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脾虚状态下,小鼠对白念珠菌免疫力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番泻叶泻下法塑造脾虚小鼠模型,经尾静脉接种白念珠菌菌液。观察小鼠的生存天数,用血清溶血素法测定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用碳粒廓清法测定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并进行小鼠肾脏内活菌菌数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脾虚小鼠生存天数缩短,抗体生成减少,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肾脏内活菌菌数明显增多。结论:说明脾虚小鼠对白念珠菌免疫力减弱。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脾虚证易并发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为临床防治白色念珠菌感染和脾虚证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昆明小鼠分层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脾虚模型组(B组)、正常感染白色念珠菌组(C组)、脾虚感染白色念珠菌组(D组)。采用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的复合因素制备小鼠脾虚证模型。模型成功后,经口灌给C、D组小鼠白色念珠菌悬液,A、B组给予生理盐水。3周后,应用动物血液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细胞数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脾虚小鼠感染白色念珠菌后期,单核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也明显增加;腹腔巨噬细胞及血清中IL-1β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脾虚小鼠对消化道感染白色念珠菌的易感性增强,感染后期体内表达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水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226-2229
目的:通过观察脾虚小鼠感染白色念珠菌后小肠黏膜病理变化及小肠黏膜组织中IL-10、IL-1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脾虚小鼠感染白色念珠菌的部分免疫机制。方法:健康SPF级昆明种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空白组(N组,30只);脾虚模型组(M组,30只)。对脾虚模型组小鼠采用饮食不节加劳倦过度的方法复制脾虚小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再次分别将N组及M组小鼠各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N1组,15只);空白感染白念组(N2组,15只);脾虚模型对照组(M1,15只);脾虚感染白念组(M2,15只)。分别令N2和M2组小鼠感染白色念珠菌,白念菌浓度为2×108CFU/m L,剂量为0.2 m L/10 g体重。于染菌后第21天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各组小鼠小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L-10、IL-12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L-10、IL-12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空白感染白念组、脾虚模型对照组、脾虚感染白念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L-12、IL-10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所上调(P<0.01),脾虚感染白念组IL-12表达水平上调最为明显;空白感染白念组IL-10上调最为明显。结论:脾虚小鼠比正常小鼠对白色念珠菌更加容易发生感染,感染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机体的总体免疫功能相关,免疫功能正常状态下,可能与IL-10表达水平升高相关,免疫功能低下状态下,可能与IL-12表达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鼠在脾虚时经口感染白念珠菌后经四君子汤灌胃治疗,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的变化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探讨脾虚小鼠在感染白色念珠菌经中药治疗后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SPF级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组,经口感染白念珠菌,中药四君子汤灌胃治疗,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百分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组、脾虚+白色念珠菌组、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率在给药的第14天显著降低(P0.01)。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率在给药的第14天均降低P0.05),与脾虚+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率在给药的第14天显著升高(P0.01)。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在给药的第14天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在给药的第14天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脾虚+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在灌胃四君子汤的第14天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当机体在脾虚状态下,经消化道感染白念珠菌后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四君子汤通过益气健脾,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脾虚小鼠感染白念珠菌后小肠组织中IFN-γ和IL-1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脾虚小鼠在白念珠菌感染过程中的部分免疫机制,为临床诊治白念珠菌感染及脾虚证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的复合因素制备小鼠脾虚证模型,经肠道感染白念珠菌14 d后,检测粪便中的活菌数,应用RT-PCR方法检测肠组织局部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ornblot方法检测肠组织中IFN-γ和IL-1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三组小鼠粪便中活菌数、肠组织中IFN-γ和IL-1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与正常白念感染组比较,脾虚模型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IL-1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脾虚白念感染组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念感染组小鼠粪便中活菌数、小肠组织中IFN-γ和IL-1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小鼠脾虚后可发生肠道菌群紊乱,比正常小鼠对白念珠菌的易感性增强,在肠道局部抗白念珠菌的作用主要以细胞免疫为主,Th1类细胞因子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脾虚小鼠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后,血清中TNF-α含量以及腹腔中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小鼠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观察不同状态下的小鼠感染白色念珠菌后机体巨噬细胞功能及血清中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加白色念珠菌和脾虚加白色念珠菌组吞噬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脾虚组也有降低(P〈0.05);血清中TNF-α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脾虚模型组、正常加白色念珠菌组和脾虚加白色念珠菌组相比,均高于其他3组(P〈0.01),与脾虚模型组比较,正常加白色念珠菌组高于该组(P〈0.01),而脾虚加白色念珠菌组低于该组(P〈0.05)。结论: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的脾虚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中TNF—a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脾虚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小鼠口腔溃疡情况及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L-2、IFN-γ水平,来评价补中益气汤对实验性脾虚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小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先用限制饮食和过度劳倦法建立小鼠脾虚模型,然后用抗代谢化疗药甲氨喋呤腹腔注射,3种方法联合应用复制小鼠脾虚型口腔溃疡模型;②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IL-2、IFN-γ水平。并取正常及有损伤的口腔黏膜组织,做病理检查;③再将剩余模型小鼠随机分为补中益气汤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每组小鼠一般症状体征及口腔溃疡变化情况,检测IL-2、IFN-γ含量。结果:模型小鼠口腔黏膜可见黏膜有上皮层坏死、脱落,表面覆盖大量中性粒细胞和纤维性渗出物,黏膜伴见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血清IL-2、IFN-γ含量水平显著下降(P〈0.01);补中益气汤治疗组一般情况恢复快,口腔溃疡愈合快,复发少,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结论:①补中益气汤可以显著改善脾虚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减轻症状,减少溃疡复发;②补中益气汤可以升高IL-2、IFN-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③脾虚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与免疫功能下降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脾虚证大鼠肠黏膜SMS mRNA表达情况及四君子汤的干预作用。方法:皮下注射利血平建立脾虚模型,以不同剂量的四君子汤进行干预性治疗,测定实验大鼠的体质量、体温、摄食量、D-木糖排泄及肠黏膜SMS mRNA的表达。结果:脾虚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体温下降、摄食量减少、D-木糖排泄及肠黏膜SMS mRNA的表达下调,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以上各指标的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以高剂量最佳。结论:脾虚大鼠SMS mRNA表达下调,四君子汤可通过上调SMS mRNA的表达改善脾虚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2):34-37
目的:研究没食子酸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分别给予阳性药氟康唑(80 mg/kg),没食子酸高剂量(80mg/kg)、中剂量(40 mg/kg)、低剂量(20 mg/kg),腹腔给药7 d后,进行一般状况观察、测定体重、计算死亡率,以肝脏病变程度、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为评价指标,观察没食子酸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没食子酸高剂量(80 mg/kg)可明显改善造模小鼠的一般症状,体重显著增加,没食子酸高剂量组死亡率0%,明显低于模型组33.3%。与模型组比较,氟康唑、没食子酸80mg/kg MDA含量有明显改善;氟康唑、没食子酸80mg/kg能使SOD活力增加显著,肝脏HE染色没食子酸高剂量可见轻微病变。结论:没食子酸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湿对造模脾虚小鼠免疫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外湿对脾虚造模小鼠免疫学的影响,兼论脾虚生湿与外湿的关系。方法:劳倦过度加饮食失节法制造脾虚小鼠模型,增加环境湿度法制造外湿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取小鼠脾脏和血液检测免疫学指标。结果:模型小鼠均出现了淋巴细胞转化率、CD_4、IgG、IgM的下降,CD_8的升高;并且改变程度D组>B组>C组。结论:脾虚湿盛、外湿和脾虚加外湿三组模型小鼠免疫功能均降低,外湿加脾虚湿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大于单纯外湿或单纯脾虚湿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银翘散对流感病毒载量和IFN-γ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小鼠不进行处理外,其他小鼠经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分为模型对照组,银翘散大、中、小剂量组。使用Real-time RT-PCR方法分别在流感病毒感染后第1,2,3,5,7天检测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和IFN-γ mRNA表达。结果银翘散可以降低肺组织病毒载量,其中大剂量组在各时间点均可降低病毒载量(P<0.05,P<0.01),中、小剂量组在第3天和第5天均可降低病毒载量(P<0.01,P<0.05);银翘散可以提高肺组织IFN-γ mRNA表达,其中大剂量组在各时间点均可提高IFN-γ mRNA表达(P<0.01,P<0.05),中剂量组在第2,3,5天可以提高IFN-γ mRNA表达(P<0.01),小剂量组在第3,5天可以提高IFN-γ mRNA表达(P<0.01)。结论银翘散可能通过上调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内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来发挥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建中汤有无饴糖对实验性脾虚证小鼠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小建中汤有无饴糖对实验性脾虚证小鼠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 以脾虚证小鼠为实验对象,运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含量,免疫组化法分析空肠VIP的表达.结果 小建中汤有无饴糖均能显著降低血浆中VIP含量,减少空肠VIP表达.结论 小建中汤有无饴糖均能显著降低VIP,为小建中汤配伍规律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对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了补中益气汤对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它能显著提高抗体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表现对下降的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形率、巨噬细胞Fc受体活性、溶血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具有升高作用,与未经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975-197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连水煎液对脾虚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和胃窦平滑肌组织CaM/MLCK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利血平腹腔注射法建立脾虚证大鼠模型,共造模14 d。受试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黄连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利血平腹腔注射法建立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黄连各组灌服不同剂量黄连水煎液(给药剂量分别为5 g·kg~(-1),2.5 g·kg~(-1),1.25 g·kg~(-1)),多潘立酮组灌服多潘立酮水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则用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灌胃,持续14 d。HE黏膜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CaM、MLCK mRNA表达水平。结果:脾虚模型组胃黏膜萎缩变薄,皱襞低平,出现胃黏膜中断,水肿明显,脂肪及胶原纤维组织增生。黄连高、中、低剂量组胃黏膜中段、水肿等病理现象均不同程度减轻,脂肪及胶原纤维组织增生也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窦平滑肌组织CaM和MLCK mRN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高、中、低剂量组CaM mRN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潘立酮组、黄连高、中剂量组MLCK mRN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一定剂量黄连可能通过保护胃黏膜,增加胃黏膜组织CaM/MLCK mRNA的表达调控"Ca~(2+)-CaM-MLCK"实现"健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三七对利血平致小鼠脾虚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三七对小鼠脾虚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利血平致小鼠脾虚模型,以其体重、体温、胸腺、脾腺及活动次数作为指标,观察生三七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及结果.结果:生三七能够显著降低脾虚小鼠的脾指数,抑制脾虚小鼠体重的恢复,对脾虚小鼠的体温、活动次数、胸腺影响不明显.结论:生三七对脾虚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有降低作用,提示临床用生三七治疗与脾虚有关的病证时不宜单独使用,应进行适当的配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5种非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姜黄素对热带念珠菌Candidatropicalis、光滑念珠菌C.glabrata、近平滑念珠菌C.parapsilokis、克柔念珠菌C.Krusei、季也蒙念珠菌C.guilliermondi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抑制50%生物膜浓度(SMIC50),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姜黄素对非白念珠菌菌落形态的影响,利用倒置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分别观察姜黄素对非白念珠菌菌丝形成以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对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的MIC分别为64、128、256、256、128μg/m L;SMIC50分别为512、512、512、512、512μg/m L;倒置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对5种非白念珠菌菌丝以及生物膜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姜黄素能抑制这5种非白念株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周边菌丝的形成。结论姜黄素对5种非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对糖尿病合并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大鼠的降糖、抗真菌作用。方法: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模型组通过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一次性注射白念珠菌,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FCZ组,BBR大(300mg·kg^-1·d^-1)、小剂量组(150mg·kg^-1·d^-1),BBR联合FCZ组。治疗干预2周后监测空腹血糖、血清TNF-α、肝肾真菌菌落形成单位(CFU)及组织病理PAS染色的变化。结果:大、小剂量BBR与联合治疗组均明显降低空腹血糖、血清TNF-α,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大剂量BBR组与FCZ组的抗真菌作用最强。模型组肝脏出现肝细胞小泡性脂肪变,肾脏出现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并见炎症细胞浸润及大量菌丝和孢子。大剂量BBR组的肝脏、肾脏略黄染,但形态学基本正常,无菌丝与孢子。小剂量BBR与联合组的肝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比模型组改善。结论:盐酸小檗碱能降低血糖,血清TNF-α浓度,抗白念珠菌,呈剂量依赖性,对糖尿病合并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脾虚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医脾虚动物模型和西医哮喘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建立了大鼠脾虚哮喘病证结合模型。观察了脾虚对模型动物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数和肺组织中Eos凋亡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动物和哮喘动物均表现为肺组织中Eos数升高,Eos凋亡率降低,灌洗液中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P〈0.01)。脾虚哮喘动物的肺组织中Eos数及IL-4的含量的变化比哮喘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脾虚哮喘有明显的IL-4和IFN-γ水平及气道组织局部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率的改变;脾虚可升高哮喘机体气道组织局部的IL-4浓度和嗜酸性粒细胞数。脾虚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脾虚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医脾虚动物模型和西医哮喘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建立了大鼠脾虚哮喘病证结合模型。观察了脾虚对模型动物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数和肺组织中Eos凋亡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动物和哮喘动物均表现为肺组织中Eos数升高,Eos凋亡率降低,灌洗液中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P<0.01)。脾虚哮喘动物的肺组织中Eos数及IL-4的含量的变化比哮喘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脾虚哮喘有明显的IL-4和IFN-γ水平及气道组织局部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率的改变;脾虚可升高哮喘机体气道组织局部的IL-4浓度和嗜酸性粒细胞数。脾虚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