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关系。方法将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机上读出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分析两组的参数值。结果晨峰组TO明显高于非晨峰组,TS明显低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HRT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伴有血压晨峰患者的心源性损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各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方法: 对40例血压正常者和121例高血压患者均同时检测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间心率变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随组间血压增高,心率变异性趋向减小;各组间血压变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组间血压增高,血压变异性趋向增大。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与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异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老年高血压伴有MBPS患者作为治疗组,以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连续用药8周。另选5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MBPS及HRV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低(均<0.01),MBPS亦较治疗前低(<0.01)。治疗前HRV的时域指标较对照组低(<0.01),治疗后时域指标较治疗前高(<0.01)。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MBPS有显者疗效,且能改善其HRV。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静息心率和主要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动态心电图(HOLTER),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取HOLTER记录的早晨6∶ 00的心率为静息心率(RHR).结果 晨峰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晨峰组的LVMI、RHR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血压晨峰有显著静息心率加快和靶器官损害加重等表现,因此遏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反应对降压达标、减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和血压变异性(BvP)的影响。方法给予60例有MBPS现象的高血压患者积极的社区干预,比较干预前后MBPS及BVP情况。结果患者干预后MBPS和BVP均较干预前低(均P〈0.01)。结论社区干预能有效降低MBPS和BVP,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晨峰(MBPS)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以及MBPS与HRV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EH患者行焦虑、抑郁评定(SAS、SDS),分为焦虑抑郁组及非焦虑抑郁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及MBPS情况.结果 ①焦虑抑郁组24 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清晨血压及晨峰血压均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组(P均<0.01).其中尤以清晨血压增高更加明显.焦虑抑郁组MBPS反应明显,MBPS(+)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组(67.3%比31.5%,P<0.01).②焦虑抑郁组HKV时域指标(SDNN、SDANN、RaMSSD及PNN50)明显低于非焦虑抑郁组(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H患者发生MBPS(+)的危险与年龄增加、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及SDNN降低相关(OR值分别为2.524、2.699及3.867,P均<0.05).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使EH患者MBPS(+)增加,可能与自主神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及血压晨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8例,入院后完善冠状动脉造影,并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计算血压变异系数,记录动态血压结果及冠脉病变情况,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将病人分为血压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比较血压晨峰组与非晨峰组血压变异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血压变异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血压变异及血压晨峰的关系。结果血压晨峰组冠状动脉病变率、三支病变率及C型病变率高于血压非晨峰组(P<0.05),而单支病变率和A型病变率低于血压非晨峰组(P<0.01);冠心病患者中血压晨峰组Gensini总积分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1);冠心病组24 h平均血压变异、白天平均血压变异及夜间平均血压变异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血压晨峰现象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变异性及晨峰程度为冠状动脉病变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晨峰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吉林医学》2017,(9)
目的:探讨儿童高血压合并早期肾功能损害与血压变异性(BPV)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根据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将9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早期肾功能损害组(A组,UACR>30 mg/g)和单纯高血压组(B组,UACR≤30 mg/g),同时收集6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的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并对各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和H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F和LF/HF则显著增加;A组SDNN、SDANN、RMSSD和PNN50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和B组各时段的SBP、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相应的B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各时段的SBP、DBP均显著高于B组,而相应的BPV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的患者存在着HRV和BPV异常,合并有高血压的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可加重HRV和BPV的异常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86例及健康者42例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监测及心脏彩超测定.结果 两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不同时段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标准差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左心室肥厚组(A2)不同时段平均血压及其标准差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A1)及对照组(B).A2组左心室质量指数与不同时段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呈正相关.两高血压组与B组比较,心率变异指数降低;A2组减低程度明显高于A1组及B组.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机体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而合并有左心室肥厚者可加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按照高血压时间治疗学中的择时给药,探讨不同的给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采用180-EA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动态血压监测法筛选出206例有血压晨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采取常规的上午8时给药;B组采取晚上睡前给药,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治疗前两组的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以及血压晨峰均元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以及血压晨峰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B组的夜间血压及血压晨峰下降明显,且能恢复昼夜节律与治疗后的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明显有血压晨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时间治疗可以更好的纠正夜间高负荷血压、抑制血压晨峰、恢复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1.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分析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晨峰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以及血压晨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2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测定QT离散度和LVMI,选择部分患者,观察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给药时间对晨峰的治疗效果.结果:①与非晨峰组相比较,晨峰组凌晨收缩压、脉压较高(P<0.001).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相关(P<0.05),与性别无相关(P>0.05).②与非晨峰组相比,血压晨峰组的QT离散度增大,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③血压晨峰组的LVH发生率为57.3%,非晨峰组为43.8%,差别显著(P<0.05).④睡前服药组凌晨血压下降的程度大于清晨服药组,钙离子拮抗剂优于转换酶抑制剂.结论:①血压晨峰与年龄相关.②血压晨峰使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③睡前服药对晨峰的治疗效果较好,钙离子拮抗剂优于转换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伴高血压患者(HCKD)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择56例HCKD患者,4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和43例正常对照组,同步监测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并对比分析其动态血压参数及HRV变化的特点.结果与EH组比较,HCKD组的动态血压参数平均24 hS-BP、平均24 hDBP、平均NSBP、平均NDBP高于EH组(P〈0.05),HCKD组发生非杓型血压比例(89.28%)高于EH组(70.46%)(P〈0.05),而HRV时域法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低于E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KD患者平均24 h及夜间血压增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HRV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与心率变异的关系,对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用时域分析法对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并与38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代表心率总变异程度的SDNN(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I(24h5min平均RR间期标准差)明显下降(P<0.05)。按照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为节律消失组、节律正常组,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节律消失组HRV各项指标下降更为显著,SDNN、SDANNI、SDNNI(24h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不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也显著低于节律正常组(P<0.05)。说明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节律消失者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损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tion,BPV)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95例门急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斑块组(研究组)和无斑块组(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计算并比较2组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变异系数.结果 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组的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大于对照组[(0.099 61±0.027 37) vs(0.084 04±0.176 01),P<0.01],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大于对照组[(0.11449 ±0.039 42) vs (0.091 88±0.026 77),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白天血压变异性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在高血压患者中患病率高,但诊断率低,其中心率变异性(HRV)和血压变异性(BPV)都是心血管事件相关预测因子,但目前关于OSAHS与高血压患者BPV和HRV内在联系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OSAHS对高血压患者HRV、BPV的影响,并开发和内、外部验证一种通过HRV和BPV相关指标预测高血压患者OSAHS患病风险的列线图。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22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OSAHS诊断标准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114)和高血压合并OSAHS组(n=114);另外收集2021年1—2月住院的34例高血压伴或不伴OSAHS患者作为独立的外部验证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BMI等)、平均血压水平[夜间收缩压(nSBP)等]、BPV相关指标[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等]、血压昼夜节律、HRV相关指标[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低频带(LF)等]、多导睡眠监测(PSG)参数[氧减指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 根据 6 0例老年高血压的 2 4小时 DCG,用时域分析法对心率变异性 (HRV)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并与对照组比较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按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数分为节律正常组和节律消失组 ,并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 HRV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组 ,而节律消失组 HRV各项指标低于节律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中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对100例EH患者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昼夜节律、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将患者分为24hSBP、24hDBP1、2、3级组;昼夜节律正常组、昼夜节律消失组,并比较各组患者TO及TS均值。结果TO值:24hSBP各组间T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2.15)vs(-1.55±1.29)vs(-1.07±1.02)%],24hDBP各组间T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2.03)vs(-1.65±1.18)vs(-1.14±0.93)%],血压越高TO负值越低;昼夜节律正常组较昼夜节律消失组TO负值增高[(-1.89±1.05)vs(-0.45±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值:24hSBP各组间T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2.07)vs(2.43±1.68)vs(1.88±1.37)ms/RR],24hDBP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6±2.12)vs(2.63±1.45)vs(1.78±1.39)ms/RR],血压越高TS越低;昼夜节律正常组较昼夜节律消失组TS明显增大[(3.21±2.10)vs(2.33±1.88)m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RT现象减弱或消失与其血压高低及昼夜节律有密切关系,提示血压越高者及昼夜节律消失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探讨血脂水平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 连续型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21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脂水平分为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 所有研究对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血脂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 结果 21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脂异常者112 例(占52. 3%).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组24 小时收缩压标准差[ ( 14. 4 ± 2. 9 ) vs. (11. 8 ± 2. 5)]、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10. 9 ± 2. 3) vs. (9. 6 ± 2. 2)]、日间平均收缩压[(136. 1 ± 10. 5) vs. (131. 2 ± 13. 6 ) ]均高于血脂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两组日间及夜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4h收缩压标准差与甘油三酯正相关(P<0. 05),24 小时舒张压标准差与甘油三酯(P<0. 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P<0. 05)呈正相关. 日间平均收缩压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P<0. 0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相关,适当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水平可能有助于控制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MBPS)对心脏结构和肾功能的损害。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4例分为MBPS组(65例)和非MBPS组(99例)。常规检查空腹血糖、肌酐、血脂谱、尿微量白蛋白、a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MBPS组的24h、自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MBPS组的LVMI、尿微量白蛋白、a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均高于非MBPS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晨峰者有更明显心脏结构和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