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行~(125)I粒子植入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泌尿外科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前列腺~(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0.75)h,术中无一例输血,平均住院时间为(7.5±3.90)d,术后4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值为(0.9.±0.85)ng/ml;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2±5.90)个月,有5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PSA值4ng/ml),行联合治疗。结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前列腺癌行~(125)I粒子植入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3例经~(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3例~(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人经术前、术中、术后精准护理,均恢复良好出院。随访2个月至3年,病人均健在,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于~(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准备工作,术中密切配合手术医生的操作,术后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导尿管在位通畅、做好会阴护理、必要的放射防护、预防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保证病人康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操作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确诊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植入术.术中对前列腺进行超声扫描.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制定种植治疗计划并在种植前计算放射线对前列腺体积的有效覆盖.其中23例行单纯粒子治疗,3例术后行外放疗.结果 23例单纯粒子植入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17.60±22.43)ng/ml va(0.13±0.17)ng/ml(P<0.01),3例术后配合外放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血清PSA分别为(22.70±36.67)ng/ml vs (0.22±0.30)ng/ml(P>0.05).结论 超声引导经会阴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膀胱径路前列腺内植入^125Ⅰ粒子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C期及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经膀胱前列腺内植入^125Ⅰ粒子,同时行膀胱造瘘、双侧睾丸切除,并口服氟他胺等治疗。结果随访6~38个月(平均18.6个月),除一例死亡外,其余20例全部存活,术后6月,PSA0.1~2.4ng/ml,平均1.4ng/ml,前列腺体积平均缩小24.7%。术后9个月时,C期前列腺癌PSA正常,2例D期PSA复又升高。术后12个月,除3例D期患者PSA明显升高外,其余C期患者PSA〈4ng/ml。术后无直肠溃疡、穿孔等并发症,术后21例中有7例拔除造瘘管,自行排尿。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可发挥两者优势,并发症少,是治疗C期前列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30例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前列腺癌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报告了30例前列腺癌患者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和103Pd的护理.术前重点为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有关放射性防护的知识,做好肠道准备;术后注意预防并发症,观察植入粒子有无脱落,做好放射性防护管理、尿管护理和饮食护理.本组术中种植成功率100%,术后1例经尿道、1例经直肠各发生粒粒子丢失,均被及时发现得到正确处理.本组前列腺肿瘤特异性抗原(PSA)由术前47.96±20.50ng/ml下降至术后11.50±10.04ng/m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引导并经直肠穿刺植入~(125)I粒子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术前运用TRUS对本组42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前列腺体积研究;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制定计划;采用TRUS引导经直肠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前列腺实施治疗方案;术后多排螺旋CT扫描判断粒子分布情况并作剂量分布评估,定期随访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42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因经直肠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术后运用CT扫描见粒子分布符合预定计划;剂量分布评估满意.结论 TRUS引导经直肠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技术简便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从125 I 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原理与优势、前列腺癌应用125 I 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现状、外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25 I 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放射防护、医务人员放射防护存在的问题5个方面综述了125 I 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放射防护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导向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粒子23例,开腹术中探头植入125I放射粒子6例,植入粒子数目8-62粒,0.8毫居/粒。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植入术,无一例因植入粒子出现直接死亡和并发症。术后3个月疗效评价,Ⅰ级23例,Ⅱ级4例,Ⅲ级2例,存活时间4-20月。结论根据肿瘤治疗计划运用超声导向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在许多西方国家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占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低,仅为2.41/10万男性人口,但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寿命延长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放射性粒子永久种植治疗前列腺癌是近年来的新技术。因副作用小、微创而具有明显优势,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高达97%,而手术治疗只有58%[2,3]。我科采用的放射活性粒子为125Ⅰ,其属于低能放射源,不仅容易防护,而且直肠和膀胱受到较低剂量照射。2005年,我科行B超引导下粒子种植治疗前列腺癌患者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1~76岁,平均70.3岁,均为离退休干部。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术前TPSA18.91~39.90ng/ml,平均31.23ng/ml,FPSA0.10~10.00ng/ml,平均5.23ng/ml;术后1月复查TPSA0.01~9.50ng/ml,平均5.37ng/ml,FPSA0.01~1.10ng/ml,平均0.60ng/ml。本组术中种植成功率100%,粒子种植数量30~60粒,平均42.3粒。经术后护理观察,未发生粒子移位、游走现象,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植入在难治性海绵血管瘤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01/2006-03长海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海绵血管瘤患者4例,经患者知情同意后行I粒子组织植入治疗,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术前行CT/MRI或/和B型超声波检查,详细计算瘤体体积和所需处方剂量。植入粒子时应该避开神经,距离应大于17mm为宜。放射性粒子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生产的外形为圆柱状钛合金封体的125I放射粒子源(批号:国药准字H20045969),长4.5mm,直径0.8mm,平均能量27~35keV,半衰期60.1d,半价层0.025mmPb,组织穿能力为1.7cm。术中经皮组织间永久植入125I粒子,粒子以1.5~2.0cm的间距均匀排布于血管瘤组织中。术后应用CT/MRI检查血管瘤的体积变化,应用X射线检查有无粒子丢失或游走。结果: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全部病例共植入125I粒子97粒,平均24.25粒,其中最少20粒,最多30粒。粒子平均活度1.85×107Bq,共1.79×109Bq。②术中患者未见不良反应,术后血液学检查正常。③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10,12,14,24个月。随访期内CT/MRI检查可见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肿瘤无复发,无明显放疗反应;X射线监测无粒子丢失或游走。结论:应用I粒子植入治疗血管瘤,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见效快等优点,初步结果满意,有望成为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40例前列昧癌患者在直肠超声引导下行经会阴125Ⅰ粒子植入术.其中29例行单纯粒子治疗.11例术后加外放疗.首先对前列腺进行超声扫描,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制定种植治疗计划,并在种植前计算放射线对前列腺体积的有效覆盖,以患者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粒子植入术前和术后各时期PSA值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0人14次出现PSA反弹,而单纯粒子组与联合治疗患者组PsA反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vs 27.3%).结论 超声引导经会阴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40例前列腺癌患者在直肠超声引导下行经会阴125I粒子植入术。其中29例行单纯粒子治疗,11例术后加外放疗。首先对前列腺进行超声扫描,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制定种植治疗计划,并在种植前计算放射线对前列腺体积的有效覆盖,以患者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粒子植入术前和术后各时期PSA值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0人14次出现PSA反弹,而单纯粒子组与联合治疗患者组PSA反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vs 27.3%)。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总结对前列腺癌患者施行125I粒子植入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对施行125I粒子植入术的前列腺癌患者26例进行术前健康教育,肠道准备,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观察植入粒子脱落情况,加强饮食及尿管护理,同时做好放射性防护管理。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26例前腺癌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成功率100%,术后1个月PSA较术前明显降低,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升。结论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科学、合理的观察及护理能保证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近距离治疗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前列腺癌患者27例, 年龄63~81岁, 平均75岁。临床分期:T1cN0M016例, T2aN0M011例; Gleason评分:5分14例, 6分13例;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2.8~14.6 μg/L, 平均8.5 μg/L。采用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 治疗剂量D90为140~155 Gy, 观察治疗疗效及并发症。27例患者治疗前后均未使用内分泌治疗。  结果  27例患者随访12~74个月, 平均44个月。近距离治疗后27例前列腺癌患者最低血清PSA中位数为0.18 μg/L, 2例患者最低血清PSA在1.0 μg/L以上; 治疗后1年患者血清PSA中位数为0.71 μg/L, 平均为0.92 μg/L, 17例患者血清PSA在1.0 μg/L以下; 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后30及48个月出现生化复发, 复发率7%(2/27)。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急性尿潴留, 予保留导尿1周后好转; 24例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 均在治疗后6~12个月内好转; 无1例出现前列腺直肠瘘。治疗前17例有勃起功能; 治疗后10例仍保留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 7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占41%)。  结论  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对于中低危前列腺癌疗效肯定, 并发症少, 多数患者可以保留性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放射性微粒子植入术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方法回顾14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术前经直肠超声(TRUS)确定前列腺体积,描绘前列腺的轮廓和横断面,运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放射治疗方案,在TRUS引导下,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结果14例患者随访18~24月,治疗后PSA值、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一例出现放射性直肠炎并发症,经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后好转。结论TRUS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是治疗晚期局部前列腺癌的一种可行的方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125I粒子进行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后粒子移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2月至2008年10月共196例T1~T2期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近距离治疗,累计植入粒子11 995粒,所有患者术后当天接受骨盆正位X线检查,术后1个月接受盆腔CT检查,3个月至半年后重复腹盆腔CT及胸片检查,将检查结果使用ITPS3.2软件分析,测算靶器官放射性剂量实际分布情况。记录粒子移位部位、前列腺体积、粒子植入数量、穿刺点数量、肿瘤Gleason评分、肿瘤分期等因素。结果21例患者出现粒子移位(10.7%,21/196),其中18例患者出现单个粒子移位,3例患者出现2枚粒子移位。移位粒子数共24粒(0.2%,24/11995),其中肺部移位粒子6粒,粒子移位至皮下或耻骨后其他区域16粒,排出体外2粒。结论前列腺体积、粒子植入总数量及前列腺包膜外粒子分布数量与粒子移位发生率具有相关性。发生粒子移位后局部靶器官治疗剂量不受影响,粒子移位无严重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其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58例)和前列腺其他疾病患者(58例)血清PSA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其他疾病组的PSA水平,并将前列腺癌病人按分期分为A、B、C、D四组,统计各组在PSA正常值区(0~4ng/ml)、PSA值灰区组(4.1~10ng/ml)、PSA值升高区(10.1~20ng/ml)、高危区(>20ng/ml)四个区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前列腺癌组PSA为(72.34±69.87)ng/ml,对照组PSA为(3.47±2.3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5)。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和PSA值分布情况:A期7例,2例位于PSA灰区、3例位于PSA升高区、2例位于PSA高危值区;B期12例,2例位于PSA正常值区、1例位于PSA灰区、5例位于PSA升高区、4例位于PSA高危值区;C期9例、1例位于PSA灰区、3例位于PSA升高区,5例位于PSA高危值区;D期30例,2例位于PSA升高区、28例位于PSA高危值区。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SA值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6,P<0.05)。结论 PSA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PSA值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SA值越大,临床分期越晚,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提高预测特异度。  相似文献   

18.
PSA、PSAD、f/tPSA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密度(VSXO)、游离PSA/总PSA比值(f/tPSA)在诊断早期前列腺癌(PCa)中的价值。方法对640例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PSA〈4.0ng/ml者36例为直肠指诊及直肠超声可疑者。病理诊断为4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225例前列腺癌,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的PSA、游离PSA(fPSA),利用经直肠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并计算出f/tPSA及PSA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a组患者血清的PSA、PSAD明显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P〈0.01),f/tPSA明显低于BPH组(P〈0.01),但当血清PSA为4—20ng/ml时,两组患者PSA没有明显差异(P〉0.05)。以PSA〉4.0ng/ml、PSAD〉0.15、f/tPSA〈0.18为临界值可明显提高对PCa诊断的特异性,特别是当血清PSA为4—20ng/ml时对提高临床诊断更有意义。结论联合测定PSA、fPSA并计算f/tPSA及PSAD对诊断PCa具有明显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CT透视引导下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透视(CTF)引导下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施行CTF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125I永久植入进行组织间放疗,包括原发性肺癌15例(15个病灶),转移性肺癌9例(13个病灶),共28个病灶,最大直径2.1~7.6cm(中位直径3.95cm),单个病灶的处方剂量80~100Gy。术后定期观察并发症情况,分析肿瘤局部控制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耐受手术,手术耗时30~75min(中位时间46min),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穿刺侧出现少量气胸,4例术后穿刺针道少量出血,无咯血;随访期间未发现放射性肺炎。中位随访时间31.5个月(8~46个月),病灶局部控制率78.57%(22/28);3年累积生存率为55.00%,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8~46个月),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F为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植入提供实时引导和准确定位,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肺部恶性肿瘤125I粒子组织间放疗可达到理想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