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构建膀胱癌大鼠模型,分析膀胱癌大鼠LASS2基因及肿瘤增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膀胱癌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对模型组大鼠饲喂含0. 05%N-正丁基-N-(4-羟基-丁基)亚硝胺(BBN)的饮用水至第8周,建立膀胱癌模型;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记录两组大鼠状态,检测两组大鼠膀胱组织或肿瘤组织的LASS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检测肿瘤增殖相关蛋白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P53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无异常症状;模型组大鼠饲喂过程中死亡3只,活动减少,毛发无光泽,出现血尿症状,HE染色肿瘤组织中大量细胞胞质深着色,胞核异形,形态不规则,膀胱黏膜固有层出现浸润;模型组大鼠相较于对照组,LASS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5),肿瘤增殖相关蛋白Ki-67及PCNA表达水平均更高,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水平更高,P53表达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膀胱癌大鼠中,LASS2表达下调,肿瘤增殖相关蛋白Ki-67及PCNA蛋白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P53表达下调,LASS2可能与肿瘤增殖及凋亡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AKTl基因沉默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AKTlsiRNA转染Hep-2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分析各组细胞AKTl,MMP-2mRNA和蛋白表达,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细胞测定细胞侵袭能力。结果AKTlsiRNA可抑制AKTl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AKTl基因沉默后细胞迁移运动能力明显减弱,穿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MMP-2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结论AKTlsiRNA可通过下调MMP-2表达抑制Hep-2细胞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吉西他滨(GEM)热化疗对膀胱癌BIU-87细胞株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IU-87细胞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热化疗1组[(38±0.2)℃],C组为热化疗2组[(40±0.2)℃],D组为热化疗3组[(43±0.2)℃],GEM的工作浓度为1μg/ml。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用RT-PCR检测MMP-9m RNA的表达情况;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的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用EMSA检测各组细胞NF-κB的活性。结果 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相对于A组,B、C、D组对BIU-87细胞的穿透能力均可产生抑制作用,热化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组均能抑制MMP-9蛋白的表达,热化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的抑制最为明显。EMSA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NF-κB的活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化疗能够抑制BIU-87细胞的侵袭,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降低MMP-9蛋白的表达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放射性核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法)分析不同转移潜能浸润性膀胱癌间质蛋白的表达谱特征,并与尿液中蛋白质表达谱进行对比,探讨从尿液中建立肿瘤生物标记组用于评价膀胱癌转移潜能的可能性。方法首先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获取纯化的高、中、低危组肿瘤细胞标本,然后根据iTRAQ法分别鉴定高、中、低转移风险浸润性膀胱癌细胞蛋白质表达谱,并分析其差异表达。结果 3组肿瘤细胞标本中有943个蛋白共同表达,根据基因本体论进一步分析表明,943个蛋白质中具有生物学途径、细胞成分注解的蛋白质分别为760、804个。通过与国际蛋白质索引的完整列表进行对比,生物学途径中浓集-缺失的分支术语为55/11,细胞成分中浓集-缺失的分支术语为43/8。结论 LCM联合iTRAQ法分析不同转移潜能浸润性膀胱癌间质蛋白的表达谱特征,结果可靠、有效;细胞的生物学途径和亚细胞结构决定膀胱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6.
肿瘤相关基因chp2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了探讨人类肿瘤相关基因chp2在白血病原代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系中表达的特点,选择24例白血病患者、4种白血病细胞系及1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chp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0例正常对照细胞chp2mRNA的表达检出率为80%,阳性的表达量为(0.744±0.682)×10^5cps/μl。白血病原代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系chp2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原代细胞中的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6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表达量分别是(11.637±5.588)、(6.122±3.785)、(4.262±2.561)和(3.434±1.974)×10^5cps/μl;白血病细胞系中K562细胞、Jurkat细胞、HL-60细胞和M07e细胞的表达量为(5.243±1.852)、(4.463±1.621)、(4.137±1.837)和(2.578±1.137)×10^6cps/μl,白血病细胞系的表达量高于原代细胞。结论:人类肿瘤相关基因chp2在白血病原代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其在白血病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瘤与腺癌细胞在生物学特征上的异同及其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方法 :收集有关的甲状腺肿瘤外科病理标本 71例并按其生物学行为分成腺癌未侵袭组 9例 ,侵袭组 17例 ,转移组 2 2例及腺瘤组 2 3例。以S P免疫组化法进行标记检测bc1 2 ,C erbB 2及CA 12 5癌蛋白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LRIG2基因在膀胱肿瘤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肿瘤分级、分期之间的关系。并将携带有LRIG2基因的重组质粒载体pCMV-LRIG2转染膀胱癌细胞株BIU-87,观察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38例膀胱肿瘤组织和16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内LRIG2基因mRNA表达情况。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携带有LRIG2基因的重组质粒载体pCMV-LRIG2转染至膀胱癌细胞株BIU-87,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生长力、侵袭力及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肿瘤组织内LRIG2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组织,且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呈负相关。转染pCMV-LRIG2组细胞生长速度较未转染组和空载体转染组明显减慢,侵袭力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转染组,而黏附能力显著高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转染组。结论 LRIG2有类似于抑癌基因的作用,通过对EFG-EGFR信号转导途径发挥负反馈抑制作用,从而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膀胱癌EJ细胞株中CD44基因小RNA干扰后细胞侵袭功能的变化。方法小RNA干扰的方法抑制EJ细胞中CD44基因表达,细胞划痕实验和Boyden小室研究shCD44-EJ细胞的侵袭功能改变。结果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shCD44-EJ细胞与CD44的单克隆抗体的结合性下降,Westernblot检测CD44蛋白的表达量减少,细胞划痕实验和Boyden小室研究结果显示shCD44-EJ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约50%。结论特异性沉默CD44可抑制EJ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RNA激活(RNA activation,RNAa)技术上调E-cadherin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人膀胱癌5637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方法将与E-cadherin基因启动子DNA序列互补的双链RNA分子(dsEcad)转染入5637细胞中,采用RT-PCR法及Westernblot检测E-cadherin的表达;用Transwell小室法及划痕法检测RNAa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蛋白在细胞内的重新分布结果。结果dsEcad转染5637细胞72h后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RNAa有效;5637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也明显下降。β-catenin在胞核及细胞质的水平明显下降并重新再分布至细胞膜上。结论RNAa技术激活E-cadherin基因表达并抑制细胞侵袭、转移等恶性行为,可作为膀胱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坎地沙坦对膀胱癌BIU-87细胞株的侵袭力和黏附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膀胱癌BIU-87细胞株AT1R的表达,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力,用细胞同质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力。结果 AT1R拮抗剂坎地沙坦能降低BIU-87细胞株的侵袭能力和黏附能力。结论 AT1R拮抗剂有可能通过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黏附能力和抑制血管生成而达到抗癌作用,AT1R拮抗剂将来可能会成为一种抗癌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中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R)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评估其在胃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64例胃癌组织标本中XOR的表达水平,研究XOR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XOR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XOR表达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状况、肿瘤大小有密切关系(P<0.05)。XOR高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47%,XOR低表达者为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XOR低表达者预后不良。结论:XOR可能是胃癌具有侵袭生物学特性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73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p73基因的表达,统计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p73阳性表达率为38.3%(23/6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78.3%,47/60,P〈0.01)及正常膀胱组织(86.7%,13/15,P〈0.01)。p73蛋白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且与临床分期、浸润及转移也密切相关(P〈0.05)。结论p73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抑制作用,p7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预判膀胱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羟基喜树碱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膀胱癌T24细胞,以0.10~100.00 mg/L的羟基喜树碱处理6~48 h后,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得出HCPT的IC50和最佳作用时间,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HCPT 10.00 mg/L作用细胞24 h后,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SOD、MDA、LDH、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活性氧以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的水平并与正常值对照,分析HCPT对T24细胞氧化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0.10~100.00 mg/L的HCPT均能抑制T24细胞增殖并诱导调亡,其作用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细胞生化指标分析HCPT明显提高了培养上清液LDH的活力,降低了细胞内LDH的活力;细胞内SOD、T-AOC、GSH及GR的水平明显减少(P〈0.05),MDA、活性氧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通过诱导激活氧化应激致使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可能是HCPT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微米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56例。男44例,女12例,中位年龄66岁(28~87岁)。肿瘤单发36例,多发20例。肿瘤直径0.5~3.0cm,术前病理均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微米激光治疗组和经尿道电切组。术后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总结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肿瘤复发情况和膀胱穿孔例数等指标。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所有患者术中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均无残余肿瘤,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每3个月接受膀胱镜复查。2微米激光组手术时间是20~50min,平均30min。术后膀胱冲洗6h,留置尿管1~3d,无膀胱穿孔病例,3例复发(10.71%)。电切组手术时间是15~55min,平均28min,术后膀胱冲洗6h,导尿管留置时间1~3d,膀胱穿孔6例,4例复发(12.00%)。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和术后肿瘤复发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微米激光组膀胱穿孔例数少于电切组(P〈0.001)。结论经尿道2微米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近期疗效满意,创伤更小,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7.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但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尿流改道术主要包括不可控尿流改道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原位新膀胱术三种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原位新膀胱作为膀胱替代的首选方式。而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更接近自然膀胱的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对于肿瘤侵犯尿道或尿道狭窄不能经尿道排尿的患者,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是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式。Bricker回肠膀胱术因手术简单、并发症少,仍被广泛应用。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则特别适用于年龄大、体质差、耐受力低、不能承受复杂手术的患者。组织工程技术为膀胱替代带来了新的希望,组织工程膀胱的一系列基础研究显示了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核小体结合蛋白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核小体结合蛋白1(NSBP1)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检测NSPB1在20例膀胱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RNA水平的表达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SBP1在80例膀胱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SBP1在20例膀胱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差异。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组织的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验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膀胱癌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NSBP1的mRNA平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55±0.146和0.411±0.111(t=5.647,P〈0.01)。膀胱癌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阳性率、弱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58.8%(47/80)、26.2%(21/80)和15.0%(12/80),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染色均为阴性,两种组织的染色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χ^2=66.55,P〈0.01)。Western blot提示两种组织中NSB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27±0.044和0.089±0.019(t=5.61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SBP1的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NSBP1在膀胱癌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RON mRNA及其变异体在膀胱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3例膀胱移行上皮癌(TCCB)、7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9例膀胱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瘤(PUNLMP)患者和12例外伤性膀胱破裂且经病理证实无肿瘤细胞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患者。其中,病理Ⅰ、Ⅱ和Ⅲ级患者分别为30、15和18例,临床Tis+ T1和T2 +T3 +T4期患者分别为44例和15例;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其RON mRNA相对表达量,以GAPDH mRNA为内标物,用RONmRNA/GAPDH mRNA比值表示RON mRNA相对表达量;用RT-PCR检测RON mRNA选择性剪切形成的变异体;用测序检测PCR产物中可能存在的变异体,并分析变异体在不同组织间及TCCB中不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结果RON mRNA在TCCB、IPB、PUNLMP及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均见阳性表达,其RON mRNA/GAPDH mRNA比值分别为4.9×10-3(1.8×10-3 ~1.0× 10-2)、3.8×10-3(2.4×10-3~1.7×10-2)、4.9×10-3(1.7×10-3~1.1 ×10-2)、1.0×10-3(4.5×10-4 ~2.8×10-3),且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K-W= 17.278,P<0.05);RON mRNA/GAPDH mRNA比值在TCCB病理Ⅰ、Ⅱ、Ⅲ级分别为3.7×10-3(1.3×10-3 ~7.5×10-3)、4.9×10-3(1.9X10-3~1.1 ×10-2)、8.9×10-3(2.7×10-3~8.0×1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K-W=7.341,P<0.05);RON mRNA/GAPDH mRNA比值在TCCB临床Tis+ T1、T2 +T3 +T4期分别为3.5×10-3(1.2×10-3 ~7.7×10-3)、9.7× 10-3(2.9×10-3~5.3 ×10-2),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 -2.306,P<0.05)。但正常膀胱黏膜组未发现RON mRNA变异体,而在膀胱肿瘤组织中外显子11剪切缺失(E11△)的阳性表达率为70%( 55/79)。在TCCB、IPB、PUNLMP中E1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 (45/63)、57% (4/7)、67% (6/9),而不同病理组织中的E11△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0,P>0.05);在不同TCCB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其阳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221、0.538,P均>0.05)。发现1种正常黏膜组织中没有的新变异体,即RON基因外显子的3 476~3 539 bp剪切缺失形成的变异体(E3 476 ~3 539△)。膀胱肿瘤组织中E3 476~3 539△的阳性表达率为56% (44/79),在TCCB、IPB、PUNLMP中E 3 476 ~3 53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 36/63)、43% (3/7)、56% (5/9),但各病理组织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7,P>0.05);在TCCB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其阳性率分别为40% (12/30)、67% (10/15)、78% (14/18)、48%(21/44)、80% (1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285、5.041,P均<0.05)。结论 RONmRNA的表达与TCCB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RON可能在TCCB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正常膀胱黏膜中未见RON mRNA剪切形成的变异体,而在膀胱肿瘤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E 3 476~3 539△的表达与TCCB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RON mRNA变异体可能参与了膀胱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