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李璞教授,天津市人,1928年4月13日出生于天津市武清县。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后转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学习,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他放弃了在清华大学生物系和上海医学院任教的机会,来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预科学院生物系任教,1950年转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系任“责任助教”,1951年晋升为讲师,1963年晋升为副教授,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成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迄今为止,58年来始终工作在哈尔滨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2.
盛卓人教授,原籍浙江省宁波市,1928年10月3日出生于上海市,1931年松沪战争爆发,随祖母逃难到上海英租界.1937年8·13松沪战争再次爆发,1941年,日军进入租界,整个小学和中学期间都没有很好地学习.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考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继续求学,1946年考入燕京大学理学院,第二年进入医预系,1949年二月北平西郊先行解放,文管会动员燕京、清华大学同学参军,于是和其他9位医预系同学参加解放军,来到沈阳进入中国医科大学,1953年毕业后留校任外科助教.  相似文献   

3.
原中华医学会会长兼党组书记,著名病理学家,管理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白希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5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白希清同志1904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县。1921年考入新民文会中学,毕业后考入奉天医科专门学校学习,1930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医学士学位,并被留校任病理学助教。1931年学校送他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学系进修,1933年学校又派他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皇家医学院及理茨病理学研究所进修病理学。在进修  相似文献   

4.
赵昇皓教授     
赵昇皓教授,1930年生,湖南省岳阳县人。1950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生物系,1954年考入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南京大学任助教及郑集教授研究助理,1962年调来徐州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先后任助教、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室主任。1980~  相似文献   

5.
孙大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麻醉学专家,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麻醉学科主要创始人之一。上海市人,生于1929年12月1日。1948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一年后转入上海同德医学院学习,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前身)。1954年毕业后进入仁济医院麻醉科工作。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住院、主治、主任医师,科副主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相似文献   

6.
吴襄教授是我国屈指可数的著名生理学家。1910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苍南县,二十岁考进南京中央大学,攻教育行政,后受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郭任远教授的影响,三年级时转入心理学系。1934年大学毕业,做过两年生理学研究生。1936年从生理学界老前辈蔡翘教授任助教。此后开始了他的生理学教学生涯,迄今从事生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  相似文献   

7.
章育中先生,男,1919年12月17日出生于江苏常州,自幼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在常州中学读高二时,正值“七·七”抗战爆发,随后“八·一三”上海抗战又开始,中国人民自此遭受战火的摧残,章先生也被迫离家,辗转于湖南、贵州等地。1938年春进入贵州铜仁国立三中,完成高中学业,193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化学系。他怀着读书救国的愿望刻苦学习。在校期间深受闻一多、李公朴、费孝通、吴晗等进步教师的影响,同时目睹了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败、对日寇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对爱国的师生进行摧残和迫害。194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7年他…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对某中学学生常见病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抽取2022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某中学就读的中学生2280人做为本次研究调查对象,组织学生进行体格检测,主要包括学生的身高、体重、视力情况、牙齿健康情况、肥胖及营养不良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结果:(1)2280名中学生中检出视力不良者共计1557名,占比达68.29%;检出龋齿者共计1551名,占比达68.03%;检出肥胖者共计271名,占比达11.89%;检出营养不良者共计203名,占比达8.90%。对此2280名学生按照男女性别不同进行分组,女生视力不良占比、龋齿占比均高于男生,肥胖及营养不良占比均低于男生(P<0.05);将此2280名学生按照年级分组,各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七年级47.84%、八年级75.79%、九年级88.98%)对比差异显著(P<0.05);各年级学生肥胖率(七年级14.29%、八年级11.84、九年级8.43%)对比差异显著(P<0.05);各年级学生营养不良率(七年级10.96%、八年级7.89%、九年级7.13%)对比差异显著(P<0.05);各年级学生龋齿率(七年级66.11%、八年级69.74%、九年级69.69%)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视力不良、龋齿和肥胖是某中学学生最为多发的疾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干预以提高学生主动防病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李德馨,男,生于1925年3月,原籍江苏省无锡市.1942年高中毕业后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1943年转入圣约翰大学医预科,两年后考入医学院,1950年毕业,先后获理学士(B.S.)和医学博士(M.D.)学位.  相似文献   

10.
倪葆春(1899--1997),1917年进入北京清华学堂,1919年取得清华的公费留美名额,1925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28年起,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校医,不久担任人体解剖学助教。1934年晋升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组织医疗队到云南地区进行战地救护工作、曾任昆明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副总队长。  相似文献   

11.
100年前的今天(1895年11月8日)是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W·C·Rontgen)在进行阴极射线管高压试验时发现X线(今年又是伦琴诞生150周年).他的发现,大大缩短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时间和过程,对人类是一大贡献,是人类的光荣与骄傲。伦琴1845年3月27日生于德国莱茵耐晋城,父亲是毛纺厂的小业生,母亲是一个善良的荷兰人。伦琴是独生子,他在荷兰读完小学、中学,17岁时就读于荷兰乌屈克市技术学校。20岁考入瑞士苏黎市工业大学,1868年毕业,27岁结婚。大学毕业后,伦琴就任著名物理学家孔德的助教,1872年升为讲师,副教授,1879…  相似文献   

12.
《医学教育》2005,(6):8-8
彭瑞骢,男,祖籍江苏省苏州市,1923年8月4日生于北京。1940-1944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医本科学习,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7月大学毕业后,先后考入北京中和医院、唐山开滦煤矿医院任医师,从1946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工作,历任助教、讲员、党总支书记、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教授等职务。1998年离休。  相似文献   

13.
尹松林教授是浙江杭州市人 ,1 940年 1 0月生于上海。 1 957年考入南京大学生物系动物及生理专业 ,1 961年作为留苏预备生先期留校 ,并在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实习 ;1 962年南京大学毕业并留校 ,任助教、讲师。 1 981年 1 2月 ,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任实验室主任。 1 984年后 ,调入校部机关工作 ,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务设备处副处长、设备处处长 (兼管实验动物 )和实验动物科学部首任主任 ,并任生理学、设备管理学和实验动物学副教授、教授之职。1 980年代后曾任上海市生理学会仪器咨询组副组长、上海市进口医疗仪器设备专家组组长…  相似文献   

14.
学者简介     
金畴,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物理学教授。1932年7月生于浙江温岭,男、汉族。中共党员。早年就读于省立台州中学,1954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物理系,被分配到浙江医科大学任助教。1958年调温州医学院任教,兼教研室负责人,63年升为讲师,任室主任,(并多次在上海复旦、交大进修学习),83年晋升为副教授兼室主任。85年调入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历任教研室主任、基础部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90年晋升为物理学教授。曾兼任温州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物理学会理事。金畴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四十多年,讲授过“医用物理学”、“医…  相似文献   

15.
庄心良教授,男,1934年4月生,江苏武进人。1953年江苏省立常州中学高中毕业。1953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即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求学,毕业后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任住院医师,1962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麻醉学系研究生,师从吴珏教授,1965年毕业。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  相似文献   

16.
郑方,男,辽宁省义县人,1926年2月出生。1943年1月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部,1948年8月毕业于长春大学医学院。1948年11月任长春军医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助教,1955年由长春军医大学转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之后相继晋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年被任命为麻醉学教研室主任,1988年建立了麻醉学专业,1990年建立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麻醉学博士点,成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建立了临床医学(麻醉学)博士后流动站,为技术负责人。  相似文献   

17.
院士风采     
鞠躬 ,男 ,192 9年 11月生于上海 ,安徽绩溪人 ,195 2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 ,195 3年起任教于第四军医大学 ,历任解剖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 1985年建立神经生物学研究室 ,任主任、教授 ;1987年任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2年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并任所长 ;1996年被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首届一代名师称号。鞠躬教授为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InternationalNeuroendocrinologyFederation理事 (中国地区代表 ,含大陆、香港、台湾 )、中国…  相似文献   

18.
靳冰教授(1927~1997),出生于天津市,1938年至1944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44至1950年在上海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先后任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住院医师,东北卫生部抗美援朝手术队外科医生,中国医科大学北安医院外科总住院医师,大连第一后方医院外科总住院医师。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系统外科教研室助教、附属医院麻醉科军医,并被派往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进修,向金士翱教授学习临床麻醉半年。  相似文献   

19.
胡同增教授,男,天津市人,1924年出生。1949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到昆明市护国医院任住院医师,1951年到昆明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在的第一附属医院)任外科助教,1952年参加谢荣教授在昆明主办的为期3个月共11人参加的麻醉训练班,结业后即专业从事临床麻醉工作。退休前胡同增教授为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教授、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编委、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向四化跃马扬鞭的时候,迎来北医七十周年校庆。回顾神经解剖学在我院的发展,更加怀念我国著名的神经解剖学家臧玉洤教授,他已离开我们18年了。 臧玉洤教授字伯潭,1901年5月10日生于河北省完县东杨各庄,在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入北京大学,先在中文系和外语系学习,后转入哲学系直至毕业。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和清华大学助教。1929年考取公费留美,赴芝加哥大学从著名的神经解剖学家Herrick博士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工作了一段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经欧洲作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