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面横裂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面横裂的唯一治疗方法就是进行手术修复,恢复患者的面形。由于手术方法选择不当,常常会造成新的畸形,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伤害,因此手术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从1985~1996年我科收治先天性面横裂10例,对10例面横裂患者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  相似文献   

2.
面横裂是面部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其发病率约为1/15万,常伴有小耳、耳赘及颜面萎缩等畸形。其唯一治疗方法就是施行手术修复。以往修复面横裂常用直线缝合法和“Z”形瓣成形法。笔者自1983年至今采用下唇矩形瓣法对10例先天性面横裂患者进行整复,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双侧先天性面横裂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静  宁金龙 《口腔医学》1997,17(3):142-142
双侧先天性面横裂2例报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李晓静宁金龙面横裂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双侧面横裂国内外报道更少,我科自1981年~1994年,共收治双侧面横裂病人2例,现报告如下:我科自1981年,共收治面横裂病人13例,男10例,女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9例先天性面横裂的手术治疗体会,探讨肌功能性重建术在面横裂整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上唇黏膜瓣联合皮肤“Z”字成形术整复先天性面横裂9例,术中解剖复位口轮匝肌和颊肌进行肌功能性重建。结果:所有病例创口均I期愈合,无口角裂开或瘘管形成。无论静态或动态时,双侧口角形态自然对称,面颊部无明显凹陷性畸形。结论:上唇黏膜瓣联合皮肤“Z”字瓣法整复先天性面横裂,设计简单,操作方便,术中经肌功能性重建后可形成圆滑自然的口角及丰满的面颊部形态,且不影响张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1962—1986年我科收治先天性面裂共1922例,其中上唇裂1903例,面横裂18例,面斜裂2例,正中裂1例。现将18例面横裂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研究,评价直线法修复面横裂的术后效果及继续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本研究中心2008—2010年的30例面横裂患儿资料,年龄3~9个月,全麻下采用直线法修复面横裂。结果:所有病例伤口愈合良好,无口角裂开。术后随访6个月~1a,患儿两侧口角位置基本对称,形态良好,瘢痕收缩不明显。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得当,直线法修复面横裂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7.
面部在胚胎期各突起如未能正常融合,则形成先天性面裂,通常确唇裂,面横裂,面斜裂,下颌裂和侧鼻裂五类。其中面斜裂中的口眶裂较少见(见封三图1、2),我科近10年遇4例(其中男女各2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唇、腭裂。修复较复杂,现复习有关文献,重点探讨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面横裂畸形为胚胎时期上颌突与下颌突部分或完全未融合嘶致的面裂畸形之一。1962~1983年我科收治先天性面横裂畸形共32例,占同期唇裂,面斜裂等各种面裂约3,000余例的1%左右。现将其临床和外科整复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面横裂 (Horizontalcleft)是胚胎时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能完全融和所造成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口角至颊部水平裂开 ,常伴有第一鳃弓发育畸形的表现[1 ] 。单纯采用局部交叉皮瓣修复 ,手术切口较大 ,术后面颊部留有明显瘢痕 ,由于局部组织充填量不足 ,术后颊部仍有明显的塌陷 ,效果欠佳[2 ] 。我们于 2 0 0 0年 ,收治 1例面横裂患儿 ,术前通过磁共振检查对面横裂的软组织异常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 ,术者对 2具新生儿尸体的 4侧颊脂体标本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和研究 ,设计了自体颊脂体修复面横裂的方法。修复术后患侧面颊部丰满 …  相似文献   

10.
面横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面横裂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性畸形。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作为某些综合征的一种伴随畸形出现,这些综合征往往是与遗传有关的先天疾病,都具有染色体或基因的异常,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对这些疾病的遗传方式,染色体及基因分析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在极少的情况下,面横裂才作为一种独立的病体存在,但是单纯的面横裂是否具有某种遗传方式尚不清楚,对其致病基因分析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面横裂又称口角裂,系上下颌突未融合所致.是一种少见的面裂畸形,面横裂合并右外耳道闭锁、副耳、多指畸形,临床更为少见,本科于1996年元月24日收治1例,现报告于下:患者黄××,女,16岁.江西上高县田心乡人,汉族,病案号89729,因颜面严重畸...  相似文献   

12.
面横裂畸形围产儿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1987-1992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收集的资料,描述国产儿面横裂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多发畸形模式.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孚8周到产后7d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 共收集围产儿4489692个,面横裂畸形94例,全国发生率为0.21/万,城镇发生率为0.20/万,乡村发生率为0.23万。男性和女性发生率均为0.20/万。69例畸形儿合并有其他畸形,其中53.6%伴有耳部异常,围产期病死率为46.8%,单发(16.0%)和多发(58.0%)的面横裂病死率明显不同。结论 中国围产儿面横裂畸形发生率高于文献的估计值,未发现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面横裂以多发畸形为主,常作为其他综合征的特征畸形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家族性面横裂及外耳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横裂非常少见,更罕见有家族性发生者.此病不仅有损面容,而且影响吮吸、语言等功能,应及早修复,以改善面容和功能[1-2].笔者近年曾收治4例面横裂并发外耳畸形,连同6例单纯外耳畸形共计10例,均出自同一家族,呈典型的家族性发生.本文从临床表现,遗传学分析等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面横裂合并多指1例报告面横裂系上、下颌突的一侧或两侧因各种原因致使部分或全部未融合所致,为Tessier的7号裂、较少见。其患者可为单侧裂或双侧裂、以单侧男性为多见,裂隙多终于颊部、轻者仅限于口角裂(大口畸形),重者可裂至嚼肌前缘,我院于199...  相似文献   

15.
<正> 面横裂(Horizontal Deft)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面裂畸形,其发病系在胚胎时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能完全融合所致。由于病变程度所影响的范围不同,还可伴有其它第一鳃弓的发育畸形,但与眼的先天性异常并存者实属罕见。笔者在临床上遇见“先天性面横裂、附耳畸形一双眼睑下垂、小角膜、虹膜缺损”1例报告如下:患儿张××、男性,6岁。自出生后即观有右侧面部口颊横形裂开和畸形附耳,同时发现患儿睁眼无力,畏  相似文献   

16.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1例先天性唇裂、鼻翼裂、面横裂、附耳等多发畸形伴斜疝的病例,患儿男性,10个月。对患儿采用一次性手术根治所有畸形,术中严密控制出血,按无菌原则顺序先行疝囊高位结扎,再进行附耳切除及鼻翼裂、唇裂、面横裂整复。治疗后伤口一期愈合,畸形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面横裂的若干问题探讨(附2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力平  管宇 《口腔医学》1994,14(3):120-121
本文报告25例面横裂,指出面横裂与各种面裂比例为1:63,远高于国外报告,与我国唇裂发病率高有关。作者认为有三种类型的面横裂,并给予不同命名。同时对面横裂的病因学、胚胎学和发病机制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唇瘘罕见,仅见下唇瘘报道。现将先天性上唇瘘伴同侧面横裂1例报道如下。患者刘××,男,15岁。生后即发现右上唇有一凹陷点,吮乳时有奶样液体流出。患者长大自觉有碍面容而要求治疗。查体全身无异  相似文献   

19.
第一、第二腮弓综合征1例报告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袁荣涛贾暮云樊功为李宁毅面横裂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面部发育畸形,包括单侧和双侧两种,以双侧裂尤为少见.而同时合并多发畸形——下颌骨发育不良、外耳畸形、耳前瘘管、腭裂等者,又称第一、第二腮弓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多为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在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中,双侧面横裂畸形目前已较少见,而双侧面横裂伴眼、软腭裂等多部位发育畸形更少见.现将我院诊治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