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胃切除术后回盲肠代胃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后较理想的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 对1999年3月-2002年2月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采用回盲肠代胃。结果 4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营养改善明显,体重均有增加,无倾倒综合征、营养不良、上腹胀满及口腔异味发生。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回盲肠代胃术式符合正常的生理通道,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空肠代胃术式的生理功能.方法回顾和分析1990年6月~2000年8月因胃癌手术31例.其中胃底贲门癌经胸腹联合切除8例,行间置空肠代胃(JI)SS型吻合3例,间置空肠代胃(JI)P型5例.胃体癌经腹切除者23例,其中SS型吻合13例,P型10例.两组随访6个月~5年,平均21个月.总结分析两种肖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SS型和P型术后两组病人观察指标钡剂排空时间30~60分钟和80~120分钟分别为62.5%、66.7%和37.5%,33.3%;Visick分级指数Ⅰ~Ⅱ级分别为87.7%和86.7%;血浆总蛋白(BLA)分别为73.6±1.1%和74.4±1.3%;血红蛋白(HB)分别为15±1.3和15±1.5;PNI指数分别为54.15和56.1;SS型术后并发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12.5%.结论全胃切除术采用SS型和P型间置空肠代胃,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对降低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胃切除人工幽门Nakayama氏空肠代胃术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3例胃恶性肿瘤病员施行全胃切除人工幽门Nakayama氏空肠代胃术,通过2月至5年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术式能完全防止返流,认为是一种理想的代胃术。  相似文献   

4.
全胃切除、空肠翻转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加符合生理学要求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30例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翻转部分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结果30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和“无胃”综合征的发生。1年生存率为82.85(24/29),2年生 率为65.5%(19/29),3年生存率为52.6%(10/19)。82.8%(24/29)的患者术后6个月体重恢复或超过术前水平。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翻转部分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是1种简捷易行,安全可靠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6.
1993年8月到1997年8月,我科共做18例全胃切除,占同期胃癌根治术436例的4.1%,与国内报道的5.9%基本一致。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胃恶性肿瘤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36~72岁,平均51岁。胃上部癌(贲门胃底癌)7例,胃体癌4例,全胃癌3例,胃多发癌2例,胃恶性淋巴瘤2例。全部经病理证实。Ⅱ期6例,Ⅲ期9例,Ⅳ期3例。根治性切除11例,姑息性切除7例。1.2 手术方法 13例经上腹正中切口,5例经胸腹联合切口,经上腹正中切口组均选用悬吊式框架拉钩,全组均用…  相似文献   

7.
1994年10月以来,我们对6例贲门癌病人施行了保留幽门的全胃切除回结肠间置代胃术,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48~56岁,平均52岁,病程6~11个月。病变均已浸润胃小弯,浸润食管下段最长者4cm。术前胃镜检查及活检证实为腺癌5例、粘液性腺癌1例。术中同时行脾及胰尾切除2例。1.2 手术方法手术采用左胸腹联合切口,上腹斜切口过中线。先行腹腔探查,确定病变范围后,再将切口扩大到胸部,经第7肋间进胸。游离全胃,清除淋巴结。按根治要求,距肿瘤近端5cm切断食管,距幽门3cm左右切断胃窦,切除肿瘤标本。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时的体会,从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统计1999年1月~2004年12月,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胃体及胃底贲门癌160例。其中142例全胃或近端胃切除,行食管空肠吻合和残胃食管吻合。结果:本组160例,其中18例为肿瘤晚期未能切除,余142例胃体或胃底贲门癌行切除手术。全胃切除空肠食管吻合100例。用吻合器吻合85例,手工吻合10例,5例记录不详。近端胃切除,残胃食管吻合42例,吻合器吻合36例,手工吻合6例。160例中除2例为胃平滑肌瘤外,其余均为恶性肿瘤,切除的142例中,仅2例食管切缘存在癌细胞,其余均切除干净。未切除的18例手术,术后伤口愈合出院综合治疗,手术切除的142例病人中,伤口裂开3例,肺部感染5例,伤口感染1例,腹泻1例,肠瘘1例,手术死亡1例,其余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全胃或近端胃切除,在术中仔细操作,在腹腔可彻底切除肿瘤,在胃肠道重建中,无论吻合器吻合或手工吻合,极少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9.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适应证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Schlatter于1879年创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后,至本世纪四十年代初,在欧美已有多个医疗中心采用全胃切除术作为治疗胃癌的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回结肠间置代胃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53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接受回结肠间置代胃治疗。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7.5%,吻合口狭窄发生率5.7%,经对症治疗20~35 d后痊愈。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行回结肠间置代胃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自1897年Schlatter首先施行全胃切除术成功后,直至1943年,世界文献共报道该手术303例,手术死亡率高达40%,以后手术死亡率逐年降低。近10年来,随着对胃癌生物学特性及其转移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多数学者主张对胃癌应扩大根治范围,  相似文献   

12.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化疗期间饮食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胃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一种手术方式,术后化疗可以控制可能存在的残存病灶,防止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全胃切除术后的"无胃"状态,将会导致患者消化吸收功能与营养代谢紊乱[1].使用化疗药物患者常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3.
作者自1985年1月至1997年6月,完成胃癌全胃切除13例,占同期胃癌根治术的7%。本组13例均施行R_2根治,消化道重建采用Schlatter′s法9例,在预防返流性食管炎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术后2周开始生物治疗;4周大多采用MMC4mg,5-Fu 500mg隔日静滴。除1例术后死亡外其余平均生存18个月。  相似文献   

14.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评价:附16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169例的经验。术后总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40.0%和 23.3%。根据本组经验认为高位胃体癌,全胃癌、多原发癌、残胃癌、胃底贲门癌应行全胃切除,术中肉眼判断癌已侵及浆膜层者宜行全胃合并脾胰尾切除。本文改进的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消化道重建术能恢复十二指肠自然通道,具有代胃,又能防止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对胃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行全胃切除的病例逐渐增多。日本胃癌行全胃切除治疗者约在30%以上,国内近年文献报道,胃癌行全胃切除亦高达25%我院1984年10月至1988年10月共收治手术切除的胃癌病人154例,其中行全胃切除25例,占胃癌切除手术的16.1%。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um reconstruction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for malignant disease, especially the necessity of gastric substitute and duodenal passage. Methods Among the 459 total gastrectomy cases, 6 kinds of reconstructions had been used, including Braun, modified Braun I (mBraun I), modified Braun II (mBraun II), Roux-en-Y, “P” jejunal interposition (PJI) and functional jejunal interposition (FJI). Postoperative complains, body weight, food intake, serum nutritional paraments, complete blood count, half-emptying time of the gastric substitute, PNI, Visick index were evaluated one year after surgery. Results As compared with Braun group, the mBraun I, II and Roux-en-Y groups which had some kinds of gastric substitute showed less reflux esophagitis and higher serum total protein (P<0.01). As compared with mBraun I, II, Roux-en-Y, PJI and FJI groups which had duodenal passage showed better body weight, higher nutritional paraments and PNI (P<0.05). Conclusion It is essential to construct a gastric substitute and maintain the food chyme flowing through the duodenum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and the FJI is a better choice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7.
胃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而手术治疗中全胃切除术在我国约占胃癌手术的5.9%[1]。我们从1992年—1997年施行全胃切除18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6例、女2例,年龄42岁~68岁。胃底贲门癌9例,全...  相似文献   

18.
胃肠重建方法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全胃切除后胃肠道重建方法对术后病人营养状态的影响。作者于1989~1994年,对12例胃癌全胃切除、胃及幽门括约肌重建术后病人摄取和吸收食物营养的能力进行了调查,并且与7例空肠袢重建和5例Roux-en-Y重建术后病人进行了比较,采用代谢平衡实验方法,对这些病人利用和贮存所吸收食物营养成份的情况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在住院期间所有病人进食量要大于病人维持标准体重所需要的食物量,直接对照发现大多数空肠袢重建和Roux-en-Y重建的病人进食量减少,其中以空肠袢重建病人最为严重。作者认为,术后营养不良最常见的机制是进食不足,在解决好返流性食管炎的基础上,保持十二指肠食物的通过性,对于减少全胃切除术后营养不良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是极其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根治性全胃切除后进行空肠间置代胃术与单纯Roux-en-Y吻合术对胃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90例,根据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空肠间置代胃术,对照组进行单纯Roux-en-Y吻合术.观察2组手术后血红蛋白浓度(Hb)、血浆前白蛋白(PA)、血浆总蛋白(TP)差异;采用Spitzer评分方法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2组患者Hb、PA、T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Hb、PA、TP水平分别为(122.26±14.06)g/L、(325.48±11.62)mg/L、(64.05±3.54)g/L,对照组Hb、PA、TP水平分别为(133.65±18.26)g/L、(345.64±18.37)mg/L、(67.26±4.55)g/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Spitzer评分:研究组活动情况、健康状况、总分分别为(1.42±0.62)、(1.13±0.64)、(1.36±0.62),对照组分别为(0.85±0.65)、(0.71±0.66)、(1.14±0.59),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远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能够有效提高术后肠道吸收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全胃切除、胃及幽门重建新术式及术后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测定了胃癌患者术后0.5a、1a血液中IgA、IgG、IgM、CD4、CD8、NKL、L、IL-2、sIL-2R、INF-γ水平。新术式术后患者IgA、IgG、IgM、CD4、NKL、L、IL-2、INF-γ水平明显高于传统术式组(P<0.01),与非肿瘤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术式术后患者CD8、sIL-2R水平明显低于传统术式组(P<0.01),与非肿瘤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新术式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较快,而传统术式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较慢且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