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有多种机制参与其中。大量研究表明 ,钙超载是房颤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calpains是一类钙离子依赖性的中性蛋白酶 ,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组织中 ,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 ,calpains激活后能够部分降解收缩蛋白 ,引起心肌收缩功能下降 ,并影响心肌细胞结构和通道蛋白水平 ,与房颤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并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流行率预计在未来几年会进一步增加。尽管在过去十年中出现了心房颤动病理生理学的新分子概念,但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主要局限性,包括效果差和严重的副作用,如心室恶性心律失常等。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和自主神经重构是心房颤动的发病基础,但驱动这种重构的确切机制仍不完全清楚。MicroRNA代表大量小非编码RNA的亚组,降解或抑制其靶m RNA的翻译,从而调节基因表达并在广泛的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 RNA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重构和AF“引发”AF概念的提出是对AF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重大进展,但临床上有关AF的诸多问题并不能都用AF“引发”AF和单纯的心房电重构来解释,本文就AF“引发”AF这一问题结合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总是"引发"心房颤动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重构和AF"引发"AF概念的提出是对AF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重大进展,但临床上有关AF的诸多问题并不能都用AF"引发"AF和单纯的心房电重构来解释,本文就AF"引发"AF这一问题结合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1、calpain2)、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statin)及L-型电压依赖钙通道alc亚基(LVDCCalc)的基因转录,探讨房颤患者心房肌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采集风心病窦性心律组患者12例和房颤组患者16例的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房肌calpain1、calpain2、calpastatin及LVDCCalc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电镜观察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心房肌calpain1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LVDCCal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且与calpainl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83,P=0.019),而calpain2和calpastatin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显示房颤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calpain1和LVDCCalc的转录水平调控失衡,提示calpain1激活影响心肌细胞结构和通道蛋白水平,与房颤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心房颤动中的多子折返波一旦起动 ,会形成一系列的心肌细胞结构和电生理的改变 ,这就是结构和电生理重构。在结构重构中心房肌的纤维化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结构基础 ,已证实细胞间信号调控激酶 2(Erk 2 )、缝隙连接 (GJ)、间隙连接蛋白 40 (Cx40 )有显著的改变 ,在心房纤颤发生及维持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电重构是指心房颤动的心房肌纤维在持续性心房颤动中有效不应期进行性下降 ,钙超载机制是电重构中最重要的机制 ,以此为基础出现的一系列离子通道 ,包括L Ca2 通道、K 通道、Na 通道 ,以及一系列的钙调蛋白的改变 ,最终的结果是使心房肌纤维的有效不应期进行性延长 ,使心房颤动得以维持。了解心房颤动的重构机制对临床心房颤动治疗的用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关于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至今并未完全明确,目前对其结构重构的发生机制研究较多,包括钙离子超载、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改变、缝隙连接蛋白改变等。同时,针对导致心房颤动结构重构的可能机制,出现了一些新的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策略。现就心房颤动结构重构的发病机制研究及相应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einberg等[1]对全球4个主要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房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中国一项来源于29 079例30~85岁患者的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标准化率为0.61%,年龄分组显示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房颤的患病率必将不断攀升.然而房颤的确切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因此,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机制方面入手,寻找预防和治疗房颤的新方法、新手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 (AF)的发病机制目前不十分明了 ,近年来 ,心房电重构的提出使AF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迷走神经对AF电重构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研究认为迷走神经不但可以使心房有效不应期 (AERP)缩短 ,而且使AERP离散度增加 ,AERP离散度增加与迷走神经在心房的空间分布不均一有关。AF的易损性和持续性与AERP离散度增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重视和加强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属临床常见且目前仍难以防治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为从根本上治愈心房颤动 ,自1894年(Engelmann)以来 ,学者们就其发生机制进行了一系列长达1个世纪的不懈探索。尽管随着各种诊断和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 ,心房颤动的某些现象和规律(例如自旋波学说以及近年发现的局灶性心房颤动电生理特性等 )已获新的认识 ,然迄今为止 ,其发生机制无论是电生理机制还是分子水平、基因水平或离子通道等方面均尚未完全阐明。在当前许多过速性和过缓性心律失常已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12.
衰老与心房颤动(AF)发生密切相关,主要参与AF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衰老通过细胞肥大、纤维化、肺静脉和左房大小、淀粉样变参与结构重构;通过调节离子电流、缝隙连接蛋白参与结构重构;另外通过氧化应激、炎症过程、性激素变化、交感神经的变化导致AF.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电重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并发症较多,疗效欠佳。因此需要更深刻地认识AF的发生机制,下面就近年来AF的电重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AF电重构的提出 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中,人们对AF的电生理机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从不被实验支持的异位自律灶学说到Moe假说即多发小波随机折返学说,从核心折返环学说到自旋波折返学说,折返机制在AF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已为绝大多数学者所认同。近十年来,人们观察到AF具有自身延续性(selfperpetuating),即AF自身呈现为一种进展性疾病,其证…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由于其电生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使医生难以制订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因此 ,对AF电生理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的热点。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1 AF的电生理机制假说1.1 心脏协调中心失常假说 :Garrey曾设想房、室间隔有一个心脏活动的协调中心 (coordinator center) ,在该协调中心的控制下心脏各部分活动协调一致 ,其功能障碍会导致颤动的发生。但随后人们观察到与心脏间隔不相连的心肌也可协调一致地活动或发生颤动 ,故该假说被否定。然而近年来房间隔在房…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每年因房颤住院的病人超过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两倍。近十几年来 ,射频消融、植入式心律转复起搏器 (ICD)与生理性起搏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使许多过速性和过缓性心律失常得到了根治和有效的防治。唯其如此 ,房颤的根治作为一个难题就更加突出的显现出来 ,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1 房颤形成的电生理机制不同类型房颤 ,不同疾病所致的房颤 ,其形成的电生理机制可能不同 ,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 :1.1 房内局灶性异位兴奋 ,即单源性冲动假说。Rothberger提出异位兴奋…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的电生理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 ,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约为 0 .2 %~ 0 .3% ,6 0~ 90岁年龄组发病率增至5 %~ 9% [1 ] 。新近 Framingham的研究表明 AF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因素使患者病死率增加 [2 ] 。 AF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可能为非单一机制 ,普遍认为持续性 AF是由于心房内的多子波折返 ,每 1个折返环本身都在不停地改变其大小及传导方向。近年来 ,在 AF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 ,两个方面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发现部分 AF起源于心房内某些部位如肺静脉口…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电重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犬心房颤动 (Af)模型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的变化 ,验证Af电重构这一假说的正确性。方法 :采用快速心房起搏的方法建立犬的Af模型 (起搏组 ,n =13) ,用程序刺激测量心房的ERP ;观察P波时限和PA间期的变化 ,并与假手术组 (对照组 ,n =7)作比较。结果 :持续快速起搏 9~ 10周后 ,心房ERP明显缩短 ,当S1S1为 30 0ms时 ,对照组与起搏组分别为 (15 0± 2 1)ms与 (115± 2 3)ms(P<0 .0 1) ;S1S1为 4 0 0ms时分别为(15 4± 2 4 )ms与 (10 5± 2 7)ms(P <0 .0 1)。起搏组P波时限和PA间期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 :持续心房快速刺激可使ERP明显缩短 ,使心房发生电重构。心房电重构可促进Af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心房颤动致心房重构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房颤动诱导心房发生重构包括以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及对频率适应性丧失为特征的电重构、心房肌结构发生适应性及非适应性改变引起的结构重构及缝隙连接重构。细胞内钙超载导致的L 型钙电流内流减少及蛋白降解机制可能是心房重构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时心房肌钙调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 (AF)时存在明确的钙调控改变 ,主要表现在细胞膜L型钙通道电流降低 ,肌浆网钙调控蛋白基因表达改变和功能减低 ,钙的循环受到影响 ,它们都是影响AF电重构的关键环节。而钙超负荷可能是诱发这些变化及心肌收缩力降低的始动因素。相应的药物干预可能是未来AF防治的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