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伤寒合并大出血保守治疗病死率高,采用手术切除整段病变肠管疗效明显。我们自1970~1995年手术治疗肠伤寒合并大出血7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16~62岁,平均为33.7岁。术前均经血肥达氏反应和血培养证实,术后病理确诊。肠出血情况:发生在病程1周1例,2至3周5例,4周及例。便血量在350~4500ml,平均1780ml。一次使血量在1000ml以上者5例,500~1000ml者1例,500ml以下者及例,5例出现休克。2方法及结果末段回肠包括回百瓣切除,回~横结肠端侧吻合术5例(含1例再次手术而改行此术式者),术后均未再出血,全…  相似文献   

2.
回肠末端15cm范围系回结肠动脉供血,越靠近回盲部吻合支越少,为终未血管,多数人认为此段肠管血运差,肠切除一期吻合有发生瘘的危险。我院自1982年1月~1990年6月对12例回肠末端7cm内良性病变一期切除吻合,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7~68岁,平均35岁。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4例,伤寒肠穿孔3例、美克耳憩室穿孔2例,克隆氏病肠穿孔2例,小肠血管病出血1例均行肠切除。残留回肠末端距回盲部分别为3cm4例,5cm5例,7cm3例。手术将近端小肠与残留末端回肠行端端吻合,吻合口上  相似文献   

3.
自 1991年 1月~ 1995年 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伤寒肠出血 14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男 9例 ,女 5例。年龄 7~ 6 0岁。术前或术后均经肥达氏反应或血培养证实伤寒 ,术后经病理确诊。肠出血发生在 2~ 3周 11例 ,3周以上 3例。便血量 1次在 10 0 0ml以上者 4例 ,50 0~ 10 0 0ml者 10例。总量多者约 16 0 0~ 2 4 0 0ml。平均 12 0 0ml。 14例均出现休克。术前血红蛋白测定 55~ 70g/L ,术前 2 4小时输血量 12 0 0~ 180 0ml。2 手术方法全麻气管插管 ,经右中下腹直肌切口进腹 ,探查回盲部及距回盲瓣 10 0cm以…  相似文献   

4.
探讨回盲部憩室炎的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83年~2008年收治的21例回盲部憩室炎的病历,以及根据具体病情所采取的手术方式.21例回盲部憩室炎患者.其中末端回肠憩室炎13例,盲肠憩室炎6例;升结肠憩室炎2例.根据憩室部位、大小及周围肠管是否受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憩室单纯切除术、回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回盲部切除+回肠升结肠端侧吻合术+回肠造瘘术等.结果 全组患者均获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回盲部憩室炎在临床上缺乏特征性症状与体征,常在术中探查发现而确诊,应根据憩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王保宽 《中原医刊》2005,32(16):33-34
目的探讨未段回肠吻合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近回盲瓣部位的末段回肠行端-端吻合后。行造口式阑尾切除,经阑尾残端插入French管越过回盲瓣达吻合远端开放引流,防止因末段回肠内压力增高致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果16例病人术后均恢复顺利。2~3d肛门排气,未出现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术后7~10d拔除导管,饮食恢复正常,痊愈出院。结论此手术方法较右半结肠切除操作简单、创伤小,保留了末段回肠、回盲瓣及完整结肠,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特别对于切除大量小肠的患者,可避免短肠综合征的发生,此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在剖宫产术中出血,止血困难的20例患者采用纱布真塞宫腔止血,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例患者年龄22~39岁,孕周36~41周,初产妇13例,经产妇7例.术中出血原因及出血量:其中前置胎盘7例,胎盘早剥2例,胎盘粘连2例,子宫收缩乏力9例,子宫体部出血9例,子宫下段出血11例.出血量用称重法计算:<1000ml 5例,1000~1500ml 7例,>1500ml 8例,最多者达2500m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型肠套叠肠切除一期吻合术的可行性及近远期效果。方法 对78例重型肠套叠手术复位后合并肠坏死、肠穿孔者72例和继发性肠套叠6例,行肠切除一期端端吻合术的近远期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78例中合并肠坏死而无穿孔者48例.合并肠穿孔者30例,合并梅克尔憩室者3例,合并过敏性紫癜致肠壁血肿者2例,合并肠壁淋巴瘤者1例。结肠切除结肠端端吻合术26例。回肠切除回肠端端吻合术38例,回盲部切除回结端端吻合术14例。78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77例伤口一期愈合,无肠瘘、肠狭窄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9年.其中12例较术前有明显稀便情况,1例术后5d切口感染经换药再次缝合后痊愈,1例术后6个月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经再次手术松解粘连带而痊愈。结论 对于重型肠套叠肠壁血运障碍或有器质性病变者可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术,一般不需要考虑肠造瘘或肠管旷置,近远期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左侧结肠癌并发回直部肠管穿孔及腹膜炎临床较少见我院近5年收治10例,其中3例资料完整,报告如下。11is日资料1.丑病例: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9、62及67岁。术前有肠梗阻病史分别为22、14及12天。均先行保守治疗无效而手术治疗.1.2手术所见:在麻醉状态下3例均见有上腹部横结肠肠型。术中发现癌灶在结肠脾曲2例,乙状结肠卫例。横结肠均高度扩张,直径15~20cm。盲肠2处穿孔和1处穿孔各1例、邻近回盲瓣的回肠部l处穿孔卫例。穿孔直径1~2mm。3例腹腔内均有大量脓液及肠内容物。l.3术式及预后;3例均行癌灶上、下5cm肠段切除、结肠…  相似文献   

9.
肠重复畸形为较少见之先天性畸形。尤其是婴幼儿肠重复畸形,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现报告如下: 例1:刘某、男、8月,间歇性呕吐二月。体查腹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未扪及肿物,肠鸣音亢进。钡餐透视:服钡32小时后回肠内大部分钡剂存留,管腔高度扩张,结肠肠腔呈绳状狭窄。术前诊断低位小肠梗阻。手术所见:远端回肠明显扩张肥厚,回盲部系膜侧可扪及一2.5×2.5×3cm大小的肿物,全结肠瘪陷。行末端回肠、回盲部、行结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手术治愈。术后病理检查为回盲部肠重复畸形,有异位胃粘膜。例2:高某、男、9月,1月前曾行胸内肠重复畸形摘除术。此次又因柏油便三天入院。体查上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肛查可见柏油便。术前诊断:多发性消化道重复畸形。手术所见:距空肠起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肠套叠并肠切除一期吻合术的可行性及近远期效果。方法于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78例肠套叠手术复位后合并肠坏死、肠穿孔者72例和继发性肠套叠6例,行肠切除一期端端吻合术,并对其近远期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78例中合并肠坏死而无穿孔者48例,合并肠穿孔者30例,合并梅克尔憩室者3例,合并过敏性紫癜致肠壁血肿者2例,合并肠壁淋巴瘤者1例。结肠切除结肠端端吻合26例,回肠切除回肠端端吻合38例,回盲部及部分结肠切除回结端端吻合14例。78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76例伤口一期愈合,无肠瘘、肠狭窄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9年,其中12例较术前有明显稀便情况,1例术后5d刀口感染经换药再次缝合后痊愈,1例术后6d合并肺炎及切口处肌层断开出现腹壁疝,1例术后6个月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经再次手术松解粘连带而痊愈。结论对于肠套叠合并肠壁血运障碍或有器质性病变者可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术,一般不需要考虑肠造瘘或肠管旷置,近远期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资料与方法 1990~2005年我站共收治输卵管妊娠患者120例,其中失血性休克70例,年龄19~42岁,未婚2例,已婚68例;临床表现有停经(46例),腹痛(5例),阴道出血37例,昏厥20例。其中间质部4例(左3例,右1例),峡部8例(左3例,右5例),壶腹部54例(左侧30例,右侧24例),伞部4例(左右各2例);血压≥100/70mmHg9例,99~90/69—60mmHg11例,89~80/59~50mmHg20例,79~70/49~40mmHg20例,69—60/39~30mmHg6例,50~0/29~0mmHg4例,腹腔积血量500—800ml13例,800~1000ml18例,1000~1500ml13例,1500~2000ml11例,2000~2500ml8例,2500—3000ml5例,3000ml以上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回盲部憩室炎的误诊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011年收治的13例以急性阑尾炎为主要表现,术中诊断为回盲部憩室炎患者的病历,及采取的治疗方法.1 3例回盲部憩室炎患者中,末端回肠憩室炎5例,盲肠憩室炎7例,升结肠憩室炎1例.根据憩室部位例、大小及周围肠管是否受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憩室单纯切除术、回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回盲部切除+回肠升结肠端侧吻合术+回肠造瘘术等.结果:全组患者均获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回盲部憩室炎在临床上缺乏特征性症状与体征,常在术中探查发现而确诊,应根据憩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回盲部憩室炎的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27例回盲部憩室炎患者,其中末段回肠憩室炎10例,盲肠憩室炎10例,升结肠憩室炎7例.根据憩室部位、大小及周围肠管是否受累选择手术方式,包括憩室单纯切除术、回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回盲部切除+回肠升结肠端侧吻合术.结果 全组患者均获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回盲部憩室炎与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常需术中探查方能确诊.术中应注意探查,避免遗漏病变,根据憩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1病例介绍例1:杨某,女,7岁,于2000年8月15日以肠梗阻手术。术中见回肠顺时针扭转180°。复位后发现距回盲部15cm处有一段5cm长的肠管发黑塌陷,肠管边缘动脉搏动消失。V形切断肠系膜后切除坏死肠管端吻合。术后第7天患儿出现持续性腹痛,以右下腹为重,并有压痛、反跳痛。腹腔穿刺抽出含内容物液体。急诊剖腹探查,发同吻合全部断裂,远端回肠变黑。找其原因发现次行肠切除吻合术时,误将供应远端回肠的小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回肠支切断结扎。切除远端坏死肠管,关闭回盲瓣,近端回肠经右下腹造瘘。半年后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端端吻全术,术…  相似文献   

15.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我院 2年来为 8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施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 ,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8例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5 5~ 71岁 ,平均 5 3岁 ,为浸润性或多发性膀胱肿瘤。手术方法 本组均在硬脊膜外麻醉下 ,先按常规方法作根治性膀胱切除 ,术后再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①肠段截取 :距离回盲瓣 1 0cm处切断回肠 ,2 5cm处切断结肠 ,在保证血液供应的情况下分离部分肠系膜 ,作回肠和横结肠端端吻合 ,恢复肠道连续性 ,常规行阑尾切除 ,游离肠袢用 0 .2 5 %碘伏反复冲洗 ,…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切除术后大出多多发生于术后24~48小时,以术后6~8小时最常见[1].亦有发生在术后22天的迟发性大出血[7]。本文报道找院外科近4年来甲状腺术后出血19例及其出血原因和防治方法的探讨。临床资料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文献报告为0.33~2.3%[8].我院外科1990~1993年共行各种甲状腺手术1447例.术后出血19例,出血发生率为1.32%。其中男4例,女15例;原发性甲亢8例,结节性甲肿9例,甲状腺炎2例;行双侧次全切除13例.一侧次全切除5例,峡部切除1例;出血量超过300ml6例,200ml左右8例.100ml左右者5例;再次手术行血肿清除老3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出血期间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中应用olympus CF-LB3B(全长型)纤维结肠镜检查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例。结果末段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部分末段回肠切除,术后5年无复发;空肠溃疡并出血1例,行部分空肠切除术,术后2年无复发;空肠黏膜下小动脉瘤出血1例,行空肠部分切除,术后3年无复发;回肠黏膜下血管畸形出血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术后4年无复发。4例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术前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术前定位定性有确诊意义,对术中内镜检查有指导性作用。术中应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对进一步准确定位定性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决定性意义。术前血管造影配合术中内镜检查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回肠切除末端留多长才能进行吻合,意见尚不统一。一般认为距回肠瓣15厘米以上方能行迴肠端端吻合术。我们先后对25例肠切除患者在距回盲瓣4~10厘米的情况下行一期回肠端端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5~ 2 0 0 1年 ,我们采用阑尾残端造瘘术 ,对 5例回肠末端 15cm内良性病变施行一期切除吻合术 ,保留了回盲瓣 ,术后恢复顺利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17~ 42岁。 3例为肠系膜裂孔疝并肠扭转肠坏死 ,2例为肠扭转肠坏死 ;坏死肠管距回盲部分别为 2、3、5、6、9cm。 5例在切除坏死肠管后均行肠管对端吻合术加阑尾残端造瘘术 ,术后无肠瘘等并发症发生。1.2 阑尾残端造瘘操作方法 完成肠吻合作阑尾切除术。距阑尾根部约 1cm的盲肠壁上做荷包缝线 ,阑尾根部切除阑尾 ,暂不收紧荷包缝线。取一…  相似文献   

20.
选择择期全麻腹腔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保温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40~75岁,平均55岁,平均手术时间3~5小时,输液及输血2500~3000ml;其中胆囊切除10例,肝切除2例,胃癌根治15例,全子宫切除13例。所有病人术前均无体温升高。全部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在麻醉成功后将监护仪的测温探头插入病人的鼻咽部,分别记录术前、术中、术后病人的体温,同时记录相对时间的室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