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儿童肱骨髁上部因其特殊的解剖特点较易发生骨折,首选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但肿胀剧烈,开放性、移位严重、合并神经损伤或手法整复失败病例均需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肘后切口不同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82例,其中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55例,肱三头肌内外侧双切口入路32例,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单切口入路95例。结果:1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周,平均9周。平均手术时间: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55min,肱三头肌内外侧双切口入路47min,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单切口入路38min。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为5周。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平均时间: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9.7周,肱三头肌内外侧双切口入路7.2周,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单切口入路6.8周。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入路得到优化,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单切口入路优于其他入路。  相似文献   

3.
改良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28例,采用肘后正中切口入路游离两侧皮瓣.从肱三头肌的两侧钝性分开暴露骨折端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使用克氏针做内固定,术后无需用石膏做外固定。结果28例手术效果佳,随访3个月~3年,优良率927%结论采用肘后正中切口入路游离两侧皮瓣,从肱三头肌的两侧钝性分开暴露骨折端做手术入路,在内固定的选择上使用克氏针内固定,术后患肢只用三角巾悬吊患肢。手术创伤小,直视下解剖复位容易,肘关节功能恢复佳,且经济.是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愈后的影响.方法 自2004年~2010年分别采用肘后侧切口肱三头角肌舌瓣及肘外侧切口入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01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1例均获3月~6年回访,骨折达骨性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肘外侧切入路组明显优于肱三头肌瓣舌组.结论 取肘外侧切口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明显优于肘后侧切口肱三角肌舌瓣入路.  相似文献   

5.
单平联 《新疆医学》2004,34(6):65-66
对于手法复位失败畸形愈合和严重错位的肱骨骨髁上骨折,常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手术方法的选择在术后影响到手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我院自1989年以来,对有随访资料110例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病人,选择肘后“V”型切断肱三头肌与肘后纵型劈开三头肌的不同方法,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内外双侧入路和外侧入路进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Meta分析。方法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库检索,对内外双侧入路和外侧入路进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半随机对照试验(CCTs)进行收集,对文献研究所用方法学和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Meta分析表明,术前外侧入路组与内外双侧组克氏针固定术后的Baumann角、提携角变化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功能恢复和Flynn等级评估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内外双侧入路尺神经损伤率明显比外侧入路组高;对比两组的针道感染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内外双侧入路和外侧入路在术后骨折恢复情况和部位稳定性方面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外侧入路对尺神经的损伤更少,安全性比双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为临床选择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分别采用后侧入路,外侧入路,内外侧联合入路3种手术方法治疗的7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记录手术时间,切口显露、闭合时间,依据Jupiter等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后侧入路(A组)、外侧入路(B组)、内外侧联合入路(C组)的手术时间分别是(78.12±8.44)min、(65.42±5.67)min和(58.36±4.77)min;切口显露时间分别是(13.27±2.89)min、(10.24±1.41)min和(9.48±1.32)min;切口闭合时间分别是(20.71±2.66)min,(17.14±2.09)min和(17.11±2.30)min.A组优良率60%,B组84%,C组88%,B组和C组的优良率接近,显著高于A组.结论 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侧入路不应作为常规首选;外侧入路为有效可靠选择;内外侧联合入路效果满意,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手术入路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内外侧联合入路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手术入路,且内外侧联合入路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种手术入路,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入路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大,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可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别应用肘关节后侧S形切口及内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对56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用肘关节后侧S形切口及内侧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后2枚克氏针内外侧交叉固定,屈肘90°石膏外固定3~6周。结果:56例患儿全部随访,根据Flynn标准,其中肘后侧S形切口恢复优良率达67%,肘内侧切口优良率为92%。结论:肘内侧切口是手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切口。切口软组织损伤较少,很好地显露内髁,有利于准确复位,能够避免神经损伤,后期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外观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自2001年至2006年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0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8例中104例得到回访,98例屈伸功能良好,优良率达96.2%.结论 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关节活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对17例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关节活动障碍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及 HSS2(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ing System)肘关节评定标准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P<0.001);按照 HSS2标准,所有患儿均达“优秀”。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关节活动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肘前小切口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肘前小切口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肘前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后,自肱骨内、外髁分别打入1枚钛针作交叉内固定,术后3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肱骨髁上骨折1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2a。术后6个月根据Flynn等评价标准,优:97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为94.7%。结论肘前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叉钛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对骨折断端显露良好、复位容易、操作简单,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2年9月~2007年3月。笔者采用肘前外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8例,随访3个月~5年(平均28.3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解剖复位。优78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8.8%。结论肘前外侧切口入路,术野可见范围大,显露骨折断清楚,容易达到解剖复住,对正常组织损伤少,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可靠保障,减少了术后肘关节周围黏连及骨化性肌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崔树森  白伟 《中原医刊》2011,(13):21-23
目的探讨3种治疗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治疗肱骨髁上骨折79例。按Gartland分类进行分型,应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参照Flynn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优良率,对结果进行四格表资料的x。检验。结果本组79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8.8个月。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24例,优13例,良7例,优良率83.4%;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组21例,优11例,良6例,优良率81.O%;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34例,优10例,良10例,优良率58.8%。Gartland分类I型13例,优10例,良1例,优良率84.6%;II型38例,优18例,良14例,优良率84.2%;III型28例,优6例,良8例,优良率50.0%。治疗组间比较: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与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3.84,P〈0.05);Gartland分类组间比较:I型组与III型组之间(χ2=4.47〉3.84,P〈0.05)、II型组与III型组之间比较(X。:8.93〉3.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优良率与治疗方法有密切关系,而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儿骨折的分型做出相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那些必须行切开复位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24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病例,男16例,女8例,年龄6~11岁,平均8.5岁。术前常规化验、心电图、胸片、患肢肘关节正侧位片,全麻或臂丛麻醉,取肘关节前内侧L型切口,先探查修复肱动脉、正中神经,然后显露并复位肱骨髁上骨折,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前臂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拍片见骨痂后撤石膏、克氏针,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24例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愈合良好,肘关节活动良好,21例肘关节屈伸达正常范围,1例较正常范围小10度,1例较正常范围小20度,1例轻度肘内翻。结论:对于手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前内侧入路优于其它入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学龄前期小儿肱骨棵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学龄前期肱骨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11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n=55)接受康复常规治疗,观察组(n=55)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肘关节ROM值和HSS2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肘关节旋后、旋前、旋前、屈曲ROM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肘关节旋后、旋前、旋前、屈曲ROM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S2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学龄前期小儿肱骨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显著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内侧联合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2年11月,采用外内侧小切口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63例。结果本组63例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均获得1.5年~4.5年(平均2.6年)的随访,术后1,3,6个月摄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及评定肘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优44例、良1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24%。结论外内侧联合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1.4%.结论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恢复患儿关节功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郑超  李明 《重庆医学》2012,41(26):2733-2735,2737
目的探讨肘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疗效影响因素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2010年收治的159例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所有患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2.8年。按Flynn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135例,良16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94.97%;肘内翻2例。结论肘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安全、易于探查和减压、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固定方式、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式克氏针弹性外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应用.方法:收集本院外科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14岁,均为手法复位,失败后手术.采用肘关节外侧切口,复位满意后,由两断端各钻入一枚克氏针,保留适长于皮外后在针尾相交处弹性捆扎.结果:经临床应用20例,经6个月至1年的随访,本组优良率为85%.结论:采用改良式克氏针弹性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该手术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愈合后不需再次手术,疗效满意等优点,应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