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探讨其外科治疗的预后。方法:采用局麻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尿激酶引流术、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以此3种术式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179例,并与同期手术136例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经6个月~11年随访,老年组ADL1-3级138例(77.1%),死亡41例(22.9%);非老年组ADL1-3级分别为100例(76.1%)及28例(21.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检验P值>0.05)。结论:年龄不再是决定手术与否的主要条件,关键是加强对术后并发MOF(多脏器衰竭)及早防治才有效,才是提高生存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超早期和早期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超早期和早期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通过CT导向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3例,其中男116例,女47例;年龄28~81岁,平均54.55岁。超早期抽吸47例,早期抽吸54例,延期抽吸62例。结果:163例患者中存活129例,其中良好56例(超早期28例,早期19例,延期9例),轻残35例(超早期9例,早期13例,延期13例),中残22例(超早期5例,早期8例,延期9例),重残12例(早期3例,延期9例),植物生存4例均为延期手术者;死亡34例,总病死率20.86%(超早期10.64%,早期20.37%,延期29.03%)。结论:定向超早期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早期和延期血肿抽吸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尽量争取超早期作定向血肿抽吸术,这对防止血肿压迫脑组织及血液分解产物对脑实质的不可逆性损害或产生脑水肿,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血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血疗效及手术优点。方法:经CT扫描证实的手术适应症的脑壳核出血38例。18例行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20例行去大骨瓣颞中回入路手术。结果:随访6月 ̄4年。发现外侧裂入路组手术死亡率16.67%,ADL(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率61.11%;颞中回入路组手术死亡率50%。ADL恢复良好率25%。结论:外侧裂入路手术显露好,脑组织损伤小,可达到彻底减压  相似文献   

4.
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5例,其中60例行血肿清除术,26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31例行血肿穿刺术,4例行侧脑室引流术。结果死亡6例,死亡率6.2%,半年后随访,按ADL分级Ⅰ-Ⅱ级48例,Ⅲ-Ⅳ级41例。提示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必须掌握好适应症及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降钙素基因甲基化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降钙素(CT)基因高甲基化能否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向白血病转化的分子标志。方法:采用设有内、外参照的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和激光扫描技术,检测27例MDS和6例由MDS转化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的CT基因5′端甲基化率(CTMR)。结果:MDS患者CTMR为33.65%±23.37%,显著高于对照组(8.01%±4.25%,P<0.001),其中RAEBt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RA组,已随访3~10年的RA患者5例均在正常范围,且无白血病转化。9例RAEBt的CTMR均>30%,随访8例中7例于2个月内转化为AML。结论:CTMR对早期预测MDS向白血病转化可能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对3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入院或术后6h内行亚低温治疗,并与行常规未行低温治疗的34例做对比。结果:46例获4 ̄8个月随诊,按ADL标准评定,治疗组ADL14例,ADL27例,ADL310例,ADL45例,ADL51例。对照组则分别为2,5,7,6,2例。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随着CT问世及立体定向技术的兴起,高血压性天幕上脑出血的治疗已从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向微创性定向血肿清除术方向发展。我院神经内科1997年7月至2000年5月间,采用芽颅抽血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天幕上脑出血36例,使存活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明显提高,且明显减少病死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治疗组: 36例中男31例,女5例,年龄43~76岁,平均(61.8±8.2)岁,均有高血压病史5年以上,入院时血压170~250/105~150 mmHg。从发病到穿颅抽血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急性白血病(AL)细胞MDM2及p5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对AL化疗反应预测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DM2及p53蛋白。结果:①46例AL细胞MDM2蛋白阳性率为71.7%,p53蛋白阳性率为21.7%,无细胞类型不同的差别(P>0.05),复发难治组比初发未治组约高1倍;②MDM2与p53蛋白呈反向表达者多见,以MDM2(+),p53(-)方式表达(67.4%)高于同向方式表达(15.2%)(P<0.01);③MDM2蛋白阴性者骨髓缓解(BMR)率(69.2%)高于阳性者(333%)(P<0.05),两种蛋白不同表达关系对化疗效应有影响;④AL患者4例中2例化疗后MDM2蛋白转阴性,获BMR,另2例则反之。结论:人AL细胞MDM2蛋白阳性率高,p53蛋白阳性率低;在同一AL细胞中两者多呈反向表达,且不同表达方式对化疗有影响;在AL细胞中确实存在MDM2(+),p53(-)表达方式。MDM2蛋白,特别是MDM2蛋白与p53蛋白联检可能预测AL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对40例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每日300mg,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等。结果:TG平均降低了45.2%,TC平均降低了20.5%,HDL-C平均上升15.4%,LDL-C平均降低了25.5%,apoA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对40例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非诺贝特,每日300mg,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结果:TG平均降低了45.2%,TC平均降低了20.5%,HDLC平均上升了15.4%,LDLC平均降低了25.5%,apoA1平均上升了2.0%,apoB平均下降了30.0%。结论:非诺贝特具有降低TG、TC、LDLC、apoB和升高HDLC、apoA1作用,从而可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不同手术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27例)和小骨窗血肿部分清除术结合重组链激酶溶解血肿治疗(21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骨窗组优良率(41.2%)高于骨瓣组(11.1%)。结论:微创、减压和纤溶药物的应用是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较佳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脑室出血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用改进的脑室穿刺引流术,配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及静滴清开灵注射液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患者30例,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意识状态、脑室内血肿消失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及抽搐停止时间;以出院6个月为标准,将随访结果用日常生活能力(ADL)来评定预后。结果:30例中ADL112例,ADL28例,ADL36例,ADL41例,ADL50例,ADL63例,总有效率为86.7%。治疗后CT复查显示脑室内血肿消失时间为3日~14日(平均6日);脑内血肿全部吸收,时间为2日~46日(平均13日)。患者意识状态改善、高热消退及抽搐停止的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可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并发应激性溃疡(SU)的发病特点及其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对35例并发SU的ACV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观察脑出血(ACH)、脑梗死(ACI)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等与SU发生的关系。结果:ACH并发SU的发生率(32.6%)显著高于ACI并发SU的发生率(6.5%,P<0.05);中医辨证分型中,肝火上扰清窍型和痰热内闭心窍型并发SU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均<0.05);脑叶出血者多数未并发SU;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并发SU的发生率(76.0%)显著高于血肿未破入脑室者(16.4%,P<0.005);脑出血量≥50ml者并发SU的发生率(52.9%)显著高于出血量<50ml者(28.0%,P<0.05);ACVD患者并发SU的近期(1个月内)病死率(51.4%)显著高于未并发SU者(8.2%,P<0.005)。结论:ACVD并发SU是预示病情严重的标志;中风急性期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早期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可预防SU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1991年2月~1995年2月经头部CT和(或)MRI确诊的急性脑出血、脑梗塞住院中风患者共3026例(其中脑出血908例,脑梗塞2118例),在3026例中,血脂测定资料完整者755例,另有健康对照组88例,测定了载脂蛋白A一1(APOA一l)、B一100(APOB一100)和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除HDL值脑出血高于脑梗塞外,以上各项指标两者无明显差异,而LDL值脑出血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上述各项指标的测定是防治脑血管病的重要客观指标,当APOB一l00和LDL增高时,应给予积极治疗,这在中风病的预防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激光小血管吻合(LAMA)较之传统缝合吻合术具有快速、损伤小、利于较深手术野下操作等优点。用于LAMA的激光主要有CO2、Ar+和Nd:YAG三种。本实验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在LAMA后0~153天中对大鼠血清锌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比较了这三种激光对1mm以下小动脉LAMA的结果。吻合颈总动脉互139条,CO2、Ar+和Nd:YAGLAMA组远期通畅率分别为95.9%、97.7%和73.9%(P<O.005)。血清锌以Nd:YAG组降低显著(P<O.05)。对血锌与LAMA后组织损伤愈合过程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CO2LAMA较Nd:YAGLAMA为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对体内代谢产物排泄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前2小时,透析1小时、4小时及透析后4小时测定IL2、SOD、MDA,并于非透析日与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正常人对照。结果:IL2于透析前2小时最高(884.15±10.51kU/L),透析后4小时最低(417.36±7.35kU/L),P<0.01。SOD于透析前2小时最低(144.09±9.41U/L),透析后4小时最高(215.30±8.35U/L),P<0.01。MDA于非透析日最高(85.99±16.71U/L),透析后4小时最低(24.19±7.11U/L),P<0.01。非透析日IL2在维持性透析者最高(609.41±7.42kU/L),非透析肾功能衰竭次之(201.33±11.51kU/L),健康对照组最低(125.13±12.46kU/L),P<0.01。结论:IL2的变化规律与体内代谢产物清除状况相符,IL2可能作为是否充分透析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将临床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经手术治疗的30例(手术组)与同期非手术治疗的30例(非手术组)进行比较。手术组术式分别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置管外引流术和血肿碎吸术。结果:手术组病死率为267%,非手术组病死率为567%,而开颅血肿清除术病死率仅为10%。血肿碎吸术2例全部死亡。结论:术式选择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种术式均有其优点,开颅血肿清除术可迅速降低颅压,在直视下彻底止血,是各种术式中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8.
危重型脑出血双管引流疗效与局部自由基水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危重型脑出血预后与局部自由基浓度的方法:对危重型脑出血行CT 引导下血肿抽吸引流并侧脑室引流,设计对照组单管血肿抽吸引流,同时分别测定血清、血肿及脑脊液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活力。结果:血肿及脑脊液内局部MDA 及SOD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P均< 0.01);双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管引流(P< 0.01),但SOD及MDA 水平无差异(P均> 0.05)。结论:脑损伤局部高自由基水平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双管引流法能明显缩短患者清醒时间,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改良微创减压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的价值。方法:采用改良微创减压血肿清除术结合传感器监测颅内压(ICP)救治(52例)和徒手锥颅血肿碎吸术(60例),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疗效前者(84.6%),后者(65.0%),两者相比P〈0.05。意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瞳孔恢复时间,两组相比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改良微创减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脑疝较理想的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以生物梅里埃质谱仪(Vitek MS)为技术平台,探讨不同培养温度、培养基、培养时间下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 MS)鉴定丝状真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 148 株临床分离的丝状真菌分别接种于沙氏葡萄糖培 养基(SDA)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并分别放置于 28 ℃ 与 37 ℃ 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至第 2、3、4、5、6、7、8、 9 天进行 MALDI TOF MS 鉴定,统计其鉴定情况,筛选适合质谱鉴定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 4 种培养条件下(SDA 28 ℃ 、 SDA 37 ℃ 、PDA 28 ℃ 和 PDA 37 ℃ )的鉴定率分别为 83.11%、81.76%、70.95%、69.60%,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种培养条件两两比较,其中SDA 28 ℃ 组的鉴定率优于 PDA 37 ℃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SDA 28 ℃ 组合为最适培 养条件。置 SDA 于 28 ℃ 条件下,质谱对培养 2 ~ 9 d 丝状真菌的鉴定率分别为 89.86%、87.83%、76.35%、66.89%、62.83%、 63.51%、59.04%、50.05%,不同培养天数下的鉴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 2 天与第 3 天鉴定率均较高;随着培 养时间的延长,培养第 4~ 9 天得到的鉴定率明显下降。结论 以 Vitek MS 为丝状真菌鉴定平台,使用 SDA 培养基在 28 ℃ 培 养 2~ 3 d 可获得较理想的鉴定率和较高质量的质谱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