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重复性高的裸鼠原位膀胱癌模型。方法:36只裸鼠,分为A、B、C3组,每组12只。A组通过尿道留置24G动脉留置针,将裸鼠膀胱黏膜以针芯划伤,再以多聚赖氨酸预灌注20min,最后注入2×10^6人移性上皮细胞癌细胞株T24,保留灌注1h。B组仅经尿道划伤裸鼠膀胱黏膜后注入2×10^6T24细胞,C组仅经尿道注入多聚赖氨酸后注入2×10^6T24细胞。预设观察期为90d,定期观察裸鼠的健康状况及有无血尿产生,当裸鼠体质量下降〉10%,活动明显减少时认为实验终点达到,处死裸鼠。90d时处死所有动物,行病理学检查。结果:A组所有12只裸鼠均于70d内达到处死标准,动物尸检结合病理切片显示成瘤率为100%,B组9只裸鼠于90d内达到处死标准,另3只存活,动物尸检结合病理切片显示成瘤率为75%,C组动物均正常存活至90d,处死后动物尸检结合病理切片显示成瘤率为0。结论:经尿道机械划伤裸鼠黏膜后注入多聚赖氨酸以建立裸鼠原位膀胱癌模型的方法,是一种稳定、可重复性高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大鼠肝移植模型是难度较大的一类动物模型,对肝移植基础研究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成功建立该模型对于初学者尤其困难,本实验室2004年7月至2005年4月间改良Kam ada法[1]双袖套式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96例,为相关的移植免疫基础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动物模型。本文就建立该模型  相似文献   

3.
背景: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惟一方法.建立肺移植动物模型是肺移植基础研究的首要条件.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稳定和有效的同种人鼠异体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供体以及受体,采用改良三套管法进行大鼠左肺原位移植.首先完成供肺制备,并将供肺置于受体原左肺上方并保持供肺于4 ℃ LPD液环境中.按照左肺动脉-左肺静脉-左肺支气管的顺序依次完成供肺与受体相应结构的吻合.然后依次开放左肺静脉-肺动脉,调整潮气量,离断受体原左肺.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5周后对受体行血气分析.结果与结论:手术成功率92%,手术时间为(55±3)min,术后存活均达5周.5周后阻断右肺门15 min前、后左肺静脉取血,血气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新改良的三套管法是一种简便稳定有效的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浸润性和复发性膀胱癌的患者,根治性膀胱术是最有可能治愈的方法.该手术需要进行膀胱全切与盆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2001—2003年收集分析4例膀胱癌CT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了40例经证实的膀胱癌患者的CT资料。结果:40例中螺旋CT定性诊断正确38例,占95%.高于超声检查的36例。占90%。结论:螺旋CT检查是诊断膀胱癌较为准确、快捷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株人体胰腺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刘秋珍①脱朝伟张艳华本研究应用组织学完整的新鲜人体胰腺癌组织块直接移植于纯系的BALB/C-nu/nu裸小鼠胰腺内,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建立了三株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包括:人胰腺鳞状细胞...  相似文献   

8.
陈凤芳 《家庭护士》2009,7(8):684-684
对24例膀胱癌病人实施术前术后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管道护理、饮食护理和新膀胱功能锻炼、出院指导,保证病人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提高手术的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可用于制备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异氟醚气体麻醉Sprague-Dawley大鼠后,钝性分离肋间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以仅穿刺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假手术大鼠模型。术后采用小动物心电图仪、血流动力学分析仪、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鉴定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结果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及假手术大鼠模型存活率均为80.0%。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术后第2、7天心电图检查可见ST段明显抬高。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颈总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左心室收缩压,以及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均较假手术模型组均明显降低,心率和左心室舒张末压则明显增加(P0.05)。TTC染色显示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色差明显,坏死心肌呈白色。HE染色显示梗死心肌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出现空泡,甚至断裂,部分断裂心肌细胞间隙见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建立的方法效果理想且操作简单,适用于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
总结5例膀胱癌患者实施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观察,术前积极访视和健康宣教,充分的药品和器材准备;术中完善的保护措施和准确、熟练的手术操作配合,对手术成功,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简单高效的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探讨引入TA( tumor area )参数来量化分析评价肿瘤发展。方法应用多聚赖氨酸预处理C57BL/6小鼠膀胱,建立MB49小鼠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实验组予以丝裂霉素灌注,对照组予以PBS灌注,检验模型在药物实验中的可靠性。取小鼠膀胱组织标本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利用肿瘤面积占膀胱总体面积百分数TA来评价肿瘤发展。结果多聚赖氨酸预处理膀胱黏膜小鼠原位膀胱癌模型成瘤率接近100%,肿瘤生长基本模拟了人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丝裂霉素灌注能显著降低膀胱重量及TA。结论多聚赖氨酸预处理小鼠膀胱可建立简单高效的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基本模拟了人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TA可对膀胱肿瘤进行准确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检查对膀胱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小病灶薄层扫描,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范围、毗邻关系。结果螺旋CT对膀胱癌具有较高的诊(38/40,95.0%),术前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76.3%。结论螺旋CT能对膀胱癌作出明确诊断及分期,提供临床较为准确的无创伤性的诊断依据,并能作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笔者报道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通过对63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回肠/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提出护理重点在于术前肠道护理,术后原位新膀胱冲洗,预防吻合口瘘,各种管道的护理,新膀胱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4.
背景:原位尿流改道在膀胱癌根治术后具有良好的控尿能力,但针对女性膀胱癌患者行原位回肠重建新膀胱和原位乙状结肠重建新膀胱后疗效及随访方面的研究很少。目的:比较女性膀胱癌患者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6 至 2008 年行膀胱癌术后原位回肠尿流改道(回肠组,n=29)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乙状结肠组,n=23)的女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修复中及修复后的一般情况、尿动力学结果、控尿能力和修复后储尿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与结论:平均随访时间回肠组 57 个月,乙状结肠组 55 个月。两种修复方式术中失血量、术后控尿效果接近,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治疗后下床时间、新膀胱容量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回肠组治疗后早期及晚期储尿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乙状结肠组。回肠组治疗后储尿囊再发肿瘤 2 例,乙状结肠组未见发生,说明两种重建方式应用于女性膀胱癌患者疗效均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预后及恶性生物学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单纯TURBt术治疗的对照组以及接受TURBt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预后、血清VEGF及FGF水平和血清MMP水平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术后1年及3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平均复发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后的血清VEGF、αFGF及βFGF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后的血清MMP-2及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RBt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有助于减少膀胱癌复发、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减弱膀胱癌血管新生及癌细胞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前列腺癌细胞PC3骨转移动物模型,观察肿瘤在骨组织的局部生长及对骨组织的破坏情况,同时观察肿瘤远处器官转移情况。方法16只8周龄BALB/C裸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8只。BALB/C裸鼠麻醉后,实验组裸鼠将10ul约2×10^5个PC3细胞悬液从左侧胫骨近端关节面注入胫骨骨髓腔内,建立骨转移模型。对照组则注入10ul生理盐水。观察裸鼠的活动情况。6周后麻醉裸鼠行X线检查,观察骨破坏情况。然后处死裸鼠,取左侧下肢、肺和肝脏,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情况。结果实验组8只裸鼠骨转移模型建立均成功,其中7只X线检查表现出明显溶骨性破坏。解剖后发现其中6只在骨外也有明显的肿瘤组织生长。显微镜下观察8只裸鼠左侧胫骨内均有肿瘤生长,其中3只发生肺转移。对照组则均未发现明显骨质破坏。结论成功建立了前列腺癌细胞PC3骨转移模型,模拟了前列腺癌对骨组织的侵袭和破坏及远处转移,为进一步研究前列腺癌对骨破坏的机制及治疗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NMIBC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  相似文献   

18.
癌症放疗病人生存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许秀蓉  陈少明  黄华兰 《护理研究》2004,18(10):860-861
[目的 ]了解癌症放疗病人生存质量 (QOL) ,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访谈和观察的方法 ,应用癌症疼痛及生活质量调查表对 2 3 1例放疗病人进行调查。 [结果 ]癌症放疗病人QOL得分 47.10分±7.5 4分 ,早中期与晚期病人QOL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癌痛发生率 71.86% ,经镇痛处理者3 9.16%。 [结论 ]QOL与肿瘤进展明显相关 ,控制癌痛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是提高癌症放疗病人QOL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基底注水后经尿道逆行膀胱肿瘤整块剜除术(EEB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60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2组,其中行膀胱癌基底注水后经尿道逆行EEBT患者30例(EEBT组),常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患者30例(TURBT组)。比较2组的基线资料、围术期指标、术后肿瘤病理分级和分期及病理科医师对标本的满意度;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2组的肿瘤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单发或多发肿瘤比例、术前合并其他疾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EEBT组和TURBT组在膀胱穿孔率、术后肿瘤病理分级、病理T分期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TURBT组相比,EEBT组的手术时间长,但是患者术中失血少、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病理科医师对标本的满意度较高,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率较低(P均<0.05)。结论 与TURBT比较,采用基底注水后经尿道逆行EEBT治疗NMIBC,具有出血少、恢复快、肿瘤标本完整、1年内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