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疗效及其对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浆置换疗法的4例天疱疮和4例B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浆置换前、后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8例患者治疗后皮损均不同程度地减轻,最终临床痊愈出院;4例天疱疮患者中3例天疱疮抗体下降,1例轻微升高;4例BP患者抗BP180抗体水平均下降。结论:血浆置换疗法辅助治疗天疱疮及BP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使用皮损内注射得宝松 (复方倍他米松 )治疗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并与未使用此疗法治疗的患者作一比较。口腔粘膜损害使用局部注射得宝松治疗组 (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 )29例,口腔粘膜损害平均愈合时间为 0.8± 0.8月;口腔粘膜损害未用局部注射得宝松治疗组 (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 )31例,口腔粘膜损害平均愈合时间为 1.5± 1.3月。经统计学比较分析 t=2.49, P< 0.01,两组口腔粘膜损害平均愈合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前组明显短于后组。采用皮损内注射得宝松治疗口腔粘膜的顽固损害,药物直达病灶,疗效快,并可减少系统用药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顽固性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朱国军(四川省西昌市第五一九医院,615000)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全身泛发性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好发于老年人。常以激素为首选药物。我们收治一顽固性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仅一次血浆换疗法取得了显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认识,并初步评价血浆疗法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2009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66例,28例患者接受血浆疗法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作为血浆疗法组(PT组),38例患者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作为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组(HT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每组各采集16名患者的血清,以20名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抗BP180抗体水平的变化以及抗BP180抗体亚型IgG1、IgG4水平的变化。结果:PT组有效率为92.86%,HT组为73.68%,PT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抗BP180抗体滴度明显下降(P0.01),PT组较HT组下降明显(P0.01),PT组患者治疗后抗体亚型IgG1、IgG4测得的吸光度A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浆疗法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有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抗BP180抗体及抗体亚型IgG1、IgG4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在重症大疱性皮肤病、药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或经过这些疗法仍难以控制的15例天疱疮、17例大疱性类天疱疮、15例重症药疹患者,采用COBE Spectra血液成分分离机分离患者血液为血浆和细胞成分,将置换液和细胞成分回输,进行连续性血浆置换,每例治疗1 ~ 3次。结果 47例患者中44例(93.62%)获得满意疗效,置换2 ~ 3 d后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结果逐渐改善。11例(23.4%)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寒战、四肢麻木、瘙痒、抽搐。结论 血浆置换疗法有助于缓解重症药疹、大疱性皮肤病的病情。  相似文献   

6.
20070886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大疱性皮肤病3例;20070887 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糖皮质激素受体α和β表达的研究;20070888 米诺环素联合烟酰胺治疗2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20070889 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疗效观察;[编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寻常型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现10例寻常型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其中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9.90±10.18)岁,银屑病均先于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8例患者水疱发生于银屑病斑块上,2例水疱发生于外观正常的皮肤上。9例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患者应用口服四环素、烟酰胺配合光疗治疗。出院后随访150~1065天,7例患者无新发水疱,银屑病皮损病情稳定;2例失访,1例死亡。结论:寻常型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临床相对少见,中老年患者居多,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婴儿男,6月大时出现全身红斑、水疱和大疱,皮损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内嗜酸性细胞浸润,直接及间接免疫荧光显示:IgG基底膜带线状沉积。诊断: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1岁以内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国内报道少见。  相似文献   

9.
大疱性类天疱疮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一直是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主要方法,但大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常产生较多不良反应。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其他治疗方法,可部分替代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如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血浆置换疗法、静脉内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最近,大规模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了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大疱性类天疱疮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一直是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主要方法 ,但大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常产生较多不良反应。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其他治疗方法 ,可部分替代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如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血浆置换疗法、静脉内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最近 ,大规模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了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报告1例由左氧氟沙星诱发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女,82岁.因发现躯干、四肢起红斑、水疱伴瘙痒7 d来诊.患者半年前曾有服用左氧氟沙星过敏史,该次服药后次日即引起红斑水疱性皮疹.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表皮下水疱,疱内含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报告IgG、C3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呈线状沉积.结合皮疹特点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5岁,全身泛发红斑水疱8 d。皮肤科情况:全身泛发红斑,其上可见大小不等的水疱,部分水疱基底不红,为正常肤色,外阴及四肢部分水疱破溃渗出,水疱疱壁较厚,尼氏征(-),双下肢轻度肿胀。皮损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符合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30年前于外院确诊为特纳综合征。诊断:特纳综合征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后效果不佳,加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2周后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3.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寻常型天疱疮中的作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疗效分析;阿维A治疗掌跖脓疱病45例;甲砜霉素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疱疹样脓疱病1例;连续性肢端皮炎1例  相似文献   

14.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恶性肿瘤之间存在相关性,其相关恶性肿瘤类型包括血液系统肿瘤、前列腺癌、胃癌等,大部分恶性肿瘤出现在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之时或之后.副肿瘤性类天疱疮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与经典大疱性类天疱疮有一定区别,患者皮损随着肿瘤的控制与治愈而好转.因此,临床中应注意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可能伴发的恶性肿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趋化因子受体5(CXCR5)在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分析和探讨CXCR5在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6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皮损及10例健康人皮肤中CXCR5的表达。 结果 CXCR5在健康人皮肤表达于基底细胞层,主要表达于细胞质、细胞膜处;在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中表达于基底细胞层与棘细胞层。CXCR5在健康人皮肤中阳性细胞表达均数为11.16 ± 4.47,在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皮损中为35.70 ± 12.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07,P < 0.01)。 结论 CXCR5可能参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患儿男,18个月.2个月前躯干和双下肢皮肤出现紧张性水疱、大疱,尼氏征阴性,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卣接免疫荧光示:lgG、C3沉积于基膜,间接免疫荧光示抗表皮基膜抗体阳性.诊断为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予以口服泼尼松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诱发糖尿病的天疱疮患者和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变化情况。方法根据是否出现糖尿病,将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22例天疱疮患者和17例类天疱疮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皮损愈合情况和糖皮质激素受体检测情况。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体质指数(25.02±1.97 vs 21.77±1.35)、激素起始剂量(59.21±1.89 vs 40.45±2.11)、每日激素最大剂量(100.23±2.23 vs 61.92±2.03)、激素治疗时间(14.22±1.76 vs 2.45±0.34)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止疱时间(85±3.11 vs 115±2.89)、结痂时间(180±9.66 vs 220±5.12)、脱痂时间(210±4.22 vs 250±5.02)均低于非糖尿病组。治疗后,糖尿病组患者皮损中GRα表达量显著增加,非糖尿病患者皮损中GRα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天疱疮和类天疱疮能够提高患者的体质指数,缩短患者的止疱、结痂和脱痂时间,为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疗法及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human immune γ-globulin,IVIG)联合应用,使重症天疱疮得到有效控制.我院2007年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IVIG、血浆置换疗法成功救治2例重症天疱疮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该患者曾接受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多种免疫抑制剂的治疗,但是皮损控制不佳,治疗期间皮疹多次复发,同时伴有多种治疗相关并发症。后停用免疫抑制剂,予利妥昔单抗(每次500 mg,共2次,间隔2周)联合中剂量激素进行治疗,皮疹得到控制。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利妥昔单抗可以作为难治性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瘦素在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5例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重症和中、轻症患者瘦素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重症与中、轻症患者相比较,瘦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5和P〈0.01);男及女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瘦素水平较其各自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瘦素水平升高,可能在这两种大疱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