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房间隔缺损 (ASD)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占 8%~ 13%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 ,但存在创伤大 ,疤痕形成和手术意外等问题。我院采用ASD封堵术治疗 ,与外科方法比较具有方法简单 ,创伤小 ,恢复快 ,患者痛苦轻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2 0 0 1年 12月~ 2 0 0 相似文献
3.
国际先天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治疗发展迅速 ,1997年 2月美国AGA公司设计的Amplatzer封堵器应用于临床 ,受到了广大医患的一致好评 ,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应用Am platzer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ASD)、室间隔缺损 (V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DA)封堵 ,效果良好 ,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 ,现总结如下。1 适应证ASD适应证一般为 :①继发孔型ASD ,直径 <4 0mm ,伴左向右分流 ,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房室瓣及右上肺静脉的距离≥ 4mm ;②升主动脉后方的残留房间隔并非必需 ,即使较短(1~ 2mm) ,只要有一定的韧度 ,也能顺利关闭AS…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1例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指导下的双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介入封堵术。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提示为双孔型ASD(继发孔型),大小分别为12 mm和13 mm,两处相距约6 mm;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ICE引导下,成功应用20 mm小腰大边ASD封堵器进行封堵,术后即刻ICE提示房间隔无分流,封堵器位置、大小、形态良好,对周围结构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例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指导下的双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介入封堵术。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提示为双孔型ASD(继发孔型),大小分别为12 mm和13 mm,两处相距约6 mm;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ICE引导下,成功应用20 mm小腰大边ASD封堵器进行封堵,术后即刻ICE提示房间隔无分流,封堵器位置、大小、形态良好,对周围结构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7.
《中国民康医学》2019,(21)
目的:观察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65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3例,对照组予以外科修补术治疗,研究组予以介入封堵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视觉模拟(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LVEF、LV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LVDd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皆无死亡病例。结论:相较于外科修补术,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疼痛程度轻、可改善心功能等优点,且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随着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 (ASD )介入封堵术在临床上逐渐开展 ,彩超导引技术也越来越熟练 ,经验亦日益丰富 ,由最初需经食管彩超导引 ,发展为单纯依靠经胸壁彩超导引 ,减轻了病人痛苦 ,拓宽了手术适应证。我院应用经胸壁彩超导引 ,封堵房间隔缺损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符合封堵术适应证的房间隔缺损病人 2 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 12例 ,女 16例 ,年龄5~ 64岁 ,平均 2 4.6岁 ,TTE检查显示为继发孔型 ,直径 9~3 6mm ,平均 19.8mm。 1例为 3孔型房缺 ,3例伴右室肥厚 ,1… 相似文献
9.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对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病例的选择和术中及术后疗效观察的价值。方法:封堵术前对27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经胸彩色超声测量房间隔的前后径、左右径;房间隔残留端的长度;残留端组织距离房间隔顶部、距离主动脉壁的距离和三尖瓣、二尖瓣、上、下腔静脉口的距离。封堵术中封堵器释放的全过程,主要观察封堵器的房间隔缺损处的位置及张开是否正常、封堵器是否牢固、对瓣膜运动有无阻碍。封堵术后观察心房水平有无残余分流,封堵伞有无脱落,右房、右室、肺动脉内径有无变化,有无二尖瓣、三尖瓣返流。结果:TTE检测27例ASD封堵术患者,TTE测量房间隔缺损平均(14.71±6.42)mm,术后复查患者右房、右室内径缩小,心房水平分流消失。封堵器选择大于TTE测量值的4~6 mm。结论:TTE检查对于术前选择合适的ASD患者,选择ASD封堵器的大小,术中监测封堵器位置是否合适,术后观察有无残余分流,评价疗效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1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封堵手术,无并发症发生,5 d后痊愈出院。结论经导管封堵术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成功率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5例二孔型房间隔缺损在透视和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伞治疗,术后即刻、24h、半个月、1个月、3个月及半年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即刻显示房间隔缺损完全闭合,术后随访,均无残余分流,完全闭合。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是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近期、中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对进行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6例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患者,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然后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6例患者有2例患者体温升高,余下患者都没有出现并发症,患者全部封堵成功。结论:对于进行介入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做好护理服务是很重要的,其可以让手术顺利开展,同时也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探讨介入封堵术对ASD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分别于ASD封堵术前1d、术后第4天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由固定的心电分析专业人员进行人机对话校正后由电脑自动得出心率变异性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ASD封堵术前比较.RR间期、SDNN及SDANN在术后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SD封堵器直径占房间隔最大直径70%以上的B组中,术后R—R间期、SDNN及SDANN的变化较A组更明显。结论ASD经导管封堵治疗后R-R间期明显延长,SDNN及SDANN较术前显著升高,表明ASD封堵术后HRV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MTEE)在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堵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ASD)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经MTEE筛选的 2 3例继发孔ASD患者 ,在MTEE引导下以球囊测量ASD的最大伸展径 ,选择适当型号的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送至左房 ,封堵ASD。结果 术前MTEE所测ASD直径 (D1) 14 5~ 2 9mm[(18 7± 5 6)mm] ,最大伸展径 (D2 )为 18~ 3 2mm[(2 5 1± 7 3 )mm] ,D1与D2高度相关 (r =0 91,P <0 0 1)。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 2 4~ 3 6mm[(2 6 4± 6 9)mm] ,2 3例患者均封堵成功 ,无并发症。术后 3月随访所有病例分流消失。结论 MTEE在筛选病例、选择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关闭及评价手术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实施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36例,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监测(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测封堵术、术后随访评价疗效)。结果:经超声心动图病例筛选排除不适合实施封堵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所选36例患者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其中2例患者伴有房间隔膨出瘤,6例患者的主动脉段没有显著的残缘,超声测定值为5~30 mm,房间隔缺损边缘距离二尖瓣根部超过5 mm,距离上下腔静脉超过5 mm。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提示封堵器位置固定,封堵器周围没有残余分流存在,右心系统内径测定结果和术前比较出现不同程度缩小,三尖瓣返流情况消失或者较术前显著减少。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住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术前病理筛选,对封堵术进行全程监测,有助于术后病例随访和疗效评定,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0年1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彩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同时对房间隔缺损大小及形状进行确定,均采用Amplatzer法进行封堵术,术后做好抗感染治疗。并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1次复查。结果经过治疗,仅1例患者因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较大而封堵不成功,经手术治疗后好转,其余85例患者均封堵成功,封堵成功率为98.8%。结论在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治疗中,进行彩超观察,能更为准确的评估病情,引导封堵治疗,对提升封堵成功率、提升患者恢复速度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是一种微创性治疗心脏病的非外科手术疗法.2003年我院心脏内科为3例房间隔缺损病人采用介入治疗取得了成功,现将对患者的观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巨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巨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术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个月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内径(RVD)、右心房内径(RAD)、三尖瓣返流(TR)等情况。结果 32例巨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经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功29例,手术成功率90.6%,均未发生封堵器栓塞、脱落、心包填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外周脏器栓塞、主动脉-右心房瘘等并发症。术后患者MPAP、RVD、RAD、TR等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巨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