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永光 《新医学》2009,40(8):516-518
目的:观察采用髂内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平均年龄68岁、有全膀胱切除指征而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膀胱全切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髂内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手术治疗,观察膀胱保留率、降级率、降期率、肿瘤复发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结果:行髂内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后,22例(82%)患者膀胱肿瘤缩小,无变化5例;肿瘤临床分期降低21例(78%),无变化6例;病理分级降低12例(44%),分级不变15例。共24例患者得以保留膀胱,其中2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保留率达89%。另3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术后1、2、3、5年复发分别为4例(15%)、7例(26%)、11例(41%)、14例(52%)。2例分别于术后11个月和23个月发现肿瘤远处转移死亡,1例膀胱切口种植转移,局部切除后再发,带瘤生存,术后3年死于肿瘤进展,2例腺癌5年内死于肿瘤进展。至随访截止日期,死于术后肿瘤进展共5例。27例患者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23/27)、74%(20/27)、59%(16/27)、48%(13/27),5年总生存率为81%(22/27)。结论:髂内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膀胱腺癌的诊治: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腺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诊治12例膀胱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38~78岁;11例因血尿、尿频等尿路症状就诊,1例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B超检查均提示膀胱内占位;膀胱镜检发现肿瘤直径1.0~8.5 cm。5例首次就诊即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5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术后复发,其中2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2例再次行扩大膀胱部份切除术;2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其中1例术后1个月原位复发,行CT检查证实为脐尿管癌,行扩大膀胱部份切除,脐尿管切除术;1例首次术后病理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3次复发,第3次手术后病理提示膀胱印戒细胞癌。1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2~8年。2年生存率60%(6/10),5年生存率33%(2/6)。首次行全膀胱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75%(3/4),5年生存率67%(2/3);首次行膀胱部份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50%(2/4),5年生存率33%(1/3);首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2例,其中脐尿管癌1例术后随访4年存活,未复发;移行细胞癌多次复发转变为印戒细胞癌1例术后随访2年存活。结论:膀胱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积极的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膀胱腺癌2例     
1病例报告 例1:男,48岁。主因间断无痛肉眼血尿2a入院。B超检查提示膀胱顶部肿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顶部菜花样肿瘤,膀胱CT检查示膀胱顶部肿瘤侵犯肌层。初步诊断:脐尿管肿瘤侵犯膀胱。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脐尿管肿瘤侵犯膀胱而行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脐尿管膀胱腺癌。术后2周开始行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和免疫治疗(干扰素)。术后3个月复查膀胱镜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9年7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黏液腺癌6例、肠型腺癌1例、尿路上皮癌2例。结果本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膀胱镜检查主要表现为膀胱顶部宽基底肿物,影像学检查常见膀胱顶前壁与腹壁之间软组织肿块影,多浸润膀胱壁。2例(Ⅲ期)膀胱部分切除者分别于术后7、9个月局部复发,并于1年内死亡。1例(Ⅳ期)晚期未切除者行化疗,无进展生存6个月,化疗后13个月死亡。6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中1例(Ⅳ期)术后18个月因肺转移死亡,2例(Ⅲ期)术后32个月及41个月死亡,3例(Ⅲ期)分别为术后22、58和62个月,仍在随访中。结论脐尿管癌发病位置隐匿,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治疗方法主要是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首次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及对晚期及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积极的综合治疗是提高脐尿管癌疗效的关键。本病的预后很差,临床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2例,平均年龄72.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辅助检查包括B超、盆腔CT及膀胱镜检+活检。另选同期膀胱尿路上皮癌51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术后1、3和5年生存率等差异。结果 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膀胱腺癌13例、膀胱鳞癌10例、膀胱小细胞癌5例、膀胱平滑肌肉瘤2例、副神经节瘤4例和混合癌肿25例。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4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BRT)12例。术前新辅助治疗4例,术后辅助放疗14例,术后辅助化疗35例。有效随访5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54.7%和28.3%。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诊断,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1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TUBRT36例。术后成功随访4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76.7%和72.7%。结论膀胱非尿路上皮癌临床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是首选手术方法,结合不同肿瘤类型的病理特点,辅助或新辅助放、化疗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汪景洲  黄纪伟  曾勇 《华西医学》2010,(11):1952-1955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方法和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70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20例(28.57%),恶性肿瘤50例(72.43%),良恶之比为1∶2.5;完整切除肿瘤者58例(82.86%),肿瘤部分切除者7例(10%),肿瘤广泛转移行组织活检者5例(7.14%),联合器官切除者18例(25.71%)。术后随访1~5年恶性肿瘤患者45例,其中肿瘤完全切除组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67%、66.67%、22.22%,肿瘤部分切除组分别为66.67%、33.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1)。研究发现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是否完整切除是影响肿瘤局部复发、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结论早期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肿瘤的全切除率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单发小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7例单发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7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射频消融组(n=32)和手术切除组(n=35),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复发率和治疗后并发症。结果射频消融组3年生存率为75.0%,其中肿瘤直径〈3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8.2%,3~5cm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72.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5.6%、28.7%和37.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手术切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74.3%,其中肿瘤直径〈3cm患者3年生存率为75.0%,3~5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3.7%,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7.1%、28.6%和40.0%,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2%。2组术后1、2、3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射频消融组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单发小肝癌患者的疗效相当,射频消融治疗较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安全、可重复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肾上腺皮质腺癌临床诊治进行回顾分析 ,提高对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本组患者中有分泌功能肿瘤 10例 ,表现为Cushing综合征 8例 ,女性男性化表现 2例 ,无分泌功能 6例。B超、CT和MR等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腹膜后肿块 ,其中 9例浸润周围组织、血管或淋巴结 ,5例出现远处转移。无远处转移的 11例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 ,7例完整切除肿瘤 ,4例部分切除或包膜内剜除。另 5例行局部化疗和肿瘤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经 1~ 5年随访 ,7例完整切除肿瘤中有 4例生存 ,4例部分切除肿瘤中 1例生存 ,其余 6例手术患者和未经手术的 5例患者均已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行肿瘤全切除是目前治疗肾上腺皮质腺癌最有效的方法。完整切除肿瘤者生存期明显好于部分切除或姑息性治疗者。其预后与肿瘤分期、手术情况及病理检查结果密切相关。肾上腺皮质腺癌辅助治疗不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膀胱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98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成像,并对重建后的三维图像采用"电子刀"技术,切割掉影响观察病变的非感兴趣区结构,以膀胱镜或手术取活组织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对比分析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成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与膀胱镜或手术取活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显示,二维超声的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85.7%(6/7),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86.8%(79/91);肿瘤分期与病理诊断符合率,T1期74.3%(29/39),T2期75.0%(30/40),T3~T4期83.3%(10/12).三维超声的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100.0%(7/7),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94.5%(86/91);肿瘤分期与病理诊断符合率,T1期82.0%(32/39),T2期85.0%(34/40),T3~T4期91.6%(11/12).结论 三维超声结合"电子刀"技术可以更加清晰逼真地显示膀胱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侵犯膀胱壁情况,提高膀胱肿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手术提供参考依据,对膀胱肿瘤临床分期和选择治疗方法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我院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放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接受膀胱部分切除联合放化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7例,中位年龄51岁。96%(26/27)的患者肿瘤位于膀胱侧壁、前壁或顶部,81%(22/27)的患者肿瘤单发,肿瘤平均直径2.3cm,手术切缘1.3~2.0cm。病理分期为T2期14例、T3期11例、T4期2例,病理分级为G12例、G210例、G315例。尿路上皮癌25例、鳞癌1例、腺癌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中用羟基喜树碱浸泡膀胱及切口,6例行新辅助治疗,其中同步放化疗2例、髂动脉导管化疗4例,辅助化疗19例、辅助放疗2例,27例患者均接受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27例患者外科切缘均为阴性,无切口种植。6例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总反应率为66.7%。本组25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期为80个月,7例局部复发,其中4例行挽救性全膀胱切除术,11例死亡,7例无瘤生存,患者5年生存率为56%。结论选择合适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取膀胱部分切除联合放化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膀胱癌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春晓 《临床医学》2011,31(7):49-49
目的探讨膀胱癌不同治疗方法对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可随访的6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膀胱部分切除术21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340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70例(其中部分为膀胱部分切除后及TURbt术后的患者)。随访1~15年。膀胱部分切除术1、3年复发率达32.4%和61.5%;3、5、10年生存率为76.5%、58.8%和18.6%。TURbt术1、3年复发率为29.8%和63.4%;3、5、10年生存率为88.2%、65.8%、35.6%。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3年复发率为16.2%和32.6%;3、5、10年存活率为78.4%、73.7%、46.5%。结论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可根据病情选择TURbt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不宜选择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罗保权 《临床医学》2011,31(11):69-70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PK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英国佳乐公司第三代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行浅表性膀胱肿瘤切除术32例,其中23例为单发肿瘤,9例为多发肿瘤。结果 32例均1次切除成功,PKRBt手术平均时间32 min;发生闭孔神经反射3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7例术后复发,均再次行PKRBt术治疗;1例多发肿瘤患者二次复发,再次行PKRBt术。结论 PKRBt术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容易发生闭孔神经反射。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毅  吴佩  孟刚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3):217-2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79-1999年经治的32例原发性址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病理类型为腺癌占75%,平滑肌肉瘤12.5%,类癌9.4%,恶性淋巴瘤3.1%。且56.3%发生于乳头区(均为腺癌)。32例均予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71.9%。手术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9.2%,42.9%;行姑息性转注手术者,平均存活7.5个月。结论:十二指肠低张气钡造影和纤维十二指肠镜是本病的首选有效检查方法,结合病史并联用多项检查方法可望提高诊断率。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的病量类型、发生部位、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4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 1987年 5月~ 1997年 5月4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 (占 5 5 8% )。术前确诊率胃十二指肠镜为 86 8% ,上消化道钡餐为 79 5 % ,CT为 46 7%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为 41 5 % ,B超为 2 9 0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第二段占 44 2 %。 2 8例行根治性手术 ,10例行姑息性手术 ,5例仅行剖腹探查活检术。所有病例 5年生存率为 2 7% ,平均存活 18个月。手术切除组和非切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 42 %和 0 ,平均存活 62个月和 7个月 (P <0 0 5 )。结论 :胃十二指肠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是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主要检查方法。提高生存率的唯一办法是尽可能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倪俭  王杭 《中国临床医学》2007,14(5):697-698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6年诊治10例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5~81岁;9例因血尿、尿频等尿路症状就诊,1例因膀胱结石行膀胱切开取石治疗后1年复查时CT提示膀胱壁明显增厚发现。B超检查8例患者提示膀胱内占位,2例患者膀胱无法充盈观察;9例膀胱镜检发现肿瘤直径2.0~6.5cm,单发6例,多发3例。4例患者首次就诊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1例患者因盆腔淋巴结广泛转移行肿瘤旷置,尿流改道术;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1个月,18个月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3例患者首次就诊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分别术后6个月,1年复发;2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3个月、6个月复发。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0年。2年生存率50%(4/8),5年生存率16.7%(1/6)。其中首次行全膀胱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67%(2/3),5年生存率50%(1/2);首次行膀胱部份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33%(1/3),5年生存率0%;首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获得随访2例,2年生存率0%。结论:膀胱鳞状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14年2月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3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ERCP诊断率均为100%,CT/MRI为88.6%,B超为33.3%,胃肠钡餐为66.7%。CEA、CA199阳性率分别为9.5%,57.1%。肿瘤好发部位为第二段,占73.0%(27/37),尤其是乳头周围区,占62.2%(23/37)。29例行根治手术,8例行姑息手术。根治手术组2年生存率为62.1%,姑息手术组无获得长期生存者。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纤维十二指肠镜及ERCP是首选检查手段,早期诊断、根治切除是延长生存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钬激光腔内治疗膀胱肿瘤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对150例膀胱肿瘤患者,其中58例广泛多发性原位膀胱肿瘤及16例(T2期13例,T3期3例)要求保留膀胱的膀胱癌患者施行经尿道钬激光肿瘤切除术。对随访发现复发者,再次或多次行钬激光腔内治疗。结果150例患者成功实施钬激光切除肿瘤183台次。术后并发症有膀胱出血(12例)、创面延迟愈合(8例)。术后随访2~3a,1a内复发18例,死亡3例,2a生存率为96%。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生活基本自理,具备正常社会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自我评价良好。结论钬激光手术治疗膀胱肿瘤微创安全,效果良好,保留膀胱钬激光腔内治疗膀胱癌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甚微,符合循证医学原则,须严格把握肿瘤性质及分期分级等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与原发性后腹膜肿瘤(PRT)的复发率和生存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200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后腹腔肿瘤35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结果35例原发性后腹腔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性20例,恶性15例。原发性后腹腔肿物完全切除19例(54.3%),联合多脏器切除7例(20%),姑息性切除6例(17.1%),活检3例(8.6%)。整体性切除(包括A完全切除,B联合多脏器切除)与姑息性切除(包括C减瘤术,D活检术)术后1、3、5年肿瘤控制率分别为77.8%、33%,55.6%、0与11%、0(P=0.0004)。恶性肿瘤术后3、5年生存率为74.6%、42.8%与21.2%、0(P=0.001)。结论整体性切除是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控制率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肠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对膀胱肠瘘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总结本院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分析讨论。结果 3例原发病灶均在肠道并全部手术治疗,即包括病变肠段切除及肠端端吻合术加瘘管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检提示分别为回肠膀胱黏膜相关淋巴瘤、盲肠慢性炎症、回肠Crohn’s病。结论膀胱肠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粪尿及终末气尿,钡剂灌肠、腹部CT扫描和膀胱镜是诊断膀胱肠瘘的有效检查方法,治疗应行病变肠段切除及肠端端吻合术加瘘管及膀胱部分切除术,若为肿瘤则应根据病变病理性质确定术式。  相似文献   

20.
乌体林斯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3年10月以来,作者对18例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采用草分支杆菌细胞壁(MCWE)膀胱灌注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经病理确诊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32例,按照国际TMN肿瘤分期为T1期移行细胞肿瘤,均接受保留膀胱的膀胱肿瘤切除手术(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或膀胱肿瘤电切术)。丝裂霉素(MMC)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6~74岁,平均56.3岁。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7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草分支杆菌细胞壁(MCWE)治疗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6~65岁,平均48.7岁。3例接受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