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OPCAB)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CABG)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 ,探讨OPCAB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5 0例病人分为两组 ,A组 2 0例 ,为CABG组 ,B组 30例 ,为OPCAB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后即刻、术后 2 4h、72h、16 8h取静脉血标本 ,分别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和CK MB活性 ;另外记录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OPCAB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体外组短 (P <0 .0 1) ,而且房颤的发生率较低 (P <0 .0 5 )。CABG组与OPCAB组cTnI、CK MB的术前水平相似 ,而术后即刻、术后 2 4h、72h均较OPCAB组明显升高 (P <0 .0 5或 0 .0 1)。结论 :与CABG相比 ,OPCAB的心肌损伤较轻 ,心肌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患者肌酸激酶(creation kinase,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on kinase—MB,CK—MB)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103例于我院择期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K、CK—MB及cTnI。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桥血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曲美他嗪组术前C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h、12h、24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曲美他嗪组术前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h、12h和24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曲美他嗪组术前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h、12h和24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降低OPCAB患者CK、CK—MB和cTnI的释放。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搭桥过程中心肌损伤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低温体外循环(on-pump)和常温非体外循环(off-pump)冠脉搭桥术中及术后心脏损伤临床指标和生化标志物的前瞻性比较,观察两种不同搭桥方法的心脏损伤程度。方法符合条件的冠脉搭桥患者分为on-pump、off-pump组,就心脏损伤生化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在术前、术毕、术毕4 h、手术开始24 h进行比较,同时在术后24 h内就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心律失常、ICU的滞留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指标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生化标志物cTnI、CK-MB比较:on-pump组在术毕比off-pump组明显升高,并持续到手术开始后的24 h。结论就敏感的生化标志物cTnI、CK-MB观察,on-pump组的心肌损伤较off-pump组明显,但其早期的临床表现并无显著的差异,说明其损伤仅仅限于生化层面。  相似文献   

4.
霍承瑜  刘桐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6):2469-2471,2474
目的对照CK—MB结果,观察非心脏胸外科手术对于血清cTnI的影响。方法全部29例病人分成3组:胸腔镜组;肺手术组;食管手术组。术前、术后16-18h、42-48h、72h、术后1周各1次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TnI及CK—MB,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TnI术后各时点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MB在术后48h内数值明显升高,72h基本恢复正常;年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方式等因素对于CTnI组间及组内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上因素对于CK-MB存在不同程度影响。结论血清cTnI在非心脏胸外科手术术中、术后受心外因素影响轻微,假阳性率低,具有可靠的心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射频消融术(RFCA)中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61例S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左卡尼汀组(1I组)、曲美他嗪组(11I组)、左卡尼汀与曲美他嗪(IV组)联合治疗组,分别在术前、术后6h、12h、24h、72h检测血清CK-MB、cTnI水平。结果各组血清CK—MB和cTnI水平均呈现术后6h升高,24h开始回落,以后于72h逐渐正常和接近正常的现象。Ⅱ组、Ⅲ组、Ⅳ组与I组相比,血清CK—MB、cTnI水平升高的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血清cK—MB、cT—nI水平的增幅显著低于Ⅱ组及Ⅲ组,术后72hcTnI水平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与曲美他嗪联合应用能发挥协同作用,对RFCA受损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患者肌酸激酶(creation kinase,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on kinase-MB,CK-MB)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103例于我院择期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 h、术后12 h和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K、CK-MB及cTnI。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桥血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曲美他嗪组术前C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 h、12 h、24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曲美他嗪组术前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 h、12 h和24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曲美他嗪组术前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 h、12 h和24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降低OPCAB患者CK、CK-MB和cTnI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CABG)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4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预处理组(B组)和对照组(C组).测定术前、术毕及术后1 h、6 h、24 h、48 h血清cTnI水平.[结果]各组内术后cTnI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R组术后cTnI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预处理可降低CABG患者的cTnI水平.具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多项指标对比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与非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于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非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患者与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各28例为研究对象,总计56例。将行非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记为对照组,行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术后1天(A1)以及术后2天(A2)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氨基酸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浓度以及桥血管使用数目、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结果行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组(观察组)在A1、A2时刻的cTnI、CK-MB、NT-proBNP低于行非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组(对照组)。此外,观察组在桥血管使用数目、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序贯式OPCABG术对心肌损伤的程度小于非序贯式OPCABG,并且序贯式OPCABG术桥血管使用少,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更低,尤其对于主动粥样斑块较多,桥血管缺乏,基础状态较差的病人优于非序贯式OPCABG,极大地增加了OPCABG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冠脉支架置入术(PCI)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规律,评估两种治疗方法心肌损伤的差异,为围术期心肌保护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40例,PCI组及OPCABG组各20例.PCI组于术前,第1支支架置入后1,3,6,12,24h采静脉血;OPCABG组于术前,第1支桥动脉血管开始灌注后1,3,6,12,24h采静脉血,检测cTnI浓度水平.结果 PCI组:术前正常水平,术后在3-6h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OPCABG组:术前正常水平,术后1-3h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OPCABG组cTnI开始升高的时间早于PCI组,且峰值要高于PCI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组围术期cTnI的变化规律相似,两种手术方式围术期心肌损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体外循环(on-pump)和非体外循环(off-pump)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变化,比较两种不同搭桥方法 的心脏损伤程度.方法 5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被随机平均分为on-pump组和off-pump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6,12 h和24 h检测H-FABP、cTnI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还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H-FABP和cTnI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H-FABP达到峰值时间明显早于cTnI;on-pump组术后各时间点标本浓度高于off-pump组(P<0.05).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cTnI相比,hFABP是更快速的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标志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肌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多指标评估对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心肌损伤程度。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选取 CABG 和 OPCABG 患者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行 CABG 记为对照组,行 OPCABG 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麻醉诱导5 min 后(T0)、术后1 d (T1)及2 d(T2)的心肌肌钙蛋白 I(cTn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氨基酸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浓度及 IL‐6水平。并计算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统计对比术后24 h 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两组患者T0时刻的 cTnI 、CK‐MB 、NT‐proBNP 及任何时刻的 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 T1、T2时刻的 cTnI 、CK‐MB 、NT‐proBNP 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评分为(1.90±0.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31)分,观察组 SBP 、DBP 及 MAP 等血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 术后对心肌损伤程度小于 CABG ,并且 OPCABG 术后患者恢复更快,临床上利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门冬氨酸钾镁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CABG)中应用门冬氨酸钾镁(potassium magnesium aspartate,PMA)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CABG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20),心肌保护液的温度均为4℃ A组:停跳液中加入50ml PMA替代常规停跳液中的部分氯化钾,维持心肌保护液中的K+浓度为18 mmol/L,Mg2+浓度为8 mmol/L B组:应用常规的阜外医院冷血停跳液配方,心肌保护液中的K+浓度为28 mmol/L,Mg2+浓度为4 mmol/L。监测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并在诱导前、ECC后、术后6 h、24 h、72 h和术后6 d间断监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A组的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B组(P〈0.05) 两组cTnI和CKMB水平从术后6 h开始升高(P〈0.05),在术后24-72 h达到峰值,在术后第6天恢复。A组术后6 h、24 h和72 h的血浆cTnI和CKMB水平较B组明显降低(P〈0.01),且在脱离ECC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CABG中应用PMA有利于缺血心肌的保护并可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心脏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 I(cardiactroponin,c 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对心肌损伤状况判断的意义 .方法  6例接受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患者 (在移植前及移植后不同时间取患者静脉血标本 ,检测其血清中 c Tn I和 CK- MB的水平 .结果  6例患者中有 1例术前血清中 c Tn I和 CK- MB的浓度高于正常 ,6例患者 c Tn I和 CK- MB均在手术后当日达最高峰 ,5例患者 c Tn I在术后 (10~ 34) d下降至正常人水平 .CK- MB在术后 (11± 16 ) d下降至正常人水平 .结论  c Tn I与 CK-MB在心脏移植前后的变化规律相似 ,但 c Tn I高于正常的时间较 CK- MB长 ;术前 c Tn I与 CK- MB正常的患者预后较好 ;c Tn I与 CK- MB升高与手术损伤及移植排斥反应有关 ,心脏移植后受者血清中 c Tn I与 CK- MB的动态变化趋势与心脏移植效果有密切联系 ;c Tn I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性高于 CK-MB.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PB-CABG)与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按是否应用心肺转流(CPB)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CPB-CABG组,n=30)和非体外循环组(OPCABG组,n=30)。于术前、术后2、6、24h采集血标本,Olympus 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ELISA法测定心肌钙蛋白(cTnI)含量。结果:术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2、6、24h各时点pCK-MB、cTnI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CPB-CABG组相比,OPCABG组术后2、6、24h各时点CK-MB、cTnI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能显著减轻对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搭桥术193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齐鲁医院施行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穴CPBCABG雪9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穴OPCABG雪74例,冠状动脉搭桥加瓣膜置换术穴CABG VP雪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死亡6例,死亡率3.1%。体外循环下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死亡率为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死亡率为2.7%,冠状动脉搭桥加瓣膜置换术死亡率为10%。短期随访3~6个月,症状消失占93.0%,症状明显减轻占5.4%。结论:患者近期随访效果良好,3组的手术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穴P>0.05雪。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对非体外循环心脏冲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OPCAB)及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CABG)的心肌保护效果进行比较。②方法 将10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成3组: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组(不停搏组,35例),间断温氧合血心脏停搏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温血停搏组,32例),间断冷氧合血心脏停搏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冷血停搏组,35例),3组病人术前心功能、年龄、性别、体质量无统计学差别,各组于围术期不同时点分别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关胸前每组各随机抽取2例病人取左心室壁心肌行电子显微镜心肌超微结构观察。③结果 不停搏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CK-MB,cTnT与温血停搏组和冷血停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K-MB:F=10.42~178.43,q=7.21~23.40,P〈0.01,q=3.02~3.90,P〈0.05;cTnT;F=7.21~78.96,q=6.34~16.83,P〈0.01,q=2.95~3.72,P〈0.05);不停搏组心肌超微结构表明心肌保护效果明显优于停搏两组。④结论 不停搏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温血停搏组和冷血停搏组,温血停搏组心肌保护效果亦优于冷血停搏组。  相似文献   

17.
A 69-year-old woman with angina had a lesion in the left lower lobe on chest film. Angiography reveal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hree vessels. Combined 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and left lower lobectomy were performed through median sternotomy. This approach avoids complications due to staged operations and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This report shows that simultaneous off pump CABG and pulmonary operations can be performed safel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associated with lung cancer.  相似文献   

18.
王伟  景桂霞  于军  温健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6):695-698,705
目的:评估高氧液预处理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3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于术前5天及手术当日给予高氧液,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再灌注后1h(T1)、4h(T2)、24h(T3)及48h(T4),测定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 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实验组于T1、T2、T33个时点CK-M B及cTnI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及T2两个时点MD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多巴胺用量,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氧液预处理能够减轻由脂质过氧化反应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助于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及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