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检测空气喷磨处理对氟斑牙牙釉质与复合树脂间粘接强度影响.方法:根据Dean氏分类标准,选择15颗完整无龋坏的氟斑牙患者因正畸需要拔除的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单纯酸蚀)、B(单纯喷磨)、C(喷磨加酸蚀)三组进行釉质表面处理后粘接树脂,采用微拉伸粘接强度实验测定三组试件的微拉伸粘接强度.结果:A、B、C三...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评价空气喷磨、酸蚀和两者结合预处理氟斑牙牙釉质面对其与贴面用瓷块间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根据Dean氏分类标准,选择30个中度病损氟斑牙,随机分为A、B、C三组,对离体氟斑牙牙釉质分别进行单纯酸蚀、单纯喷磨、喷磨加酸蚀处理,而后粘结瓷块,测定剪切强度。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粘结破坏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面预处理后的表面形态。数据结果采用方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单纯空气喷磨组的剪切强度为(11.75±2.26)MPa,常规酸蚀组的剪切强度为(15.25±2.82)MPa,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喷磨加酸蚀组的剪切强度为(18.77±3.90)MPa,与常规酸蚀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空气喷磨加酸蚀预处理氟斑牙牙釉质可提高氟斑牙牙面与全瓷修复体间的粘结力。  相似文献   

3.
喷磨处理氟斑牙牙釉质与复合树脂黏结界面微渗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雯  李建  岳建坤 《口腔医学》2009,29(3):148-150
目的体外评价空气喷磨、酸蚀和两者结合处理氟斑牙牙釉质对其与复合树脂黏结界面间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18颗氟斑牙正畸患者拔除的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对其牙釉质分别进行单纯酸蚀、单纯喷磨、喷磨加酸蚀处理而后黏结树脂,进行冷热循环、染色。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黏结界面微渗漏情况。方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空气喷磨组的微渗漏测量值为(1.51±0.28)mm,与常规酸蚀组(1.03±0.33)mm相比,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喷磨加酸蚀组的微渗漏测量值为(0.51±0.28)mm,与常规酸蚀组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采用空气喷磨加酸蚀预处理氟斑牙牙釉质可减少氟斑牙牙釉质与复合树脂间的微渗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一种使氟斑牙与托槽有较高粘接强度的临床可行的粘接方法。方法选择15例氟斑牙正畸患者拔除的60颗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分为15个区组,每区组包括每位患者的4颗牙齿,区组内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A、B、C、D 4小组,每小组即包括每位患者的1颗牙齿,共计15颗。4小组采用不同方法粘接托槽,分别为常规酸蚀后用釉质粘接剂粘接、喷磨预处理后用釉质粘接剂粘接、自酸蚀后用Bond粘接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喷磨预处理和自酸蚀后用树脂粘接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然后测定4小组的粘接强度和托槽底面粘接剂的余留情况。结果A、B、C、D 4小组的托槽/牙面剪切强度测试结果分别为(2.247±0.261)MPa、(5.374±0.469)MPa、(4.345±0.401)MPa、(5.791±0.636)MPa,4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D组剪切强度最大,其次为B、C组,A组最小。4组样本在去除托槽时残留粘接剂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氟斑牙面先用空气喷磨机喷磨,然后进行自酸蚀和树脂粘接托槽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复合树脂直接与间接修复的粘接微拉伸强度进行测试。方法新鲜拔除的完好无龋、人下颌第三磨牙15颗,随机分成3组,用Isomet低速切割机流水冲洗下磨去咬合面釉质,暴露牙本质,A组为Renew树脂用One Step Plus直接粘接在牙本质面上,B组为预成的Renew树脂"冠"用One Step Plus和C&B cement间接粘接修复,C组为预成的Renew树脂"冠"用One Step Plus和Duo-link间接粘接修复,贮存于室温水中24h,测试微拉伸强度,检查断裂界面。结果A组微拉伸强度(33.38±6.24)MPa高于B组(20.06±4.96)MPa和C组(21.08±4.60)MPa,且差异有显著性,BC两组的微拉伸强度无统计差异。结论树脂直接充填粘接的微拉伸强度要高于树脂间接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循环加载对正常牙及不同程度氟斑牙牙本质微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24个新鲜拔除的无龋第三磨牙和氟斑磨牙根据Dean氏指标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4组。垂直牙体长轴除去冠部釉质,在面制备盒形洞,用Prime&BondNT粘结,复合树脂充填。每组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50N大小的力进行循环加载,加载10000次。制备测试微拉伸粘结强度的条状试件,在拉力试验机上测定粘结强度。结果:对照组中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分别为:(43.98±6.28)MPa、(39.83±8.70)MPa、(29.41±5.76)MPa、(19.61±4.15)MPa;加载组中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分别为:(35.13±7.81)MPa、(30.53±8.47)MPa、(21.66±6.51)MPa、(13.93±4.90)MPa。结论:循环加载10000次使所有粘接试件的微拉伸粘结强度下降;无论加载与否,粘接强度都随着牙齿氟化程度增加而降低,其中以重度氟斑牙组的粘接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测釉质轻空气喷磨预处理后对树脂粘结性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30颗离体牙的牙釉质进行喷磨、喷磨加酸蚀、单纯酸蚀后粘结树脂,测定其剪切强度。用方差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酸蚀加空气喷磨,并不影响常规的树脂与釉质的粘结强度。但单独的空气喷磨,可提高树脂与釉质的粘结强度。结论 临床上可采用空气喷磨预处理牙釉质,不必再行常规的酸蚀处理牙釉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磷酸酸蚀对氟斑牙釉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30颗正常牙,实验组90颗氟斑牙按照TFI评分分为3组:轻度氟斑牙组、中度氟斑牙组和重度氟斑牙组。每组牙再分为3个亚组,分别采用35%、40%和45%磷酸酸蚀。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粘接界面,光学显微镜观察断裂模式。结果:氟斑牙粘接强度相比对照组降低(P<0.05),氟斑牙在不同浓度磷酸酸蚀下粘接强度有显性差异(P<0.05),40%酸浓度时粘接强度最大,对照组在45%酸浓度下粘接强度最小。结论:氟斑牙的粘接强度低于正常牙;对于氟斑牙采取不同浓度酸蚀剂会改变其全酸蚀粘接强度,但酸浓度过高反而会导致粘接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法测试在纤维桩表面经过6种不同的处理后与核树脂的粘接强度,探索何种表面处理方法能显著提高纤维桩与核树脂的粘接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30根石英纤维桩随机分成6组,每组5根。A组纤维桩表面涂布粘接剂,B组涂布硅烷处理剂,吹干后涂粘接剂,C组5%氢氟酸酸蚀30sec,流水冲洗吹干后处理同A组,D组5%氢氟酸酸蚀30sec,流水冲洗吹干后处理同B组,E组24%双氧水处理,后操作同A组,F组24%双氧水处理后操作同B组。在桩周分层固化核树脂,用低速锯沿纤维桩外周平行片切,再垂直粘接面片切成横截面约0.9mm×0.9mm的长方柱状试件,每组15个,用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法测试纤维桩与核树脂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体视显微镜观察断裂类型。结果:A组微拉伸粘接强度8.78±2.20MPa,B组9.35±1.92MPa,C组15.50±2.87MPa,D组22.98±3.24MPa,E组16.64±2.70MPa,F组24.88±3.9 0MPa。用氢氟酸酸蚀的C组和D组和用双氧水处理的E组和F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用氢氟酸酸蚀后再硅烷化处理的D组比C组、用双氧水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空气喷磨对乳牙树脂充填微拉伸强度的影响,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4颗离体乳磨牙切除冠部釉质暴露牙本质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50μm氧化铝微粒空气喷磨(空气喷磨组)和金刚砂车针预备(金刚砂车针组)。每组抽取2个样本牙,1个样本牙直接扫描电镜观察,另外1个进行酸蚀后行扫描电镜观察。余留样本牙复合树脂充填后制成试件,采用微拉伸技术,测试试件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结果空气喷磨组的微拉伸强度为(24.470±3.194) Mpa,高于金刚砂车针组(22.294±2.268)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涡轮机金刚砂车针预备后酸蚀的牙本质表面呈浅坑状形态,空气喷磨后酸蚀呈规则的蜂窝状。结论空气喷磨技术可提高乳牙复合树脂充填的微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1.
固化光源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两种固化光源对牙本质粘结的微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前磨牙20颗,随机分成4组。去除殆面釉质,暴露平的牙本质表面,分别使用卤素光固化灯和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粘结剂和复合树脂,形成3mm高的树脂冠:A组:卤素光固化灯固化粘结剂20s,卤素光固化灯固化树脂40s;B组:卤素光固化灯固化粘结剂20s,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树脂30s;C组: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粘结剂20s,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树脂30s;D组: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粘结剂20S,卤素光固化灯固化树脂40s。所有实验牙置于(37±1)℃的生理盐水中24h后,用硬组织切片机将其切成粘结面积约1.0mm×1.0mm的条形试件,用以测试牙本质微拉伸粘结强度。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样本的断裂界面。结果:固化粘结剂的光源对牙本质微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微拉伸粘结强度最大值为(29.55±4.39)MPa,出现在C组。扫描电镜下观察测试样本的断裂多数为粘结界面破坏。结论:固化光源对牙本质粘结的微拉伸强度存在影响,牙本质的粘结强度主要与固化粘结剂的光源有关。本实验显示使用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粘结剂20s,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树脂30s时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最好。  相似文献   

12.
4种粘结剂牙釉质剪切强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然  彭彬 《口腔医学》2011,31(2):108-110
目的通过4种粘结剂的牙釉质剪切强度的比较,评价并指导其临床使用。方法选用新鲜的离体前磨牙40颗,分成四组每组10颗,暴露釉质唇面>8 mm。4组分别选用全酸蚀的粘结剂:Prime&bond NT(PB)自酸蚀的粘结剂、XenoⅢ(XN)、I Bond(IB)、AdperTM PromptTM(AP)。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和步骤分别使用后充填复合树脂Z250,制备成4 mm×3 mm的圆柱型试件。所有的样本通过Instron测试剪切强度,用SPSS 11.5对剪切强度测试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SEM观察粘结界面的超微结构。结果 4组牙釉质剪切强度分别为:(14.10±2.97)、(16.14±2.12)、(12.60±2.74)、(14.73±2.30)MPa。四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SEM镜下,XN、IB、AP和PB组均可见有明显的树脂层、混合层、树脂突。结论第六代或第七代粘结材料对牙釉质也有良好的粘结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ErCr:YSGG激光在不同粘结机理作用下对牙本质黏结剂黏结强度和微观形态的影响。方法:20颗完整无龋的人第三磨牙,去除咬合面釉质,随机分为4组 (n=5):第1组:激光预备+全酸蚀粘结剂;第2组:常规预备+全酸蚀粘结剂;第3组:激光预备+自酸蚀粘结剂;第4组:常规预备+自酸蚀粘结剂。复合树脂粘结至牙面制成1.0mm*1.0mm*10mm长方体试样,微拉伸测试黏结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类型,每组随机选取2个断裂前样本及粘结前样本行扫描电镜观察。另4颗分为2组(n=2)分别做激光预备和常规预备后电镜观察粘结前界面。 结果:黏结强度第4组最低(12.37±3.12Mpa),与其它3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他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断裂类型多为黏结剂断裂的混合破坏,各组断裂类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第1-3组混合层薄而致密,树脂突长而粗,第4组混合层不均一,树脂突短而细。水激光预备样本的牙本质小管开放,牙本质表面清洁、无热损伤痕迹。常规预备样本的牙本质小管封闭,表面玷污层较厚。 结论:ErCr:YSGG激光可显著提高自酸蚀粘结剂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14.
5种牙本质粘结系统粘结强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铁丽  黄翠  张智星 《口腔医学》2009,29(11):582-585
目的用微拉伸粘结强度检测法评价5种不同类型的牙本质粘结系统与正常牙本质的粘结强度,用体视显微镜分析其断裂类型。方法选择25颗正畸治疗拔除的健康前磨牙,去除面釉质层,随机均分为5组。选用5种牙本质粘结系统:传统三步法全酸蚀粘结系统All-Bond2组、两步法全酸蚀粘结系统Prime&BondNT组、两步法自酸蚀粘结系统Fluoro-Bond组、一步法自酸蚀粘结系统XenoⅢ组和一步法自酸蚀粘结系统iBond组,分别用于暴露的表层牙本质面上,再用蓝色复合树脂恢复牙冠至要求高度。用低速锯将牙齿片切为横截面积约0.81mm2的长方体状样本,用微拉伸测试仪检测其粘结强度,加载速度为1mm/min。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样本断端形态。用SPSS11.5对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种牙本质粘结系统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分别为All-Bond2组(28.74±5.15)MPa,Prime&BondNT组(25.85±3.37)MPa、Fluoro-Bond组(20.60±2.96)MPa、Xeno组(22.93±3.97)MPa、iBond组(25.67±4.72)MPa。All-Bond2组的微拉伸粘结强度与Prime&BondNT组测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高于Fluoro-Bond组、Xeno组和iBond组,后两者的测值间差异无显著性,Fluoro-Bond组和Xeno组亦无显著差异。体视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样本的断裂类型都是粘结面型断裂。结论5种牙本质粘结系统与正常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存在差异,All-Bond2的粘结强度最高,但临床操作复杂,技术要求较高;XenoⅢ、iBond使用方法较简单,对牙髓的影响可能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正畸粘接系统在托槽再粘接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光 《口腔医学研究》2009,25(3):342-344
目的:检测使用不同正畸粘接系统再粘接托槽对其剪切粘接强度的影响,以探讨提高临床再粘接效率的方法。方法:选择60颗正畸减数的恒双尖牙,依据不同粘接系统随机分为3组:津京釉质粘接剂(A组)、TransbondXT光固化粘接系统(B组)及Transbond自酸蚀粘接系统(C组)。所有样本均先用津京釉质粘接剂粘接托槽,24h后去除托槽重新粘接新托槽,测量3组托槽再粘接的剪切强度及粘接剂残留指数(AdhesiveRemnantIndex,ARI)。结果:3组托槽再粘接剪切强度分别为(8.615±2.460)MPa、(8.807±1.801)MPa及(8.144±3.023)MPa,组间剪切强度差异无显著性;ARI评分表明:C组牙面上残留的粘接剂明显少于其他两组。结论:采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再粘接托槽的剪切强度与其它两种粘接系统相当,并且去除托槽后牙面残留粘接剂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