得到较好的效果。我们应用腐殖酸钠(Sodium humic acid,SHA)保留灌肠治疗UC已有18年之久,对治疗轻中度UC有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胡源 《新疆医学》2011,41(10):92-9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直肠利结肠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过程、自动复发为其特征[1]。它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利黏膜下层,发病从远端结肠,逆行向近端蔓延,可逐渐累及整个结肠,呈连续性分布,同时可伴有肠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消瘦等[1]。目前西医治疗UC以控制活动性炎症及调节免疫紊乱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柳氮磺胺吡啶(或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此类药物治疗本病副作用大、复发率高。近年来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UC具有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