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 -1α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加力0、3、6、12、24 h和3、5、7、14 d组.选择左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右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设为自身对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正畸牙移动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牙周组织内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其与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 30只雄性白兔随机分为不加力对照组和加力1、3、7、14、21天组,每组5只。采用HE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检测,并对HIF-1α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加力后HIF-1α表达显著增强,7天时达到峰值,14天后逐渐减弱,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结论 HIF-1α参与了牙周组织改建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MP超家族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1蛋白在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分布和表达。方法: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性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Smad1的表达。结果:Smad1在正畸牙齿加力各个时期存在的特异的分布模式,与BMP有相似之处。结论:Smad1参与了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可能介导了BMP在正畸牙齿加力区的信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l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变化在髁突软骨生长发育中的意义。方法:选用3周龄SD大鼠的髁突软骨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建立二氯化钴(CoCl2)化学低氧的细胞培养模型,RT-PCR检测常氧状态下与低氧后12、24、48 h内大鼠髁突软骨细胞HIF-1α和VEGF的mRNA表达。结果:髁突软骨细胞低氧培养后12、24 h、48 h时间点HIF-1α和VEGF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VEGF、HIF-1α表达12 h与24 h、12 h与48 h、24 h与48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F-1α表达逐次升高,而VEGF在12 h达到最高点后逐次下降,但是均高于常氧状态下。结论:低氧早期可上调髁突软骨细胞HIF-1α、VEGF mRNA表达,可能在髁突软骨血管形成及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内STRO-1的动态变化,研究大鼠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及表达变化的规律.方法:选用幼年SD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的模型,分别在加力后1、3、5、7、10、14 d处死动物,制备标本.应用EnVision系统两步法和图像分析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牙周组织中STRO-1表达较低.STRO-1在加力组牙周膜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STRO-1阳性显色细胞明显增多.结论:STRO-1的表达强度与牙周改建的活跃程度相关,揭示了在正畸力作用下牙周组织改建的可能机制和牙周膜干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变化,探讨NGF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8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7组,其中空白对照组(0d组)、实验加力和对照不加力组各6h、12h、24h、3d、5d、7d、14d、21d组。选择左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NGF表达发生改变。NGF表达量在正畸模型加载后迅速上调,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5d、1d时表达水平达到最高,所有观察区域牙周膜内NGF表达显著增加,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NGF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多个阶段起作用,参与了牙周膜早期的炎症反应及修复和晚期的改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内转录因子Osterix(Osx)的表达,初步探讨Osx与正畸矫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即正畸加力0、3、6、12、24 h和3、5、7、14 d组,以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为自身对照组,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组,使用自制的加力装置移动磨牙并制备组织标本。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性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Osx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牙周组织中Osx低表达,实验组于加力5 d时Osx表达水平达到最高,且张力区整体上比压力区阳性染色深。结论:正畸力作用下Osx参与牙周组织的改建,是正畸成骨的调控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核心结合因子α1与正畸牙移动中牙槽骨改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大鼠实验性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的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α1,cbfα1)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cbfα1在牙槽骨改建过程中与成骨细胞分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成年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加力0、1、3、5、7、10、14d组,每组6只。分别在固定加力装置后0、1、3、5、7、10、14d时处死动物,制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Dunnett检验,研究正畸牙移动过程中cbfα1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大鼠的牙周组织中,cbfα1呈弱阳性表达。各加力组中cbfα1的阳性表达随时间变化呈先升高后回降的趋势,压力区的牙槽骨表面cbfα1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张力区牙槽骨表面(P<0.01)。结论:cbfα1参与了正畸牙移动的骨改建过程,与成骨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从而促进了牙周组织的改建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腮腺腺样囊性癌中HIF-1α和MMP-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7,MMP-7)在腮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A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二者间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21例ACC及1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plemor-phic adenoma,PA)、15例正常腮腺组织(normal salivary gland,SG)检测HIF-1α和MMP-7。结果:HIF-1α和MMP-7在AC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95%和76.19%,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有关(P〈0.05),二者呈正相关(rs=0.458,P〈0.01)。结论:HIF-1α和MMP-7在ACC中高表达,与ACC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炎性牙周组织对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建立牙周病动物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牙移动组和牙刷炎牙移动组,近中移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比较两组大鼠的牙移动距离,并通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既定时间内,牙周炎组牙移动距离大于正常牙移动组;牙周炎牙移动组压力侧破骨现象明显增加,牙周及根尖创伤也更大,张力侧成骨活动减弱并滞后。结论 进行正畸治疗一定要重视局部牙周组织的健康,对牙周炎患者应行彻底的牙周治疗和维护,并适当延长复诊周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正畸牙移动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牙周组织内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其与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 30只雄性白兔随机分为不加力对照组和加力1、3、7、14、21天组,每组5只.采用HE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检测,并对HIF-1α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加力后HIF-1α表达显著增强,7天时达到峰值,14天后逐渐减弱,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结论 HIF-1α参与了牙周组织改建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HIF-1α、iNO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金黄地鼠颊囊癌变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HIF-1α、iNOS;mRNA的表达。结果:HIF-1α mRNA在重度异常增生组和鳞癌组出现表达,二者间表达阳性率(44%,68%)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均未检测到HIF-1α mRNA的表达。iNOS在异常增生组和鳞癌组异常高表达,其中轻度、中度异常增生组与鳞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异常增生组与鳞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F-1α的过度表达是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行为,早于组织学上的血管形成和浸润。HIF-1α、iNOS相互协同促进口腔黏膜癌的发生与发展,检测组织中二者的表达将成为临床监测口腔黏膜癌变进展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口腔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探究HIF-1α对CEACAM1及VEGF-C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分别将Tca8113细胞、siRNA阴性对照Tca8113细胞、HIF-1α干扰的Tca8113细胞接种到裸鼠的右腋部皮下,建立口腔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各组裸鼠肿瘤生存情况和HIF-1α沉默对肿瘤的重量、体积抑制率的影响;采用ELISA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HIF-1α干扰后其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分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HIF-1α、CEACAM1及VEGF-C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HIF-1α干扰组中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及重量均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表明HIF-1α表达沉默显著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同时明显下调CEACAM1及VEGF-C的表达.结论:口腔癌中HIF-1α可能通过调节CEACAM1及VEGF-C的表达来影响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正畸移动大鼠上后牙过程中,PLAP-1、BMP-2在牙周膜的分布和表达。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36只,按1d、3d、5d、7d、14d、21 d分为6组,均用50 g移动左上第一磨牙,右上第一磨牙为对照。在相应时期处死大鼠后测量牙移动距离,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时期牙周组织的形态变化; PLAP-1、BMP-2在牙周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研究两者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不同时期牙移动的距离不同,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HE染色显示对照组牙周组织变化不明显;实验组张力区有成骨细胞生成,压力区破骨细胞生成,随着时间的延长最后两区形态都基本趋一致。免疫组化法示PLAP-1在牙周膜的表达总是张力区高于压力区,在第3天张力区表达最强,除21 d外,其余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2在第5天张力侧表达最强,在3 d、5 d、7 d的表达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AP-1,BMP-2在正畸力作用下参与牙周膜组织改建的表达最高值时期不同。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研究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方法:施加外力使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后,处死大鼠制备第一磨牙标本,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大鼠受正畸力作用后,组织各种生理、病理反应更加明显,压力侧破骨细胞增多,线粒体、溶酶体增多,高尔基体发达,成纤维细胞排列紊乱、变性、萎缩甚至坏死。张力侧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内高尔基体、内质网丰富,分泌功能旺盛。结论:正畸力引起牙周组织细胞功能的旺盛,改建活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氧与人舌鳞状细胞癌SCC-6细胞中HIF-1α、VEGF表达的相关性,曲古抑菌素A(TSA)对其表达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舌鳞状细胞癌SCC-6细胞,经不同作用时间去铁胺处理,模拟低氧条件培养后,RT-PCR检测HIF-1α、VEGF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模拟低氧条件下,不同浓度、时间梯度TSA处理SCC-6细胞后,分别检测HIF-1α、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①低氧下SCC-6细胞HIF-1α蛋白表达增加,但其mRNA的表达不受影响;作为HIF-1α下游基因的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随HIF-1α蛋白表达增加而增加;②低氧下,TSA可抑制HIF-1α的蛋白表达及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但HIF-1α的mRNA表达不受影响;③HIF-1α的调节在蛋白水平。结论:体外条件下,模拟低氧可诱导舌鳞状细胞癌SCC-6细胞中HIF-1α蛋白、其下游基因VE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TSA可抑制HIF-1α的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其下游基因VEGF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并且呈量效和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 HIF-1α )基因对体外诱导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成血管分化方法并进行鉴定。方法 取拔除的健康、完整的前磨牙标本20例,提取DPSCs细胞,采用Strol-1、CD146分子进行鉴定。根据DPSCs是否转染HIF-1α基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RT-PCR法测定HIF-1α mRNA表达,Western 印迹检测培养1、4、7、14 d不同时间段HIF-1α及成血管相关因子VEGF、SDF-1、Ang-2及PDGF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DPSCs多数细胞呈圆形、椭圆形类,免疫荧光观察到Strol-1、CD146均呈绿色荧光。实验组HIF-1α蛋白、mRNA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越来越高,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转染后1、4、7、14 d后与对照组相比,HIF-1α蛋白、mRNA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血管相关因子VEGF、SDF-1、Ang-2和PDGF随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VEGF、SDF-1、Ang-2和PDGF随培养时间延长,其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后1、4、7、14 d差异显著(P<0.05) 。结论 HIF-1α基因修饰DPSCs能够成功体外诱导其血管分化作用,为进一步血管形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