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视网膜血管直径与高血压10年发病率的关系。设计: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机构:BeaverDam眼科研究。受试者:2451例43~84岁之间血压正常受试者。主要观察指标:在基线时的视网膜数字化照片上测量视网膜细动脉和小静脉直径,计算动静脉比例,比例低者提示动脉直径小。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或在随访期间应用降压药物。结果:721例受试者在10年间患高血压。动静脉比例低者高血压累积发病率高(以动静脉比例分布的1/4依次递减,发病率分别为17.4%、24.1%、31.0%和45.1%)。校正性别和年龄后,动静脉比例最低的受试者高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视网膜动脉直径与高血压10年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设计: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机构:BeaverDam眼科研究所。受试者:2451例43~84岁正常血压人群。主要观察指标:用数字化眼底照相测定基线视网膜动脉和静脉直径。观察指标为动静脉比例,较小的动静脉比提示较小的动脉直径。收缩压≥140m m H g,舒张压≥90m m H g,或在随访期内使用降血压药物的患者确诊为高血压。结果:721例受试者在10年随访期内发展为高血压。动静脉比越小,高血压发病率越高(随着动静脉比例减小,发病率分别为17.4%,24.1%,31.0%和45.1%)。经年龄性别校正后,动静脉比最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ubbard法评价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改变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10例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眼底照相,并采用Hubbard法对视网膜血管进行详细评价,测定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动静脉交叉压迫征严重程度和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结果73例(66.4%)高血压患者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组的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和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的严重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的严重度均明显增加(P〈0.05)。冠状动脉狭窄者视网膜动脉直径和动静脉直径比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视网膜静脉直径并无明显变化(P〉0.05)。另外,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视网膜动脉直径与视网膜动静脉比值均明显缩小(P〈0.05)。视网膜动脉狭窄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阳性预测率为76.62%,灵敏度为80.82%;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的阳性预测值为89.74%,特异性为89.19%。结论采用Hubbard法评价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可以很好地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该视网膜血管评价方法,可以用于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普查,并为进一步施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口中视网膜栓子的10年发病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评估某地老年人口中视网膜栓子的10年发病率及其预测因子。方法:3654例蓝岭眼科研究受试者至今仍存活的,年龄≥49岁者分别在5年及10年后重新进行检查,眼底照相评定偶发性视网膜栓子的存在。结果:高危人群中2361例患者其累积10年发病率为2.9%(95%CI2.1%~3.6%)。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动、静脉直径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 年6 月-2015年12 月该院收治的105 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右眼进行彩色眼底照相,由系统半自动测量距离视乳头中心1.0~1.5 PD 范围内的动、静脉直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来分析其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DM 病程及视网膜病变(DR)分期等的相关性。结果全部患者的视网膜动脉、静脉的平均直径分别为(52.07±7.89)和(85.92±8.87)μm。有47 例(44.8%)合并DR。合并高血压、DM病程≥10年的视网膜动脉直径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65 岁、FBG≥10.5 mmol/L、HbA1c≥7.0%及DM 病程≥10 年的视网膜静脉直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DM 分期的进展,视网膜动脉直径逐渐缩小,静脉直径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视网膜动脉直径与年龄(b=-0.236,P <0.05)、DM 病程(b=-2.230,P <0.05)和DR 分期(b=-2.017, P<0.05)存在线性关系。视网膜静脉直径与FBG(b=1.036, P<0.05)、DR 分期(b=2.256,P <0.05)等存在线性关系。结论合并DR的DM 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动脉缩窄与静脉扩张现象,且随着DR 病情的加重,视网膜动脉直径越小,静脉直径越大。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升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为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为SBP≥140mmHg,DBP<90mmHg,即为老年高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尼群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方法 2006年11月~2009年10月笔者采用厄贝沙坦片联合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病患者50例.1 临床资料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男29例.女21例.病程平均5-22年.2 治疗方法:分别于上午6点及下午4时口服尼群地平10mg,早晨6点口服厄贝沙坦片75mg.记录血压,检测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血压测量采用袖带水银柱血压计.取坐位测右臂血压,测量血压前静坐休息10min.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10~19mmHg;如为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结果 显效20例,占40%,有效26例,占52%,无效4例,占8%,总有效率92%.结论 2006年11月~2009年10月采用尼群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高血压患者50例,疗效满意,可降低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尼群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是理想的治疗高血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50岁人群高血压性视网膜病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07/12,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法在陕西省洋县、靖边县及富平县调查8500人,其中≥50岁2125人中受检1775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及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logMAR)视力表检查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晶状体、散瞳后直接检眼镜检查视网膜,若眼底表现有视网膜动静脉不规则狭窄、视网膜渗出(黄白色硬性渗出和棉绒斑状软性渗出)及出血、视盘水肿,则诊断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受检者于坐位测量血压。结果:≥50岁人群中有1775人完成了相关检查,受检率为83.53%。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6.20%(95%CI,5.14,7.45)。通过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显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1),虽然男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6.56%)患病率高于女性(5.89%),但其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743)。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受检者。通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高血压和血压水平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结论:陕西省农村≥50岁人群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较常见。在此人群中年龄、高血压病及血压水平是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职工视网膜动脉硬化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全体教职工3703例测量坐位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用眼底镜检查视网膜动脉情况,分析视网膜动脉硬化检出率,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在3703例职工中检出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450例,检出率为12.2%,其中I度视网膜动脉硬化426例,II度24例,未发现视网膜动脉硬化III级和IV级患者。与无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相比,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年龄较大,同时视网膜动脉硬化多发生于男性;检验显示:高血压患者多出现视网膜动脉硬化,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增加,视网膜动脉硬化的检出率和严重程度明显增加。结论:我校职工视网膜动脉检出率为12.2%,年龄和高血压是影响视网膜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35例高血压患者,27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22例正常对照者,肱动脉内径和峰值流速变化,并测量各组患者眼动脉、视网膜动脉血流参数。结果: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充血性反应后内径变化和峰值流速的变化,眼动脉及视网膜动脉血流参数均有明显差异。眼动脉、视网膜动脉各参数与充血性肱动脉内径变化显著性相关。结论:超声检测可以评价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肱动脉、眼动脉及视网膜动脉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升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为SBP≥40mmHg和(或)DBP≥9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为SBP≥140mmHg,DBP〈90mmHg,即为老年高血压。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老年期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8.2%~57.0%。  相似文献   

12.
肾动脉狭窄是指肾动脉主干和(或)分支直径减少≥50%且狭窄两端收缩压差≥20mmHg(1mmHg=0.133kPa)或平均压差≥10mmHg。肾动脉狭窄可降低肾小球灌注压,通过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缺血性肾病等疾病。中国肾动脉狭窄的病因构成以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其他依次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等。本文报道1例以高血压就诊的肾动脉狭窄女性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对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非医学杂志》第25卷第5期第111页1979年5月)刊出M.Gelfand文章,摘要如下。Engelman和Brauwald(1974),Houston(1975)等将高血压视网膜病,分为四级,即: Ⅰ级:视网膜动脉狭窄和扭转。Ⅱ级:动脉变化显著,在动静脉交叉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偏头痛是否与视网膜微血管直径相关。背景:偏头痛与血管疾病相关,但少有研究调查微血管结构变化与偏头痛的关系。设计:基于人群的横断面研究。方法:蓝山眼科研究随访的受试者(1997—1999年,共2355例,年龄>54岁)拍摄眼底照片。计算机辅助测量视网膜动脉及静脉平均直径并计算动静脉比。根据国际头痛协会原则(1988)询问并记录患者偏头痛病史。结果:与有征兆偏头痛病史的受试者(n=182)或无偏头痛的受试者(n=1619)相比,存在无征兆偏头痛病史的受试者(n=128)的视网膜动脉直径较窄。经多变量校正后无征兆偏头痛者较无偏头痛病史者,视网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烟雾病(MMD)患者介入术后脑梗死风险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抽样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MMD介入术后患者244例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3月至2022年2月),统计脑梗死发生率,分析脑梗死影响因素以及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MMD介入术后患者发生脑梗死率为9.84%(24/244);术后动脉收缩压、术中收缩压、术后舒张压、术前脑梗死状况、高血压状况为MMD介入术后者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模型分析,高血压、术前脑梗死、术后舒张压≥74.50 mmHg、术中收缩压≥124.60 mmHg、术后动脉收缩压≥131.50 mmHg为MMD介入术后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曲线下面积(AUC)是0.854,95%CI是0.815~0.894,敏感度是83.33%,特异度是90.00%。结论 高血压、术前脑梗死、术后舒张压≥74.50 mmHg、术中收缩压≥124.60 mmHg、术后动脉收缩压≥131.50 mmH...  相似文献   

16.
高丽  段蕴  王雪胜  张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9):1194-1195,1198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脉压指数(PPI)和收缩压变异性(SBpV)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208例高血压患者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颅脑CT及MRI平扫,计算PPI,并以PPI≥0.40和SBpV标准差(SBpV-SD)≥12 mmHg为基数,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缺血性脑卒中90例,总发生率43.27%。PPI≥0.40、SBpV-SD≥12 mmHg、PPI≥0.40且SBpV-SD≥12 mmHg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PI<0.40、SBpV-SD<12 mmHg、PPI<0.40且SBpV-SD≤12 mmHg的患者(P<0.01)。结论:24 h ABpM中PPI≥0.40和SBpV-SD≥12 mmHg是预测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高血压是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9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经过停药1周、2周安慰剂清洗期后,口服卡维地洛片10mg qd,2周后舒张压≥90mmHg或血压下降<20mmHg,增加剂量10mg/2周,直至10周结束观察。结果:39例患者服药2周末舒张压即明显下降,治疗10周末平均剂量为20mg/日,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19.19mmHg(↓11.9%)和13.69mmHg(↓13.9%),总有效率为74.4%,总显效率为59.0%。服药后心率在正常范围内下降3.0次/分,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明显改变,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轻度升高。不良反应主要是头晕、头疼、困倦,但均较轻微,停药后消失。结论: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口服卡维地洛片10~40m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吴洪光 《中华医护杂志》2007,4(7):589-589,588
60例冠心病合并有高血压患者,依据脉压差分为3〈60mmHg和〉60mmHg两组,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脉压≥60mmHg组年龄增高。缺血性ST压低幅度≥0.5mV的比率增加,心射血分数降低,脉压增大是一个与心肌缺血,左室收缩功能减退有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脉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初步探讨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脉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89例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 ,根据脉压水平分为 <6 5mmHg和≥ 6 5mmHg两组 ,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在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 ,脉压≥ 6 5mmHg组的年龄增高 ,缺血性ST压低幅度≥ 0 .3mV的比率增加 ,心脏射血分数降低。结论 对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 ,脉压增大是一个与心肌缺血、左室收缩功能减退有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