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粘连蛋白和凝集素受体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的作用山东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济南250012)闫晓梅山东医科大学组织胚胎教研室高英茂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和亲合细胞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及凝集素受体在高温致畸中的作用,以...  相似文献   

2.
ER和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以及ER、PR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取新鲜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6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的表达。分析受体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和PR的表达率分别为52.17%和46.38%,结节性甲状腺肿没有ER和PR表达,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以及MACIS评分无关,但是PR和肿瘤浸润甲状腺包膜以及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P<0.05),ER与患者年龄成负相关。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PR的表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R的表达反应肿瘤浸润甲状腺包膜和淋巴结转移情况,ER表达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植物蛋白,有与糖连接物上特定的糖基受体专一结合的特性。与凝集素结合的糖基受体称为凝集素受体。目前凝集素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化学以作为研究细胞膜和细胞内外各种  相似文献   

4.
应用流式细胞术、凝集素亲和组织化学和CE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类型大肠息肉和大肠癌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DNA含量异常可作为判断腺瘤癌变潜能的较可靠指标,且与PNA受体和CEA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5.
花生、大豆、刀豆凝集素受体与宫颈腺癌的关系马中民王美清王维屏采用花生(PNA)、大豆(SBA)和刀豆(ConA)三种凝集素亲和组织化学染色,探讨宫颈腺癌与正常宫颈腺上皮和子宫内膜腺癌间此三种凝集素受体的差异以及它们对临床诊断工作的意义。并且对免疫组织...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受体基因敲除小鼠脾脏免疫学改变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形态学观察雌激素受体基因敲除小鼠脾脏免疫学指标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结果 :雌激素受体基因敲除小鼠 ,尤其是ERβ敲除小鼠 (BERKO)的脾脏出现多种异常 ,如促炎症细胞因子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增高 ,脾细胞增殖增强并能抵抗雌激素的抑制作用 ,IgM /IgG表达也明显增高。雌激素受体缺乏小鼠脾脏NF kB的激活可能是脾细胞过分活跃的原因。结论 :雌激素受体 ,尤其是ERβ在介导雌激素对免疫反应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ERβ缺失可能增加机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于辉 《解剖科学进展》2011,17(6):582-585,589
目的 研究卵泡刺激素受体( FSHR)和雌激素α受体(ERα)在大鼠下颌下腺中的定位、分布及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GnRHR)共存.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和邻片免疫组织化学共定位方法.结果大鼠下颌下腺浆液性腺泡及各级导管的上皮细胞均呈FSHR和ERα免疫反应阳性;在下颌下腺GnRH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中观察到了F...  相似文献   

8.
免疫组织化学是目前乳腺癌激素受体检测的常规方法,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标准化程度令人担忧.英国国家免疫细胞化学外部质量评估方案(NEQAS-ICC)曾评估200余个实验室对同一例乳腺癌组织进行的雌激素受体(ER)染色,发现仅36%的实验室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1],提示抗原修复是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最主要的因素,而激素受体水平低的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更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致痫与NMDA受体(NMDAR)和雌激素受体(ER)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和激光共焦显微镜技术研究IL-2致痫大鼠及经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后再致痫大鼠脑内NMDAR-1、ER的表达变化以及NMDAR/ER和NMDAR/IL-2R共存情况.结果 大鼠侧脑室注射IL-2以后,动物出现明显的癫痫发作,其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NMDAR-1及E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免疫反应平均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而用IL-2抑制剂环胞霉素(CsA)或糖皮质激素(G)预处理后再注射IL-2,动物未出现或仅出现轻微的癫痫发作,其NMDAR-1和ER表达较IL-2组明显减少(P<0.05).研究还观察到大鼠脑内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NMDAR/ER或NMDAR/IL-2R之间存在着广泛共存.结论 IL-2有致痫作用,NMDAR-1、IL-2R和ER在致痫活动中可能存在协同和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垂体前叶中一些免疫内分泌物质的共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以及其受体和雌激素受体(ERα或β)在大鼠垂体前叶的共存。方法 用种属特异性抗体(兔抗大鼠ERα蔌IL-2Rβ,羊抗大鼠ERβ或IL-2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结果 在大鼠垂体前叶有ERα、ERβ、IL-2和IL2Rβ免疫反应细胞,REα位于胞核内,IL-2和ERβ免疫反应物质位于胞浆内,IL-2Rβ位于胞膜,ERα或β和IL-2共存于同一细胞,ERα和IL-2Rβ无共存,而ERβ和IL-2Rβ共存。结论 在大鼠垂体前叶ER和IL-2以及膜受体IL-2Rβ和核受体ERβ共存于同一细胞,表明在大鼠垂体前叶存在免疫内分泌网络。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株能分泌抗刀豆凝集素(ConA)单克隆抗体(McAb)的细胞株-CA2。ELISA证实所得 CA2 McAb仅与 ConA有反应,而与菜豆凝集素(PHA)、美洲商陆(PWM)、花生凝集素(PNA)、扁豆凝集素(LcA)以及牛血清白蛋白(BSA)都无交叉反应。免疫印迹试验进一步证实该McAb 只能与 ConA 形成免疫沉淀线。该McAb 能抑制 ConA对RLc-802细胞的凝集作用,竞争抑制试验显示α-甲基甘露糖、果糖不能抑制 CA2 McAb与 ConA 的结合,提示它可能是针对 ConA蛋白结合点部位抗原决定簇的 McAb。应用该McAb证实了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_4、CEM和B淋巴母细胞CCRF-sb以及转化的扁桃腺淋巴细胞表面膜存在有分子量大小不同的 ConA受体,提示同是ConA受体,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龙血素A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龙血素A与MCF-7细胞体外共培养(药物组)干预手段,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药物组ERα表达显著减少,而ERβ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龙血素A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明显抑制生长和促进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龙血素A能下调ERα表达和上调ERβ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性激素受体在睑板腺和Zeis腺的定性和定位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DAB显色方法显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在睑板腺和Zeis腺上皮的表达。结果胎儿4个月睑板腺和Zeis腺上皮呈ER、PR、AR阳性;而儿童至成人组睑板腺和Zeis腺上皮呈ER、AR阳性。各种性激素受体定位同时出现在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ER在睑板腺和Zeis腺上皮阳性表达率在年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R在睑板腺和Zeis腺上皮阳性表达率在年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R在睑板腺上皮阳性表达率在年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Zeis腺上皮阳性表达率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ER、PR、AR阳性表达率在胎儿组性别间比较和ER、AR阳性表达率在儿童至成人组性别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儿4个月睑板腺和Zeis腺上皮ER、PR、AR即有表达。出生后睑板腺和Zeis腺上皮仅存在ER和AR,以ER为主。ER、PR、AR定位在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相似文献   

14.
树突细胞相关凝集素2(Dectin-2)是一种新发现的C型凝集素受体,具有一个碳水化合物识别域CRD,可识别高甘露糖结构,广泛存在于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由于其具有抗真菌病原体感染和紫外线诱导耐受等作用,因此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Dectin-2等C型凝集素受体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对微生物感染、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等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对预防和治疗疾病起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和免疫因子白介素6(IL-6)在心内神经节的表达,并证实它们共存的可能性。方法: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技术。结果:切片上观察到3种细胞:①ER单标细胞,胞核呈棕褐色;②IL-6单标细胞,胞浆呈红色;③ER/IL-6双标细胞,胞核棕褐色,胞浆为红色。双标细胞占全部阳性标记细胞的20%~30%。结论:ER和IL-6可共存于同一大鼠心内神经节细胞,从而在细胞水平为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在心脏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
人胚胎升结肠和降结肠粘膜凝集素受体定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凝集素亲和细胞化学ABC法比较分析了63例7~38周人胚胎升结肠和降结肠粘膜凝集素受体的定位分布.发现升结肠粘膜能表达刀豆素A受体和大豆素受体,降结肠粘膜能表达刀豆素体、大豆素受体和荆豆素-1受体,且升结肠和降结肠的刀豆素A受体和大豆素受体存在量的差异,两段结肠粘膜均不表达麦胚凝集素受体.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升结肠和降结肠粘膜的糖复合物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质和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病理医师学院(CAP)于2010年6月发布了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指南,目的在于提高ER/PR的IHC检测准确性和对内分泌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1].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病理医师学院(CAP)于2010年6月发布了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指南,目的在于提高ER/PR的IHC检测准确性和对内分泌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女性尿道支撑组织成纤维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β(ERβ)同分异构体的表达,从而获得雌激素受体β同分异构体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阴道前壁组织作为研究标本,并取正常对照组标本及患者实验组标本各5例。体外构建女性尿道支撑组织成纤维细胞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ELISA以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尿道支撑组织中ERβ及ERβ同分异构体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的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ERβ表达存在一定程度的下调。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实验组中的ER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组织中的ERβ蛋白含量。用RT-PCR方法检测ERβ各个亚型表达之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ERβ1、ERβ2、ERβ3、ERβ5 mRNA均下调表达。结论雌激素受体β同分异构体的表达下调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采用Lee SH荧光素组化法检测15例正常卵巢,71例卵巢肿瘤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并进行阻断实验证实方法的特异性。结果发现:正常卵巢的ER、RP主要位于已发育卵泡的粒层细胞内,卵巢表面上皮含较高水平ER、RR。上皮源性良性瘤中,中、高水平受体者18/25例。卵巢癌中,中、高水平受体者6/15例,高分化癌较中、低分化癌的受体水平高。2/4例粒层细胞瘤含ER、PR。畸胎瘤中,柱状上皮、汗腺、皮脂腺、软骨细胞均见受体阳性细胞。内胚窦瘤、无性细胞瘤均呈受体阳性。临床晚期卵巢癌的受体水平较临床早期癌低。提出,卵巢肿瘤ER、RR水平可做为选择内分泌治疗的指征,并能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特性,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