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社区糖尿病患者从家人或朋友获得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的现状,以及患者获得的直接支持与间接支持水平与其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关系。方法:研究对象的数据来自“北京市通州区社区诊断(2015)”专项调查,对符合要求的474名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测量。应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SDSCA)对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测量,应用糖尿病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量表(directive and nondirective support scale amo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DNSS-PD)对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水平进行测量,分析患者获得的直接支持与间接支持水平与其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关系。结果:共有452名患者纳入分析,患者获得的直接支持实际情况平均得分为2.53±1.07, 27.6%患者获得的直接支持水平较高。患者获得的间接支持实际情况平均得分为3.13±1.12, 50.8%患者获得的间接支持水平较高。患者SDSCA平均总得分为35.38±14.21,得分率为45.95%,仅20.6%患者自我管理的总体情况较好。直接支持水平高组患者的SDSCA平均总得分、饮食和运动维度得分、自我管理总体情况、饮食和运动维度自我管理情况显著优于直接支持水平低组。间接支持水平高组患者的SDSCA平均总得分,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吸烟维度得分,自我管理总体情况,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以及吸烟维度自我管理情况均显著优于间接支持水平低组。性别(OR=2.729)、间接支持水平(OR=4.890)、年龄(OR=0.969)和体质指数(body msss index, BMI)(OR=0.819)是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不太理想,患者获得的间接支持水平高于直接支持水平,但均有待提升。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水平高均与糖尿病患者较好的自我管理行为相关,间接支持水平高与5个维度较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均相关,直接支持水平高与较好的饮食和运动维度的自我管理行为相关。应对于社区男性老年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间接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我行为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自我管理效能(DMSES)评分及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观察组依从率(96.15%)高于对照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DMSES评分、F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DMSES评分高于对照组,FPG、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自我行为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降低血糖水平,提高患者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3.
王俊星  刘丽华  何伟明  郝岩 《吉林医学》2013,(31):6571-6574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社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49例,分为干预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进行1次常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组除此之外,还进行为期3个月的同伴教育。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1次简单的体格检查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并利用问卷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存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行为中问卷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足部管理3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问卷中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及总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能够提高社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二元应对模式的配偶同步赋能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仅对病人采用赋能教育模式,干预组采用二元应对模式配偶同步赋能教育。对2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对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2组FBG、2hPB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个月,干预组FBG、2h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前后2组FBG、2hPBG、HbA1c均随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P<0.05~P<0.01)。干预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干预后各指标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P<0.01)。结论:基于二元应对模式的配偶同步赋能教育能有效提高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血糖控制能力,应提倡在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号”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7年5—11月,在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管理和参加“关爱体检”的人群中,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基于“微信公众号”成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小组,开展同伴支持教育,同时由医师、护士、营养师组成健康管理小组,通过“微信公众号”为患者提供定期知识宣教、血糖监测、个体化健康行为指导和用药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血糖和血脂指标、健康调查简表(SF-36)得分以及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bA1c、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微信公众号”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参与度,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李菱  陈伟  王擎  单素兰 《中国医刊》2015,(3):21-24,3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50例56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接受为期1年的同伴教育,干预前后均检测患者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针对患者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效能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同伴教育,干预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同伴教育有利于促进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提高,是一种有效、可行的社区健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与式方法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为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将抽取的4个社区分为两组,对第1组(参与管理组)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参与式健康管理,第2组(自我管理组)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式的健康管理,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进行血糖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及干预后患者管理的自我效能。结果参与管理组的每月时间成本为8h,自我管理组的每月时间成本为16 h。干预1年后,参与管理组患者管理效能平均得分为141.65,与自我管理组的12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管理的血糖控制率分别为79.44%和83.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与式方法是一种适合我国目前全科医生紧缺环境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长沙市10个社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个,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248人为研究对象。干预组予以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教育,干预期均为一年半。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予以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FPG,2hPG,HbA1c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P<0.01)。干预组FPG,2hPG,HbA1c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FPG改善不明显(P>0.05),2hPG,HbA1c改善较明显(分别P<0.01,P<0.05)。结论: 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改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干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144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尿病相关指标、糖尿病知识知晓水平及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知识知晓水平和自我管理效能得分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开展8次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6个月后结果显示,干预组的BMI、SBP、DBP、TC、LDL-C、FPG及Hb 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的BMI、SBP、TC、LDL-C、FPG及Hb A1c均显著降低(P0.05);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水平和自我管理效能得分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干预组总自我管理效能、饮食自我效能、用药自我效能及急症处理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水平及自我管理效能,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近年来,信息化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作为国内外常见的"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的OTO(online-to-offline)模式已由治疗向预防转移,且已被证明可为慢性病管理提供有效支撑。目前国内鲜有OTO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OTO模式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影响。 方法 于2020年8—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从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转介至本市5家社区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干预组(n=55),对其进行为期12个月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干预,干预组给予OTO模式健康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第6个月和12个月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文版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 结果 最终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共105例,其中干预组53例,对照组52例。干预前两组患者FBG、2 h-P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对FBG、2 h-PBG、HbA1c水平有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FBG、2 h-PBG、HbA1c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第6个月和12个月的FBG、2 h-PBG、HbA1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第6个月和12个月的FBG、2 h-PBG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第12个月的FBG、2 h-PBG、HbA1c水平均低于干预第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第12个月的2 h-PBG水平低于干预第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第6个月和12个月FBG、2 h-P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DSCA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CA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同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SDSCA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OTO模式健康管理有助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有利于实现对糖尿病的长期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1.
浦东新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目的 评价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实施的效果.方法 按照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362名自愿参加该项目的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基线时和6个月、12个月后3次问卷调查数据,观察240名干预组病人和122名对照组病人在项目实施6个月、12个月后在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在自我管理行为方面:6个月后"运动相关自我效能"、"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总体自我效能"评分分别平均比对照组提高0.29、0.34、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健康功能状况:"疾病对生活的影响"改善程度、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分别平均比对照组多下降3.94分、0.06 mmol/L、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干预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平均比对照组多下降0.54 mmol/L、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浦东新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6个月后可改善参加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部分健康状况;12个月后可改善参加者的部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赋能授权教育模式对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赋能授权教育模式,评估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iber bragg grating,FBG)、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P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HbA1c)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BG、PBG、HbA1c水平分别为(6.55±1.23)mmol/L、(9.34±2.34)mmol/L、(6.56±1.93)%,均优于对照组[(7.86±1.43)mmol/L、(13.25±3.12)mmol/L、(7.72±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92、6.341、3.455, 均P < 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104.51±7.6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4.13±9.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24,P<0.05)。   结论   赋能授权教育模式有助于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与结直肠息肉多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结直肠息肉患者597例,按结直肠息肉数目(number of colorectal polyps,NCP)分为结直肠息肉单发(single colorectal polyp,SCP)组(n=216)和结直肠息肉多发(multiple colorectal polyps,MCP)组(n=381)。在SCP和MCP组内,按息肉发生的部位分为直肠、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亚组;按结肠镜下息肉大小分为结直肠大息肉(息肉直径≥10 mm)和结直肠小息肉(息肉直径<10 mm)亚组;根据结直肠息肉的病理类型分为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AP)和非腺瘤性息肉(non-adenomatous polyp,NAP)亚组。比较同水平组间的BMI和HbA1c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BMI和HbA1c与结直肠息肉多发的相关性。结果 MCP组的年龄、BMI和HbA1c均显著高于SCP组[(64.1±9.7)岁vs.(61.2±12.0)岁,P=0.001;(24.3±3.2)kg/m2 vs.(23.4±3.0)kg/m2,P=0.002;5.9%±0.8% vs.5.6%±0.7%,P=0.004],MCP组内小息肉亚组的BMI和HbA1c均显著高于SCP组内小息肉亚组[(24.5±3.2)kg/m2 vs.(23.5±2.9)kg/m2,P=0.015;6.0%±0.8% vs.5.6%±0.8%,P=0.03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和HbA1c可能是结直肠息肉多发和结直肠小息肉多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BMI和HbA1c可能促进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的发生;BMI和HbA1c或可作为结直肠息肉患者随访肠镜检查的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是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危险因素的重要方法,而我国目前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健康行为的转变仍缺乏持续性。健康教练技术专注于提供自我管理支持,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关键作用。目的 评估健康教练技术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4月在新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各53例,试验组采用以健康教练技术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后,评估两组结果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控制率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次要结果包括体质量、体质指数及自我效能评分。结果 经过3个月的干预,共有104例完成结果评估,其中试验组53例、对照组51例。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控制率、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自我效能得分、体质量及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控制率、自我效能得分均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较干预前增加,除生活习惯外,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练技术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可有效降低收缩压、舒张压,提高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5.
董静芬  朱麒钱  屠昕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29-2631
目的探讨应用随访管理数据库进行系统化随访管理在糖尿病患者干预中的效果。方法将住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在住院期间接受糖尿病教育,观察组患者出院后运用随访管理数据库进行强化随访管理,对照组患者常规门诊随访。评价干预前和实施强化随访管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糖脂代谢等指标及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的管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体质量、腰围、体质指数(BMI)及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并且观察组HbA1c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效能和技能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随访管理数据库进行系统化随访管理,能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自我管理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血糖及各项代谢指标的达标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模式的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应用行为分阶段改变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应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Type 2 Diabets Self-Care Scale,2-DSC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0d和90d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同时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30d和90d试验组患者饮食控制、规律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相比,以分阶段改变模式为依据制定的健康教育方案,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迅猛发展且呈年轻化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科学的管理方式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提出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是全新的管理模式,使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管理。目的 探讨MMC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40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70)和试验组(n=70)。对照组接受常规入院全面评估和常规出院个性化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后即进入MMC进行随访管理。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SDSCA)量表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1年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40例糖尿病患者中途失访9例,最终纳入试验组66例、对照组65例。干预1年后,对照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依从性及SCSCA量表总分低于试验组(P<0.05)。时间因素、干预方式因素在FPG、2 hPG、HbA1c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因素、干预方式因素在FPG、2 hPG、HbA1c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1年后,试验组TG、LDL-C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年后,两组TC和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C管理模式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降低患者的FPG、2 hPG和HbA1c,改善患者TG、LDL-C水平。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型糖尿病更甚。随着通信科技的发展,糖尿病防治已经慢慢走向线上医疗,近年来新提出的目视管理法就是借助通信技术实现的极佳线上医疗模式,能有效促进慢性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目的 评价目视健康管理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月于广东省2家三级甲等医院及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糖尿病健康管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目视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短版(CDES-SF)评分、糖尿病自我照顾量表(DSC)评分,及干预12周后自我血糖监测(SMBG)依从性。结果 最终对照组脱落5例、试验组脱落4例。干预前,两组HbA1c、TG、CDES-SF评分、D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患者SMBG依从性高于对照组,CDES-SF评分及D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HbA1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视健康管理法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进行SMBG的依从性,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患者自我照顾,值得在糖尿病慢性病管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糖尿病患者作为全科团队重点签约服务对象,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频率及达标率是绩效考核指标之一。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如何协调好全科团队成员在糖尿病患者管理运作中的关系,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全科团队运用精益六西格玛(LSS)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HbA1c的检测频率和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两个全科团队经LSS培训为LSS team,即干预组,剩余两个全科团队为team 2,即对照组,分别随机分配200例糖尿病患者。干预组按六西格玛理念运用黑带、绿带等角色构建项目组织架构,使用DMAIC循环,即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5个阶段构成的过程改进方法进行项目推进,同时利用鱼骨图、RACI、行动计划表等工艺改进工具,通过发现原社区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管理的薄弱点并提出改善方案,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对照组仅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进行常规随访管理。结果 对照组平均测量次数(3.7±1.3)次,干预组平均测量次数(4.6±1.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3,P<0.001);对照组HbA1c均值(7.1±1.0)mmol/L,干预组HbA1c均值(6.5±0.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01,P<0.001)。对照组达标率为55.5%(111/200),干预组达标率为84.5%(16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48,P<0.05)。按HbA1c测量次数分为3组:<4次,122例,HbA1c均值为(7.0±1.1)mmol/L;4~6次,250例,HbA1c均值为(6.7±0.7)mmol/L;>6次,28例,HbA1c均值为(6.6±0.4)mmol/L。3组HbA1c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F=6.885,P<0.001)。结论 应用LSS,可以有效提高签约糖尿病患者的HbA1c检测频率,而通过HbA1c检测频率的提高,可以同时改善HbA1c达标率,这种改善可能与随着HbA1c检测频率提升,医患双方对血糖控制的重视度提高有关。LSS的改善过程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诊疗思维,其独特的组织架构尤其适用于目前全科团队中的各职能岗位的协调工作,能有效提高慢性病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