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全教育对艾滋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有安全隐患的艾滋病患者100例,按住院号单双分为干预组54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同时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患者及家属安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安全隐患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对安全知识知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安全隐患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艾滋病科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健康教育强化,可以増强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降低安全隐患和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同时将护理隐患和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前馈控制应用前后,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 :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后,2012年全院上报护理隐患(A类事件)625例,2011年与2010年无A类事件上报记录;2012年上报护理不良事件(B类和C类事件)总例数为44例,较前增加(2011年36例、2010年39例);2012年对患者产生影响的护理不良事件(C类事件)占比为25.00%,较前降低(2011年为52.78%、2010年为61.54%)。结论 :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可鼓励护士对不良事件进行上报,降低不良事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精神科特需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探讨针对性地、适合精神科特需患者住院的安全管理对策,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入住特需病房患者217例作为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将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入住特需病房患者113例作为研究组,制定和实施特需病房管理制度,比较两组间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总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制定和实施特需病房管理制度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P<0.05)。结论通过对精神科特需病房安全隐患的分析,制定特需病房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措施,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有效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应用转运制度及流程对197例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生各类不良事件82起,其中35起(42.68%)是患者本身相关的不良事件,47起(57.32%)是由于仪器设备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的改进,降低了患者转运途中风险的发生,确保了转运患者的安全。结论:加强护理工作者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专业知识,认真执行各项制度,是确保医疗安全、提升医疗质量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2012年149月给予普通护理的急诊患者1217例设为对照组,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施加护理干预的1365例急诊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率及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0.37%和0.07%,对照组分别为0.74%和0.33%,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9.34%和97.37%,对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落实危重患者护理管理措施后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效果。方法从2009年逐步对危重患者实施重点管理,2010年进一步强化、细化、规范“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及配套的相关规定。以评价实施规范化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压疮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落实危重患者护理管理措施后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P〈0.01),环节质控到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19,P〈0.01),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增高。结论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并发症,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陆静  陈雯 《全科护理》2011,(4):332-333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7月—2008年12月住养老人253例为对照组,2009年1月—2010年6月住养老人219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组应用SHEL模式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意外事故16例(6.32%),干预组发生意外事故2例(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EL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质量,消除护理安全隐患,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2009年2月以来在手术室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出护理安全干预措施,分析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总结手术中医疗差错、事故、护理缺陷的发生,并与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前的护理工作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措施的规范化、标准化,减少了手术中医疗差错、事故、护理缺陷的发生,与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前的护理工作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安全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缺陷.  相似文献   

9.
精神科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夏玉莲 《现代临床护理》2009,8(11):45-46,53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5例精神病病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结果精神病病人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情况依次为:外出潜逃32例(58.2%)、冲动伤人16例(29.1%)和自伤自杀7例(12.7%)。结论制订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培养护理人员预见风险与防范风险的能力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开胸患者术后谵妄有效护理的干预措施 方法:对25例年龄为60-83岁的开胸术后出现谵妄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 结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对25例实施开胸手术后出现谵妄的老年患者落实有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给予精心护理,避免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患者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以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防止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就诊的5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医院管理“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结合血液病专业的实际,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设置患者安全管理的危急值,制定并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监测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错误发生率(2.0%)及患者跌倒率(0.4%)较对照组(2.4%,2.0%)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24,7.45;P〈0.01);观察组标本采集错误(0.6%),高危药品外渗(0.4%),压疮(O%),导管脱落(0.2%),患者投诉(0.2%)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2.6%,1.8%,1.O%,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35,4.50,5.03,4.54,5.49;P〈0.05)。结论血液病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安全因素,防止不良事件及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床边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时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方法 总结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147例重症患者床边行CBP治疗时的护理安全管理,通过制定标准化流程、建立不安全因素干预措施、液体项目管理等护理管理方法进行安全管理.结果 147例患者在CBP治疗期间发生非计划外拔管率为0%,滤器凝血率为12.24%,导管凝血率为0%,低血压发生率为8.78%.结论 通过制定标准化护理流程、规范化操作、建立不安全因素的干预措施、加强行血滤期间的液体管理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培训手册在门诊输液室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建立药物培训手册,并进行学习使用,将使用前(2010年1-12月)和使用后(2012年1-12月)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由0.072%降至0.018%,患者满意度由93%提升至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91,1440.05;P<0.01)。结论药物培训手册在门诊输液室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升了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有效杜绝了医疗纠纷、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相关处理措施。方法:将2009年11月~2010年4月我院门急诊输液室输液的1 872例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总结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根据其发生原因我院采取一系列对应措施;将2011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门急诊输液室输液的2 043例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两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提高程度和患者满意率。结果:对照组门急诊输液室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及时制定相关处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过预防性评估,制定安全文化培训计划和结合针对性的护理质控安全督导,在提升执业护士对患者安全的认知,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PBL联合病例为引导(CBS)模式对护士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组织患者安全总结讨论会,针对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防措施,护理质控办监控护理安全薄弱环节。比较干预前后护士安全态度、安全知识理论成绩及各科室护理缺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后护士对护理安全管理满意度从(3.45±0.61)分提高到(4.20±0.79)分,安全相关理论成绩从(81.71±2.94)分提高到(86.88±3.90)分,每月护理缺陷事件由(8.50±1.15)起减少到(6.08±2.19)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14.161,-17.570,2.850;P<0.05)。结论通过安全文化培训、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以及无缝隙的安全督导,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院扩建后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的风险及采取的应对措施,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分析医院扩建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制订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比较2005年(扩建前)与2010年(扩建后)护理安全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2010年有1例护理服务投诉,较2005年的3例少了2例;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致的重大护理缺陷;收到患者对临床护士的书面表扬24次、感谢信7封,护理服务满意度98.3%,较2005年的94.6%上升了3.7%。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护理。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2008年9月ICU收治的40例经1:3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MV)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了解VAP的发生情况。结果:40例机械通气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发生VAP7例,发生率17.5%;因VAP死亡3例,死亡率7.5%。结论:做好环境的消毒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掌握吸痰方法,加强呼吸道管理等是降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护理查房在重度烧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30例为观察组,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加营养科会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联合护理查房,比较2组患者TB、ALB、PA、LY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经联合护理查房后,患者TB、ALB、PA、L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护理查房能够及时地发现患者的营养相关问题,有利于提高营养治疗效果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疗美容科护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减少危机事件的潜在危害,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就诊患者810例次与实施危机管理措施后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就诊患者1032例次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护理危机管理措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危机管理措施后护理缺陷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由4.2%,1.6%下降至2.2%和0.5%,患者满意度由86.9%提高至9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866,7.279,5.599;P〈0.05)。结论医疗美容科应用护理危机管理措施能减少危机事件对科室的潜在危害,提高医疗美容护理的抗风险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7S现场管理法在降低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6—12月本院智能化护理管理系统上报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共69例,根据反馈分析法,列出发生安全隐患的高危因素。2013年1月引进7s理论,构建标准化管理模式,运用品管圈方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收集2013年1—6月上报的护理安全隐患。比较实施7S现场管理法前后护士应急能力和护理安全相关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7S现场管理前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为0.64%,实施后为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0.78,P〈0.05);实施后护士应急考核、环境安全与病房管理、技术操作、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6%,96.4%,98.6%,98.1%,96.3%,均高于实施前的89.5%,90.1%,91.3%,93.4%,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8.69,32.11,36.36,38.84,37.07;P〈0.01)。结论将7S现场管理法引入到护理安全隐患管理中,能达到简化流程、缩短服务半径的目的,对提高护士应急能力,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